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妍妍網 > 情感

當一個有心事的年輕人,決定過年時「離家出走」

2024-02-01情感

夜裏十點多,29歲的王達推開了自家的院門。在電視機前昏昏欲睡的父母、大哥聽見聲音,「騰」地坐了起來。伸手接行李的、忙著去熱飯的、轉身倒水拿水果的……「這次是過完正月十五再回去嗎?」聽到兒子肯定的答復後,父母高興得像個孩子。

工作之後,王達幾乎沒在家度過一個完整的春節。去年年夜飯吃到一半,他就為了大年初一要上線的臨時計畫趕回了北京。而今年,王達提前回老家,或多或少出於無奈:他失業了。

很多人和王達一樣,是帶著秘密回家過年的:可能是工作上的不順利,也可能是感情上的挫折……一肚子的委屈、忐忑,到了家人面前,反而不知道如何說起,只能自我安慰這是長大了。但這並不是長大的全部含義。

除夕夜「離家出走」之後

「幺兒,陪媽去買點年貨!」本想睡個懶覺的王達在早上七點多就被母親叫醒,跟著母親走進半露天的大集:肉都是擺在寒風裏的攤位上,菜是裝在筐裏、擺在地上賣,需要掀開蓋著的棉墊子才知道新鮮不新鮮;還有王達小時候最喜歡吃的竈糖,每次過小年一個人能消滅掉一大包,現在卻發現老板是個臉凍得通紅、邊做邊賣、連口罩手套都沒戴的中年大叔……

王達嫌臟,勸母親別買了。母親卻親昵地開啟他的手,「咋能不買呢!你最喜歡吃這個了!」那都是二十多年前的事了!王達在心裏暗自埋怨。

王達老家的早市

當王達拎著大包小包,跟在母親身後進了院子,就聽見屋子裏人聲鼎沸。原來,大哥去隔壁村接來了舅舅和姨婆幾家人,說要一起熱鬧一下。

「你啥時候帶物件回來?」「在北京的房子裝修好了沒?」「一個月賺好幾萬吧?」 親戚們的問題密不透風。王達揣著手機推開了門,到院子裏,讓冷風吹一吹,透透氣。

王達心想,自己可太難了!不回家,無處可去。回家,渾身不自在。從進家門那一刻開始,他就在家人面前竭力表演出一切歲月祥和的狀態,但私下裏找工作這件事不能停。他希望能在正月裏找到工作,一回北京就可以上班。

被親戚盤問的王達

「表哥,你這個是什麽手機啊?比我爸的那個螢幕還大。」王達正忙著在招聘軟體上和HR溝通五分鐘後的面試,無暇顧及眼前這位虎頭虎腦的小孩。這時他意識到自己從起床就沒刮胡子、沒梳頭,忙把手機放在炕沿,幾步走到鏡子前快速收拾一番。就這麽兩分鐘的功夫,手機被幾個小孩子拿去鼓搗,頻繁試錯密碼後,手機自動釘選五分鐘。

這是王達從未有過的、難熬的五分鐘。 他聽見面試官發來的視訊請求,就是無法解鎖、接聽。幾個小孩子瞪著眼睛,似乎還不知道惹了多大的麻煩。自動釘選剛一解除,王達立刻和對方說明情況。對方倒很客氣,「下次吧!領導開會去了。」王達只能尷尬地表示感謝,得之不易的機會就這樣泡了湯。

王達年前忙著面試,希望年後一回北京就能有班上

大年除夕那天早上,母親一邊喊正在刷求職軟體的王達吃飯,一邊給父親盛了粥,又讓大哥端來了炸好的春卷。「老李家的兒子,考上公務員啦!」母親忽然開口,「和咱們幺兒還是同班同學呢!」剛坐到飯桌邊的王達,心裏的委屈、憤怒、焦慮,融合成了炸藥,被這句話引燃,猛地爆開, 「誰都比我強!我現在就回北京,不在這裏礙眼!」

王達沖出院子,眼前還浮現著母親先是楞住、旋即紅了眼圈的表情。幾分鐘後,大哥開著小三輪,喊著他的名字追上來。大哥也不多說,拎著王達的行李扔進三輪車的車鬥裏,「上車!」

「你可能都不記得了。」三輪車發動了,大哥閑閑地開了口,「那年父母下崗,當時你多大來著……父親借錢買了一車西瓜來賣,想給家裏賺一些生活費。哪裏想到在回村的路上,被一輛廂式貨車刮倒了,連人帶車摔路邊的溝裏。一車的西瓜,全摔爛了,根本賣不出去,只能給家裏人吃。」見王達聽得入神,大哥問他,「你不記得了嗎?你樂得不行,說要是以後天天吃西瓜就好了!」原來童年裏那段隱約的快樂背後,隱藏著爸媽為生計奔波的艱辛。

「離家出走」的王達,被大哥追回

可王達從來沒聽父母提起過。他一直以為父母這輩子碌碌無為,但好在也沒吃過多大的苦、遭過多大的罪。他腦海裏一一浮現出北漂這些年來所吃過的苦,忽然明白了, 每一代人都曾有過艱難的人生階段,只是各自的過程和表現形式不一樣罷了。 自己和父母、大哥一樣,都是報喜不報憂的性格,都不願意把吃過的苦告訴最親的人,而選擇默默堅持打拼,只為讓自己和家人過上好的生活。

聽完大哥的一番話,此刻坐在回家的三輪車上,王達才深深感受到父母一路走來的不易,這並非碌碌無為,而是這個小家的「超人」。就像有人半開玩笑的話說的, 「身為兒女,不敢想象當年父母是怎麽把兩三個孩子拉扯大,現在我們連養自己都費勁。」

走回自家的平房小院時,背後傳來父親的一句「站住!」,讓王達的心又提了起來……一部名為【奔赴】的微電影,記錄下了這個真實的故事。

點選觀看微電影【奔赴】

王達以為父親會教訓自己,畢竟自己不懂事地發了脾氣、讓母親難過,也讓家人跟著著急。沒想到,父親竟遞過來一張銀行卡,卡裏是父母辛苦多年攢下的積蓄,是大哥口中所說的爸媽打算和舅舅一起盤一家新店的本金。王達鼻子一酸,只叫出了一句「爸」,便哽住了。

「別虧待自己,這幾年大環境不好,慢慢來吧。」 父親一邊說著,一邊拍拍他的肩膀,一起回屋去了。屋外大雪紛飛,王達的心卻暖暖的。這一次,他決定在家裏踏踏實實地過個年,年後再出發,因為他終於知道,自己從來都不是孤軍奮戰。

不理解

卻支持我們的家

家就是如此,雖然在這個物理空間裏,難免會有不理解,甚至是爭執,但當我們面對人生的風浪時,它永遠都是我們的避風港。

家人更是如此。想讓上一輩人理解年輕人的理想,以及在大城市工作生活承受的焦慮、心酸和難以排遣的無力感,是一件難上加難的事。看到我們在大城市紮根下來,他們只會引以為傲;同樣的,我們也同樣無法理解父母那輩人在下崗後夾縫中生存下來的竭盡全力。但作為家人的我們,也從未停止對彼此的默默的支持。

而作為子女的我們,通常是直到某一刻,才突然理解了身邊最親近的家人。

父母從不說愛你,但每一次都竭盡全力

今年滿三十歲的小關和老公都是滬漂,兩個人結婚已經快四年了,至今不敢備孕。小關不敢也不願和父母提這些。但知道女兒喜歡孩子的老關說, 「喜歡就生嘛!我還沒退休呢!至少還可以再養你二十年。」 頓了頓,又像是給自己打氣, 「二十年,應該沒問題的。」 小關在那一瞬間紅了眼睛。

坐了快三個小時的飛機才趕回家的小鄭,進屋還沒暖和過來,客戶的資訊已經劈頭蓋臉地湧了過來。小鄭連衣服都顧不上換,忙開啟膝上型電腦加班。等她忙完,發現父母正在廚房裏躡手躡腳地給她準備著晚餐。 「原來當老鄭家的女兒是最容易的事。」 她用手機拍下了父母的背影,快門按下的一瞬,疲憊煙消雲散。

家有著不同的意義,它是疲勞時保護我們不受傷害的場所,是無路可退時接納我們的港灣,是雖有爭吵但永遠提供支持的空間。就像微電影【奔赴】裏,雖然家人不明白什麽是KPI,也不懂什麽是內卷、賦能,更不懂當下的職場和社會競爭,但自嘲「被社會淘汰」的他們,已默默支撐這個家走了幾十年。

家是雖有爭吵但永遠給我們提供支持的空間

我們和父母,身處兩個不同的時代,因為人生境遇不同,各自的人生追求也不相同。但不管人們以什麽姿態努力生活,家人永遠是我們奔赴遠方的意義所在之一。希望彼此都能生活得更好,是獨屬於家人之間的共同夢想。

可以說,當我們什麽時候真正理解了家,我們才能算真正成熟了。 學生時代,家是起點,支撐我們去遠方逐夢。初入職場,家是底氣,讓我們放開手腳打拼。日漸成熟,家是牽掛,我們開始反哺家人,共同建設家。時光荏苒,家是輪回,我們有了自己的家庭,承接父輩傳遞的信念。

人會成長,家會變化,但始終不變的是,家始終是一座避風的港灣,讓我們在疲憊和困頓時找到安慰和力量。正如微電影【奔赴】裏說的: 曾經一往無前,因為身後有家;此刻義無反顧,因為身後是家。

奔赴是堅持

亦為家與愛

「父母在,就有家。」雖遠萬裏,但家是讓疲憊的成年人回到童年、成為孩子最短的距離。這個世界上,永遠是做孩子的時候最輕松。長大後,這樣的日子只有在我們回到家時才會再次感受到。

每次在外奔波受委屈時,我們總喜歡說,「回家就一切都好了。」實際上,我們都知道,即便回到家,那些外面的傷痛並不會消失。 家不是萬能的,不能解決全部問題。但回家,仍是一種近乎本能的行為,是家讓那些難以忍受的疼痛,變得鈍化;讓那些無人分享的疲憊,得到了舒緩。 家因此無可替代。

這個世界上,總是做父母的孩子最輕松

葉聖陶老先生有這樣一段論述,他說教育是農業內容的,人好像一顆種子,種下、澆水、施肥、發芽、結果。這就結束了嗎?並沒有。就像植物會遇到病蟲害,人的一生會遇到各種困難,而每當此時,我們總會第一時間去家庭中尋找繼續堅持、往前奔赴的力量。

就像微電影【奔赴】中的父母那樣,雖然年輕時遭遇下崗,嘗試做生意卻舉步維艱,但他們願意為了家而咬牙走下去。這種為家奔赴的信念感傳遞下來,也在激勵著年輕一代。所以當王達年後重新出發時,他一改返鄉時的沮喪,充滿了力量感和方向感——他知道,支撐他向前奔赴的,不再只有紮根大城市的夢想,還有所愛的家人。

年後再次出發的王達,變得更有力量了

家是一種微妙、神奇的存在,是支撐我們向前奔赴的力量。建設一個家既需要家人彼此的陪伴和支撐,也離不開能夠深刻理解家、帶有人本情懷的建築者。微電影【奔赴】的出品方、中建一局旗下的房地產業務平台「中建智地」,正是一個為了家的營造而鉆研,寫滿故事的奔赴者。

在中建智地的內部有這樣一句話, 「我們懂得每一個家的意義,並願意為此付諸全部努力。」 延續著中建一局從1953年起便投身於長春一汽、大慶油田等一批國計民生重大工程建設的使命感,中建智地成為了一家響應當下更高品質居住需求,堅持以客戶為中心、踏踏實實做產品的開發企業。

家從來不是一個宏大的概念,往往就是生活中的某一個細節,在我們的心底刻下了家的烙印。在房地產開發層面,家的烙印,則體現在每個設計和工程的細節上。為此,中建智地始終堅持從客戶的需求出發開發產品,尤其註重產品創新和與人的適配,不斷叠代和更新,讓每一個家,擁有更長久的生命力。

2023年度中建智地在北京新品:北京國賢府、中建璞園、中建房山國賢府(從上至下)

「客廳尺度不夠,家裏人和貓主子都施展不開。」「廚房台面不夠容納各種心愛的小家電。」「鉆石型淋浴間給寶寶洗澡轉不開身。」……這些多達幾百條的建議,細到一處尺寸、一個精裝細節,大到戶型格局、社群景觀配置,在中建智地打造「宸」「府」「璟」「印」四大產品系時,都融入到了每一個方案推進和產品落地中。

2023年,每個人都不容易,地產行業也不例外。但當樓市的寒意越來越重時,中建智地卻選擇走一條少有人走的路,堅持踐行「品質、人文、服務」的品牌特色,依靠多個高品質產品和文化產品的打造,贏得市場認可,走進更多客戶的心門。向善的價值觀、富有文化特色的產品力、長期主義的態度,讓中建智地自2019年二次創業至今的短短5年間,一路躍升到中國房企銷量排名第65位。

而之所以選擇創作微電影【奔赴】,也是因為為每個人的家所奔赴,是中建智地品牌的映照。 在行業下行期實作逆勢增長,歸根到底是中建智地願意從使用者的視角去看、去想、去琢磨、去品味、去理解每一個房子背後所承載的意義。 也正如在過去的2023年,中建智地看到了一個人在時代洪流下的困惑和選擇,所以選擇用微電影的方式,站在普通人的一邊為他們鼓舞:相信你總能走下去,相信你做的每一件事都值得。

如果說【奔赴】是寫實的,那是因為在2023年我們每個人都承受了壓力、艱辛,在不確定性中尋找著方向。如果說【奔赴】是熱烈的,那是因為當我們再次選擇奔赴時,目標裏除了遠方,也多了家的方向。

經歷了並不容易的2023,在已經啟程的2024年,為了家人堅持的你、得到家人擁抱的你、不願放棄奔赴的你……如果再面對不確定性的時候,請做好你心中那件確定的事情,為了家人,更為了自己。

(文中關於中建智地排名的數據,來源於克而瑞2023年1-12月中國房地產企業操盤榜TOP200)

策劃丨 三聯.CREATIVE

微信編輯 設計排版丨 袁昌佑

作者丨 吳楠

圖片來源丨 中建智地

*文章版權歸【三聯生活周刊】所有

歡迎轉發到朋友圈,轉載請聯系後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