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一個人跟你在一起,他只要開口說話就是帶著情緒,一張嘴就是指責、憤怒、抱怨、貶損,那從心理學的角度分析,這個人很可能是有述情障礙的。
什麽是「述情障礙」? 就是 指一個人無法準確地表達自己的情緒,他的表達永遠都帶著情緒,你 讓他好好說話,他不會 ,尤其是和越親近的人,就越是容易出現這種問題, 動不動就發飆,生悶氣,有時候 哪怕 明明是關心的話, 但 說出來,卻像是在指責和抱怨。
比如說,當你跟他表達自己的內心情感時,他要麽選擇漠視,就是我聽到了,好像沒有聽到一樣走開了,要麽就是你會發現他的大腦是一片空白得,他還不知道怎麽樣去應對,他沒有應對過這種情況,當然還有最差的一種情況,就是他聽到你說以後,會非常憤怒。
為什麽?因為他可能很難去理解自己的情緒,我們每個人都會有大量各式各樣的情緒,如果他不理解自己的這些情緒,那他最後可能就會把它們直接都轉化成憤怒,因為所有的情緒他最後都需要一個發泄口。
所以你會發現,有述情障礙的人,他們處理問題的方式基本上就兩種:要麽是采取回避,跟你搞冷暴力,要麽就是憤怒指責,把對自己的無力和羞恥都投射到你身上。
比如說我們常見的回避型依戀和指責型人格,這兩種人格型別,就是典型的具有「述情障礙」的一類人。
為什麽?首先是回避型依戀,我們之前講過,絕大部份回避型依戀的形成,都是因為他們在早年間經歷了太多來自父母的忽視、貶低和打壓,不被允許表達自己的情感,而這就造成了他們情緒認知的失調。
比如說大部份男性回避依戀者,你會發現,他們從小就被實施的是一種「打壓式」教育,像什麽「男兒有淚不輕彈」、「你是男子漢,必須要堅強」等,那這些打壓教育就會讓他們無法很好地辨識自己的情緒,也無法很好地表達出自己的感受,甚至還會產生一種「表達情緒是弱者才有的行為」的一種錯誤觀念。
所以他們在親密關系中,遇到問題就會逃避,不願意解決溝通,一方面是因為他無法正確表達自己的感受,另一方面也是因為他拉不下臉,覺得很羞恥。
其次就是指責型人格。 指責型人格的人, 分辨不清自己的情緒,他唯一能夠辨識的情緒就是憤怒 。所以你會發現,無論什麽時候,這類人他好像總是在挑剔別人的錯誤,總是在批評和指責別人,但其實,這也是一種述情障礙的體現。
一般來說,指責型人格的人,大多都有一個指責型人格的父母,長期受到父母的指責和批評,或者在成長過程中經歷過許多嚴重失敗的創傷,那麽他潛意識的自我價值感就會不足,嚴重自卑,於是就會透過指責別人來提高自己的價值感。
這時候,指責別人就成為了他們的一種心理防禦方式,於是長大後在親密關系中,但凡遇到沖突,他也會采用「指責」這種防禦機制來應對。
比如說,你感冒了,指責型人格的人,不僅不會關心你,他們甚至還會罵你,說都是因為你不聽話,不好好穿衣才會感冒。再比如,你打碎了一只碗,指責型人格的人,他就會指責你真是幹啥啥不行,動不動就給你甩臉子 ......
可以說,如果你遇到了一個不會好好表達,具有嚴重「述情障礙」的伴侶,那對你的心理來說就是一個巨大的考驗,哪怕他不是故意的,哪怕他也很愛你、關心你,但只要他不會表達關心,或者說出來的話是帶有指責性的、憤怒的,那你就會產生極度的痛苦,甚至可能還會被逼瘋。
因為愛意的流淌,就是需要好好表達,正確溝通。如果他始終學不會去理解情緒,表達情緒,那最好的辦法就是你要遠離他。正如羅翔老師說過的一段話:一個家庭最可怕的不是貧窮,而是有一個善於制造內耗的人。如果一個 家庭 中,總是 充滿了怨氣、指責、互相埋怨 , 失去應有的愛與活力 ,那無論是誰,在這種 內耗環境下 生活,都會是一場災難。
我是雨宸,如果你有其他情感或者心理上的困惑,每周三到周天中午 11 點,來我直播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