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妍妍網 > 談車

​寒潮將至!車圈掀起新一輪裁員潮:特斯拉撤回應屆生offer、多家車企大規模裁員

2024-04-28談車

2024年北京車展,依舊不見特斯拉的身影。

可怕的是,媒體、觀眾似乎對特斯拉未參展一事毫不在意。原因之一,與四年前相比,在「 117款全球先發車型、41款概念車以及278款新能源車型」 面前,加上雷軍、周鴻祎等CEO下場搶流量,特斯拉的光芒稍顯暗淡。

「離開」車展後的特斯拉,似乎過得並不如意,負面訊息接踵而來。

4月,對特斯拉而言,完全可以用「水逆」形容。

月初,特斯拉公布第一季度銷售數據, 全球交付量僅為38.68萬輛,低於實際產量,而且銷量同比下滑8.5%,環比下滑達20.1%, 成為品牌近四年來首次季度交付量下滑。

兩周後,特斯拉CEO馬斯克釋出內部信稱,將 在全球範圍內裁員10%。雖然這並非特斯拉首次全球裁員,但規模之大、涉及人員範圍之廣都稱得上「史無前例」。

值得一提的是,特斯拉全球範圍內裁員的同時, 不僅將「屠刀」揮向總裝、焊裝、電池等核心部門,還取消了大批迎接畢業生的Offer。

對此,有畢業生表示:「還沒上班就被公司單方面違約,感謝特斯拉讓應屆大學生真正做到畢業即失業。」

由於應屆生受到波及,特斯拉裁員一事在各社交平台上備受關註。但,特斯拉並非第一個裁員的車企,也不是最後一個。

事實上,早在2023年,車圈內就掀起了「裁員潮」,包括整車廠、零部件供應商都在進行大規模裁員。

2023年7月,路特斯宣布裁員200人,對外稱應對經濟困境;

8月,美國通用汽車宣布裁員,並關閉亞利桑那州的資訊科技中心;

9月,梅賽德斯-奔馳宣布對聖保羅州的卡車和巴士底盤工廠進行重組,將裁員3600人;

同年9月,大眾汽車計劃對CARIAD部門裁員2000人,裁員比例超30%。

目前,繼特斯拉裁員,4月24日有外媒報道稱,大眾汽車正推出一項緊縮計劃,透過「自願離職」、「擴大部份退休」等方式實作大規模裁員,計劃將在4月29日起正式實施。

與特斯拉、大眾汽車傳遞「寒意」不同,今年北京車展熱鬧非凡,任一展館內人聲鼎沸、高管頻繁互動、各車企掌門人與雷軍相談甚歡,加上無數新車的釋出或亮相,整個國內車圈營造出一片祥和的景象。

然而,從國內整車廠披露的2023年年報來看,上汽集團、長城汽車、小鵬汽車等車企的員工人數都出現不同程度的減少, 例如上汽集團員工人數減少8998人、小鵬汽車員工人數降幅達14.4%。

毫無疑問,此次「裁員潮」所涉及的車企不只是國外車企,國內新勢力車企、傳統車企都處於漩渦之中。從中可以看出,看似一片祥和的背後,實則是被掩蓋的「修羅場」。

如此大規模的裁員在汽車歷史上極為罕見,一時間,汽車圈內風聲鶴唳。

有意思的是,不少車企在實行大規模裁員的同時,積極釋出招聘資訊。矛盾的舉動,令人不得不對此次「裁員潮」進行深思。

綜合各車企裁員的原因來看,不外乎兩種:

一、縮減成本預算,從而達到降本增效的目的, 例如有報道稱理想汽車全部預算縮減30%以上、降低目標銷量,因為當前理想人員架構還是按照目標銷量80萬輛進行布置,人員冗余嚴重,裁員難以避免。

二、合資品牌反擊,權衡「加法」與「減法」。 不難發現,從本屆北京車展上可以看出,除自主品牌釋出新品牌/技術以外,合資/外資車企也紛紛釋出新品牌、新技術,一改過去幾年被動「挨打」的姿態。

簡而言之,經歷了數年的摸索之後,合資品牌已經開始掌握了技術演變路線,對人員架構、配置、發展要素等都有更清晰地認識,因此技術人員的更叠已成定局。

「裁員潮」的掀起,難免令人感到一陣悲涼,似乎車圈處處都透露著不景氣。然而,細究之下,裁員的背後是車企對自身技術、人員配置、成本等多方面的重新梳理,為後續車企的推進所蓄力。

結合2024年北京車展來看,不少國外車企都已經陸續推出新技術,甚至是搭載新技術的產品,例如別克GL8陸尊 PHEV、起亞uni wheel等。對此,有業內人士曾表示,如果不在冬天做好調整,那很難去迎接下一個春天。

可以預見的是,「裁員潮」結束後,車市真正的戰爭才開始,當然, 車企的大規模調整無可厚非,但是淪為「犧牲品」的普通打工人難免令人唏噓。

視訊號回顧:

往期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