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欣欣网 > 历史

1990年,徐向前元帅逝世后留下三条遗愿,中央:只同意最后一条

2024-07-22历史

1990年,战功赫赫的徐向前元帅因病去世,惊闻噩耗,中央领导纷纷到医院致哀,在与徐向前一家人交谈的过程中,徐向前的儿子徐小岩红肿着眼眶对一众领导说:

「父亲在生前有三个遗愿,希望国家能够同意。」

考虑到徐向前元帅生前为国家所做的贡献,一众领导立即回应道:

「有什么要求,中央一定尽力满足。」

然而,当徐小岩说出徐向前元帅的遗愿时,领导却表示:

只能同意最后一条。那么,徐向前元帅的遗愿究竟是什么?而中央又为什么只同意最后一条呢?

1924年,徐向前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黄埔军校,在黄埔军校期间,徐向前接受到了正规的军事训练,并参加了孙中山领导的平定广州商团的武装叛乱作战,在这次战争中,徐向前初露锋芒,用优秀的作战知识,与奋勇杀敌的精神成为了黄埔学生中的佼佼者。

除了上阵杀敌,徐向前也在学校参加了周恩来举办的「青年军人联合会」,在联合会中,徐向前接受到了共产主义的思想,在和国民党的思想进行了反复的对比和研究后,他终于意识到共产党才是真正为穷苦大众服务的党。

于是,徐向前毅然加入了共产党,并跟随着红军队伍南征北战,屡立奇功。

在川陕根据地时,红四方面军遭到了四川军阀6万人的三路围攻,四川军阀田颂尧准备把两万红军消灭在大巴山下。面对来势汹汹的敌人,许多红军干部十分担心,不知道如何是好。

而时任红四军军长的徐向前仍然在看川陕地图,一个性子急的干部问道:「领导,赶紧拿个主意吧!敌人都快打到家门口了。」徐向前则气定神闲地说:「不要着急,我已经想到办法了。」

接着,徐向前指挥着红军战士摆开扇形的防御阵势,命令部队不许跟敌人久战,而是在崇山密林之间边打边撤,一点点地收紧阵地。

敌人见到红军队伍不断撤退,感到十分疑惑,本来以为红军是个极强的对手,没想到却这么不经打,于是便放心大胆地长驱直入。谁知道徐向前突然集中兵力,迂回包围敌人,而此时的敌军已经消耗了大量的兵力,又因为一直进攻而疲惫不堪,当敌军看到一直在撤退的红军四面八方的涌过来的时候,一下子乱成了一团。

而徐向前则乘机对敌人发起了猛烈的进攻,不仅突破了敌人的三面包围,还歼灭了数万敌军,缴获了大量的武器弹药。

1947年,解放山西的战役打响了,徐向前带着晋冀鲁豫军区的战士展开作战,然而此时徐向前的身体已经大不如前,在晋中战役中,他一直都是带病指挥作战的。

当时正值酷暑天气,徐向前脸色苍白,大汗淋漓,但是仍然不肯回去休息,他虚弱地说:「等我指挥完这场战役再说。」警卫员们劝不动徐向前,便找了个担架,抬着他指挥作战,毛主席知道他在山西前线抱病指挥,对他十分关心。

晋中战役结束后,中央军委向徐向前发送了电报,让徐向前在军队整训期间到后方休息,收到中央的指示后,徐向前便住进了石家庄的医院。

而此时他的病情已经发展到了非常严重的地步,呼吸困难,时常咳血,而且因为长期饮食不规律,消化系统也很差,医生在检查完徐向前的身体状况后不由得发问:

「首长同志,为什么不早点来医院啊!」

徐向前无力地笑道:「战事吃紧,我走不开。」

医生摇了摇头说:「你至少要休息三个月,身体才能慢慢康复。」

然而,徐向前仅仅住了半个月后,就去参加了中央举行的会议。

太原战役打响后,徐向前不顾自己的身体,向太原前线赶去,但路途颠簸,徐向前的病情愈加严重,根本无法再赶路,只好走走停停,到达太原时,正好是晚上。

警卫员们劝徐向前不如休息一晚,明天再去前线的指挥部,但是徐向前却顾不得休息,连夜到前线指挥部召开了战略部署会议。他虽然在病中,但是思维非常的清晰,对如何攻打太原进行了详细的计划。

为了及时调整战略部署,了解最新的战况,徐向前常常到阵地去进行巡逻,敌军凶狠异常,无数颗炮弹打在徐向前刚走过的地方,然而即使是这样危险的环境,徐向前也从来没有退缩过。白天到前线了解战况,晚上及时调整部署,这才让各部队有序行动,对敌军进行精准的打击。

除此之外,徐向前还教育部队的干部,要关心爱护士兵,有了士兵才有干部,每一个在战场上冲锋陷阵的士兵都是值得敬佩的。在第一次攻打临汾城时,部队实施炮火攻击,但进行了一轮又一轮的炮火后,却始终没有打开城墙,这让炮兵营感到非常着急。

于是,他们便向徐向前请示,要求搭云梯,进行强攻,然而徐向前听了之后却说:

「这个方法不行,这样做会给战士们带来极大的伤害,每个战士的生命都是珍贵的,我们应该珍惜,不能蛮干,要讲究战术。」

之后,徐向前指挥战士们在入夜后,在临汾城下,挖掘了数条坑道,在里面装上了许多的炸药,之后再进行爆破,果然顺利的打开了城墙,取得了临汾战役的胜利。

在徐向前的英明领导下,解放军战士横扫千军,很快便解放了山西全境,山西百姓欢天喜地的迎接解放军,而徐向前则因为病重正在医院中接受治疗。

新中国成立后,徐向前被任命为解放军总参谋长,统领全军,位高权重,然而,徐向前在生活中却十分的朴素。

在徐向前的书桌上放着一个白色的小木箱,摸起来十分粗糙,然而就是这样一个简陋的木箱中却装着徐向前的随身物品,跟随徐向前南征北战。

有一次,一名新来的秘书在徐向前的办公室看到了这个陈旧的木箱,还以为是垃圾,便准备扔掉,当他请示徐向前的时候,徐向前却说:

「这可不能扔,我去其他地方出差、开会的时候可都少不了它啊!」

徐向前边说边从秘书的手中拿走了那个箱子,宝贝似的收了起来。

中共第七届三中全会召开的时候,徐向前果然又要带着那只箱子去北京开会,徐向前的秘书提醒道:

「首长,这次会议挺重要的,好多领导都要去,我看您还是到北京买一个小皮箱吧!花不了多少钱。」

徐向前看了看手中的木箱说:「我看不必了,去年好多地方闹灾荒,国家现在经济困难,我能省就省一点吧!」秘书听了之后大受感动,终于明白了徐向前那颗为国为民的苦心,再也没敢提过换箱子的事情。

之后,中央考虑到徐向前的工作,经常要在青岛与北京之间两地奔波,便把他们一家人都接到了北京什刹海附近的一个胡同中居住。徐向前刚搬来的时候,附近的居民都很好奇,想看看这位开国元帅是个怎样的人,因此,他们都围在了徐向前的家门口往里看。

看到这样的情况后,徐向前的警卫员便准备把这些人给赶走,然而徐向前却笑着说:

「老百姓只是没见过我,想看看我,这也没什么大不了的,不必非要赶走人家。」

于是,徐向前走到家门口,对众人说:

「我们一家人刚搬到这个地方,还请各位街坊邻居多多帮忙,我工作忙,不经常在家,要是大家有什么需要的地方也可以叫我的其他家人。」

没想到鼎鼎大名的开国元帅徐向前竟然如此平易近人,众人觉得羞愧万分,之后,徐向前家门口的围观人员也少了。

80年代初,徐向前已经到了古稀之年,早年间的征战让他的身体留下了诸多的隐疾,一次感冒就能引起非常多的并发症,因此他的晚年生活几乎都是在病床上度过的。大别山老区的几名同志听说徐向前生病了,便到北京来看他。

徐向前在病床上看到几名老同志后非常的高兴,挣扎着想要坐起来,但是试了几次后还是又躺下了,他握着几名同志的手说:

「现在大别山的群众生活怎么样?有没有吃不饱饭的?」

一开始,几个同志都摇着头说:

「没有,没有,您就安心养病吧!别挂心这个了。」

然而,徐向前却看出他们的言辞中似有躲闪,便加重了语气问:

「到底有没有!」

房间中的气氛瞬间降到了冰点,大家都不敢说话,这时一名同志站了出来说:

「首长,您别着急,我跟您说实话,我们下去调查的时候,大部分群众都能够吃饱饭,只是七里坪有户人家生活很苦,一家七口人,却只有6个碗,每次吃饭的时候都要轮流用碗。」

徐向前听了后眼睛湿润了,默默地重复着:「7口人,6个碗......」

这件事情给徐向前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对自己严格要求,生活中变得比以前更节俭。徐向前82岁生日时,他的家人准备给他办一场寿宴,但是徐向前却坚决不同意,他说:「人民还在贫困中挣扎,我怎么能够再为了自己的生日铺张浪费呢?」从此之后徐向前再也没有过过生日。

为了改善革命老区群众的生活,徐向前在病中起草了一份【关于请关注老区建设的意见】,中央看到这份报告后,非常的重视,国务院立刻成立了老少边穷地区办公室,渐渐地老区的贫困人民的生活也得到了改善。

然而,徐向前却因为肺病被家人送进了医院,离开家的时候,徐向前恋恋不舍地看着自己居住的那条胡同叹了一口气,虚弱的说:「这次去医院,不知道还能不能回来。」

到了医院后,徐向前的病情日渐加重,陷入了昏迷状态,清醒的时候非常少。徐向前知道自己的时间不多了,便趁着清醒的时候把自己的儿子徐小岩叫到了自己的身边。

徐向前拉着徐小岩的手,吃力地对他:「孩子,我接下来说的话,你一定要记清楚。」接下来,徐向前说出了自己的遗嘱,而他的遗嘱内容也展现出了他一贯的简朴作风,徐向前的遗嘱一共有三条,分别是:

一不搞遗体告别。

二不开追悼会。

三是把骨灰撒到大别山、大巴山、太行山和河西走廊上。

1990年9月21日,徐向前在医院病逝,中央领导前去医院送别,徐小岩擦干眼泪,对一众领导表达父亲的遗愿,众人听了都非常的感动。

但是,对于前两条遗嘱,中央的许多领导都不赞同,徐向前毕竟是国家的元帅,为祖国付出了毕生的心血,因此,便举行了一场八宝山「送别」仪式,庄严隆重的送走了徐向前元帅。

根据徐向前的遗嘱,他的骨灰被撒在了大别山、大巴山、河西走廊,这些他曾经革命,战斗过的地方。

徐向前去世后,中央的一名领导曾写下「一生光明正大,从不为己诉屈」的句子,而这句话也恰恰是对徐向前一生最贴切的写照。

【免责声明】:转载自其他平台或媒体的文章,本平台将注明来源及作者,但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仅作参考。本公众号只用与学习、欣赏、不用于任何商业盈利、如有侵权,请联系本平台并提供相关书页证明,本平台将更正来源及作者或依据著作权人意见删除该文,并不承担其他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