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欣欣网 > 历史

罗马后继:哥特王国的兴亡(东哥特篇)

2024-04-16历史

一哥特人与蛮族大迁移

哥特人是被罗马称为「蛮族」的日耳曼人的一支。原生活在今丹麦,瑞典一带,从 2世纪开始 向南迁移,定居在 达契亚 、外潘诺尼亚(今匈牙利,罗马尼亚一带)与 黑海 北岸的 乌克兰 大草原。德涅斯特河以东的叫东哥特人,以西的叫西哥特人。 与其他的日耳曼各部不同。哥特人的生活地域与游牧民族交往密切,比较重视骑兵,骑兵很强 ,随着哥特人出现在多瑙河上,他们与罗马人之间的接触也日渐增加。后来一些哥特人甚至渡过多瑙河到南方的色雷斯打工。甚至与当地人通婚生儿育女。 罗马皇帝「色雷斯人」马克西明即有哥特人血统。 3 世纪开始,哥特人即与罗马关系恶化,不断爆发战争, 3 世纪中叶,哥特人首领阿马尔家族的奥斯特罗哥塔率哥特,西徐亚人(西徐亚人是黑海沿岸的游牧民族)联军合众号称 30 多万,入侵罗马,为罗马皇帝德基乌斯打败,此后,哥特人彻底分为东哥特人,西哥特人两部,奥斯特罗哥塔死后,他的继承者克尼瓦于 250 年再次起兵攻打罗马,杀死德基乌斯,大掠而还,并强迫继任罗马皇帝伽卢斯每年缴纳贡金。但不久就撕毁和约,于 253 年的战斗中杀死伽卢斯,此后连年进犯罗马,罗马军队不能制。 253 年,哥特人进入爱琴海,一路洗劫,直至以弗所。 256 年,哥特人洗劫重镇特拉比松, 267 年,部分东哥特人及赫鲁利人(也是黑海沿岸的游牧民族)兵分两路,进攻希腊与小亚细亚,攻破拜占庭,雅典,斯巴达,阿尔戈斯,科林斯,以弗所等重镇,兵临安条克与亚历山大,此次入侵,几乎使从古希腊时代以来的古希腊文化典籍与历史遗迹全部毁于一旦。返回途中,哥特人遭遇罗马皇帝伽利安努斯的阻击,双方于奈苏斯决战,哥特人大败,势力有所衰退,直至戴克里先和君士坦丁大帝上台( 4 世纪中期),哥特人的入侵势头才被暂时遏制,与罗马暂时和平,也就是在这时,基督教开始传入哥特, 341 年,基督教阿里乌斯教派(阿里乌斯教派否认「三位一体」,曾长期被主流教会视为异端——作者注)传教士乌尔菲拉来到哥特人的聚集地,传播阿里乌斯教派思想,并结合拉丁文与希腊文为哥特人创造文字,即哥特文(已失传),并用哥特文翻译圣经。

哥特勇士

到了4世纪中叶,一伙自称「匈人」(huns)的游牧民族开始进入欧洲。 最早关于匈人的记载出现在 2—3世纪的 里海 沿岸,他们来自哪里史学家并没有考证出来。可能来自于中亚,南俄草原。有的史学家认为,匈人就是我国历史中西迁的北匈奴人。这一理论目前尚处争议中。没有确定。 350年,匈人开始进入欧洲,灭亡顿河流域的阿兰国。吞并其余部。这是匈人第一次出现在欧洲的视野之中。进入70年代,在首领巴兰比尔(也译做巴兰伯)率领下,匈人开始进入东欧,之后,匈人没有停止前进的步伐。继续进攻欧洲腹地。受到匈人影响,日耳曼诸部也纷纷涌入罗马。 4世纪末,匈人征服北方的诸日耳曼部落,夺取了 潘诺尼亚平原 。由此,起自黑海至 多瑙河 以北的大片地土,尽入匈人之手。 公元 375年 匈人 对东哥特人发起了猛烈的进攻,东哥特人开始向西迁移,压迫西哥特人也西迁。在匈人的压迫下,西哥特人于 376年申请南渡多瑙河进入帝国境内居住,向 罗马帝国 要求避难。

西哥特人的邻居——东哥特人,首当其冲,面对匈人的入侵,在匈人入侵的阴影下, 奥斯特罗哥塔的曾孙埃尔马纳里克成为东哥特人的首领,埃尔马纳里克及前任格贝利克东征西讨,大败同为日耳曼部落的汪达尔人,一度使得东哥特人的势力范围从乌克兰直至波罗的海,然而好景不长, 375 年,在 首领巴兰比尔的率领下,匈人大军开始入侵东哥特人,原本与东哥特结盟的游牧民族萨尔玛提亚人临阵倒戈,东哥特人大败, 埃尔马纳里克自杀,他的侄子维尼塔尼乌斯继续抵抗,不久还是被匈人打败,部分东哥特人向南逃走,与西哥特人合流,此后,大部分东哥特人 则被迫臣服匈人,充当他们的仆从军,时间长达数十年之久。东哥特人被允许保留自己的社会组织和相当的领地。作为匈人——阿兰人——东哥特人的三族同盟,但在军事,外交和领袖继承等重大问题上都要向匈人报告。

德涅斯特河

在西哥特人进入罗马以后,罗马人根本不把他们当人看。罗马人对西哥特人的统治是残酷的,他们对西哥特人征收重税,随意欺压,一些 甚至只能通过卖儿卖女来交税。入境的西哥特人不堪忍受罗马官兵的虐待和压榨,终于在一次罗马士兵虐待殴打西哥特人的事件后,于公元 378年在首领 弗里迪盖伦 领导下掀起了全民族的起义。起义的西哥特人得到东哥特人、罗马境内奴隶及部分匈人和 阿兰人 支持,迅速控制了色雷斯地区,并推进到东部帝国首都 君士坦丁堡 附近的 亚德里亚堡 (今土耳其 埃迪尔内 )。起义声势浩大,罗马震动。罗马东帝国皇帝瓦伦斯亲率大军,前往镇压,于376年的亚得里亚堡会战大败于西哥特人,本人战死。虽然西哥特人不久被继任的东罗马皇帝狄奥多西一世「招安」,狄奥多西后成为整个罗马的皇帝。 狄奥多西于395年去世,死前,他将帝国一分为二,东部交给长子阿卡迪乌斯,西部交给次子霍诺留斯,罗马帝国正式分裂。尽管罗马之前分裂过很多次,但是这次之后,再也没有统一。

狄奥多西一世

亚得里亚堡之战

在狄奥多西去世的当年,西哥特人立即反叛,推荐阿拉里克为首领。 阿拉里克率领西哥特人进入 希腊 ,洗劫了 科林斯 阿戈斯 斯巴达 等重要城市; 雅典 在交付巨额 赎金 之后得以幸免。397年哥特人占领 亚得里亚海 东岸的 伊利里亚 ,迫使东罗马皇帝阿卡狄乌斯任命他为该地总督,阿卡迪乌斯将伊利里亚割让给西哥特人,换取西哥特人不再攻打东罗马,让他们去攻打西罗马。真可以说是卖国求荣。兄友弟恭。西哥特人随后进攻意大利。被罗马将领斯提里科击败 。402年,西哥特人再次进攻意大利,又被斯提里科击败。在斯提里科的劝说下, 西部帝国的皇帝 霍诺留斯 收买阿拉里克和他的蛮族军队,以利用他们来反对统治东部的 阿卡迪乌斯 。西哥特人暂时消停了一会儿。 405年 ,一支由 东哥特人 拉达盖苏斯率领的包括部分东哥特人, 汪达尔人 苏维汇人 、勃艮第人和阿兰人等庞杂成分的蛮族队伍(拥有 20万战士,加上家属、奴隶约有40万人),脱离匈人控制,从波罗的海海岸南下,向意大利进行大迁徙。帝国的大门再次被蛮族打开,软弱无力的皇帝迁都 拉文纳 。斯提里科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将蛮族联军击败,然而,是拆了东墙补西墙,由于主力集中起来保卫意大利。罗马在不列颠,高卢,西班牙等地的统治陷入崩溃,各种蛮族纷至沓来、西罗马帝国成了蛮族的乐园。 当阿卡迪乌斯于 408年去世后,霍诺留斯就放弃了与东部帝国作战的打算,并解除了与阿拉里克的盟约。阿拉里克因此要求获得4000罗马磅黄金(约合1814千克)作为补偿。遭到拒绝 。不仅如此,听信谗言的霍诺留斯以勾结蛮族为借口,处死斯提里科,西罗马帝国自毁长城。令人大跌眼镜。由于斯提里科在军队中威望很高。他死后,许多部众纷纷投奔阿拉里克。恳求为斯提里科报仇。阿拉里克势力大增,同年,阿拉里克率部围攻罗马城,不克退还。410年,阿拉里克再次围攻罗马城,城内奴隶打开城门,放哥特军入城,8月24日,哥特军大掠六日而还。这是自前390年以来,罗马城首次沦陷于外族。罗马城的沦陷,影响极其恶劣,标志者西罗马帝国大厦将倾,即将寿终正寝了。不久,阿拉里克暴死,阿拉里克的弟弟阿陶尔夫见罗马百足之虫死而不僵,与罗马讲和,退出意大利,转战高卢南部和西班牙,罗马军无法阻挡。 418年末,阿拉里克之孙狄奥多里克一世(418~451在位)率领西哥特人,以西罗马帝国同盟者身份定居于阿奎丹,建立了第一个日耳曼王国,定都 图卢兹 。嗣后再次侵入西班牙 ,驱逐先入侵的汪达尔人 ,苏维汇人(均为日耳曼人),阿兰人等,以西班牙和高卢南部为中心,建立第一个蛮族王国——西哥特王国 。(418-711) 受西哥特人压迫,原先入侵西班牙的汪达尔人联合部分阿兰人在首领盖萨里克的率领下,离开西班牙,渡海占领北非,在北非建立所谓汪达尔王国,连年攻打意大利,455年,汪达尔军队攻破罗马,大掠而还。此后,与西罗马帝国连年征战。在高卢,481年,日耳曼人的一支法兰克人在首领克洛维的领导下独立建国,建立法兰克王国,之后几乎统一高卢全境。

哥特人的迁移

汪达尔人的迁移

与西哥特人相比,作为匈人附庸的东哥特人的命运就悲惨很多,东哥特人虽然表面上成为匈人与匈帝国的同盟,但其地位与仆从和附庸无异,如前文所述, 405年 ,一支由 东哥特人 拉达盖苏斯率领的包括部分东哥特人, 汪达尔人 苏维汇人 、勃艮第人和阿兰人等庞杂成分的蛮族队伍(拥有 20万战士,加上家属、奴隶约有40万人),不满匈人压迫。脱离匈人控制,从波罗的海海岸南下,向意大利进行大迁徙, 最终为斯提利科及匈人首领乌尔丁联合消灭。408年,受斯提利科之死影响,匈人首领乌尔丁驱使东哥特人及阿兰联军入侵东罗马帝国,攻破多瑙河与狄奥多西长城,大掠而还,但次年被东罗马人收买内应杀死,乌尔丁死后,匈人一度分裂,但在卢伽(可能为乌尔丁之子)的率领下再次强大。434年,卢伽再次驱赶东哥特人与阿兰人充当先驱,兵临君士坦丁堡,不克退还,次年,卢伽病死,由侄子布雷达,阿提拉先后为王。在阿提拉取代布雷达(441)的王位争夺战中,出身阿马尔家族的东哥特王瓦拉米尔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匈人帝国

阿提拉(406-453)本是匈人的王子,幼年曾在罗马当人质。434年,匈人首领卢伽去世。 他的两个侄子阿提拉和 布雷达 Bleda)便继承他而共同统治匈奴人。阿提拉为人残暴,又善于用兵,欧洲闻风丧胆,很多欧洲史学家将其称为上帝之鞭。在杀害 布雷达 后,阿提拉成为惟一统治匈人的君主,并再度将矛头指向 东罗马帝国 。447年,再度兵临君士坦丁堡城下,不克退还,但又勒索了一笔赎金。

进入450年以后,阿提拉把目光转向西罗马帝国。本来阿提拉想与西罗马帝国结盟共同对抗占据西班牙的西哥特人。这时,西罗马帝国又出了一个猪队友。 当时的西罗马皇帝瓦伦丁尼安三世(425-455)在位的姐姐霍诺利亚为了逃避与一名宫廷官员的婚约,竟于当年春季主动向阿提拉求婚。阿提拉在考虑过后,接受了她的提议,但却同时提出要以帝国的一半管治权作为嫁妆。瓦伦丁尼安三世得知后,断言拒绝了提议并以「提婚不合法」为由回复了阿提拉,并在摄政太后加拉.普拉西提阿(Galla Placidia)的建议下把霍诺利亚流放。但阿提拉却没有被说服,并派遣了使者到拉文纳要求进一步的解释,准备一旦无法获得满意的答复便挥军攻打西罗马帝国。遭到拒绝,阿提拉大怒,遂纠合蛮族联军攻打西罗马帝国。罗马名将 埃提乌斯见匈人来势汹汹,摒弃前嫌,联络西哥特国王狄奥多里克一世(阿拉里克的孙子)。组成联军,共抗匈人。两军于法国香槟省的沙隆平原遭遇。即著名的沙隆会战,会战中,作为罗马盟友的西哥特人与作为匈人附庸的东哥特人兵戎相见,同室操戈,上演了一出兄弟阅墙的悲剧。会战最终以匈人联军的失败而告终,但罗马联军同样损失惨重,西哥特王狄奥多里克战死。

沙隆战役的失败并未使得匈人大军元气大伤,而此次战役损失的多是作为匈人附庸的东哥特人,阿兰人与其他蛮族。 阿提拉损失的多是附庸部队,主力尚存,次年,阿提拉就卷土重来,进入意大利,大掠而还,皇帝瓦伦提尼安三世仓皇逃走。然而不知道怎么回事,攻打到波河北岸时,阿提拉自己撤军了。(被教皇利奥一世及使节团劝说) 453 年,阿提拉突然在新婚之夜暴死, 因未立继承人,诸子争立,罗马帝国侥幸逃过一劫,阿提拉的死标志着匈人帝国的解体,而受匈人奴役近百年的东哥特人,也开始走向独立之路。

二 东哥特人的独立与东哥特王国的建立

阿提拉死后,受到匈人压迫的日耳曼各部开始团结起来,准备联合举兵摆脱匈人的压迫, 454 年底,东哥特王瓦拉米尔联合格皮德人(为哥特人同族),西里尔人( Sciri 也是日耳曼人的一支)组成联军,伏击匈人军队,杀死阿提拉的继承人埃拉克,并将匈人驱逐出日耳曼尼亚地区,,潘诺尼亚被东哥特人占据。同年,瓦拉米尔的侄子,日后东哥特人最著名的领袖——狄奥多里克( Theodoric )大王诞生。 463 年,埃拉克的弟弟邓吉西克率军绕过格皮德人的领地,突袭潘诺尼亚,驱逐了东哥特人,一度恢复匈人帝国,但在 469 年,他又再次被东哥特人驱逐出去,此举标志着东哥特人的彻底独立。邓吉西克被迫率部众沿多瑙河南下,攻打东罗马帝国。途中遭东罗马军队伏击阵亡,其首级送往君士坦丁堡示众。邓吉西克死后,他的弟弟厄尔纳克率领匈人的残余部众,退回乌克兰,与东哥特人继续作战。 一部分 匈人 联合了保加利亚人建立了新的匈人国家,国王姓杜罗(咄陆),即 阿提拉 的幼子厄 尔纳克 (Ernac)作了保加利亚人的王,后建立所谓保加利亚汗国。 无子的瓦拉米尔在驱逐匈人之后,积极与东罗马帝国改善关系,签订和平条约,他将自己的侄子兼继承人——年幼的狄奥多里克送往君士坦丁堡充当人质,使得其接受了系统的罗马化教育,度过了长达十几年的人质时光,东罗马皇帝利奥一世和其继任芝诺对这个哥特青年非常赏识,先是将他提拔为军队长官,后来更任命为执政官。当狄奥多里克成年时,他离开了东罗马军队,回到他的族人中去。

狄奥多里克

此时,东哥特部落的局势发生了重大变化,狄奥多里克的伯父——东哥特王瓦拉米尔与西里尔人交恶,在与西里尔人的战斗中阵亡,他的弟弟,也就是狄奥多里克的父亲提乌迪米尔(Theodemir)继承了王位,469年提乌迪米尔发兵攻打西里尔人,杀死其国王埃迪卡,埃迪卡的儿子奥多亚克(Odoacer)率部众流亡西罗马,成为西罗马的蛮族雇佣兵首领。提乌迪米尔死后(471),狄奥多里克继承了东哥特人的首领职位,虽一度与东罗马帝国龃龉不断,互相攻打,但最终接受东罗马帝国的「招安」,并于484年被授予「罗马执政官」头衔,还获得了在君士坦丁堡给自己树立雕像的殊荣。

东罗马皇帝芝诺(474-491年在位)

此时的西罗马帝国也是一片混乱。在沙隆之战立下大功的罗马名将 埃提乌斯没有好结局,因掌握军政大权,功高震主,遭到皇帝猜忌、也引起一些小人的嫉妒,455年, ,在罗马元老 佩特罗尼乌斯 · 马克西姆斯 和侍从官赫拉克留斯鼓动下,西罗马皇帝瓦伦提尼安三世将其骗进宫中。亲手杀死埃提乌斯。 一代名将,就此陨落,令人叹息。得知埃提乌斯的死讯后,皇帝身边的一个大臣直率地告诉瓦伦丁尼安说:「我不了解陛下和埃提乌斯的过节,我只知道您刚刚用左手砍掉了右手。」埃提乌斯死后,百姓纷纷哀悼,罗马军队失去统帅,士气大跌。人 心涣散。半年后,瓦伦提尼安三世就被马克西姆斯派人杀死。后者自立为帝, 之后,西罗马帝国皇帝又像走马灯一样换了好几个,一个不如一个,基本名存实亡。在马约里安(Majorian)在位期间(457-461),西罗马帝国曾回光返照一段时间 ,收复部分被蛮族占据的领土, 然而一个蛮族雇佣军首领里西默在得到多数罗马元老的支持后发动政变——假意和马约里 安会面然后将他拿下囚禁起来,最终经过折磨和殴打,在461年将其斩首。里西默拥立利比乌斯 塞维鲁继位(461-465)后者几乎完全沦为傀儡,马约里安收复的土地也丢了个精光。在塞维鲁去世后,里西默由于北非的 汪达尔王国 多年来一直对意大利沿岸发动攻掠。由此里西默向东罗马皇帝 利奥一世 求援,并接受由东罗马指派的皇帝。于是东罗马宫廷决定将出身贵族的安特米乌斯推上西罗马的帝位。 467年 4月12日,安特米乌斯在罗马举行了盛大的登基仪式。两者一开始尚能团结,后来为了争权夺利,又互相攻打。472年,里西默又杀了安特米乌斯,,里西默推举了 奥利布里乌斯 为新的西罗马皇帝。不过就在同一年内,里西默和奥利布里乌斯都相继死去。此时,原来里西默手下的将领,就推举格利凯里乌斯为新的皇帝。

「最后的罗马人」 埃提乌斯

无论是 奥利布里乌斯 还是格利凯里乌斯,均没有得到东罗马皇帝的承认。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讲,他们是「非法」的。东罗马皇帝 利奥一世 在得知 安特米乌斯 被杀之后,准备物色一个新的西罗马皇帝人选。这个人就是 尼波斯 ,他是利奥一世的皇后的侄女的丈夫。474年,尼波斯带着从东罗马带来的大队人马进入意大利,迫使格利凯里乌斯退位。一年以后,尼波斯又被被蛮族将领欧瑞斯特赶出了意大利,流亡达尔马提亚。后者立自己的儿子罗慕路斯为帝,这就是西罗马帝国名义上的最后一个皇帝罗慕路斯。(巧合的是,罗马的开国君主也叫罗慕路斯)罗慕路斯的帝位除了极少数人外,根本没人承认,基本是个橡皮图章。 乘西罗马帝国一片混乱之际,476年,先前流亡西罗马帝国的 奥多亚克(Odoacer)率领部众,在东罗马皇帝芝诺的默许下,发动政变,杀欧瑞斯特,废黜罗慕路斯(此举也被主流史学家视为西罗马帝国的正式灭亡),至此,西罗马帝国灭亡。 但奥多亚克仍然承认尼波斯的帝位,「遥尊」其为「罗马皇帝」,480年,尼波斯被部将哗变杀死,无子。西罗马帝国至此正式灭亡。

尼波斯

尼波斯的死意味着西罗马帝国帝系的正式终结 ,然而,奥多亚克自身威望与实力不足,不敢称帝,只得臣服于东罗马帝国,在意大利称王,初期,奥多亚克获得东罗马帝国皇帝芝诺认可,但是后来,奥多亚克把意大利的统治权握在自己手里。482年征服达尔马提亚,从汪达尔人手中夺取西西里。奥多亚克势力的扩张及其自身的野心,引起了东罗马皇帝芝诺的极大不安。芝诺决定采取「以夷制夷」的手段,利用东哥特人对抗奥多亚克。芝诺唆使狄奥多里克进攻意大利,并许诺他为「意大利国王」,489年,狄奥多里克率10万东哥特部众举族西迁,进入意大利。奥多亚克率军抵抗,两军于维罗纳决战,双方战况惨烈,血流成河,东哥特人一度受挫,狄奥多里克一度想要逃离战场,但在母亲和姐妹的鼓励下重拾信心,返回战场,身先士卒,东哥特人士气大振,最终大败奥多亚克。奥多亚克率残部狼狈逃走,先逃亡罗马,后逃亡拉文纳,东哥特军将拉文纳团团围住,拉文纳四周全是沼泽,又曾为西罗马旧都。易守难攻,东哥特人围城3年不克,转而攻略意大利各地,所到之处,杀人放火,无恶不作,给与意大利以极大破坏。

狄奥多里克进军意大利

到了493年,旷日持久的拉文纳围攻战终于走向尽头。在拉文纳主教约翰的调节下,两位日耳曼首领在公元 493年的2月25日达成协议:狄奥多里克将与奥多亚克一起共治意大利。作为补偿,后者也把儿子特拉尼斯交给竞争者作为人质,并且承认对手在政治上占据主导地位。双方议和。然而,狡猾的狄奥多里克玩弄卑鄙手段,十日后,他借口举行宴会庆祝,实则摆下「鸿门宴」,宴请奥多亚克赴宴,并向上帝和神职人员起誓,绝无二心,奥多亚克未加提防,不带多少卫兵,大摇大摆,前来赴宴,酒过三巡,菜过五味,东哥特国王借着酒意,邀请奥多亚克到大厅另一侧的小房间单独秘谈。喝多的后者丝毫没有警惕,就醉醺醺的欣然前往,结果刚一进门,就被早已埋伏好的哥特士兵砍翻在地,狄奥多里克亲自动手,一剑将奥多亚克刺了个透心凉, 奥多亚克 在弥留之际还喃喃自语道: 上帝在哪里? 而他的敌人则回应道: 这就是你对我的人民所做的。 一代枭雄奥多亚克,就这样结束了自己的生命。而群龙无首的奥多亚克的部下和亲属,很快也被狄奥多里克尽数歼灭。「拉文纳之宴」,也在西方文化中,成为「鸿门宴」的代名词。狄奥多里克于意大利自立为王,建立所谓「东哥特王国」。

奥多亚克之死

东哥特王国

狄奥多里克与后继者

在狄奥多里克统治的三十年里,意大利度过了一段相对平静的时光,在稳固其统治后,狄奥多里克放下屠刀。尊重罗马的文化与典章制度,宫廷中许多受过良好教育的贵族为其出谋划策,罗马元老院的制度完整保留下来,罗马行政体系依旧正常运作,与东罗马帝国长期保持友好关系,使东哥特王国得以免除来自东边的威胁,狄奥多里克与东罗马皇帝阿纳斯塔修斯(芝诺的继承者 491-518在位)往来信件中显示,狄奥多里克视东罗马为宗主国,不敢以君王的身份与其相提并论,亦无意争夺「罗马」正统。同时,狄奥多里克积极与周边的「蛮族王国」联姻,他自己娶了法兰克王克洛维的妹妹奥德弗勒妲。而后将女儿狄奥德哥塔嫁给西哥特国王阿拉里克二世、奥斯特罗戈托嫁给勃艮第国王西吉斯蒙德,妹妹阿玛拉弗里达则嫁给北非的汪达尔王国国王瑟雷萨蒙,

诸蛮族王国

在内政上,由于东哥特人相比罗马遗民人数处于极度劣势,狄奥多里克采取「一国两制」的制度,即对东哥特人自己的部众采用「日耳曼习惯法」,罗马遗民采取「罗马法」,双方分别设置机构管理,分开居住,并禁止东哥特人与罗马人通婚。由于东哥特人信仰的是阿里乌斯教派,而罗马人则是信奉三位一体的罗马公教,因此东哥特人被视为信仰异端的民族,狄奥多里克在宗教信仰上采取宽容政策,罗马城中也有分属两个教派的礼拜堂(baptistery),尽管狄奥多里克采取种种手段试图调和双方矛盾与民族差异,但实际上收效甚微,双方民众几乎老死不相往来。不过,至少在狄奥多里克的统治下,意大利趋于稳定,经济文化都有所发展。

然而,随着法兰克王国的崛起,狄奥多里克的势力遭受挑战,法兰克王克洛维雄心勃勃,他皈依天主教(而非日耳曼诸部信奉的阿里乌斯教派),团结罗马遗民,整军经武,扫平诸蛮, 他驱逐阿勒曼尼人,消灭苏瓦松的罗马残余势力。大败另一蛮族王国——勃艮第王国, 统一高卢北部(见地图),与占据高卢南部的西哥特王国已成水火之势, 公元 506年,自峙有岳父狄奥多里克大王撑腰的西哥特国王阿拉里克二世,在狄奥多里克的斡旋下,向克洛维提议并在卢瓦尔河中一个小岛上会晤,试图确立两大强权在高卢的势力划分。为此,不惜以支付年金和出让卢瓦尔河谷最富庶耕地的条约确保和平。然而克洛维议和只是缓兵之计,次年,克洛维就撕毁协定,率军攻打西哥特王国。十多天南下300多公里,打了西哥特人一个猝不及防。阿拉里克二世大怒,率军与法兰克人决战。两军与普瓦捷以西的武耶平原遭遇。 法兰克人一度受挫,但克洛维审时度势,亲率精锐部队发动「斩首行动」,直扑阿拉里克二世的中军,阵斩阿拉里克二世。 西哥特人见国王战死,士气大跌,纷纷溃散。法兰克军乘机猛攻,西哥特大败。战后。法兰克人夺取高卢南部,将西哥特人驱逐出高卢。连罗马皇帝阿纳斯塔修斯一世也授予 克洛维 执政官称号。克洛维一时风光无限。阿拉里克二世之死使得西哥特王国人心惶惶,阿拉里克二世之子阿玛拉里克年幼,西哥特贵族推举狄奥多里克暂时代理西哥特国王,使得两哥特王国迎来了短暂的统一。面对狄奥多里克大王,克洛维还不敢轻举妄动,只得与哥特人重新修好,还将女儿嫁给阿马拉里克。双方暂时罢兵,法兰克人的扩张被狄奥多里克大王扼制。

481年的高卢

到了狄奥多里克执政的晚年,也许是年老昏聩,也许是妹妹阿玛拉弗里达死于汪达尔王国的内乱,狄奥多里克开始疑神疑鬼,残暴嗜杀,东哥特王国内部的不稳因子开始浮现,524年,罗马贵族与学者叙马库 斯( Symmachus)与波伊提乌斯 Boethius)等人被指控与东罗马帝国勾结发动叛乱,狄奥多里克将其逮捕下狱处死,但罗马贵族们在狱中坚称是遭哥特人的诬陷。公元526年,罗马教皇若望一世出使东罗马帝国,受到东罗马皇帝查士丁一世 (阿纳斯塔修斯的卫队长与继承者 518-527在位) 的盛情款待,引起狄奥多里克大王猜疑,出使返国后将若望一世投入大牢,不久便死于狱中,若望一世的死引起罗马人的愤恨 ,导致罗马遗民的叛乱与动荡不安。不久,狄奥多里克也病死,终年72岁,尽管晚年昏聩,但狄奥多里克在西罗马帝国灭亡后给与了意大利30年的和平与发展,使得东哥特王国强盛一时,也无愧于大王之名。

然而,狄奥多里克的身后事却是一团乱麻,狄奥多里克无子, 由外孙阿塔拉里克继位,他的母亲大公主阿玛拉逊莎摄政,阿玛拉逊莎深受古罗马文化的浸透,在对儿子的教育或个人感情上,均偏重东罗马而非哥特,与哥特贵族的关系也愈益紧张,阿玛拉逊莎上书东罗马皇帝查士丁尼大帝(查士丁一世的侄子 527-561在位),请求「内附」,但这一决策随着534年阿塔拉里克的病死而不了了之,由于阿塔拉里克系阿玛拉逊莎的独子,也没有留下后代,迫于无奈,阿玛拉逊莎让阿马尔家族仅剩的男性成员——阿玛拉逊莎的表弟狄奥达哈德登上王位 。狄奥达哈德有一半汪达尔人的血统,遭到一贯鄙视汪达尔人的哥特贵族的强烈不满,他本人上台后崇尚古希腊哲学,不信天主教,也不懂军事,遭到阿玛拉逊莎,哥特贵族,罗马教会的一致反对,甚至许多人勾结东罗马帝国,妄图将其赶下台,狄奥达哈德深感自己王位不保,狗急跳墙,发动政变,软禁阿玛拉逊莎,将其流放托斯卡纳博赛纳湖中的玛塔纳 (Martana)岛上,不久派人将其刺杀,狄奥达哈德的倒行逆施,使得东哥特王国陷入一片混乱,也为东罗马帝国的出兵干涉,提供了绝佳借口。

影视作品中的大公主阿玛拉逊莎

哥特战争

在东哥特王国陷入一片混乱之际,雄心勃勃的东罗马查士丁尼大帝决心,发动「北伐」,收复被蛮族占据的西罗马领土, 533 年,查士丁尼命名将贝利撒留率军 2 万远征北非,轻而易举灭亡了罗马帝国的宿敌——汪达尔王国,收复北非,使得东哥特震动。 在收复北非后,次年( 535 )年,贝利撒留即做好收复意大利的准备,目标直指占据意大利的东哥特王国。 535 9 月,贝利撒留亲率 7500 大军进军西西里,打败当地哥特军队。西西里的哥特领主投降。然而,由北路达尔马提亚进军的罗马军 4 千多人被哥特人击败。

贝利撒留

就在贝利撒留一路高歌猛进之时,东哥特统治者不仅不想办法救国,反而还在争权夺利,勾心斗角, 狄奥达哈德闻听罗马军队到来,大惊,派出贵族维蒂吉斯领军迎敌,维蒂吉斯早就不满狄奥达哈德,行至半路,率部发动兵变,将后者杀死,自立为王,并娶了狄奥多里克大王的外孙女玛瑟逊莎(Mathesuentha),以此显示自己的王位正当性。 次年,贝利撒留乘胜进军,奇袭那不勒斯。占领意大利南部,此时,法兰克人也 趁火打劫,入侵意大利,东哥特军队主力前往迎战。国内空虚,趁此机会, 12 月,贝利撒留进军罗马,意大利的百姓受够了 哥特人的残暴统治,纷纷配合罗马军作战, 箪食壶浆,迎接「王师」, 哥特王维蒂吉斯见无法抵挡,狼狈逃亡拉文纳,罗马军光复罗马城,百姓夹道欢迎。贝利撒留修筑工事,准备迎接哥特军反攻。

东哥特军队

537 年,维蒂吉斯纠合部众数万人,反攻罗马城。贝利撒留手上只有一万人,敌众我寡,贝利撒留率军坚守罗马城。等待援军。哥特大军数万人号称十五万围攻罗马,贝利撒留抢先率 1000 骑兵出城迎战,冲击哥特军,哥特军猝不及防,先锋被罗马军击溃,哥特大部队赶到,罗马骑兵且战且退,然而,罗马守军因害怕竟然忘了打开城门,贝利撒留当机立断,又杀个回马枪,再次击溃哥特人,然后安全退回城中,哥特人惧怕伏兵,不敢追击。

贝利撒留坚守不出,长达一年之久。哥特人面对坚固的罗马城,一筹莫展,先是破坏水源,但贝利撒留找到地下水,哥特人无计可施,只能长期围困。贝利撒留不断派小股骑兵出场骚扰,一旦哥特军追击,就边打边退,退回城内。让城内步兵射出漫天箭雨。在贝利撒留的不断骚扰 小打小吃下,哥特军队士气大跌,人心涣散。

538 3 月,查士丁尼派 将领 约翰率 5000 兵马登陆,兵锋直指拉文纳,又派太监总管纳尔西斯率军 7000 ,援助贝利撒留,哥特军见罗马援军来到,恐老巢不保,狼狈撤退,贝利撒留率军追击,大败哥特军队,斩首俘虏一万多人,并与纳尔西斯会师,然而,两人在作战意见上分歧太大,非常不和,互相掣肘,战事陷入不利,甚至重镇米兰也被哥特军攻陷,并洗劫一空。在贝利撒留的强烈请求下,查士丁尼召回纳尔西斯,由贝利撒留全权负责。贝利撒留进军北意大利,沿途城市纷纷投降, 540 年,贝利撒留包围东哥特王国首都拉文纳。

影视作品中的纳尔西斯

拉文纳被围困,城内居民受到饥饿的威胁,维蒂吉斯出于无奈,决定向贝利撒留议和,主动要求贝利撒留做东哥特的国王。贝利撒留根本没有妥协之意,他感到这是收复东哥特的有利时机,就将计就计。他答应接受这个要求,不过有一个条件,就是等他的队伍入城后再举行接受皇冠的宣誓典礼。维提吉斯不知是计,便同意了这个条件。公元 540 年春天,进入拉文纳的贝利撒留马上撕掉假面具,大动干戈,拘捕维提吉斯和一些显要的贵族,没收他们的财富,将该城洗劫一空 ,维蒂吉斯被押回君士坦丁堡,后老死于此 。首都拉文纳失陷后,意大利东北部的大部城市都望风而降,只有少数城市仍坚持据守。

贝利撒留进军路线

然而,此时,波斯人乘罗马东线兵力空虚 ,入侵罗马,贝利撒留因「私受王冠」,也被查士丁尼猜忌。被调回去对抗波斯。残余的哥特人见贝利撒留撤走,死灰复燃, 最后一支哥特军队在 维蒂吉斯 的侄子乌莱亚斯的领导下,仍然负隅顽抗,乌莱亚斯高风亮节,自己不称王,拥立具有王室血统的贵族伊尔德巴德为王,继续抵抗罗马军队,不料后者反而恩将仇报,将其杀死,自己也被乌莱亚斯的部众杀死,乌莱亚斯的部众拥立乌莱亚斯的侄子巴杜埃拉为王,人称「托提拉」(意为小阿提拉),这就是东哥特的末代国王——托提拉。

影视作品中的托提拉

542年托提拉发动对 罗马 的反攻,屡次打败罗马军队,占领了 意大利 大部分地区,查士丁尼派贝利撒留前往收拾残局。然而,失去皇帝信任的贝利撒留手上只有4000多人。要钱没钱,要粮没粮,要人没人,陷入困境。一筹莫展。 543年哥特军夺回 那不勒斯 。545年又围攻 罗马 。546年,托提拉经多次围攻,攻陷 罗马城 ,但很快撤走。548年,贝利撒留被解职回国。哥特人继续肆虐意大利。551年,查士丁尼改派较为信任的纳尔西斯为帅,率军2万,登陆拉文纳,与还在坚守的 罗马守军会合,南下,寻找托提拉决战,两军与托斯卡纳地区的塔吉那遭遇。

纳尔西斯的进军路线

次日,双方开战,哥特军将骑兵在前,步兵在后,准备骑兵发起冲锋,步兵跟进。 纳尔西斯命令八千名伦巴第人、西里西亚人 (皆为东罗马帝国的雇佣兵) 和其他杂牌部队都下马,摆成一个坚强的方阵。在它两翼,各用四千名罗马徒步弓弩手做为掩护。这两个侧翼向前倾斜,如果敌军冲入中央位置,就不仅会扑个空,并且两面会受到弓弩手的包围,暴露在箭雨之下。弓弩手前方是拒马等工事 后方则是罗马骑兵 。保护弓箭手,每翼 500 人,在左翼另有 1000 罗马骑兵。

哥特骑兵发起冲击,一头撞上罗马军步兵的密集阵型,面对密集阵型,一筹莫展,又遭到两翼罗马军弓弩手不断射击,伤亡惨重。人仰马翻,不敌败退,冲散后方哥特步兵,一片混乱,两翼罗马骑兵乘机发起冲击,哥特军大败,全线崩溃,托提拉伤重不治,逃跑路上死去。罗马军大胜。 553 年 ,纳尔西斯基本肃清残余哥特军抵抗,东哥特王国灭亡。

554 年,法兰克人企图火中取栗,派两位公爵洛塔尔(洛瑟)和布塞林(布提林)率军数万,借口东哥特人求援,号称10万大军杀入意大利。准备浑水摸鱼。 纳尔西斯的兵力分散在整个意大利半岛,而法兰克人的战兵应当接近五万,所以他明智地采取了坚守各城池挫敌锐气的战略。但新征服的意大利难以进行坚壁清野,不得不任由法兰克人在波河平原劫掠。

法兰克人缺乏攻坚手段,无法攻克大城市,却凭借浩大的军力扫荡了整个亚平宁半岛。洛塔尔因为轻敌,在法诺城遭到东罗马守将阿塔巴尼( Artabanes)3000驻军的猛烈冲击,丢下大部分抢来的财物人口狼狈撤到波河北岸,洛塔尔公爵也死于战伤。如此一来,纳尔西斯要对付的就只剩下布塞林了。法兰克人此时又遭遇瘟疫,加上罗马军骚扰,部队纷纷减员,士气大跌,布塞林率军准备狼狈逃回国内,在卡西利努姆被罗马军队拦截,双方决战。

纳尔西斯沿用了塔吉那战役所用的战术并加以强化,这次他选择以骑射手组成两翼,两个侧翼各有 3000名马弓手,十分宽大;而中央由步弓手列阵在步兵的背后,重步兵同样在中央组成密集阵型,中央阵线成半圆形,可以形成交叉火力打击法兰克人。骑兵被纳尔西斯放在后方作为预备队,虽然罗马人拥有多于法兰克人的骑兵,但也并没有多出很多。 法兰克军队基本都是步兵 以极少量骑兵开路,两万多重步兵排成楔形的三角巨阵,如同钢铁铸成的移动城池,布塞林和他的亲兵构成最强的三角尖端。法兰克军人的盾牌联在一起,密不透风,而且盾牌上还突起矛尖,可以在将敌人向后推的同时杀伤敌人。

卡西利努姆会战

法兰克士兵

法兰克人张牙舞爪,挥舞战斧,向罗马军步兵发起冲击,法兰克人攻势十分凶猛,一度冲破罗马军步兵阵线,然而,在罗马两翼的骑兵箭雨下,伤亡不断增加,纷纷倒下。罗马骑兵假装发起冲击,法兰克步兵见状摆出防御阵型,然而罗马骑兵只在远处放箭,当法兰克步兵要发起进攻时,罗马骑兵又假装要发起冲击,如此往复几次,法兰克军队疲惫不堪,士气大跌。罗马军发起反攻,法兰克军终于不支溃败,罗马军追击,斩首俘虏无数,布塞林伤重不治、 罗马军大胜 至此,东罗马帝国彻底收复意大利,而这也标志着东哥特王国的覆灭。

结语 东哥特王国的意义

对意大利人而言,东哥特人也许只是历史上一群短暂的侵略者。但是狄奥多里克给了意大利三十年的和平,在狄奥多里克的统治之下,意大利的情况不比五世纪时动乱的时代来得差,古典文明和大多数罗马的社会制度在亚平宁半岛也保留下来了。 虽然昙花一现,但是,某种意义,却也是真真正正的「罗马后继」。值得人们去研究。

参考文献

【哥特史】(东罗马)约达尼斯

【晚期罗马帝国史】(古罗马)阿米亚努斯

【普罗柯比战史】(东罗马)普罗柯比

【日耳曼尼亚志】(古罗马)塔西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