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欣欣网 > 历史

乐少华妻子生娃后,邓小平去探望,腼腆地说:以后大家就是亲戚了

2024-03-22历史

乐少华是1927年入党的革命老同志,他入党之前已经拥有三年的革命斗争经验,曾参加过五卅运动、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起义,在残酷的斗争中成长起来,反「围剿」时期一直在红军担任要职与敌人作战,1935年时他和粟裕等将领成立红军挺进师,由他担任政委一职,后来在战斗中负伤,辗转来到了延安,在那里他遇到了钟爱一生的妻子,她就是浦代英。

浦代英是富商之女,在云南算是当地大户人家出身,家族中她排行老八,因此熟悉她的人都叫她「八姐」。浦代英从小就与时俱进,在父亲的悉心教育下,她顺利读完了女子中学,读书期间她接触到了革命思想,也是在那个时期她加入了共青团,1935年她毕业后成为民族解放先锋队中的一员,是那个时代少有的革命女战士。

那时候浦代英已经24岁,她英姿飒爽,一心想要为革命事业奋斗终身,从来没考虑过婚姻之事,因此她1937年来到延安时,仍然是未婚大龄女青年。浦代英刚来到延安时是非常兴奋的,很早她就期望能到革命圣地接受洗礼、教育,终于等到机会时她兴奋不已,她摸着粗布制作的军装,在她心里是无比的珍贵,她脱下丝质长袍、剪掉长发,穿上军装、头戴五星军帽,她的革命信念在那一刻升华。

之后浦代英在延安红军大学学习,也是在这一年她光荣入党,大学毕业后她被分配到新华社做译电员,在那里她接触到很多革命女同志,其中有一位就是蔡畅。蔡畅是早期加入革命队伍的女性之一,丈夫李富春在军中担任要职,蔡畅当时主要负责妇女工作,在工作中由于频繁接触,浦代英与蔡畅成为了好姐妹,一次闲谈之中说到了浦代英的终身大事。

蔡畅了解到浦代英的父母曾为她包办了一桩婚事,她是接受新思想教育的进步青年,很反感包办婚姻,于是就拒绝了这门亲事,后来忙于革命事业就无心考虑个人感情。听到这样的结果,蔡畅感觉浦代英是位不错的女青年,便有心为她介绍一位男同志,他就是乐少华。对于这个名字浦代英是非常熟悉的,当时在军事工业部门做政治工作,在她心里是位值得敬重的上级,但对乐少华的了解也仅限于此。

蔡畅便建议他们找机会谈谈,后来二人见面之后,浦代英才知道,原来乐少华早就属意浦代英,只是感觉年龄差距而没好意思开口。实际上乐少华比浦代英大八岁,年龄差并不算大,所以浦代英感觉乐少华太被动,不像是革命战士。乐少华听后不得不向浦代英解释,那时候党员想要结婚必须通过组织审查和了解,而蔡畅恰好在组织部工作,于是就把介绍对象的「重任」托付给了蔡畅。

了解了事情的始末之后,浦代英便同意了这门亲事,不久他们就结为夫妻,在1939年时,他们的第一个孩子出生,当时有很多领导干部过来庆生,其中有一位就是邓公。当时邓公是军政治部主任,平时工作繁忙,很少参加这样的场合,当大家都其乐融融时,邓公却因为与众人不熟而有点腼腆,最后他打破尴尬气氛说:「从此以后大家就是亲戚了」,看到邓公身边站着的女性,大家才一目了然。

这位女性就是邓公的妻子卓琳,对于这个名字大家都是耳熟能详,却很少知道她的真实姓名,卓琳原名浦琼英,看到这个姓氏就知道邓公为何对乐少华说「以后大家就是亲戚」的原因了,卓琳就是浦代英的妹妹,她是参加革命后才改为卓琳。卓琳是继大姐之后,与二姐一起也来到了延安,在当时她们被称为「浦氏三姐妹」。

卓琳来到延安后就被邓公看中,只是邓公军事繁忙,没有时间表达心声,便派人替自己去和卓琳沟通。卓琳当时二十出头,想找一个志同道合的知识分子,可邓公没有亲自和卓琳谈此事,显得诚意不足,卓琳当时并没有答应,为此邓公费了不少心思,百忙之中找卓琳透露自己的心声,卓琳这时才答应了邓公,此时已经到了1939年,恰好大姐浦代英产子,于是这才有了邓公前往的一幕。

二姐浦石英后来也嫁给了革命同志,是当时在保安处工作的赵文献,二人在延安相识、相爱而结为伴侣,婚后二人到三边工作。「浦氏三姐妹」在延安留下了一段佳话,分别找到了志同道合的人生伴侣,在革命事业中铸就出三朵浪漫而又瑰丽的爱情之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