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欣欣网 > 历史

东汉外戚政治的发端

2024-07-16历史

永平十八年(75年)八月初六,汉明帝刘庄在洛阳东宫前殿病逝,同一天太子刘炟继位,是为汉章帝。

或许刘庄生前会认为自己已经对功臣、外戚以及宗室进行了一番打击,威胁皇权的不稳定因素也都几乎消除了,然而事实却与他的预想偏离甚远。

东汉宗室对中央来说确实不足为患,按明帝马皇后的说法,「 诸子之封,裁令半楚、淮阳诸国 」,明帝以来,诸侯王的封地越来越小,不得超过光武朝诸王的一半,连刘英、刘荆都无法对朝廷造成真正的威胁,更不要说其他诸侯王了。

但功臣和外戚就不同了,外戚本是皇权衰弱、主少国疑时的必然产物,而东汉前中期天子纳妃往往又从功臣家族中挑选,这样一旦出现幼主继位的局面,功臣便会多了一个外戚的身份,从而以一个全新的面貌登上政治舞台。

这一点刘庄应该是很清楚的,他明白其中的隐患,因此很可能对原有的选妃制度比较排斥,但从功臣家族中选妃似乎又是光武以来的惯例,【后汉书·明帝纪】说刘庄「 遵奉建武制度,无敢违者 」,他不愿违背先帝定下的规矩,事情就这么一直拖着。

而这就造成一种局面,那就是太子刘炟在登基前似乎一直没有正式的太子妃。

章帝窦皇后建初二年(77年)才与其妹一同入宫,一年后被立为皇后,可见此事与刘庄的意愿无关,据【后汉书·皇后纪】记载,「 肃宗(章帝)先闻后有才色,数以讯诸姬傅 」,他多次打听窦氏的信息,如此关注此事,可见窦氏被立为皇后应该是刘炟本人的意思。

与窦氏姐妹同时入宫的还有梁贵人姐妹,而此四人能够入宫本就不是一件正常的事。

理由很简单,东汉选妃的标准是「 良家童女 」,而二窦一梁却明显不符合这个条件,窦氏姐妹的祖父窦穆、父亲窦勋以及梁氏姐妹的伯父梁松都在明帝时期获罪,也就是说,她们出身于罪人之家,根本算不上是良家所出。

可尽管如此,刘炟却仍将她们纳入宫中,似乎完全不顾及父祖以来的惯例,这又是为什么呢?

我想只有一个解释,那就是年轻的刘炟希望借此事扩大自身的影响力,提振皇帝的威望。

马太后博学多才,早在明帝时期,她就开始参与政事了,据【后汉书·皇后纪】记载,当刘庄以政事咨询时,「 后辄分解趣理,各得其情 」,于是「 每于侍执之际,辄言及政事,多所毗补 」,可见她是刘庄重要的政治顾问,想必在政坛是有一定影响力的。

而刘炟少主继位,肯定是想要有一番作为的,因此他势必有着摆脱掉马太后影响力的念头,而具体手段无非就是培养忠于自己的势力,而外戚就是首选。

继位之初,刘炟先进行了一次试探,据【后汉书·皇后纪】记载,刘炟刚刚继位后就「 欲封爵诸舅 」。所谓诸舅,自然指的是马太后的兄弟们,但马太后却拒绝了这一请求。

第二年天下大旱,有人认为这是因为没有封外戚,但马皇后仍不答应,她给出的解释了除了避免西汉王氏、田氏、窦氏之祸重演外,另一个重要的理由就是「 先帝防慎舅氏 」。这是明帝定下的规矩,不得破坏。

从这也可以看出马太后是坚决贯彻明帝打压外戚的思想的,其本人并无私心。

不过这倒是令刘炟有些难办了,如果马太后同意封赏马氏外戚,那她自然无法反对刘炟培养拔擢自己的妻族,但刘炟却没想到马太后如此大公无私。

而从私心的角度,马太后也不可能愿意接纳梁、窦两家的女子入宫。她和梁、窦两家有私仇,当年其父马援和梁松、窦固二人因琐事结怨,心胸狭隘的梁松更是诬陷马援的罪魁祸首。有了这层关系,她一定是反对此事的。

因此尽管窦氏「 雅以为美 」,而「 马太后亦异焉 」,但要她赞成窦氏入宫显然是不现实的,因为她已经借堂兄马严之口对刘炟表达了自己的看法。

当时马严说:「 窦勋受诛,其家不宜亲近京师 」,这应该代表的就是马皇后的态度,而这个理由也无懈可击。

但刘炟最终还是坚持这么做了,而马太后似乎也没有坚决反对,之所以这样,大概是二人达成了某种协议。

宋贵人是西汉名臣宋昌之后,其姑婆是马太后的外祖母,两家沾亲带故,因此在马太后的主导下,宋贵人与其妹于明帝末年被选入太子宫中,并在刘炟继位后受封为贵人。

因此有了这层关系,在马太后原本的安排中,应该是希望让宋贵人之子登上皇位的。

虽然刘炟已经有了刘伉、刘全两个儿子,但此二人生母不详,显然是身份较低,因此这两个庶子自然是没有资格做太子的。

在梁氏、窦氏入宫这一年,宋贵人还没有生育,因此刘炟和马太后之间协议的具体内容很可能就是马太后不反对梁氏、窦氏入宫,而刘炟必须确保宋贵人的地位,优先以其子为太子。

建初三年(78年),宋贵人果然不负马太后所望,为刘炟生下了第三子刘庆,虽然第二年梁贵人就为刘炟生下了第四子刘肇,但最终得到太子之位的仍然是地位相同却更加年长的刘庆,因此可以推断这就是刘炟之前与马太后的协议。

然而刘炟对此已经有所考虑,因此他早早就将窦氏立为皇后,这样一来,刘庆没有皇后之子的身份加成,这个太子之位自然也就没那么稳固了。

那么刘炟为何对窦氏如此看重呢?作为一名皇帝,他所作的重大决定必然都有其政治考量,而刘炟本非昏庸好色之君,若是认为他仅仅贪图窦氏「 有才色 」的话,恐怕就流于肤浅了。

事实上,召窦氏入宫并立为皇后是有深意的,因为窦皇后之母是刘彊之女沘阳公主,这样做可以拉近与郭后所生诸王之间的关系。

刘炟继位后,局势并不十分稳定,据【后汉书·马严传】记载,「 时京师讹言贼从东方来,百姓奔走,转相惊动,诸郡遑急,各以状闻 」,虽然是谣言,但以足以说明洛阳以东各地形势的复杂,毕竟无论是东汉统一战争时期还是之后建武年间由度田不实案引发的动乱,这些地区都表现出对朝廷一定的离心力,而刘秀大肆分封诸子想必也有镇辅东方之意。

明帝时期,光武诸王多遭打击,据【后汉书·杨终传】记载,「 广陵、楚、淮阳、济南之狱,徙者万数 」,在朝廷打击四王的过程中,牵连了数万人之多,这是「 吏民怨旷 」的一大重要原因。

而刘彊虽死,但其母郭氏当年毕竟在朝中有不少支持者,她无罪被废,肯定会获得不少的同情,在如此紧张的局势下,一旦有人打着某位郭氏所生皇子的旗号作乱就大事不妙了,这是刘炟必须避免的问题。

立窦氏为后,其子将来大概率能登上皇位,而这个皇子又有郭氏血统,显然是各方势力都能接受的。

除此以外,刘炟还册封了因楚王谋反案被牵连而被夺爵的郭氏成员,建初二年(77年),郭嵩子郭勤被封为伊亭侯,建初三年(78年),又封郭骏为观都侯。

就这样,在章帝初年,形成了以窦氏为后,宋贵人之子刘庆为太子的微妙局面,然而刘炟和马太后之间脆弱的平衡还是随着后者的离世而被打破了。

就在刘庆被立为太子的同一年,马太后去世,之前窦皇后「 倾心承接,称誉日闻 」,这种表象在一定程度上确实迷惑了众人,如今没有了束缚,窦皇后立刻现出了本来的面目,窦氏再次崛起的时机来了。

然而窦皇后最大的软肋就是她没有子嗣,而作为太子生母,宋贵人自然成了她最大的敌人,为了与之针锋相对,窦皇后将梁贵人之子刘肇收为养子,为改立太子暗中做着准备。

与此同时都皇后的兄弟窦宪为侍中、虎贲中郎将,窦笃任黄门侍郎,据【后汉书·窦宪传】记载,当时「 兄弟亲幸,并侍宫省,赏赐累积,宠贵日盛 」。

为了打击宋贵人,窦皇后与其母沘阳公主开始对其构陷,又让自己的兄弟想方设法搜集她的过失,宋贵人身边的侍从也都被收买了。

一次,窦皇后截得宋贵人给娘家写的信,说自己生病需要生菟,请家里寻找一下,窦皇后抓住这个机会,污蔑宋贵人利用生菟做巫蛊,宋贵人母子很快就遭到了刘炟的疏远,最终刘庆于三年后被废,宋贵人姐妹服毒自尽,刘肇取而代之成了新的太子。

而对于刘肇生母梁贵人这一隐患,窦皇后也不想放过,她暗中诬陷梁贵人之父梁竦,导致其下狱而死,很快梁贵人姐妹也忧惧而亡,死得不明不白。

而窦皇后则拼命掩盖真相,据【后汉书·梁竦传】记载,「 宫省事密,莫有知和帝梁氏生者。 」几乎已经没人知道刘肇的生母是梁贵人了。

其实刘炟倒是不会这么轻易就被窦皇后所蒙蔽,他大概本来也有易储的打算,不过这样一来,以后窦皇后作为太子之母必然会成为窦太后,外戚窦氏崛起不可避免,刘炟就不怕西汉的悲剧重演吗?

其实刘炟应该是考虑过这个问题的,因为他虽然给了窦氏兄弟一定的优待,但却没有完全放纵。

一次,窦宪打算强买沁水公主的园田,公主畏惮窦宪势大,不敢与其相争,此事后来为刘炟所知,他严厉责备了窦宪,说:「 深思前过,夺主田园过,何用愈赵高指鹿为马?久念使人惊怖。

将窦宪比作赵高,这个指责算是非常严重了,窦宪非常害怕,后来窦皇后拼命为其求情,刘炟才平息了怒火,最终命令窦宪将侵占的土地归还公主,但「 虽不绳其罪,然亦不授以重任。」 可见刘炟对窦氏专权还是有所防范的。

据【后汉书·章帝纪】记载,魏文帝曹丕评价说:「 明帝察察,章帝长者 」,意思就是汉明帝严厉苛刻,汉章帝是个忠厚长者,事实上刘炟确实比其父刘庄宽容一些,但也绝不是纵容。

或许在刘炟看来,只要自己在位一天,外戚就不敢放肆,他有充分的能力掌控局势。而自己年纪方轻,足以过渡到将来太子成年继位,届时外戚便不足为虑了。

遗憾的是,刘炟无论如何也算不到,他的寿命并不支持这一推论,刘秀、刘庄父子千防万防,还是没能阻止外戚的崛起。

好友「 握中悬臂 」的新书【东吴100年】出版了,下面链接购买可以购买,其他各大网站也均有出售,大家若有需求可根据自己的习惯选择相应的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