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欣欣网 > 历史

男子靠卖瓜子成了百万富翁,事情被捅到邓小平那儿,邓:先放一放

2024-05-12历史

在安徽有一个很著名的炒货连锁店,名叫「傻子」,前往安徽旅游或者出公差的人,总是会慕名买一些该店的干货作为特产送人或者自己食用。这个炒货店的创始人名叫年广久,他的一生极富传奇色彩,堪称白手起家的典范。

年广久早年的经历非常坎坷,他在三岁时便跟父母逃荒,离开家乡前往外地讨生活。后来一家人在皖南定居下来,年父干起了「卖货郎」的老本行,每天挑着担子走街串巷叫卖各种小零食,赚钱养家糊口,而年母则家中操持家务,照顾孩子。等到年广久稍稍长大一些,他便开始跟着父亲一起出门卖货,开拓眼界的同时也能积攒一些社会经验。

后来,父亲病逝,年广久便继承父亲的家业,继续挑货沿街叫卖。他平时做生意很是厚道,非但不缺斤短两,每次还多给顾客一些,权当是「赠品」;而碰上有些难缠的顾客,他也会平和、温柔的对待对方,对方若是提出什么不合理的诉求,只要不是太过分,他都会满足,哪怕自己吃一些亏。同行见他如此好「欺负」,都说他是个傻子,根本不懂经商之道,他听闻这些风言风语之后,倒也不气恼,只是嘿嘿一笑,全当听了个笑话。

事实上,年广久是非常有经商头脑的,他主动让利给顾客,其实就是在积攒「路人缘」,争取给顾客留下好印象,顾客觉得他厚道、好说话,以后还会在他这边买东西。久而久之,年广久便形成了稳定的客源,收入也随之越来越高。后来,年广久就不走街串巷了,转而选择在路边摆摊贩卖,平时除了买瓜子、板栗之外,也会买一些应季的水果。但在1963年,全国掀起了一阵打击「投机倒把」的运动,年意外受到牵连,不仅小摊被没收,他本人还被判了刑。

刑满释放之后,家人们都劝他改行,不要再冒险卖货了,可他并没有听从家人的劝解,仍旧继续卖炒货、干货。结果在1966年,他又被动荡所牵连,白白挨了十几天的批斗。妻子为此终日以泪洗面,孩子也被吓得哇哇直哭。可即便如此,年广久也没有放弃卖货,为了躲避激进分子的打压,他选择在晚上炒瓜子、板栗等干果,等到第二天中午,工人们都下班吃饭的时候,他悄悄到街上去贩卖。

顾客买一包瓜子,他还要在额外送上一把,别人不要他就强行往别人兜里塞,久而久之,他竟再一次开辟了稳定的客源,大家知道他是个厚道的人,便都来他这里买瓜子吃。仅仅不到五年的功夫,年广久便赚取了一百万巨款。

动荡结束之后,党中央决定搞经济体制改革,年广久觉得这是一个扩大规模,赚取更丰厚利润的好机会,于是便决定建立一个小型作坊,并开创独立的品牌。但妻子却在此时再一次提出了反对意见,妻子认为眼下动荡残余还没有完全被清除,大家的思想都还比较「保守」,年广久的这种行为属于「资本主义」,搞不好是要挨批斗、被抄家的!

可年广久这一次仍旧没有听从妻子的劝告,他最终还是将作坊修建了起来,并将品牌名定为「傻子」。后来,随着生意越做越大,年广久开始进一步扩张规模,至1980年,他的作坊已然升级为工厂,下辖一百多名工人规模几乎与一个小型国有企业相当,而厂子每年给年广久带来的利润更是无比丰厚,他由此成为了皖南乃至整个安徽的「第一富豪」。

很快,有关年广久的事迹传到了党中央,并引起了不小的争议,有些同志认为,年广久已经有「资本化」的倾向,如果不马上进行干涉、制止,其他人也会有样学样,大搞资本主义,那中国可就要「变天」了。

但邓公却觉得年广久的「傻子」炒货店其实算是为经济体制改革开了一个好头,打响了市场经济的「第一枪」,党中央不妨先将年广久的事情放一放,观察个两三年,看「傻子」炒货店对社会有什么影响,如果它真的足以带坏社会风气,那到时候再整治它也不迟嘛!

往后数年间,邓公一直密切关注着年广久,亲眼见证着他将炒货生意越做越大。新世纪初,年广久正式宣布退休,他将生意交给儿子打理,自己则安享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