「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每个时代的人都有独属于自己这个时代的使命和责任。但唯一的相同点就是:不管是哪个时代,都有一批批年轻人前赴后继,选择背井离乡。今天这一批年轻人远走他乡,是为了谋求更好的发展、以实现个人价值;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那一批年轻人远走他乡——上山下乡,是为了支持国家建设;再往前数几十年,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时,那一代的年轻人少小离家则是为了投身革命、奔赴沙场,救国救民于水深火热之中。
今天故事的主人公是开国上将韩先楚将军,他也曾在那个动荡不安的年代里,选择少小离家,投身争取民族独立的革命事业之中。这一走便是几十年,中途不曾有机会回家,心中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愈发强烈。但是为了国家的未来,人民的幸福,只能将思念深藏心底。下面就让我们走进韩先楚将军漂泊的一生。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韩先楚将军1913年出生在湖北黄安县的一个农民世家,从小家境贫寒,祖祖辈辈都过着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生活。韩先楚3岁便遭母亲去世,12岁又再次失去父亲,还未成年就已经成了孤儿。但这样的打击并没有击垮韩先楚,让他变得一蹶不振、随波逐流,反而是抹掉眼泪,迅速调整好自己的情绪,顽强地生活。为了谋生,年幼的韩先楚当过放牛娃,给地主家做过短工,也做过泥瓦匠。总之,韩先楚不放弃任何一个可以赚钱的工作。虽然韩先楚的童年十分悲惨和凄苦,但也有一些温暖的存在。在韩先楚最困难时候,他在已经出嫁的姐姐那里感受到了家的温暖。俗话说长姐如母,姐姐弥补了韩先楚早先缺失的母爱。另外村里的一个叫秀姐的女人也常常在生活上照顾韩先楚,有时将他喊到自己家吃个饭,有时候帮着洗、缝衣服。那时候韩先楚就在心中暗暗发誓,将来一定要作出一番成绩,回来报答姐姐和秀姐的恩情。
于是韩先楚选择到武汉去打工,原以为大城市讨生活会比容易,但是没有想到武汉并没有比家乡好到哪里,周围的贫苦老百姓和他一样,都在承受着各种不公、压榨和剥削。大家做着最脏最累的活,却拿着勉强裹腹的微薄工资。即使面对这样的情况,却没有一个人敢站出来反抗。也正是这些艰苦又不公的经历,让韩先楚意识到我们的国家「生病」了。那时韩先楚在心中就萌发了「反抗」的想法,所以在1927年,黄麻起义爆发之时,年仅14岁的韩先楚就毅然决定加入家乡的农民协会,也跟着参加一些起义活动。这些经历是韩先楚的「革命启蒙」,在这个过程中,他接触到了更为先进的思想。
虽然韩先楚年龄不大,但是相当机敏,他早早就嗅到了能够带领旧中国走向光明的路,即投身革命,加入中国共产党。最让大家意外和惊喜的的是,韩先楚年纪轻轻就能在部队里独当一面了,并且很快就立了功。韩先楚的前20年的生活和经历,就是「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的真实写照。这段苦难的经历让韩先楚更加坚强,也更加认定「革命才是真正通向光明的道路」。
旋风司令,开国上将「是金子总会发光」,作为一名骁勇善战的将领,是不会被埋没的。尽管在长征期间,韩先楚一直在营长的位置上原地踏步,但这并不意味着他「江郎才尽」了。韩先楚之所以没有机会被提拔,背后其实是有不得已的原因。在长征途中,韩先楚将军多次在危急的紧要关头,挺身而出掩护部队主力和组织的重要领导顺利脱险。他每次都是身先士卒,奋勇杀敌,带领手下多次击溃敌军的进攻,但也因此受了重伤——左臂甚至还落下了终身残疾。所以此后很长的一段时间里,韩先楚将军不得不安心修养。这也导致了在这个阶段,韩先楚没有再立军功,自然也无从提拔。但「好饭不怕晚」,即使左臂残疾也未曾消磨掉韩先楚的半分斗志,反而是越挫越勇。在抗日战争时期,韩先楚仅仅用了一个营的兵力就牵制了日军五个团的兵力,这场以少胜的战役让他名声大噪。后面指挥的战事也都战无不胜,所以韩先楚很快就升任至师长,正所谓:厚积薄发。
韩先楚实力的爆发是在解放战争时期。辽沈战役时,韩先楚率领部队前后共歼灭的范汉杰和廖耀湘两个兵团,攻克锦州。在和国民党军队实力悬殊的情况下,韩先楚能够取得如此成绩已是相当出色了。东北地区多位国民党将领均和韩先楚先后交过手,但是都没有讨到好处,反而成为韩先楚的手下败将。「鞍山海城战役,新开岭战役,奔袭威远堡,战四平、克锦州」,韩先楚在东北战场上战无不胜,攻无不克,由此也就落了一个「旋风司令」的称号。就连国民党嫡系高级将领杜聿明提起韩先楚也是赞赏有加,连连感概:「旋风司令,可不好对付啊!」辽沈战结束后不久,韩先楚又投入到紧张的平津战役中,优秀的军事指挥才能再次得以充分发挥,对战白崇禧,大获胜利。也正因为这次战役,韩先楚被组织提拔至副司令员的重要位置。由此看来,韩先楚非常受党组织的器重。一次又一次的险中求胜,每次韩先楚都能够恰到好处地利用战争局势,由此可以看出他的确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军事人才。
新中国成立后,罗荣桓本想推荐韩先楚任空军司令,但是却被他婉拒了。对此,韩先楚将军表示自己是个粗人,只会打仗,所以还是想到有仗打的地方去锻炼。此话一出,罗荣桓就明白了韩先楚的意思,于是就安排他随彭老总一起奔赴抗美援朝的战场上。在朝鲜战场上,韩先楚指挥的战役依旧立于不败之地,就连对手都佩服不已。用一句话总结:名将出马,身手不凡。抗美援朝期间,韩先楚将军指挥的战役中最出名的便是汉城之战,不仅是因为在实力悬殊的情况下以少胜多,更因为当时的作战环境极为恶劣。当时中国志愿军面临的处境非常艰难:天寒地冻、时间仓促、武器稀缺、防御工事不牢固。但是在韩先楚的沉着指挥和精心部署下,经过十多天的连续作战,由他指挥的西线部队最终取得伟大胜利——歼灭了大量敌人、为东线作战赢得了时间,在抗美援朝战争史上铸就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虽然韩先楚没上过几年学,更没有接受过系统的军事教育,但是他打仗却异常勇猛,甚至还有自己独特的打法。靠着在战场上的实战经验,韩先楚不断摸索和总结,军事指挥一次比一次更得心应手。这不得不让人感叹:韩先楚非常有军事天赋,真是老天爷赏饭吃!靠着这些军功,在1955年的均线授予仪式中,被授予了「开国上将」的称号,无人不服。「少小离家老大回」的将军韩先楚将军戎马一生,大半辈子都在战场上,再加上军务繁忙,便很少有机会回到家乡。唯一一次距离家乡最近的情况还是在解放战争时期顺路经过,但也只是匆匆一瞥。当年韩先楚率领部队解放华南地区,路过阔别十几年之久的家乡——黄安。韩先楚多想回去看看家乡的父老乡亲、儿时的伙伴,但是因为前方战事吃紧,只能加快赶路。本想着等新中国成立之后,就能抽出时间回家乡探亲,好好待上一段时间。但是没有想到的是,建国后的韩先楚将军更忙了。刚刚成立的新中国内忧外患,国内还有一些地方没有解放,常年累月的战争让老百姓的生活千疮百孔。
外部环境也让人不敢有一刻放松,西方国家对新中国虎视眈眈,企图将我们扼杀在摇篮中;另外蒋介石也一直在谋划着反攻大陆。所以我们既要一边忙经济建设,还要一边进行军事训练,增强国防实力。建国后,韩先楚继续为国征战,参加了抗美援朝。回来后,又一头扎进了军队国防建设,十几年不曾有时间回过家乡。直到1975年,韩先楚出任兰州军区的司令员时,才有机会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回家乡探亲。乡里的公社和大队听到韩先楚要回来的消息,更是卯足了劲儿要好好招待这位军功卓越的大将军。但是韩先楚将军始终秉承人民公仆的初心,并不想铺张浪费,给家乡的乡亲们带去负担。所以并没有提出要在谁家吃饭,只是说要在乡里走一走,听听群众的意见和想法。路上,很多乡亲们都在热情地打招呼,眼里都是对韩先楚的崇拜和敬仰,还有一份骄傲。
就在这时,人群中一个苍老的声音传来,忙叫着:「祖宝!祖宝!。」一声「祖宝」诉说出了无尽的思念。韩先楚一下子就愣住了,能这么叫自己乳名的人并不多,听着声音很像是当年悉心关照自己的秀姐。韩先楚回头一看,果真是秀姐,只不过此时的秀姐已经是一个白发苍苍的古稀老人了,佝偻着身体,拄着拐杖,这和韩先楚印象中的秀姐形象完全不一样。一时间韩先楚不禁陷入了自己的回忆中:曾经的秀姐是一个年轻温婉的女子,温暖又善良,就跟自己的亲姐姐一样。但是多年以后,曾经那个年轻美丽的姐姐已经变成了一位年迈的老者。这样想着,韩先楚的眼泪竟不自觉落了下来。时过境迁,沧海桑田,但韩先楚一时忘记了自己也是一位六十多岁的老人了,两鬓也早已斑白,更何况还是年长自己十来岁的秀姐呢,自然更是苍老一些。
秀姐对韩先楚的意义非同一般,是韩先楚童年时期少有的温暖。韩先楚年少失去双亲,生活无依无靠,尽管有出嫁的姐姐照顾,但常常是远水解不了近渴,幸得秀姐时常的接济和照顾,生活才没有那么艰难。韩先楚赶忙过去握着秀姐的双手,搀扶她向村里走去。路上询问着秀姐,「身体怎样?生活如何?孩子是否孝顺」等等。句句透露着对秀姐的关心,秀姐也紧紧拉着韩先楚的手,说着自己对韩先楚的想念,以及能够有机会再次见到他的惊喜。还一个劲儿地问韩先楚,「这些年怎么过的?生活好不好?」韩先楚耐心地回答了秀姐的问题,向她诉说着这些年的奔波和见识,但只字不提曾经在战场上的九死一生。
因为那些都是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幸福做出的努力,在韩先楚看来都是值得的。哪怕重来一次,还是会毫不犹豫参加革命。回乡的后几天,韩先楚并没有闲着,他四处考察民情,了解民生,向乡亲们询问庄稼的收成和生活状况。回乡的时间过得很快,转眼韩先楚将军就要返程了。临别时,秀姐拉着韩先楚将军的手,一边抹着眼泪,一边嘱咐他要注意身体,还念叨着有时间一定要多回来看看。对于秀姐朴素的愿望,韩先楚将军也是满口答应。其实在出门之前,韩先楚将军就偷偷放了一些钱在秀姐家里。此举一方面是韩先楚将军想让秀姐的晚年生活过得宽裕一些,另一方面也是想要报答秀姐当年照顾自己的恩情。
没有想到的是这竟然成了韩先楚老将军最后一次回乡。回京后韩先楚便又投入了到了紧张的工作中,不料几年后突然因病逝世,这让所有人都措手不及。最终,韩先楚承诺秀姐「有时间回去看看」的话还没来及兑现,就撒手人寰了。在生命的最后时刻,韩先楚交代后辈把他的骨灰葬在家乡。这是一个在外漂泊多年的游子对「叶落归根」的执念。结语韩先楚将军戎马一生,从贫苦的孤儿成长为开国上将,大半辈子都奉献给了国家和人民。虽然韩先楚在人们心中是披荆斩棘的大将军,但脱下军装也是一个有血有肉的普通人,始终挂念着家乡的人和物。但是为了民族大义,不得不深藏心中的思念。
这便是英雄之所以能称之为英雄的原因——「鞠躬尽碎,死而后已」。他们首先想到的是国家和人民,而不是自己和家庭。所以,我们要常怀感恩之心,铭记英雄的故事,传承英雄的精神,珍惜当下的幸福生活。
【免责声明】:转载自其他平台或媒体的文章,本平台将注明来源及作者,但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仅作参考。本公众号只用与学习、欣赏、不用于任何商业盈利、如有侵权,请联系本平台并提供相关书页证明,本平台将更正来源及作者或依据著作权人意见删除该文,并不承担其他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