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欣欣网 > 历史

崇祯亡国值得同情吗?个人缺陷导致君臣离心离德,可以说明朝的灭亡完全是崇祯个人原因导致的

2024-04-19历史

问大家一个问题,是不是但凡读过历史的人是不是都有点同情明末的崇祯皇帝?

大家都觉得崇祯的亡国有点可惜,尤其是那句「朕非亡国之君,诸臣皆亡国之臣」令多少人唏嘘。很多人恨不得穿越回大明末年帮助崇祯重振国势,青史留名。

可是,事实上其实崇祯亡国完全就是他自己造成的,如果真的让你穿越回那个时代,让你与崇祯共事的话,你就会知道这是一件多么痛苦的事情。你才会知道,明朝在他手上亡国,可谓全是因为崇祯这个人自己造成的。

因为这位 崇祯皇帝有着非常严重的性格缺点,而这些缺点足以让任何一个对明王朝抱有深刻感情的人从一腔热血变成万念俱灰,从而对国家社稷失望透顶。

明朝晚期其实远没有大家通过影视剧或历史小说中了解并想象中的那么绝望,最起码在政治上,崇祯依旧还掌握着满朝文武的生杀大权,而且此时朝中忠义之臣也有很多。但关键坏就坏在崇祯是一个非常难伺候的皇帝, 皇帝的绝对权力被崇祯肆意挥霍而导致君臣离心离德是明朝灭亡的重要原因之一。

据统计,崇祯一朝前前后后竟然换了50多位内阁大臣,如此频繁的人事调动,与崇祯刻骨又多疑的性格密不可分。比如有一次,崇祯在和几位大臣聊天时,就隐晦表达了对内阁首辅周延儒的不满,理由竟然是周延儒为人太聪明乖巧。

此话一出,搞得每个人心里都是毛骨悚然的,因为之前性情刚烈的袁崇焕,他容不得,如今性情乖巧的周延儒,他也看不惯,大家实在捉摸不透到底是什么样的人在崇祯眼中才算是忠臣良将。

崇祯皇帝自继位以来就一心想要光复大明往昔荣光,这确实不假,但他这种在用人方面几乎有些变态的洁癖( 这里的洁癖指的是崇祯用人一直想用那种集忠心、情商高、既会筹措钱粮又懂军事、还能揣摩圣意的完美之人 ),让一批批本可以扶大厦之将倾的名将忠臣们彻底心寒。

举一个具有代表性的人物为例,明末最后的救命稻草——孙传庭。

当年兵部尚书杨嗣昌布下的「四正六隅、十面张网」战略,准备全歼农民军,然而随着满清入关,崇祯便紧急抽调关内精锐进京勤王。在这个关键时刻,孙传庭认为全歼农民军的机会千载难逢,应先拿下起义军,再回援京师。

在崇祯眼里,满清入关比农民军危害更大,这个时候不回京的人那绝对是心生异心之人, 虽然最后孙传庭、洪承畴等人陆续回京勤王,但是因为孙传庭曾有「攘外必先安内」的心思而被直接打入狱中。

等大明破烂不可收拾之际,崇祯无奈再次让他出山之时,已经是崇祯十五年了。

急于报国的孙传庭向崇祯许诺,率五千精兵便可拿下李自成。岂料当孙传庭真正与闯王交手时,才发现如今的农民军早就今非昔比。不过尽管如此,孙传庭还是有效的牵制了李自成的发展步伐。为了打败并彻底消灭李自成,孙传庭向朝廷提出申请增加援军。

可是,就是这个再正常不过的要求,让一向对数字极为敏感的崇祯勃然大怒,崇祯大怒说,说好的五千精兵就是五千精兵,再多要一个人那就是你孙传庭出尔反尔,贪得无厌,甚至怀疑孙传庭是不是别有用心?

无奈之下,51岁的孙传庭在瘟疫与粮草短缺的双重困境下,不得已选择草率出战,结果在潼关马革裹尸,身亡报国。孙传庭以自己的死亡完成了他对崇祯只用5000人的承诺,但这种毫无意义的承诺,代价就是换来后世史学家们的「传庭死,而明亡」。

注重虚名而得实祸是崇祯的另一大性格缺点,说白了就是死要面子活受罪。 当李自成大军日益逼近北京之时,大臣李明瑞曾公开上书建议离京南迁,崇祯一时犹豫不决。几天后,左都御史李邦华建议皇帝留守北京,太子到南京监国,崇祯再次犹豫不决。

其实他心里知道,战略转移与保留火种绝对是当下最正确的选择,但他特别担心别人骂他怯懦,说他违背天子守国门的祖训,这个优柔寡断也耽误了明朝国运的正统延续。

然而,就在 南迁的声音越来越大,崇祯也开始意动的时候,内阁大学士陈演、魏藻德等人却反对迁都,并指使光时亨激烈谏阻,坚决主张固守北京,再打一次北京保卫战 北京保卫战指的是土木堡之变后,于谦等忠臣率领军民打赢围困北京的瓦剌人,从而青史留名 )。结果崇祯脑门一热,决定死磕李自成。

于是,延续明朝国运的机会就这么白白流走,再也没有了下一次。

公元1644年3月17日,李自成兵临城下,整个早朝前所未有的压抑,崇祯显得有些神经质,看着满朝的文武大臣,他时不时伏案写几个字,又随手默去。有一种说法,说他写的就是「臣皆亡国之臣、文臣个个可杀」等等。

此时此刻,他显然忘记了一个事实,此时此刻这些让他恨之入骨的臣子,都是在他17年的执政月中,被他一手培养训练成这副模样的。

当日深夜,崇祯召来太子等人,叮嘱他们天一亮就是平民的身份,然他们见到老者要叫爷爷,见到年轻的叫叔叔,注意隐藏好自己的身份,万一能活下来的话,记住要为父母报仇。

而与崇祯相敬如宾,一直不断从失望中看到希望,又从希望中看到绝望的周皇后,替所有对这个王朝有感情的忠臣们说了一句心里话: 今日之败局,全因你崇祯太过自负。 随后,周皇后自缢而亡。

崩溃的崇祯手持利剑如发疯般将15岁的长平公主砍翻在地,后在太监王承恩的陪伴下,踉踉跄跄的来到了煤山,在一棵老槐树旁以自缢的方式结束了276年的明王朝。

到死,崇祯也不明白为什么自己越努力就越失败,他哪里晓得,这都是他的性格决定了如今的命运。

以上为正文,部分内容及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文中如涉及结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更多精彩持续更新,感谢关注。

来都来了,点个 在看 再走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