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欣欣网 > 资讯

从清华到北欧,我没有治好抑郁症,但学会了晒太阳

2024-03-10资讯

大家好,今天这篇文章来自我的好朋友 「浪潮工作室」

全中国上升速度最恐怖的大学是哪座?宜家冰淇淋为什么常年只卖2块钱?街边18块一只的便宜烤鸭,真的能吃吗?

关注 「浪潮工作室」 并回复「 大学」「宜家」「烤鸭」 即可看到。

点击下方名片,推荐大家关注。

18岁时,我进入清华读书。19岁时,我患上了陪伴我至今的自身免疫性疾病。21岁时,在疾病和疼痛的影响下,我又患上了抑郁症。 肉身和精神的疾病将我的生命从既定的光明猝然引向另一个方向。

在疾病的影响下,我辗转于中国、德国、丹麦、比利时之间,频繁往返医院,一度住进精神病院。

疾病让我在不同国家见识了不同的医疗系统,也影响了我的人生选择。

我成长于小城,没上过辅导班,在踢毽子、抓沙包、跳皮筋和读小说中度过了少年时代。高中时,我幸运地被招进本省一所开明的超级中学,又提前保送进了清华,免去了苦读和高考之苦。

我不知那是生活的眷顾。我以为,凭着一颗勇往直前的心,按部就班地向前,人生的参差繁华将徐徐展开。

我不会知道,健康的身体、阳光的心态和稳定的节奏本就是生命最大的恩赐。而「正常的生活」,从来不是理所应当。

生病的最初几个月,我双眼畏光、剧痛、流泪而无法视物。眼科诊断为干眼症,但眼药水并没有缓解疼痛。我买了厚厚的遮光布把床围起来,大白天关着灯躲在里面。

后来,心悸和突眼的症状出现,才检查出是甲状腺出了问题。由于三种抗体数值都居高不下,而它们分别会导致甲亢和甲减,医生坚信不疑甲亢症状只是一时,最终会发展为甲减。

按照常理,即使是甲亢,往往规律治疗两年后即可康复。而我一直未康复,也未发展为甲减。甲状腺功能正常后,我的症状没有缓解,心悸、胸闷、胸痛始终伴随着我。

最初,由于希望得到一个确定的诊断,我跑遍了北京各大医院。这些造访帮我搞懂了一件事:现代医学并不根治大多数疾病,而是提供针对性治疗,保护脏器,缓解症状。然后——然后等待自愈。

自愈并不是「奇迹」,是完全可能发生的事。但问题在于,你不知道它是否和何时会发生。 慢性病并非人们想象的那样,能够依靠规律吃药、定期复查解决,而更像是在人的生命中置入一个持续的不稳定因素。

之前,我将生命视为源源不断的泉流,可以汲取用于创造。现在,生命于我而言像捉摸不定的风。我在风中无所适从。每当我打算参加重要考试、学习额外技能、申请学习时,都会因突然加重的症状而无奈放弃。

在频繁的寻医问药中,我熟悉了北医三院门前卖唱的患儿家属,见过因为耳背反复询问被采血护士吼回来的大爷,更见过无数源于插队的争吵——当事人充满戾气,旁观者者往往冷漠甚至不耐烦。

我自己也是冷漠的一员。

我想,医院是一个没有尊严的场所,不只是因为躺在手术台上的人回归为「一团肉」,更是因为被疾病和金钱磋磨后,人已经失去了社会性互动和依靠的能力,回归到霍布斯笔下那种「人对于人是狼」,非得互相撕咬不可的原始状态。

失眠渐渐缠上了我。起初折腾半夜总能睡着,后来演变为无论何时睡着,四五点钟便准时惊醒。褪黑素、抗焦虑药、安眠药,各种药物;睡前泡脚、香薰、助眠ASMR,各种偏方……我一一试过,失眠仿佛药石无灵。

每个清晨,我充满热情地开始阅读、学习、写作;每个夜晚,我在肉身的极度疲惫和大脑的肆意漫游中忍受着因睡眠不足而愈发严重的心绞痛。我甚至不再陷入「越想睡着越睡不着」的死循环了,我不再想睡着,也不再想睡不着,我只是茫然地想——再忍忍,也许明天就死了。

比利时某医院的急诊室

失眠只是开始。渐渐地,我发现我感知不到快乐这种情绪了。

食堂、课堂、公共交通这样的场合让我心悸、发抖、恶心。人们往往以为,「快乐」是一种主观可以控制的情绪。但抑郁的世界里,这些规律都荡然无存。

疼痛却无一日高抬贵手。当我疼痛难忍孤身一人,打电话给心理援助热线,却被机械询问是否有自杀念头。当我吐露认为生命无意义的想法,辅导员一通电话把家长叫到北京,我的精神问题也就翩然而至,如影随形了。我被诊断为重度抑郁和重度焦虑,被要求开始药物治疗。

在北京各个精神专科医院,我又听过、见过这样的事: 年轻女孩在诊室痛哭说自己服抗抑郁药胖了几十斤(我也经历过); 焦急的父亲面对自残的男孩束手无策,追着医生求救; 沉默的女孩在医院的走廊突然爆发,母亲则小心翼翼赔笑(我也经历过)……

熬过三年后,我如自我放逐般去往北欧一所世界排名远不如清华的大学读硕。飞行那天晚上,我去还未毕业的室友那里取行李箱,一路咚咚拉过学堂路,走出南门,回望,心想——终于离开了。

然而到达丹麦的第二个月,我就因为天气和租房问题再次崩溃……

逃离北京的她,后来怎么样了?

在之后丹麦的诊疗过程中,又发生了哪些故事?

对于「战胜病魔」这件事,她的观念有了什么改变?

点击下方名片,进入 浪潮工作室

回复「 身体 」查看全文

除了远赴北欧治疗疾病的年轻人,你还能看到更多的奇闻轶事。

在DNA鉴定所, 一条默认的规则是,不要相信任何人。

同住一个犀檐下的亲人。同睡一张床的夫妻,可能也并不了解对方曾经干过什么。

曾有一家四口来做鉴定:父亲、女儿、儿子,和女儿生的孩子。他们需要确定谁是孩子 的亲生父亲,来判定谁给女儿的孩子支付抚养费。

工作人员乍一听懵了,"父亲是谁,你带来了吗?"

一个更让她震惊的回答接在后面。

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 「浪潮工作室」 ,回复「 亲子 」查看全文

浪潮工作室 是我们的好朋友,也是为数不多我们坚持打开的公众号。

正如他们的标语,他们的文章总能给我新奇的视角看世界,并能带给我很多知识增量。

他们还写了什么?

「这个世界真的是分三六九等。」

除了入行前要交培训费,吃饭不能上桌、忙完一天不能洗澡、睡地下室、月薪6000......现实与媒体勾勒出的样子相差甚远。

照顾80平里的皇太子、住在200平城堡里的家政人的生活,到底是什么样的?

我们想象的外籍模特是什么样的?

身着光鲜亮丽的衣服,活跃在秀场、杂志拍摄现场的时尚宠儿?还是电商橱窗里身材比例完美的衣服架子?抑或是即使在三四线城市的户外大屏里也常常出现的高级脸?

卸去时尚外衣后,她们过着怎样的生活?

一批批外籍模特远赴重洋来到中国,是出于什么原因?

优雅、富丽的就医环境,殷勤、周到的医疗服务,数额不菲的诊疗费用......这些要素结合在一起,勾勒出想象中高端医院的轮廓。

虽然这里的人们经济承压力更强,但对疾病的认识和警觉性,却未必很高。

相比于公立医院,为什么患者越是高端,越是「棘手」和「难打交道」?

有人这样评价萨莉亚,「在这里,总能吃出人均800的高级西餐厅都没有的满足感」。

不仅仅是因为人均消费低,在萨莉亚,算上饮料,菜品的种类接近100种。

萨莉亚的西餐,为什么会这么便宜?萨莉亚靠什么来维持低价路线?这样真的能赚到钱吗?

再艰难的时世,也无法阻止东北人离婚的脚步。

是什么原因,让东北人这么爱离婚?孩子多少和离婚率高低有关系吗?离婚之后,生活真的会变好吗?

你或许不关心这个世界,但这个世界,总会在某些时刻,来「关心」你。

关注 浪潮工作室 ,用更新鲜的角度,看世界吧。

扫描下方二维码

看更多精彩内容

做更有态度的年轻人

新知世界,

相信你会喜欢。

我们会不定期推荐公众号,推广文案由对方公众号提供

并非广告,大家可根据个人喜好关注

感谢各位的支持与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