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农民群体的辛勤劳作和朴素生活一直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 ,但是董叔这几年发现,一些大学教授对农民宅基地的言论引发了广泛讨论,今天董叔就围绕这一话题和大家一起聊聊,并提出我个人的观点和思考,同时欢迎大家发表下自己的看法。
一直以来,农民朋友都是我国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 ,他们耕耘土地,建设家园,为国家的经济发展繁荣做出了巨大贡献,但是,一些大学教授却对农民宅基地提出了质疑,他们认为,农民宅基地大量闲置,农民每年仅在过年期间回家居住几天,宅基地对他们来说就像是别墅一般,因此,这些教授主张将农村宅基地分配给城市居民,这样也能减轻城市人口拥挤的现状,同时也能给农村增加人口,促进乡村振兴。
对于这些专家教授的观点,董叔是持不同意见的 ,首先,农民朋友也不想一年只回家住几天,而是农村挣钱的机会太少,没办法只能在外打工,没有时间和机会回家,这种现象也反映了我国农民工群体的艰辛生活,他们在城市辛勤劳作,为城市的建设和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却无法享受到与城市居民同等的生活条件,想想也是很心酸,年轻人出去打工,农村只剩下了老幼妇孺,逐步变成了空心村。
其次,董叔要告诉这些专家教授一个事实: 农村宅基地并不是别墅,而是留守老人和孩子的避风港,这些宅基地是农民工唯一牵挂的地方,是他们在外辛勤劳作后得以安身立命的地方,他们在城市赚钱,累死累活,好不容易攒够了钱回家盖几间房子,现在却又被教授们惦记上了,这样老了让他们去哪里,有些人辛苦一辈子,也不一定在城市安家置业,农村是这些人最后的归宿。
面对这样的现象,董叔提出以下建议 ,首先,教授们的工资相对较高,可以给一些贫困地区捐一些善款,尤其是一些儿童和贫困老人,改善一下孩子上学的条件,帮助农民改善生活条件,其次,城市房价高昂,教授们可以考虑将闲置的房子,提供给农民工居住,这样一来,既能解决农民工的住房问题,又能充分利用闲置资源,同时也能做好人好事。
当然,董叔认为教授们的房子也可能存在闲置情况 ,如果他们愿意将闲置的房子提供给城市里的农民工居住,那将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按照教授们的高觉悟,我相信他们会同意这一提议,所以提建议可以,但是一定要结合实际情况,而不是看问题只看表面,要通过现象看本质,要知道这背后为什么会有闲置的宅基地,要学会追根溯源。
总之,农民宅基地问题关系到农民群体的切身利益 ,我们应该站在他们的角度,关注他们的需求,为他们提供合理的解决方案,同时,我们也应该认识到,农民宅基地并非闲置资源,而是农民们在外辛勤劳作后得以安身立命的地方,在解决这个问题时,我们应该充分考虑农民的实际需求,尊重他们的权益,为他们创造更好的生活条件,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实现社会的公平与和谐发展。
码字不易,我是董叔,一个为农民发声的独立思考人, 感谢 点点↑上方 关注 和 点赞 ,点「 在看 」的必 顺风顺水 ,点「 转发 」的必 平安富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