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留學生說:「留學最大的苦痛是無法排解孤獨,不敢輕易崩潰,因為崩潰了都不知道第一時間可以打擾的人是誰」。
還有留學生說:「感覺自己孤獨得快抑郁了,越來越難受,有時會莫名其妙想哭」。
本文來源:公眾號「棕櫚大道本科申請」
ID:palmdrive_undergrad
最近幾天,相信大家都關註到一則「藤校中國女博士在美國失聯」的尋人啟事,沒想到搜救多日,最終傳來了噩耗。
當地時間5月21日,達特茅斯學院Guarini研究生和高級研究學院院長Jon Kull在發給全校的一封電子信件中通告:心理和腦科學系二年級、中國留學女博士在失蹤5天後被證實死亡,遺體在康乃狄克河被發現。
當地警方目前初步排除了謀殺的可能性。同時據校方訊息,學生在失蹤前2日,因心理健康問題住進了Dick’s House醫務室。
考慮到私密問題,更多細節就不多說了。但必須提醒學生和家長們—— 心理健康問題不容忽視。
「我有一位學生,在過去三周裏幾乎每天都會給我發信件說‘我今天實在無法起床’。」
美國一位大學教授曾接受采訪時提到,不需要看調查,我就知道一場心理健康危機正在大學中蔓延。
但如果看調查的話,美國大學生抑郁、焦慮、自殺的情況,比很多人想象中更糟糕。
美國大學健康協會對5.5萬名本科生進行的2023年春季健康評估調查顯示,受訪大學生中,79%在過去30天內承受中度或高度壓力,36%患有焦慮癥,25%患有抑郁癥。
更令人揪心的是,
31%的受訪大學生產生過自殺念頭,3%在過去一年嘗試過自殺,13%在過去一年故意傷害過自己。
中國留學生也被心理危機風暴席卷。
KnowYourself2020年做過的一項調查顯示,高達83.95%的受訪留學生經歷過至少一次心理崩潰,44.58%想過放棄學業。
除了冰冷的數位,相信大家也看到過一些美國大學生或留學生「抑郁」、「退學」、「自殺」等帶有悲劇色彩的新聞:
2023年10月,哥倫比亞大學大二學生Giovanna Canonici疑似因抑郁癥自殺;
2022年5月,普林斯頓大學運籌學與金融工程新生Justin Lim,在家中自殺,家人證實他一直患有焦慮癥,嚴重到患上了進食障礙。
2019年8月,就讀於賓夕法尼亞大學的亞裔女孩Jenny Lu,因心理問題在開學僅3周後選擇退學;
為什麽有如此多大學生
會被負面情緒裹挾?
2023年春季全美大學生健康評估調查裏做出了說明,影響心理健康的誘因有很多,包括:
1、學業壓力
2023年春季學期,約52%的受訪學生表示過去12個月裏,學業遇到巨大挑戰,其中88%的學生表示學業壓力給自己帶來巨大痛苦。
很多美國大學都是出了名的「學術高壓鍋」。
例如,史丹佛有「鴨子症候群(Stanford Duck Syndrome)」的說法,形容學生表面看似很好,實則內心被同輩壓力壓到喘不過氣。
芝大有「Where fun comes to die(快樂消亡地)」之稱,西北大學以「節奏快且考試多」著稱,普林斯頓、MIT、哥大、康奈爾等,都在壓力最大的美國大學排行榜上牢牢占據一席之地。
巨大的學業壓力和繁重的課業壓力下,精神長期處於緊繃狀態,情緒沒有宣泄口,一旦學習成績不理想很容易導致心理問題。
2、孤獨
我們遇到過,也在網路上刷到過留學生哭訴自己被孤獨籠罩。
有留學生說:「留學最大的苦痛是無法排解孤獨,不敢輕易崩潰,因為崩潰了都不知道第一時間可以打擾的人是誰」。
還有留學生說:「感覺自己孤獨得快抑郁了,越來越難受,有時會莫名其妙想哭」。
Inside Higher Ed教育網站在去年釋出的一篇文章中,將孤獨比喻為「校園新型瘟疫」。
多項調研顯示, 長期感到孤獨的年輕人,隨著時間的推移可能會出現焦慮和抑郁癥狀,而病癥會進一步加劇孤獨感。
3、遭遇暴力和歧視
據美國大學健康協會調查,2023年,19%受訪大學生遭遇過歧視,12%遭遇過性騷擾,7%遭遇過恐嚇,3%遭遇過網路暴力,1%遭遇過霸淩。
跨性別的學生比順性別的學生更容易遭受暴力和騷擾。46%在過去12個月內經歷過微歧視,28%遭遇過歧視,21%遭遇過性騷擾。
*微歧視(Microaggressions)是指不易察覺的歧視行為,表面上未有露骨的攻擊行為,但在日常語言、肢體語言上會對特定人群(如少數族裔、有色人種、殘疾人、女性)進行有意或無意的歧視和侮辱。
毫無疑問,有過這些不好的經歷,再加上沒有獲得正確的疏導,學生很容易產生強烈的抑郁癥狀,甚至會釀成悲劇。
4、擔心沒能滿足家長的期望
中國科學院心理學研究所一名研究員的研究顯示—— 父母的高期待可能導致孩子產生焦慮和抑郁,而孩子焦慮或抑郁時,成績就會降低。
知乎上有位留學生的自述,可以說是真實寫照:
我學習壓力太大了,覺得自己英語很差。最怕也最討厭presentation,每次和外國同學比起來,我的presentation簡直就是shit,覺得自己很無能......
很孤單,經常想家經常哭,有時候真的覺得自己得了抑郁癥。想到父母那麽辛苦賺錢送我留學,覺得必須要好好讀書,可是每天就是做不到!坐在書桌上就是想開啟電腦看電視,玩手機刷微博微信,想透過這種方式排遣壓力。可是越這樣越學不進去,成績不好總擔心掛科,更焦慮了!
真不知道這樣的日子什麽時候到頭?我也糾結以後到底是回國還是在國外工作?很害怕將來收入不能對得起父母這麽辛苦,這麽貴的學費,這幾年的艱辛......(內容很長,有刪減)
除了以上4點,Mayo clinic healths system網站還補充了酗酒或吸毒,抑郁癥家族史、感情破裂、性別認同調整困難、生活壓力等,都可能是學生們「心理健康問題」的誘因。
該網站還提到了一個數據令人驚訝:
75%患有抑郁的學生不願意尋求幫助。
為什麽患有抑郁的人不懂求救?
大部份學生羞於啟齒心理疾病,可能與大眾的刻板印象和家人的不理解有關。
Reddit論壇上有位學生分享:「自從有一次我選了一門不太喜歡的專業,無法完成堆積的課業導致掛科後,如今作業一旦變多,即便我有充足的時間去完成,都會不受控制地恐慌,不能正常吃飯,總想吐,還會腿軟,胸悶。
網上說我這是焦慮癥,但因為家人反對我沒能看醫生。
他們總是說,如果我無法控制自己,那麽醫生也無能為力。醫生只會給我開藥,而他們不想我對藥物產生依賴。」
哈佛大學華裔學生Sara Surani在接受哈佛校報采訪時透露,她曾在家裏提到過「抑郁癥」,家人卻回復:
你抑郁?不,你只是沒睡好覺,太累罷了。
你焦慮?不,那是因為你還不夠努力,所以才會擔心。
(截圖自哈佛校報)
由於類似的遭遇,很多患有心理疾病的學生通常會選擇隱藏痛苦,拒絕流露出悲傷的情緒。
所以, 我們呼籲大家正視學生們的心理健康問題,給予更多的包容和關心,以便幫助他們走出陰霾!
那麽,假如有學生患有心理疾病,到底該如何緩解負面情緒?身邊的親人朋友能給予哪些幫助?
我們特別邀請到本科畢業於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心理專業的首席導師Sherry老師,從心理學角度給予大家最實用的建議!
面對心理問題
我們到底該怎麽辦?
首先簡單做個自測:
你是否會莫名其妙想哭或者突然感到失落?
你是否食欲有改變,例如比往常吃得更多或吃得更少?
你是否有睡眠障礙,例如失眠或者睡眠過多?
你是否對喜歡的活動或事物失去興趣,或者變得不想跟朋友出去玩?
如果有這些癥狀,可能你有患焦慮或抑郁癥的苗頭。但你要明白,對抗心理或精神類疾病,你不是一個人在戰鬥!
老師、教授、科研學者等,很多人都曾在大學階段有過困惑和迷茫的時刻,前人探索和實踐出新的方法和理論以幫助後者順利度過難關。
接下來,我要分享的建議或許你會嗤之以鼻或者不贊同,但我還是勸大家先了解並嘗試,一旦你邁出第一步,很可能會看到不一樣的自己(或孩子)!
學生們,請這樣做:
1、積極尋求心理健康方面的社會支持!
促進大學生的心理健康並且能夠緩沖負面情緒的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尋求社會支持。
不要壓抑和隱瞞自己悲傷的情緒,勇敢地尋求社會和他人的幫助,對促進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有著積極作用。 例如,知乎平台上有很多求助帖,可以多瀏覽正向積極的內容排解郁悶的情緒。
2、咨詢校內Counseling。
一般大學都會開設針對本校學生的心理咨詢室,如果發現自己最近情緒波動較大或有一些心理問題的早期特征(如食欲大振幅下降或增加,對任何事物都提不起興趣,排斥與人交流等),不要猶豫直接預約學校心理咨詢辦公室,接受評估是否需要轉介到校內或校外的個人幹預治療。
3、保持充足的睡眠並找到新興趣。
嘗試戒掉睡前玩手機或看平板電腦的習慣,保證自己有更高品質的睡眠,對緩解焦慮情緒非常有幫助。
另外, 嘗試拓展更多的興趣愛好 ,如和朋友約著打網球或排球等以前沒參與過的運動,轉移註意力。
4、吃一些改善情緒的食物
包括核桃、杏仁、腰果等堅果,酪梨、豆類、綠葉蔬菜(菠菜、甘藍)、以及藍莓等新鮮水果。
5、情況嚴重可尋求更專業的臨床幹預治療。
不同於單純的心理咨詢,臨床幹預是由有執照的心理健康專業人士管理,可以更有針對性、更深入的進行心理健康治療。
一些常見的臨床幹預方法在對自己不會產生危害的情況下,也可自己進行(最好由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 比如可以嘗試由鹿鳴心理分享過的「牛奶、牛奶、牛奶」練習:
即在腦海中不斷重復某個詞語或想法,持續45秒左右。可以幫助自己有效消除因某個詞語或想法帶來的焦慮情緒。比如,可以嘗試重復「掛科」或「無能」等詞語,以減少它們對自己帶來的不適感。
作為家長/朋友,可以這樣做:
1、正視心理疾病,給予更多關心。
如果發現孩子或身邊朋友心理狀態不好,可以多陪伴他們聊聊天,回憶快樂的時光,接受並允許他們產生負面情緒,嘗試鼓勵他們向專業的心理人士尋求幫助。
2、如果周邊很難找到心理健康咨詢資源,鼓勵他們線上咨詢。
國際自殺預防熱線:1-800-273-8255;
簡訊心理咨詢Crisis text line:發送「HELLO」至741741。
最後
還是那句老話, 在你無論如何都「撐不下去」的那個至暗時刻,請允許自己偶爾的「軟弱」。學會接受平凡和不完美,學會與自己和解,或許會讓自己擁有更多的快樂。
你不需要對自己說: 如果我再堅強一點,就不會抑郁了;如果我再努力一點,就不會焦慮了。而是要對自己說: 我只是病了,需要對自己更呵護。
放松點,你不需要一個人承受那麽多。
今日互動話題
你還知道哪些緩解負面情緒的方法?
在評論區留言,幫助更多人吧!
References:
1.https://www.nea.org/nea-today/all-news-articles/mental-health-crisis-college-campuses
2.https://www.bestcolleges.com/research/college-student-mental-health-statistics/
本文系授權釋出,By 棕櫚君,From 棕櫚大道本科申請,微訊號:palmdrive_undergrad,棕櫚大道:創立於矽谷的高端教育咨詢機構,致力於為學生打造最具個人化的成長及申請方案。被家長和學生稱為「有溫度有情懷的機構」,是「名校錄取」+「真實成長」雙保障教育的踐行者。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 今日視訊推薦 -
精彩回顧
長按復制ID添加好友, 加入英國、美國、海外高中等留學資訊分享群:
guanjia3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