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欣欣网 > 历史

1965年陈诚临终前留下唯一遗愿,妻子看后脸色大变,这是为何?

2024-10-13历史

在蒋介石的手下,有一个人既不像诸多将领一样能征善战,也不像那些政治经济大员一样能够治国,却经常存在于蒋介石集团的权力中枢,许多重大决策中都有他的身影。
他屡次犯错造成重大损失,却得到蒋介石的屡屡包庇,他每当在行事中遭遇失败被人弹劾,职位却不降反升。他在中国近代史上没有留下浓墨重彩的个人特点,却长期在国民党中权倾一时。他就是被称为「国民党二号人物」的陈诚。

青年陈诚蒋介石曾经说过:「中正不可一日无辞修(陈诚的字)」,他到死都要把陈诚留在自己身边。可是就是这样一个深受蒋介石器重和庇护的人,临终前给家人留下的唯一遗愿,却违反了蒋介石的意思,妻子看到其遗愿时也为此脸色大变。最终在蒋介石的反对下,他的意愿没能达成,带着遗憾离开了人世。陈诚能力一般为何却能够如此深得蒋介石的器重与庇护?作为蒋介石极为倚重的人,为什么他连临终的遗愿都会被蒋介石阻挠?

忠诚的追随者

陈诚出身于浙江省丽水市的一个普通家庭,父亲是前清秀才,对陈诚的学业较为重视,当时私塾学堂逐渐没落,父亲便让陈诚进入当地的新式学校学习文化知识。

陈诚1917年陈诚从浙江省立师范学校毕业后,决定到北京谋得一个教员工作,以从事教育为生,但是在路途中他看到山河动荡,民不聊生,各路军阀欺压百姓,遂改变志向,决定弃文从戎,考进了当时的河北保定军校。从保定军校炮兵科毕业后,陈诚先是来到了当时的革命之都广州参加了革命军,并凭借自己出色的能力在北伐的大小战斗中多次立功,军衔也连连晋升。中山先生去世后,陈诚选择追随蒋介石,并因为多次立功愈发受到蒋介石的重用。

青年陈诚当时国民党内部派系林立,互相勾心斗角,要想在军政界站稳脚跟,每个人都需要培养自己的势力,陈诚也不例外。在受到蒋介石的重用而地位不断提升的同时,陈诚也在国民党军政人员中物色人选,暗暗发展着自己的势力。1931年年初,陈诚已经是蒋介石麾下手握重兵的高级将领,借着蒋介石倚重他围剿红军的时机,在军队中提拔亲信,任命周至柔、罗卓英、刘绍先等人为师长,形成了以陈诚为核心的小军事集团。

陈诚可是虽然陈诚在多次军事行动之前都口号喊得震天响,可是结果都是连连失利,以至于遭到了国民党内部许多人的弹劾。对于陈诚培植亲信的行为以及战斗中的各种失利,蒋介石并不在意,对于他来说,陈诚是对他无比忠诚的将领,甚至国民党高层许多人将陈诚称为「蒋介石的替身」、「第二号人物」,就连陈诚的婚事蒋介石都操碎了心。

蒋介石1930年国民党元老谭延闿病逝之前托蒋介石帮忙照顾其女儿谭祥,谭祥是宋美龄的干女儿,当时谭祥已经到了该出嫁的年龄,蒋宋二人便将意气风发且仕途如日中天的陈诚介绍给了谭祥。陈诚与谭祥在蒋宋二人的撮合下走到了一起,并于1932年元旦举行了婚礼。

陈诚和谭祥此时的陈诚在蒋介石面前更是如鱼得水,地位举足轻重,让国民党其他要员分外眼热。在处理军政事务时,陈诚每次出现挫败,不仅不会被蒋介石处罚,反而会变相升职,这般包容和宠爱在蒋介石的众多部下中可谓是独他一份。就连被称为「蒋介石的佩剑」的特务组织头子戴笠在犯错时都曾哭天抢地向蒋介石跪地求饶才勉强获得赦免,但也要暂降职务将功赎罪。

戴笠1936年西安事变发生后,蒋介石被张学良扣押,整个中国为之震惊,国民党内部也分成了两派,一派主张按兵不动,保证蒋介石的安全,积极与张学良谈判,另一派则主张调集兵力准备围剿张学良,这种主张显然是置蒋介石的生死于不顾。在这关键时刻,陈诚毅然决然站在宋美龄和蒋介石一边,主张积极谈判,争取以和平的方式将蒋介石救出。12月22日,陈诚跟随宋美龄乘飞机抵达西安,在西安被扣押了数天之后,西安事变得以和平解决,陈诚的忠诚之举也让蒋介石深为感动,流着眼泪说道:「辞修(陈诚的字)终不负我,我没有看错人,我对辞修的信任是对的。」

蒋介石这次事件让蒋介石在今后的日子里更加坚定地把陈诚作为自己绝对的心腹。陈诚与蒋介石的关系之所以能走到如此非同一般的地步,原因大体可以分为功劳、出身和为人三个方面。从功劳方面来讲,陈诚从加入革命军以来,就开始在蒋介石身边崭露头角,无论是在外带兵打仗,还是在司令部运筹帷幄,都多次立功,因此自然而然就得到蒋介石提拔。从出身方面来讲,蒋介石在决定是否重用一个人时,除了个人能力外常常还会有三个考量标准,即是否是黄埔军校出身、是否是浙江人以及是否忠于蒋介石。

陈诚而陈诚是浙江人,对蒋介石的忠诚度也是无可置疑,虽然是保定军校毕业,但是在黄埔军校建校初期就在学校担任过教官职务,也可以说是黄埔系出身,所以对于陈诚来说,他是少有的这三个标准全部满足之人。从为人方面来讲,陈诚根据其在蒋介石身边工作的经验,可谓是精准地摸到了这位委员长的脉门,在出谋划策及发布命令之时,他深知蒋介石是谨慎且多疑之人,从来不与蒋介石争论,即使在对待某些问题时意见相左,也从不违背蒋介石的命令,坚决遵照执行。

蒋介石和陈诚而如果后来事实证明蒋介石的决策是错误的选择,陈诚非但不会像其他军政要员一样含沙射影地指出蒋介石的领导责任,反而会将某些错误揽到自己的身上,替蒋介石背锅,对于如此「体贴领导」的部下,蒋介石自然是对他屡屡委以重任。

屡屡失利却连连晋升

抗日战争爆发后,蒋介石根据抗战形势的变化,更是将种种核心军务相继交到陈诚的手中,凡是陈诚所率领的军队,可谓都是蒋介石中央军嫡系中的嫡系。历数抗战时期正面战场的几次重大军事行动,凡是蒋介石花费巨大心思准备的,几乎都有陈诚作为主要人物参与其中。

蒋介石卢沟桥七七事变,蒋介石明知道日军经过多年准备后攻势凶猛,很难完全取得抵抗的胜利,于是在华北前线派驻的大多数是非自己嫡系的西北军部队。日军突破华北后兵锋直指上海,蒋介石为了争取国际社会的同情与援助,决定在上海与日军进行一场决战,于是将陈诚任命为第三战区前敌总司令,指挥淞沪会战。但因为逐次添加兵力导致持续战力不足,以及各部队配合不力等因素,淞沪会战宣告失败,陈诚复命后并未受蒋介石责怪,而是继续被委以重任。

淞沪会战接下来日军向南京进逼,中日在南京不可避免要有一场恶战,此战不但关乎抗战形势,且直接影响全民族的抗战士气。按理说这么重要的战役,蒋介石应该会派出自己的亲信进行指挥,许多人猜测陈诚还会出马,可是最终蒋介石却只任命了一个没怎么指挥过大规模作战的将领唐生智作为南京保卫战的总指挥。一些人对蒋介石的这一做法感到疑惑,可是明眼人心里都清楚,南京城一面傍水,三面环山,易攻难守,南京保卫战只是出于国际声誉而对首都进行的形式上的保卫,就算所有将士殊死抵抗,凭当时中日双方的战力差距,也注定是一场惨败。

蒋介石结果比想象的更加凄惨,日军不但攻进了城,而且实施了惨无人道的南京大屠杀。而就在南京开战之前,蒋介石已经将行政中心迁到武汉,并任命陈诚为武汉卫戍司令,让其一方面负责武汉地区的安全,一方面为接下来可能到来的武汉会战做准备。南京陷落后,日军开始向武汉进军,陈诚指挥中央军在武汉一带与日寇展开角逐,通过战略战术上的一番运筹,中国军队对日军形成了合围态势,并击毙其大量指挥官。眼看胜利在即,可是日军却凭借制空优势,派出飞机直接向包围圈中空投指挥官和物资弹药,使得战场形势逆转,武汉会战宣告失败。

武汉会战此时陈诚在战场上的种种失利早已引起了国民党高层将领的不满,许多人感到甚为气愤,凭什么陈诚那么多次指挥失利,却从没有受到任何处罚。蒋介石看到众人对陈诚的弹劾信后,连迫于压力在形式上对陈诚给予处罚都没有,而是强硬地顶住压力,继续对其委以重任,后来还将具有重要战略作用的十几万中国远征军交给他全权指挥。从蒋介石对陈诚的种种包庇态度上我们就可以看出,蒋介石并不是任人唯能,而是任人唯亲,这也是导致国民党政府最终垮台的重要原因之一。


如果是出现一次两次,部下也许还能够勉强容忍,但是如果经常这样做,就免不了引起越来越多人的愤怒不满,从而逐渐失去人心。如果说在抗日战争时因为全民族同仇敌忾一致对外,蒋介石这种独裁者还能勉强聚拢人心,那解放战争就像是一面政治明镜,将蒋介石统治下的国民党政府内部之腐败与涣散显现得淋漓尽致。1946年国民党挑起内战,战端一开陈诚就响应蒋介石的大话,喊出「三个月之内消灭共军」,结果非但三个月没有达成目标,反而因陈诚的指挥失利在一年之内部队就被歼灭112万人,在众人对陈诚的责难之下,蒋介石暂时将陈诚降职,命其指挥东北战局。

蒋介石和陈诚1948年1月8日,当时东北地区战事愈发激烈,国民党军连连失利,在一个多月的时间里就损失了6万多人,蒋介石亲自前往沈阳督战,听取各个将领的作战汇报。时任「国民政府主席东北行辕」主任的陈诚义正词严地说道:「两天前我命令新五军向沈阳集结,部队突然遭到共军围堵,可是第六军军长却见死不救,导致新五军被全歼……」陈诚也许以为第6军军长作为自己的部下,会心甘情愿地为自己背锅,就像自己以前时而为蒋介石的错误而背锅一样。

辽沈战役可是没想到话音刚落,血气方刚的第6军军长立即从座位上站了起来厉声说道:「陈长官,您从没有向我下达过增援新五军的命令,竟要将失败的责任推到我的身上……」陈诚立时变得脸色铁青,蒋介石虽然对陈诚有袒护之心,但在这事实面前也不好多说什么,只是坐在那里默默地听着,一时间整个会议厅吵成一团。一番争论之后,蒋介石也很清楚地认识到,本来在武器装备和兵员人数上都占据优势的东北部队,在50天内被解放军歼灭6万多人,陈诚责无旁贷。

蒋介石以蒋介石一向严厉的脾气,大家以为在这惨重的后果面前,蒋介石无论如何也会惩戒陈诚,起码做做样子还应该是有的,可是没想到蒋介石只是在会议结束时对陈诚说了一句:「你要好好反省。」不久后陈诚就被蒋介石调离东北,并在其他地方继续担任要职。蒋介石的这种做法让当时许多将领彻底寒了心,没有人再愿意为其卖命,本来国民党军在东北就已经失利,后来在解放军的强大攻势下更是一溃千里,以惨败收场,很快东北全境宣告解放。

一生对蒋唯命是从,遗愿也因违背蒋命而未能达成

1949年国民党大势已去,蒋介石将台湾作为后路,遂派陈诚前往经营。

蒋介石和陈诚陈诚不负蒋介石之托,将台湾打造成国民党的后方基地。蒋介石败退台湾后,依然继续重用陈诚,先后任命其为国民党副主席、「中华民国副总统」,陈诚在此期间颇有一番「政绩」,其中为了缓和社会矛盾,他在台湾地区实行了土地改革,从地主手中赎买土地,低价卖给农民,受到了台湾民众的赞扬。1965年,陈诚因为肝癌而时日无多,在临终前他把妻儿叫到身边留下遗嘱:希望自己死后可以火葬,若将来有机会,就把自己的骨灰带回大陆老家安葬,以此落叶归根。

陈诚可是蒋介石为了稳定人心早就做出规定,所有国民军政人员去世后,必须土葬在台湾,这是陈诚唯一一次不想执行蒋介石的指令,可是就这么一个愿望也没能达成。1月5日陈诚去世后,蒋介石感到悲痛惋惜,与其他几位国民党要员一起组成了治丧委员会,为陈诚举行葬礼。当陈诚的家人拿出他留下的遗嘱时,蒋介石皱起了眉头,一番沉默之后,他还是不同意将陈诚火葬,并且想要将陈诚的遗嘱修改,以「想要土葬在台湾」公开出来。

蒋介石而陈诚的夫人谭祥坚决反对,表示要么将遗嘱原文发表,要么干脆不发表,蒋介石也没有紧紧相逼,就此作罢,就这样,陈诚的遗体被安葬在了台湾省台北县同荣村。

【免责声明】:转载自其他平台或媒体的文章,本平台将注明来源及作者,但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仅作参考。本公众号只用与学习、欣赏、不用于任何商业盈利、如有侵权,请联系本平台并提供相关书页证明,本平台将更正来源及作者或依据著作权人意见删除该文,并不承担其他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