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CCTV【天氣預報】節目首位走上熒幕的主持人,金話筒獎項得主,是中國首位「氣象先生」。
富書作者:林美好
來源:富蘭庫林讀書俱樂部原創
收聽音訊見留言區
2023年,多名央視主持人離職的訊息接連沖上熱搜,引發無數網友討論。
前有李思思,後有「央視三姐」劉芳菲、央視體育頻道主持人水亦詩 (水均益女兒) ,均在10月份先後透過社交平台,官宣從央視離職。
這邊網友一片熱議:「央視也有‘離職潮’,主持人紮堆離職,是電視台留不住人了嗎?」
而另一邊,早已有位主持人發文稱,在央視任職至今已30年,他就是CCTV【天氣預報】節目首位走上熒幕的主持人、金話筒獎項得主,更是中國首位「氣象先生」 。
從1993年3月1日【天氣預報】節目需要露臉的主持人開始,宋英傑便在那間演播室,一站就是30年。
在這30年裏,他以親切睿智、幽默詼諧的談吐贏得觀眾喜愛,獲得過榮譽也經歷過詆毀,但無論怎樣,他都矢誌不渝地堅守在那裏。
然而,許多人不知道的是, 主持人的工作一開始只是他的「兼職」。
那麽,後來發生了什麽,讓他堅守了30年呢?
與氣象結緣,非科班出身成為「野路子」主持人
1965年 ,宋英傑出生在遼寧市一個 知識分子家庭,他還有一個弟弟。
他的父母是1962年的大學生,從事工程設計。
父母從小就很重視對孩子的言傳身教,對他們的學習要求也十分嚴格。
小時候,他們一家因為一些原因,搬到鄉下生活了幾年。
白天,父母要去田地間勞動換工分;
晚上,哪怕再累,也會翻閱學習設計筆記、資料。
每當這時,宋英傑也會在一旁煞有介事地看起各種小人書。
上學後,得益於父母的嚴格,宋英傑的學習成績一直名列前茅。
學習之余,他最大的樂趣就是 聽廣播 。
他的父親組裝過一台收音機,他聽得最多的是天氣預報,但裏面的叔叔阿姨在播什麽 500毫巴、切變線、低壓槽之類的話,他壓根沒聽懂過。
然後,他就特別想和收音機裏面的叔叔阿姨說:
「天氣預報能不能再通俗點,讓我們都能聽懂。」
因為聽不懂,所以廣播裏講的話在小小的宋英傑眼裏就變得很神秘。
後來,恰好同桌說: 「氣象學挺好玩,我們將來學氣象吧。」
於是, 他一直記著這個理想, 高中畢業後考取了北京氣象學院,學了天氣動力專業。
進入大學,隨著宋英傑對專業深入的了解,他開始真正愛上這門學科。
天氣的變化、四季的更替,無一不令他著迷。
四年後,宋英傑以優異的成績畢業, 被分配進入了 國家氣象局 ,開始做起了自己喜歡的研究工作。
就在他快樂 地 徜徉在天氣研究領域時, 一份工作機會,突然出現在他眼前。
1989年,氣象台決定培養主持人,由於宋英傑在文娛活動中的搶眼表現,給領導留下了口才好、長得又帥的深刻印象。
於是, 領導 便找到他,問他願不願意從幕後走到台前,成為播報天氣的人。
此前,熒幕中 尚未 有 過 露臉播報天氣的主持人,而走 到 台前,意味著會被更多人認識,成為名人。
但宋英傑毫不猶豫就拒絕了,因為他覺得主持人就是個靠嘴巴工作的活兒,與專業能力無關。
可沒想到,一年後,領導又找到他: 「你試試看,不影響你現在的工作,就當是份兼職。」
他得知錄節目的時間是晚上六七點,不會影響自己氣象台的工作時,這才勉強答應下來。
於是, 宋英傑成為【天氣預報】節目史上 首位露臉 的男主持人。
非科班出身,轉行做播音主持,自然會面臨許多挑戰。
當時,主持人的工作有兩部份, 100秒的天氣介紹以及給城市預報配音,全程工作時長不超過5分鐘,這看上去輕松又簡單。
其實不然,每天下午 5點40分後,宋英傑才收到氣象稿,內容少時也有6頁多,他需要從中提煉出有效的播報資訊,形成100秒內能播完的口播稿。
而且因為沒有 「提詞器」,口播稿內容也需要他背誦下來。
當時,節目要求講解天氣時間誤差控制在 3秒內,超時或播報失誤,每次會被扣50元。
在宋英傑長達 30年的主持生涯中,他僅被扣過250元。
如果說對氣象稿的熟練,得益於宋傑英過往在氣象台的工作, 那麽馬上他又要 面對演播室雷根本沒有地圖的困境。
當時,錄制節目的演播室四周都是藍色的幕布,需要主持人站在幕布前,靠著腦子的想象,精準指出每個城市在幕布上的地理位置。
然後,用 「摳像」技術將主持人與影像合成,才形成播出效果,這對主持人的記憶力和定位要求特別高。
宋英傑花了整整一個星期,擺好手勢,反復在地圖上 比劃 各省市地名,建立空間感。
一周後,宋英傑如期上崗,順利完成天氣預報史上第一次露臉的主持。
事後再看現場錄制時,會覺得他非常 「淡定」,但其實,錄完節目後,他躺在演播室的沙發上大睡了一覺,由此可見他在演播前還是很緊張的。
很快, 【天氣預報】躋身為收視率第一的節目 ,也是從此之後,【天氣預報】的節目主持人開始家喻戶曉。
全情投入遭遇質疑,接受道歉成為「氣象先生」隨後,面對氣象稿上密密麻麻的專業術語,他也很頭疼。
小時候 在農村待 過, 宋英傑 深知天氣對老百姓生活的重要性,如果老百姓聽不懂,那天氣預報就沒有用。
於是,他給自己立下了一個規矩: 講人話。
所以,後來到手的氣象稿都會被他重新 「轉譯」,就像一次氣象稿中提到「雲貴準靜止鋒」。
他就改成 「今天暖空氣還硬撐著,明天實在撐不住了,向西敗退,所以昆明由22度降到8度」。
慢慢 地 , 宋英傑 就愛上了這份 「 兼職 」,他喜歡把拗口的科學術語轉譯成通俗的語言,並跟觀眾進行交流。在這個過程中,他全情投入。
然而,主持【天氣預報】是一項極易 「打臉」的工作, 因為 天氣監測 的 不穩定性 , 再加上宋英傑偏口語化的轉述,常常會令觀眾產生誤會, 所以宋英傑經常要面對 來自四面八方 的壓力。
一旦報錯天氣, 宋英傑第一個念頭就是會影響人們出行,即使沒有聽到抱怨, 他仍 感覺 十分難受 。
1999年華北地區的那場大雪,更是將他推向風口浪尖。
1999年12月12日,宋英傑收到預報指示,華北地區第二天很難出現降雪,於是就這樣播出了。
出乎意料的是,次日一早,宋英傑醒來拉開窗簾,發現窗外一片白雪,隨後,又了解到不僅北京,連天津等整個華北地區都是白雪皚皚。
宋英傑心裏一沈,雖然是情理之中,但預報不準就是氣象失誤,他覺得有必要向觀眾表達歉意。
和氣象編導溝通後,在當晚的氣象播報中,他如實向觀眾坦承了失誤、並道歉。
但沒想到,一石激起千層浪,關於該不該道歉的爭議在氣象界和新聞界經久不息。
面對指責,宋英傑卻非常清醒,他認為氣象人應該抱有這樣的心態,錯了就是需要接受批評 。
多年後,宋英傑回憶那時說道:
「這就好比去餐館吃飯,菜做得不好吃,顧客會向服務員發牢騷。而對我們來說,觀眾有牢騷,我理應說一聲對不起,哪怕我沒有責任,但也要說。」
道歉與否,只是一種形式,重要的是心存觀眾,這是他一直堅守的原則。
自那之後,宋英傑對待播報更加慎重, 100秒的【天氣預報】介紹,他要求自己不能有一個字的模糊表達,對待氣象概念更是十分較真。
比如 「小雨」,多數人認為雨不大就是小雨,但在宋傑英眼裏,小雨一定是氣象意義上的「24小時累計降雨量不足10公釐」。
宋英傑還經常因為堅持自己的意見與別人爭得面紅耳赤,有人說,他什麽都那麽認真,活得太累了。
但他覺得自己把青春都奉獻給了這個節目,這種精力和感情的投入不允許他有絲毫的懈怠,對節目負責就是對自己負責。
宋英傑還把小時候聽到的民間諺語編進氣象稿中,詼諧生動又不失專業,很快形成了他獨有的播報風格,也贏得了觀眾的喜愛。
2000年、2002年、2004年, 他 獲得全國氣象節目比賽主持藝術一等獎。
2004年, 宋英傑在 「我最喜愛的氣象主持人」全國性評選中,榮獲最佳主持人「氣象先生」稱號 。
成為微博百萬大V,拒絕外界高薪邀請
工作的嚴謹與較真,不代表嚴肅。
工作之外的宋英傑,也頗接地氣。
2010年,微博盛行時,宋英傑就加入了沖浪大軍,他時而與粉絲分享自己的無PS日常,時而用幽默的方式與大家科普氣象知識。
這與他熒幕上西裝革履的樣子形成極大反差,很快就攬獲了一大批忠實粉絲,並成為60後央視主持人中,粉絲最早過百萬的大V。
宋英傑還曾叫板「雨神」蕭敬騰。
有一年,杭州網友不堪忍受40度高溫的「折磨」,在網上發文求助「雨神」來一趟杭州,並列明數據表示,在蕭敬騰一年的行程中,降雨機率高達83.3%。
本是網友之間的互動調侃,不想宋英傑卻當真了。
他在微博專業點評道:「‘雨神喚雨’的威力應該在預報無雨的情況下體現,計算的機率應逐日統計而不能只選外出的行程,否則樣本太少,無法體現‘喚雨’的功力。」
雖然網友笑著回應:「這是個段子,認真就輸了。」
但他嚴謹又不失風趣的表達,令無數網友豎起了大拇指。
跟網友有趣的互動,再加上他開創性、親切的播報形式,讓他獲得了越來越多觀眾的喜愛。
2013年,宋英傑獲得「金話筒獎」,這個獎項是廣播電視節目主持人的最高榮譽,也是氣象行業第一人。
一直到今天,氣象主持人中仍流傳著這樣的話「宋老師在電視裏這樣說了,那這說法肯定沒問題」,他成了教科書。
因為對於工作過度的投入,宋英傑在35歲時才走入婚姻,他的妻子 劉珩 小他12歲,是他的師妹。
兩人初見時,因為年齡差,劉珩並沒有看上他。
後來經過相處,她發現宋英傑真誠又有責任感,最終被他的執著打動,這才與他攜手步入婚姻的殿堂,至今23年,恩愛有加。
但其實,婚後兩人也經歷過年齡差帶來的磨合,但都會在宋英傑的主動道歉下和解,唯獨有一次,他們爆發了歷史上很大的爭吵。
那時,他們剛結婚沒幾年,一直住在氣象局不足50平的家屬房。
有一次,劉珩在工作中遇到很大委屈,回到家後,剛好碰到有其他人來家裏找宋英傑,邀請他離開主持人的位置單幹,有更好的前程和收入。
然而宋英傑拒絕了,劉珩知道後,很生氣,她指著50平的家說:
「為什麽不做,這樣我們就可以生活得更好一點,我也可以不用在單位裏看人臉色。」
宋英傑也很生氣,他認為劉珩怎麽會不理解自己對氣象的感情,兩人直接冷戰。
直到第二天,劉珩的氣消了後,意識到自己不對,主動跟宋英傑求和。
這次的爭吵,也讓劉珩看到宋英傑骨子裏對氣象的堅持,她認為,在浮躁的社會裏,能用心堅守一件事是非常可貴的氣質, 從此之後,便更加支持宋英傑的工作。
在【天氣預報】「兼職」那些日子裏,宋英傑並沒有放棄自己最初的愛好——天氣研究。
他一邊播報天氣,一邊繼續研究與推廣和天氣有關的二十四節氣,並相繼釋出了多部作品。
2017年,宋英傑的著作【二十四節氣史】釋出了,誰也不知道的是,宋英傑準備了10年,經過大量搜集與考證,才完成這本書。
著名學者馬未都在看完這本書後,評價說:「最讓人感動的不是他筆下的知識,而是畏天憫人的情懷。」
2022年 12月,早已退居幕後的宋英傑,再度出現在【天氣預報】前,立即在觀眾心裏掀起一波回憶殺。
從流傳的畫面來看, 58歲的宋英傑依舊是當年的「配方」:筆挺的西裝加領帶,面色紅潤、精氣神十足。
他的播音腔一開口,字正腔圓、沈穩洪亮,主持功力未遜當年半分,讓不少網友感慨,還是小時候的味道。
從那次起,每逢二十四節氣,他都會為【天氣預報】站崗,就像當年在采訪時說的那樣:
「只要節目需要,我可以一直在那。」
今年 58歲的宋英傑就快要步入花甲之年,30年的主持生涯,「氣象」早已成為他生命裏不可分割的一部份。
從非科班出身,不得已 「兼職」成為主持人,到心甘情願站在那裏與觀眾聊「天」,最後成為一生的堅守。
也總有人問他:【天氣預報】這麽枯燥,又只有 100秒的露臉時間,是如何堅持下來的?
他說: 「【天氣預報】節目培養一個氣象專業出身的主持人很不容易,我必須做好,才對得起自己最初的選擇和這項事業曾帶給我的榮譽,我還希望它在我手中越來越好。」
宋英傑的 經歷 , 令人心生敬意 。
他的經歷沒有朱迅的驚心動魄,沒有董卿、周濤的光 彩亮麗,也沒有像撒貝南、朱廣權一樣 更加出圈奪人眼球。
他早期的采訪資料,也很少提及自己的成就,遇到過的困難,也只是輕描淡寫 地 帶過。
撇開主持人的身份,他更像 20世 紀 我們父母的那一輩老人,認定了一個單位,就踏實勤懇 地 幹下去,單位再好點,就能一直為單位奉獻。
看上去古板又專情。
這個社會肯定不乏一些大佬,是能在多個領域大展拳腳的通才,但是鳳毛麟角,也離我們太遠。
對於我們大部份普通人來說, 專註在一個領域,會更容易取得成功。
點個
在看
,願你能像宋英傑一樣,專註於自己的領域,向下紮根,向上生長。
【遮蔽力】總 印量1.5萬冊 ,庫存僅剩2000冊,賣出3個版權: 繁體版+南韓版+越南版
作者簡介: 林美好,富書作者 , 你的生活,需要遮蔽力 , 圖 書 【遮蔽力】正在熱銷中 , 和500萬人一起升級生活認知,知乎、微博@富書,本文先發公眾號:富蘭庫林讀書俱樂部(ID:FranklinReadingClub), 責編:雷利、青允,排版:富叔,校對:富叔
免責聲明:部份圖文來自網路,僅供學習與交流,非商業用途,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聯系即刪
看更多走心好文章
點選 關註富 書
👇 點選閱讀原文進入 「創業8年,富叔真面目曝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