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欣欣网 > 历史

安史之乱的真相——关陇集团和河北士族集团之间的恩怨爆发

2024-07-04历史

安禄山造反,为什么他麾下的将士们会追随他呢?或者说,安禄山是如何网络了足够多的人马来反唐的呢?

关于安史之乱爆发的原因,很多人都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了分析,比如府兵制的崩溃、李隆基的纵容、李林甫的提携以及杨国忠的逼迫等等。

我认为这些分析都很有道理,也的确是促成安禄山造反的多重复合因素之一。但很少有人去想,河北诸藩镇的将士们为什么会心甘情愿的追随安禄山造反呢?

实际上,这里面既有历史积怨的客观原因,也有人性选择的主观因素。

就如春秋战国时期楚国一直不服周王室一样,唐朝时期的河北,从内心深处也是不服唐朝廷的。

因为李唐与河北之间的恩怨情仇由来已久。

大唐在本质上与西魏、北周和隋朝一脉相承,都是一个由关陇集团掌控的政权。所谓关陇集团,我们之前的文章种也专门分析过,它是指关中和陇右地区的一个军事贵族集团,由西魏权臣——北周政权的奠基者——宇文泰开创。

当时西魏与东魏的对峙,实质上就是关陇集团与河北豪族集团的对立。在西、东魏之后,两大集团的代理政权分别成为了北周和北齐。虽然最后北周灭掉北齐统一了北方,隋朝又取代北周进而统一了天下,但占据政治中心的核心势力却依然是关陇集团。

当时的隋炀帝杨广在心里非常迫切的想打破这个局面,所以他先将都城东迁到洛阳,然后疏通大运河,甚至想再次将都城向东迁都到江陵,目的就是为了削弱关陇集团对朝廷的深度控制。

可惜的是,杨广最终失败了。

而李渊起兵只用了4个月,就从太原打到关中,并一举占领长安,因为李渊本身就是关陇集团的一份子,也是关陇集团推出来的新的代理人。

在这里给大家说明一下关东地区,隋唐时期的关东和明清乃至现代的关东并不是同一个概念。今天的关东指的是山海关以东,也就是东北地区,而隋唐时期的关东则是指潼关以东,也就是今天的河南、河北和山东地区。

在以李渊为首的关陇集团在长安建立大唐的同时,在关东地区,王世充以洛阳为中心建立了大郑,窦建德则以相州为中心建立了大夏。

虎牢关之战以后,王世充和窦建德先后被俘,大郑和大夏也相继灭亡了,大唐最终一统江山。

只是在窦建德死后仅仅一个月,他的部下刘黑闼就在河北起兵反唐,李世民奉命出征,打败了刘黑闼,不过李世民刚刚撤军,刘黑闼就再次崛起,重新占领了河北大部分土地,最终还是由李建成出马,才算是彻底平定了河北之乱。

而刘黑闼之所以会两次反叛,最根本的原因就是李世民杀掉窦建德之后,并对河北士族采取了极端报复政策。

曾经在窦建德麾下效力的魏征敏锐的发现了李世民犯下的错误,所以他才会力劝李建成二征刘黑闼,来修补李世民留下的隐患,并趁机拉拢河北士族集团。

事实证明,李建成的出征不光解决了刘黑闼的问题,也极大安抚了河北士族。只是在后来的玄武门之变中,李建成输给了李世民,李世民在上位以后,第一件事儿就是赦免太子余党,重用魏征出巡河北,并授予魏征便宜行事之权,因为当时的河北实际上早就已经是李建成的势力范围。大量的太子余党与河北士族集团结盟,比如东宫千牛李治安和齐王护军李思行,在玄武门之变以后,都立刻就逃亡到河北。

所以,如果李世民一旦处理河北不当,必会对刚上位的李世民酿成大祸。而魏征的重要性在这时就凸显出来了,因为魏征本身就是河北士族集团的一员,而且先后效力窦建德和李建成,他来做这个协调人可以说是再合适也不过了。

虽然魏征通过说服和安抚,让河北士族集团接受了李世民,但他也只是暂时缓和,并没有从根本上化解双方的矛盾。

而到武周时期,武则天为了给武氏宗亲的上位铺路,将契丹人发动的营州之乱(契丹大贺氏部落联盟在首领李尽忠、孙万荣的领导下,因不满营州都督赵文翙的压迫而在东夷都护府发动的一场反抗战争)当成了一种政治操弄,被武懿宗(武则天堂侄)重新激化了朝廷与河北氏族集团之间的矛盾。

由于地缘的原因,在营州之乱爆发以后,一部分河北士族或被迫或出于利益关系协从了契丹。武懿宗简单粗暴的将这些人定位成叛国者,对他们采取了极其残酷的处置措施,甚至向武则天建议要杀光所有的河北人,虽然最终没有得到武则天的同意,但武懿宗所杀害的河北士族和百姓的数量远远的超过了叛乱的契丹人,将河北大地搞得是一片腥风血雨。

河北百姓把武懿宗和契丹人并称为两害,而武则天对武懿宗的暴行却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如果不是靠着狄仁杰从中协调,河北人在当时就揭竿而起,聚众反叛了。

武则天和武懿宗捅在河北人心头上的刀,重新揭开了河北士族集团和关陇集团的旧怨。在此之后,河北士族集团拒绝同李唐宗室结亲,实际上从内心已经和朝廷彻底离心离德。

在这种历史积怨下,河北人对安禄山和史思明的反唐行为反而产生了认同。

安禄山起兵以后,从范阳到洛阳只用了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几乎可以说是兵不血刃就逼近了大唐腹地,原因就是河北的官兵根本就不抵抗。不仅如此, 在安史之乱被平息以后,河北民间到处修建安禄山、安庆绪、史思明和史朝义的四圣祠,这4个大唐的反叛者居然被河北人当作了精神图腾。

除此之外,河北藩镇的将士们能够追随安禄山造反,还因为安禄山在笼络人心方面确实也没少下功夫。安禄山经营河北多年,亲信遍布各地,大批的军官都是安禄山从底层一手提拔上来的,而这些人从情感和利害关系上已经和安禄山彻底捆绑在了一起,外界也早就把他们看成是安禄山一党。

如果安禄山倒台,他们就会面临被清理出局,甚至是身首异处的危险。而安禄山一旦造反成功,他们则会成为从龙之臣。还有安禄山的一众幕僚谋士更是如此,这两种人就构成了安禄山造反的核心力量和基本盘。

至于广大的中下层官兵,他们为什么也会心甘情愿的跟着安禄山走呢?原因其实更简单,那就是跟着安禄山造反,风险不大,收益却会很高。

如果安禄山起兵顺利,随着占领地盘的扩大,各级的职位必然也会大大增多,所有人都会跟着水涨船高。即便安禄山后续被大唐压制甚至消灭,这批中下层的将士完全可以随时倒戈,重新战在大唐朝廷一边。

因为法不责众,朝廷是绝对不会也不敢清洗整个中下层军队的,否则就是逼着他们再次反叛。

反叛有收益,失败不清算,造反的成本如此之低,如果你站在那个场景下,你会不会跟着安禄山一起造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