芮杏文同志曾在上海担任一把手,当时正值经济体制改革时期,他敏锐的捕捉到了这个难得的「窗口期」,动用一切手段对上海进行大开发,一点一点将沪地推向了发展的快车道。值得一提的是,芮杏文是第一个提出建设浦东的干部,他与市委、市政府甚至拟定了一个完备的对浦东的开发计划,但可惜的是,该计划还没来得及实施,他便被走了,浦东的发展由此滞后,一直到朱镕基总理主政上海的时候,对浦东的开发才重新被提上日程。
芮杏文在抗战末期参加革命,曾长期在华东革命根据地工作,抗战结束后,他在新四军创办的大学短暂进修过几个月,解放战争时期,他转往中共东北局任职,平时主要负责推行民政、后勤一类的工作。建国后,他因为表现良好,被保送到北京某高等学府进修,期间系统学习了行政管理、经济管理等课程,个人能力由此进一步得到提高。
1952年,中共东北局组织部安排他到某国企担任高管,1957年,他又被平级调动至化工部下属的某单位工作。1966年,他受到了动荡的波及,被错误当成「右派分子」对待,职务遭到撤销,他本人也被下放到农场接受「再教育」,一直到1969年,在周总理的极力斡旋之下,他才终于重新被召回化工部,担任某项目部的负责人。
动荡结束后,芮杏文得到了党中央的重用,先后在数个关键岗位任职,1985年,他通过内部竞聘,成功当选上海市委一把手。彼时经济体制改革已经全面铺开,深圳、广州、汕头在国家的政策扶持下,正蓬勃发展,而上海作为华东第一大都市,发展势头却远不及广州等地,光是一个物价改革就拖了足足一年时间。
其实早在1982年,上海市委、市政府就决定要对沪地进行全面建设,想要借着改革的春风实现腾飞,但奈何上海的财政状况实在有限,市政府是一分钱都拿不出来,什么项目都推进不了,一堆干部只能干着急。而芮杏文到任之后,为了解决财政上的问题,广纳各路专家的意见,最终决定启用「土地出让金」政策,通过拍卖土地的使用权来募集资金。
这一招果然奏效,仅仅不到半年的时间,上海的财政便充裕起来,市政府随即开始稳步推进一系列建设工程,其中不仅包括对老旧住宅区以及工业园区的改造,也包括对一些闲置地段的开发。很快,在市政府的努力下,上海的面貌焕然一新,经济体量也翻了好几倍,一举奠定了「魔都」的地位。
但芮杏文却不并不满足于此,野心勃勃的他又将目光放在了浦东上。当时上海的主城区在浦西,而浦东则是一片类似于「城中村」的聚居地,周围还有大量农田、荒草地以及烂泥滩,如同「化外之地」一般荒凉。可芮杏文却慧眼识珠,料定这块土地将来大有作为,于是便打算对其进行开发。
很快,市政府的同志便将按照芮杏文的要求,制定了一个极为详尽的开发计划,然而,开发是需要大量资本的,上海市政府虽说通过收集「土地出让金」改善了财政状况,但能拿出来的钱还是比较有限的,不足以支持对浦东的开发。而芮杏文为了募集资金搞开发,决定效仿西方资本主义市场,在上海开设证券交易所。
此举在当时引发了很大争议,有很多站出来批评芮杏文,说他要在上海搞「资本复辟」,联合资本家压榨老百姓。芮对此是百口莫辩,他曾两度写报告给党中央说明情况,可当时舆论风波实在太大,党中央为了平息事端,只得将他调离上海,安排到中央工作。后来,邓公在视察上海时,发现浦东的开发迟迟没搞起来,不由得心生懊悔之情,邓公直言,要是当初没有将芮调走,浦东恐怕早就发展起来了,而上海也必将提前5年实现腾飞!
1993年,芮老因为身体原因离开一线,到政协任职,级别为省部级,此时他实际上已经开启了疗养生活,大部分时间都在疗养、休息。90年代末,他正式离任,晚年的他爱上了垂钓,经常到北京的各大水域钓鱼取乐,进入新世纪,芮老因为老年病住进了医院,2005年,他抢救无效离世,时年七十八岁,让我们向这位老革命家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