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小赵
从老家背井离乡,来到深圳打工
,曹先生的故事是数百万「深漂」工人生活写照的其中之一。在这座现代化都市中,他们为城市发展
贡献了
青春和汗水,见证了从小渔村到经济特区的变迁。然而随着岁月流转,初代农民工群体正面临一个社会普遍存在的现象:没有社保的退休生活如何保障?
曹
先生和赵先生都是今年62岁的老工人。
他们工作勤劳,饱经风霜,正处在法适退休年龄。
但不同于城市中的许多职工,他们并没有社保这一老年生活的基本保障。
在采访中,这两位工人分享了他们的故事和对未来的打算。
记者在他们的叙述中发现了希望和对现实的坚韧之情。
记者:你们的经历代表了深圳快速发展的一段历史,说说你们的退休规划?
曹先生
:
对我而言,我还年轻,退休这词还远。
我会继续在深圳找工作,哪怕收入不多。
退休对我而言意味着我不能再工作,只有真的活不下去了,我才会考虑回老家。
赵先生
:
我比较乐观。
我在家乡有新农合作医疗保险,它会给我的老年生活提供帮助。
我有些积蓄,也有孩子支持。
如果实在不行,我会回去种地,这就是我的保障。
记者:
人到退休年龄一般会有一系列的社保来保障生活,你们有交过社保吗?
曹先生
:
我们这代人没什么机会了解和参与社保。
记得有人告诉我要补缴15年社保,需要大量金钱且标准严苛。
太复杂了,我选择拒绝。
赵先生:
类似于
曹先生
的情况,虽然我的工厂提出为我缴纳,但我选择了不缴,因为即得不到那部分钱,又觉得麻烦。
记者:面对这一现状,您怎么看?
专家:
其实他们的案例并非个例,很多农民工并未意识到缴纳社保的重要性,或受限于信息获取和认知。
缴费是社保制度的义务部分,长期缴费才能享受养老保险的权益。
首先,不能为了短期利益破坏这个制度,其次,如果他们因无法从社保体系获得保障,那么应由基本救助制度介入帮助。
记者:
了解到你们中的许多人在深圳并没有房产,想知道你们面对高昂的生活成本,有何打算?
曹先生
:
我会尽可能地在深圳工作,一旦生活成本高于收入,我就会回老家。
赵先生 : 我手里有点积蓄,这些足够我在家过完余生。 对我这样辛苦一辈子的人来说,只要身体健康,回乡生活是个不错的选择。
尽管
曹先生
和
赵先生
在未来的养老问题上抱有不同态度,他们的故事呈现出了深圳这座城市转型过程中的一个现实问题:
人们常说房产是最大的福利,而社保却是必不可少的保障。
然而,当这一代人未能享受到社保带来的福利时该如何应对老龄化社会的重重困境呢?
对于 曹先生 和 赵先生 这样的工人来说,他们的养老规划和生活希望常常建立于个人的积累与应变策略上,而不是社保带来的福利。他们的故事提示我们,随着「深漂」一代的逐渐老去,解决他们退休保障的问题,不仅是存在于他们自身,更是整个社会的责任。
(以上内容仅代表个人意见,仅作为学习参考使用,想了解更多三农资讯,请点击上方卡片关注起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