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欣欣网 > 历史

49年宋庆龄请求特赦陈璧君,主席提出一个条件,陈璧君果断拒绝

2024-10-19历史

1944年11月10日,「中 国头号大汉奸」 汪精卫病死,他的妻子陈璧君原打算返回广东,倚仗亲信继续作威作福。

却不想在次年就遭到国民党军统人员诱捕,直接被羁押在了南京城中。

1949年,蒋介石败退台湾,陈璧君也被我党转移到了上海提篮桥监狱,经宋庆龄求情,毛主席同意特赦陈璧君,但是有一个条件。

而陈璧君在得知这个条件后,宁可被永远关押也不肯同意。

毛主席究竟提出了怎样的条件?陈璧君又为何反应如此激烈呢?

陈家有女初长成,一见汪郎误终生

1891年,陈璧君出生于马来西亚一个富裕华侨家庭,由于父亲是周边一带有名的橡胶商人,所以陈璧君自幼便锦衣玉食,且受到了完备的教育。

唯一一点不合父母心意的是,陈璧君并没有如父母所愿,长成一名淑女,反而大大咧咧、独立倔强。

这本也没什么,可偏偏陈璧君认识了汪精卫。

在一次翻阅【民报】的过程中,陈璧君偶然间翻到了汪精卫的文章,被他的文采和见识所折服。

后来意外得知汪精卫还是个俊朗青年时,陈璧君就更按耐不住自己的倾慕之心了。

于是1908年汪精卫到马来西亚演讲筹款时,陈璧君直接走到了他的跟前,做了一番热烈的自我介绍。

陈璧君此举不可谓不大胆,只可惜他的大胆并没能打动汪精卫的心。

陈璧君虽然遭到了汪精卫的拒绝,但是却并不死心,反而是跟在汪精卫身侧,开始以秘书的身份协助他的工作。

明眼人都能看出来,陈璧君对汪精卫还是饱含情谊的,只不过当时绝大多数人都不觉得他们能走到一起。

原因有二,一是汪精卫已经有未婚妻,两人关系也算和睦,二是陈璧君的长相属实平平,很难拨动汪精卫的心弦。

原本汪精卫也是这么想的,可是1910年的刺杀事件却彻底改变了他的想法。

当时汪精卫准备刺杀载沣,为此甚至不惜与之同归于尽,可是谁想刺杀行动还没开始,炸弹就被警察给挖出来了,汪精卫等人也不幸被捕。

当时的汪精卫觉得自己陷入了必死之境,心灰意冷,却不想陈璧君,直接买通狱警走了进去,要汪精卫不要放弃,并表示自己会与他同生共死。

最后,被救出来的汪精卫大为感动,1912年初,两人在上海正式举办了婚礼,结成夫妻。

从爱国志士到第一汉奸

在孙中山先生进行革命期间,汪精卫和陈璧君还算得上是「爱国志士」,为国家命运而四处奔走。

可是随着局面渐稳,手上权力越来越大,汪精卫夫妇最终被权力所腐蚀,走上了叛国投敌的道路。

当时的汪精卫,在与蒋介石的争锋中逐渐落于下风,于是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后,汪精卫顺势倒向日本。

他与日本展开和谈,拉起了一帮没骨头的「投降派」,不仅如此,在陈璧君的撺掇下,汪精卫还建立了伪政权,彻底与日本勾结在了一块。

说起来,汪精卫之所以能够成为「第一汉奸」,陈璧君是有着很大的「功劳」的。

当初卢沟桥事变爆发之后,有人劝汪精卫直接说服蒋介石一起参加对日和谈,胆小怕事的汪精卫颇为心动。

可关键时候陈璧君却站了出来,直接指着那人的鼻子说道,

「难道我丈夫连做汉奸都要排在他蒋介石的后面吗?」

此话一出,那人讷讷无言,而汪精卫则是心中郁气难解,愈发坚定了要向日本政府投降的决心。

所以后来陈公博曾与陶希圣谈论汪精卫夫妇的关系,

「汪先生没有璧君不能成事,没有璧君亦不致败事」。

至于陈璧君为什么要一心撺掇丈夫当汉奸,则是理由多多。

或许是为了帮丈夫压蒋介石一头,或许是贪图日本人许下的「第一夫人」的名头。

可不管怎么说,在汪精卫勾结日本政府后,他们夫妻俩算是彻底换了名声,昔日的很多朋友都与他俩割袍断义、画地绝交了。

对于这些,陈璧君原先是不在意的,可她虽有谋断,却到底是少了几分见识。

她没想到侵华日军直接就深陷在了战争泥潭之中,根本无力兑现他们昔日的承诺。

尤其是1942年美国决定与日本交战之后,侵华日军已经露出了衰败之相,陈璧君大为惊惧。

而汪精卫更是直接一病不起,不得不前往日本治病,最终于1944年11月10日客死他乡。

汪精卫死了,陈璧君的心中却仍旧不算慌乱,因为她还有汪精卫留下的一批亲信。

就算无法再与蒋介石争锋,护着她返回老家安度余生还是没什么问题的。

于是陈璧君偷偷跑回了广东,当时陈璧君的妹妹嫁给了广东省伪省长褚明谊,因此陈家在广东还算是风光。

陈璧君也过了几天安生日子,可没过多久,另一个消息又让她震惊了。

1945年8月中旬,陈璧君得知了日本投降的事情,自此惶惶不可终日,因为她总担心蒋介石一旦腾出手来,会集中力量来对付她。

直到自称是军统驻粤负责人的找上门来,表明蒋介石愿意与她「和解」,陈璧君才松了一口气。

可她怎么也没想到的是,这竟是一个惊天骗局,直接让她就此锒铛入狱。

精心谋划的骗局

虽然此人自称是军统驻粤负责人,但是见惯了大风大浪的陈璧君,自然也不会轻易相信。

而陈璧君最终之所以会上当,还是因为此人出示了一封所谓的「重庆密电」。

按照秘电上所说,这封电报是蒋介石亲自发过来的,发电报的目的就是让广东省伪省长褚民谊,带着陈璧君一同去重庆洽谈「善后事宜」。

为此重庆方面会特意派飞机来接,陈璧君心想,若能如此再好不过,于是欣然答应。

然而,陈璧君很快就发现事情不对劲了,因为当时汽车并没有开往机场,反而是朝着珠江方向开去。

陈璧君出声询问,陪行人员却耐心解释道是「水上飞机」,陈璧君心中有怀疑,但是眼下木已成舟,她也不好说些什么,只能一步步跟着军统局成员走上汽艇。

关键时刻,军统人员又站了出来,说自己临时有点事情,无法陪同他们二人一同成行。

而且蒋介石要去西安「公干」,也没有空招待他们,于是要把他们先送到安全处所去。

话说到这个地步,陈璧君哪能不知道自己是受了蒙骗,然而,人都已经上了船,陈璧君再说什么也是无用了。

尤其是跟随陈璧君两人出行的人,连武器都被下了,于是陈璧君等人只能无奈地接受扣押。

半个多月后,陈璧君等人如愿前往南京,只可惜等待着他们的并不是所谓的「善后」,而是法律的严惩。

1945年12月6日,国民政府颁布了【处理汉奸案件条例】11条,以及【惩治汉奸条例】16条。

1946年4月16日,江苏高等法院公审陈璧君,由于她是汪伪第一夫人的特殊身份,苏州市民倾城而出。

正如【申报】所报道的,「高等法院满坑满谷,争看头号女汉奸」。

在接下来的苏州公审中,陈璧君被判处无期徒刑。

虽然坐了牢,但是陈璧君对于蒋介石却并不服气,口口声声称蒋介石公报私仇罚她坐牢终身。

于是她在被关押期间也是趾高气昂,根本就不把狱警、典狱长放在眼里。

然而,她虽然嘴上强硬,心中到底也是脆弱的,在陈公博被枪决之前,陈璧君就嚎啕大哭了一场。

等到自己的妹夫褚民谊也要被枪决的时候,陈璧君更是心脏病发作,一夜里就昏了三次。

可以说,那一时期的陈璧君,最大的愿望就是能出狱与女儿团聚,可蒋介石是注定不会答应这件事的。

等到1949年苏州解放,陈璧君被押送到上海的监狱之后,她更是彻底绝望了。

因为她觉得自己肯定会被秘密处决,可令她没想到的是,自己竟然真的能够得到出狱的机会。

老死狱中,悔恨残生

1949年,陈璧君被转移关押到上海提篮桥监狱之后,宋庆龄意外得知了这一消息。

她和何香凝商量了一下,最终在一次会后找到了毛主席,表明陈璧君年老体衰,希望能够特赦陈璧君。

何香凝也表示,「毕竟陈璧君不是决策者。能不能够考虑到她的身体状况,对她进行特赦。」

说起来,宋庆龄与何香凝过去和陈璧君的关系都很好,前者就不必说了,毕竟汪精卫也曾跟着孙中山先生搞革命而且深受倚重。

至于后者,在汪精卫夫妇成婚的时候,何香凝还是陈璧君的伴娘。

虽然后来由于汪精卫夫妇当汉奸,大家关系破裂,但是如今眼见陈璧君如此凄惨,有些恻隐之心也是可以理解的。

毛主席等人认真地考虑了宋庆龄与何香凝的意见,经过讨论过后,大家觉得,陈璧君过去虽然有错,但毕竟不是首恶,只能说是参与者。

再加上也受到多年的关押,如今年纪也大了,可以加入特赦名单。

可是有一点是必须要强调的,那就是陈璧君必须先写一份诚恳的「认罪书」。

宋庆龄与何香凝觉得这理所当然,于是满心欢喜地给陈璧君写了一封信,告诉了她这件事情。

原本想着事情能得以顺利解决,却没想到监狱里的陈璧君看到信后沉默不语,最后还是表示了拒绝。

并给宋庆龄、何香凝写了回信:

「汪先生和我都没有卖国,真正的卖国贼是蒋介石。这不用我历数事实,二位先生心中有数,共党心中有数。正由于二位知道我的性格,我愿意在监狱里送走我的最后岁月。衷心感谢你们对我的关心和爱护。」

眼见陈璧君抵死不认错,宋庆龄与何香凝也只得沉默,再不提特赦的事情。

而毛主席也没以汉奸罪判处陈璧君死刑,反而是让她的狱中好好改造,也算是顺遂了她的心意。

刚刚被关押的时候,陈璧君的对立情绪是很浓重的,大吵大闹,以绝食相逼,这都是常有的事情,或许她自己也抱着一死了之的打算。

然而无论她怎么闹,负责看管的人都始终保持着温和的态度,甚至在陈璧君生病之后,政府也是全心全意给她治病,细心照顾她。

时间久了,陈璧君心中也泛起了疑惑,难道过去真的是她做错了吗?

心有疑惑,陈璧君自然想着去寻求答案,于是在接下来的时间里,她看了大量有关马列主义以及毛泽东思想的书籍。

看完这些书后,她可以说是幡然悔悟,再也没有了过去的那番戾气,用她自己的话来说就是,

「便如盲目者忽得光明。」

按理说,已经幡然醒悟的陈璧君,已经能够接受特赦了,只可惜由于身体过于虚弱,她最终没能等到这个机会。

由于长期患有心脏病、高血压以及头痛失眠等问题,所以她平日里便是医院的常客。

好在监狱医院对她悉心治疗、认真照顾,这才帮助她一次次挺了过来。

可是等到1959年3月,意外终归是发生了,这一次陈璧君被送到医院过后迟迟都没能治愈。

1959年6月17日,陈璧君在上海提篮桥监狱医院去世。

回顾陈璧君的一生,我们不禁唏嘘不已,出身优渥的她,本该有幸福美满的一生,却最终由于做出了错误的选择,而在晚年陷入无尽的悔恨。

【免责声明】: 转载自其他平台或媒体的文章,本平台将注明来源及作者,但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仅作参考。 本公众号只用与学习、欣赏、不用于任何商业盈利、如有侵权,请联系本平台并提供相关书页证明,本平台将更正来源及作者或依据著作权人意见删除该文,并不承担其他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