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妍妍網 > 情感

沒有朋友的中年女性,渴望真友誼

2024-02-20情感

*本文為「三聯生活周刊」原創內容

文|metro

四十多歲,我搬了家,開始學習面對新問題,其中一個是:如何「交朋友」。

我媽肯定沒想到,她曾經嘮叨過那麽多關於人生的經驗,唯獨沒想到,一個人活到四十歲,居然還會為「交朋友」發愁。 老朋友見不著,新朋友交不到,這把現實的雙刃劍,能把一個人戳得死死的。

年輕時傲嬌,以為天涯海角遍地都是朋友,今天跟這個吵翻了,明天再找一個,於是春節收到群發拜年訊息,一概已讀不回。等到了中年,好慘,連群發都沒了,一開手機,只有銀行移動天貓旗艦店發了慰問訊息。

我搬過幾回家,每搬一回就遺失一兩個朋友;每變老幾歲,就會發現有些人原來已經多年不聯系。曾經只要在手機喊一聲「晚上吃燒烤,來不來」,很快就有人響應;後來,大家有了各種各樣婉拒的理由,孩子的事啦,老人的事啦,要加班啦,在不見面的日子,又失去了一些朋友。

【我的前半生】劇照

在一個不得不向現實投降的中年人那裏,友誼不知什麽時候跌到了社交鏈的最底層。如果必須放棄一件珍貴的東西,第一個被推出來的,可能就是它。

我卻在這個時候,開始需要「友誼」。雖然跟遠方的朋友們繼續透過手機保持聯絡,但這些都不夠,朋友是應該見面的。

我想要面對面的相處,想在周末的下午,能和誰一起喝喝茶,吃吃零食,再說些有的沒的。我漸漸意識到,「享受獨處」和「跟朋友在一起」是可以同時並存的兩種生活方式,它們並不矛盾。

生活在一座陌生的城市,我身邊認識的一些人,早已習慣於把丈夫當作「唯一的朋友」,一起下餐館,一起看電影,無論去哪裏都形影不離。這固然能獲得某種便利,但是啊,單線發展,會喪失很多樂趣和自由,其中一種就是「背後吐槽丈夫」的樂趣。我不想放棄這個。

【流金歲月】劇照

在豆瓣找到一個小組,組名是個有點悲傷的名字:友誼的小船我一個人也能劃。那裏有許多相似的人,傾訴著關於友誼的煩惱。想象那幅畫面吧,倔強的、孤獨的舵手,在茫然無際的大海上悲壯前行。那個人,絕不是老漁夫聖地亞哥。

睡覺前跟女兒聊天。她換了新學校,每天面對著陌生的面孔,說著陌生的語言。到了晚上,她編幾個故事,想象原來的好朋友也來到這裏,和她繼續一起玩耍。光想想這些我就覺得很高興。她說著,眼淚流了下來。

我徒勞地說了一些安慰她的話,朋友沒那麽容易交到,有時候要看運氣的,就算現在是好朋友,將來也有可能不再說話呀。

算了,還是不要讓她太早知道這些的好。

為了給孩子做個(表面的)榜樣,我決定努努力,認真交朋友。

【我無法戀愛的理由】劇照

四十多歲的人,怎麽交朋友?放之宇宙皆準的基本指南是:不分國籍,不分男女,不分年齡(還可以不分物種),廣撒網,能撈幾個是幾個。

去學校運動會,新認識了一個媽媽,我們的交往主要是在廚藝方面,你投之以桃,我報之以李。我做了一份糟毛豆給她,她不好意思,回了一份涼拌鳳爪;我又攤了幾張玉米餅,她趕緊派孩子送來一屜小籠包;十月時我挖了幾顆自己腌的酸藠頭,十一月她拎來一袋小杭椒······等我黔驢技窮,她放出終極大招——自己灌的臘腸,把這個廚藝競賽推到了一個新的頂點。丈夫和女兒吃得很開心,問下次我們計劃做什麽。

晚上坐電梯回家,常遇到一個從超市回來的印度小姑娘,她看了我幾次,我也沖她笑了幾回,我想,等下次再遇到,或許我們就是朋友了。

我也約女兒同學的日本媽媽出來吃午飯。雖然比手畫腳,雞同鴨講,也不妨礙約了一次又一次——我們用紙和筆交談。

【小歡喜】劇照

與此同時,女兒開始在小區裏交到朋友,放學後約著結伴玩。孩子們交朋友的方式讓我嫉妒,玩玩遊戲,這樣就能變成朋友。

但到了我這裏,交朋友還是那麽步履維艱,每邁出一小步,都像阿姆斯壯邁向月球的那一步。

我得承認,作為一個I人,主動交朋友實在太難了,而一個中年I人,則難上加難。

女兒興趣班上有位印度媽媽,我們總能遇見。無數次我鼓起勇氣想打招呼,最難的是怎麽開口說出第一句話。如果那裏有監控,它一定會錄下那樣一幅場景:一個社交恐懼癥患者,如何在大眾矚目下挑戰個人極限。她站起來,坐下去,踱步,彎腰,伸展全身,拿出手機看了又看,假裝漫不經心地掉落東西,又拼命做深呼吸,一切僵硬的動作只為了起個頭,說出那句「嗨」。

忘了我們最後是怎麽聊起來的,因為她的印式英語又給了我第二次創傷,但是,兩個人總算開始扯談了,她介紹了附近好吃的餐館,還教怎麽做地道的Lassi。我傻乎乎地點頭哈哈笑,分別時互相揮揮手,「下次見。」

【82年生的金智英】劇照

對於朋友,我不再那麽挑剔,也不再吹毛求疵,不會再要求一個朋友既能這樣,又能那樣,又不是家用電器,不需要多功能。 不同性格,就開啟不同的相處模式。有些人可以談談心,有些人可以一起約著去買菜,有些人適合當飯搭子,還有些人只能聊聊天,話題僅限於某方面。我和新朋友不約而同達成了一致,自然而然地做自己,蹲在各自的領地裏,不隨意跨進對方的「雷區」。

我還有了新發現,過去的「一般朋友」,經過某些巧合,如今升級到了「關系更親密的朋友」。 偶然發現老同學喜歡同一支樂隊,見面時,我送給她珍藏的簽名杯,羞答答問:你會脫粉嗎?絕不。她回答。

友誼,是一輩子的事,遠比愛情持續的時間漫長,漫長到好像要經過許多年,我才能從這件事上獲得一點的經驗:不主動聯系,就永遠不會聯系我,這樣的人算是朋友嗎?朋友需要經常聯系嗎?不聯系不交流還算是朋友嗎?有些人,曾經如此重要,現在是不是可以降級到「普通朋友」?

【東京女子會】劇照

我告訴自己,降低期待,不要總埋怨自己,戀愛可以分手,友情也可以再見,任何不舒服的關系都可以結束。 以為是朋友的人,其實只是認識十幾年的熟人。當認識到這點,我感到輕松。

「我需要朋友。」明確說出自己的想法,沒什麽不好意思的。在北京,我分別有兩個好朋友,一個是A,一個是B。她們訴苦說,周末想找個人一塊兒泡咖啡館也找不到。

這有何難,我像個中年婦女幫扶幹部,把兩個寂寞的人牽在了一起。她們發給我一起吃火鍋的照片,我羨慕又高興。

讓我的朋友和我的朋友也成為朋友,我想不到比這更好的結局。


點贊 」「 在看 」,讓更多人看到

排版:初初 / 稽核:然寧

招聘|實習生、撰稿人

詳細崗位要求點選跳轉:

本文為原創內容,版權歸「三聯生活周刊」所有。 歡迎文末分享、點贊、在看三連! 轉載請聯系後台。

大家都在看


點贊 」「 在看 」,讓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