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英雄:镇守绝域二百年】 限时特惠包邮 ¥ 35 ( 原价¥49.8 ), 2024年7月24日活动结束。
河西走廊是指从武威到敦煌之间一千多公里的狭长地带,汉唐时期是中原王朝控制西域的交通要道,是保证丝绸之路畅通无阻的关键地段。长期以来,我们讲述中国古代的历史演变总是习惯站在中原视角,对于河西走廊,大都将其置于中原王朝兴衰轨迹中,或者时隐时现,或者只是简单提及,少有立足于河西走廊本身对其历史进程作出全景式叙述的著作,尤其缺少这方面兼具学术性和普及性的大众读物。 【敦煌英雄:镇守绝域二百年】 填补了这方面的空白,在国家「一带一路」倡议的背景下,其出版可谓正当其时。
本书以隋和唐前期中原王朝在西域的开拓和经营为背景,详细叙述了安史之乱导致唐朝被迫放弃对西域的经营,以及吐蕃占领河西走廊,突厥、吐蕃和回鹘等势力在河西的角逐过程。全书的主线是晚唐五代沙州(敦煌)归义军地方政权的兴衰,围绕这条主线,书中历叙了唐宋时期在河西及其周边地区先后存在的各个政权和各种政治力量的发展演变,并将这样一种看似混杂的多线索历史进程置于晚唐五代和北宋时期的历史大脉络中加以梳理。其叙事结构独具匠心,文字表述引人入胜。即使是对这个时期河西地区的历史全无了解的读者,也能够跟随书中生动的描述获得大量的历史知识,把握牵动中古历史走向的河西脉络。
近年来,中国史学界的区域社会史研究取得了丰硕成果,提供了许多深入的认识和牵动性课题。但限于史料寡少,区域史的研究重点是明清时期的南方地区,对于在汉唐时期有着深刻影响的河西走廊,大体还是在传统王朝历史叙事的背景下加以认识。事实上,无论是史料和遗迹留存的丰富程度,还是对历史进程影响的深远程度,河西走廊都是汉唐历史研究走向深入的最重要的研究区域。
本书受到了区域社会史研究的影响,力图通过对区域内历史脉络、政治力量和民族关系的认识,来实现对唐宋时期整体历史的把握,致力于写成一部河西视角的唐宋史。
河西视角的唐宋史,与以唐、宋朝廷为中心的王朝正史相比,不仅补充了更多发生在河西走廊的惊心动魄的故事,使得在王朝兴衰的宏大叙事中时断时续、支离破碎的河西地方史变得完整和连贯,而且为深刻理解晚唐五代和北宋政权国力衰落的背景和原因、深刻理解中国古代王朝从汉唐到宋代模式的转变的战略理念和治理实践,提供了独特的历史线索和丰富的历史案例。
要理解唐朝走向盛世的时代背景,离不开河西和西域。唐朝前期,国力强盛,对敦煌以西、葱岭以东的广大西域地区实施着有效的治理,影响力及于更远的中亚地区。正是由于对西域经营和治理的成功,唐朝成为名副其实的世界性国家。
在唐前期的强力经营下,天山南北的安西、北庭两个都护府,曾经被纳入陇右道的州县体系,众多文人士子出使或任职于这片广袤的土地。唐朝的文化气象因此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大度和恢宏,描写走向朔漠关山、追求建功立业的边塞诗,成为盛唐气象的核心风格体现。唐朝在西域或安西的政治影响,以及安西作为文学意象托起的盛唐风骨,都是以有效经营了河西地区为前提的。
要理解唐朝国力衰落的实际境况,同样离不开河西和西域。安史之乱爆发后,唐朝抽调陇右、河西以及北庭、安西驻军入援平叛。吐蕃乘虚而入进占河湟之地,切断了唐朝与安西、北庭之间的交通线路。【旧五代史·外国列传二·吐蕃】对此做了概括描述:「初,唐分天下为十道,河西、陇右三十三州,凉州最为大镇。天宝置八监,牧马三十万,又置都护以控制之。安禄山之乱,肃宗在灵武,悉召河西戍卒收复两京,吐蕃乘虚取河西、陇右,华人百万皆陷于吐蕃。」由于吐蕃占领河西走廊,北庭和安西逐渐淡出了唐朝士人的视野。唐代士人诗文创作中对安西的描写,在安史之乱之前和之后便存在着由具体认知到隔空想象的转变。盛唐时期王维在【送元二使安西】中充满激情地纵情高唱:「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是对友人出使安西建功立业的鼓励和壮行。中唐诗人张籍在【凉州词】中浅吟低唱:「无数铃声遥过碛,应驮白练到安西。」则是对盛唐煊赫边功和繁华丝路贸易的美好遐想;而诗歌中呈现出来的唐朝衰落景象,则是唐朝丢失了河西走廊之后人们的向往与无奈。
要理解唐朝无可挽回地走向衰亡,还是离不开河西和西域。位于河西走廊西端的敦煌(沙州),是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枢纽,是中原王朝经略西域的咽喉之地。从唐代宗广德二年(公元764年底)到大历元年(公元766年)一年多的时间里,吐蕃接连攻陷河西重镇凉、甘、肃三州。【元和郡县图志】载瓜州的陷蕃在大历十一年(公元776年),沙州陷落则在唐德宗建中二年(公元781年)。
据颜真卿于大历十三年(公元778年)三月所撰【唐故太尉广平文贞公宋公神道碑侧记】,担任河西节度行军司马、坚守敦煌十余岁的宋衡(宋璟之子),是在大历十二年(公元777年)十一月因沙州「为贼所陷」而由吐蕃送归长安的。沙州陷落六十多年后,张议潮于唐宣宗大中二年(公元848年)起兵,带领沙洲民众摆脱了吐蕃的统治,宣布回归唐朝,被授任为沙州防御使、归义军节度使,一度收复了包括凉州在内的河西诸州。随后,张议潮于唐懿宗咸通八年(公元867年)被召入朝为质,此时朝廷基本放弃了对河西的经略,且对张议潮及其家族势力进行打压和分化,并始终不授予节度使的头衔。
敦煌和河西诸州是归义军自身打出来的地盘,政治腐败、国力衰弱的唐王朝对其戒备和打压,有着充足的理由,这是一个衰弱的朝廷无法摆脱的宿命,其后果却是毁灭性的,不仅敦煌与河西诸州因迅速脱离唐朝的统治而陷入纷乱,唐朝也已经走到了灭亡的境地。
归义军延续了200年,到宋仁宗景祐三年(公元1036年)李元昊灭亡沙州回鹘,至此灭亡。
因为本书是以归义军及其基地敦煌为主线,所以对北宋和西夏在河西的争夺,以及北宋两次收复河湟的行动都有所交代——作为「尾声」,描绘了中原王朝向西发展的努力。这部分内容对于以往宋史叙事中对河西走廊形势变迁连续性的忽略,也是一个很好的补充。
综括言之,这部讲述唐宋时期河西历史的大众读物,有着鲜明的通史意识,关注大时代的政治格局和大视野的地理形势,紧密依托敦煌石窟中的丰富材料,贴切捕捉唐人诗歌中的时代讯息,是一部不可多得的唐宋时期河西通史,也是一部具有独特视角的简明唐宋史。
是为序。
2024年1月16日于回龙观寓所
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教授 刘后滨
本书由【国家人文历史】团队,潜心研究大唐地缘政治倾力而作,钩沉历史,专业又有料。以归义军视角,还原真实的唐宋之际,河西历史始末,在跌宕起伏的演变中感受历史的真相。
32开本,软壳平装,封面采用高克重国童高白压雅梭纹,书中附【张议潮统军出行图】精美拉页,全景展示归义军统军出行细节,内页采用优质轻型纸,排版简洁大方,正文文字较大,能提供舒适的阅读体验。推荐15岁及以上的读者阅读。
版式:Xman.
以上内容包含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