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妍妍網 > 情感

不是享受,而是自我折磨

2024-12-12情感

1、同樣做一件事情,如果有很大的時間壓力,就會非常痛苦煩躁。

比如跟著旅遊團旅遊,或者搞一些填鴨式的旅遊、極限式的旅遊,三天兩夜遊完多少個地方,幾個景點輪番掃一遍。

確實走了很多地方,拍了很多照片,看著好像收獲很大。

但是仔細回味,是不是有種疲於奔命的感覺。

很多事情,明明是去放松的、明明是想放飛自我的,可是很多人卻把這些事變成了任務、變成了受罪。

老惦記著要計時,老是用做完來定義自己,每個瞬間都變成了「盡快完成」的命令。

但如果更隨意一些,放慢步伐,則會回味無窮、樂此不疲。

提高生活品質的一個角度就是:把有時間壓力的活動,盡量壓縮,這樣可以保持比較長久的內在動力。

2、建立自己知識體系、思考體系的一個秘訣:多往外走幾步、多往前推演幾步。

比如你看一本書,你覺得這本書非常好,那你就再買一本原作者的其他書。

然後繼續往外,買幾本和原作者相關的、被別人推薦的其他作者的書,如此不斷往外探索。

你會發現你的知識體系越來越完善,你會不斷發現各類有益的資訊,甚至前後的知識能夠串聯拼接成一張完整的網。

你還會發現,很多東西原來不是你想的那個死板模樣,世界原來那麽鮮活、那麽互聯。

同樣很多東西在大腦裏僅憑直覺思考,最多能推到兩步,第三步就開始出錯了。

而且很多未經核實的原始數據,還有腦袋裏未經驗證的碎片和假設,都是在扯淡。

但如果你把這些想法寫出來呢?

寫出來的東西比你想象的復雜得多,你甚至可以推演到六步以上。

因為在這個過程中,你會被逼著去查資料,去驗證數據,去推演更多的步驟,甚至推翻自己的假設。

最後得出的結論和直覺相差之大,讓你意識到所謂的「常識」就是個笑話。

不斷升級自己獲取資訊的廣度深度和密度,不斷升級自己的計算能力,才是王道。

很多時候,愚昧和無知都來自於兩樣東西:第一,錯誤的資訊;第二,懶得深挖的能力。

時間長了,你再回頭看,一定會對自己當年的狹隘,和缺乏持續向外、主動探索的行動,不勝唏噓。

3、娛樂至死的各種垃圾資訊,不是資訊本身有多可怕,而是它那股讓你上癮的毒性。

垃圾資訊吃得多了,就非常習慣被動接收,不再會去質疑什麽,完全就像一個任外界擺布操縱的傻子。

想要免疫這種毒,得近距離觀察它的幕後。

去看看它是怎麽制造出來的,理解那些精心設計的套路和機制,是怎麽一步步引誘你上鉤的。

比如,和那些專門寫爽文的編劇聊聊,或者和拍爽劇的策劃討論下。

看看他們如何精心設計細節的,如何知道什麽時候要挑動你的情緒,如何用一招「迎合」讓你不自覺掉進坑裏的。

你一旦站在制作的角度,了解它的背後,你的感覺就會完全不同。

哪怕是再吸引人的劇本,也沒那麽好看。

大腦上癮的關鍵:總是放任自己對看不見的部份做天馬行空的幻想。

但如果你把這一切從頭到尾看個清楚,拆解得一幹二凈,思維模式一定會改變。

你自然不會再被表面的刺激 迷惑,也就不可能上癮。

竟,虛空的幻想,終究只 是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