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妍妍網 > 情感

沒有退休金的媽媽,在62歲去做保潔

2024-04-19情感

本文系讀者投稿,來稿請投至:

zhuangao2@lifewee k.com.cn

文|讀者:任真

中午時,收到了媽媽的微信,是一張午餐的照片:吃了 一口的花卷,米飯、五花肉和蔬菜,規規整整放在分格的不銹鋼餐盤裏。媽媽說,「這裏的午餐真好,我們吃的也是員工餐。上午工作也不累,挺好的,放心吧。」隔著螢幕,她在向我表達新奇和興奮,暗含著那種寬慰家裏人的情緒。像極了初入職場的小年輕,在職場前線發給家裏人平安電報。

我微微笑了笑,但心裏一並劃過的是內疚夾雜著心疼。 因為,這時我的媽媽已經62歲了,雖然不是頭發花白、腰背拱起的老太太,但是也是個標標準準的夕陽紅大媽了。

這是一份做保潔的工作,我沒見過她穿保潔服的照片,也不太敢要。我在腦海裏勾勒,把她的臉和我遇到的一個個套在灰色保潔服裏的「大媽」形象拼接在一起。我心裏有種做兒女的心酸,卻又要故意壓住這種情緒,我回復道,「那太好啦!」。

【老年閨蜜團】劇照

身邊有很多同年齡段的大媽,她們穿著五顏六色的披肩,去全國或世界各地看年輕時因上班錯過的世界,或者是在老年大學,學習葫蘆絲、書法、舞蹈,周一到周五去遊泳館遊泳健身,在春暖花開的季節去植物園,三五成群歡聲笑語......計算著怎麽豐富自己的退休生活。 「安享晚年」,才是媽媽這個年紀正常的生活狀態吧?

也許理想中的媽媽,應該像很多廣告裏勾勒的場景,一家三代人,坐著一輛7座車,頭發花白、依然風度翩翩的老人和兒孫一起,享受著幸福生活。這不只是廣告,其實很多人實作了。 可是我的媽媽為什麽不能呢?一個顯而易見,可是一直到現在我才明白的「關鍵事實」——她沒有退休金。

【養父的花樣年華】劇照

「閨女,你用錢的地方也有很多。我們現在身體棒著呢,還能幹。」「老年人要鍛煉鍛煉身體」「不能總呆著,天天拖地我還能減肥」「你看我的精神狀態,我不累」媽媽總是這樣安慰我,但我心裏還是難免不舒服。我不介意媽媽是保潔,內心隱隱湧起的不適不是因為她的職業,而更多的是擔心疲累,覺得自己沒有盡到孝心。

我最關註的無非是她的身體和勞動量,跟她的年齡是否還能匹配?是否管吃? 我常常問這個,因為我希望她找到一個包吃的工作,最好是在單位食堂。這樣我就不用擔心她,是不是會克扣自己的夥食。至於薪資是2500還是3500,我覺得不是首位的。

對於北京這樣的大城市,保潔的市場需求很大。入職前夕我陪著媽媽去辦健康證。這是和她一起的老姐妹推薦的醫院。她們說,在這個醫院辦健康證只要120元。這是個我不從曾來過的家門口的私立醫院,門臉不大,環境破舊,在走廊裏穿梭的,是各種50、60歲左右的異鄉人,不少和媽媽一樣,準備做保潔或是保安。他們帶著來自全國各地,操著帶著濃厚口音的不標準的普通話。有的人也許是剛剛到北京還未落腳,身後挎著一個很大的包,包的邊緣已經磨損破舊,還帶著些汙漬。有的人燙著卷發,身體有點發福,鮮艷的運動服搭配著耳環,正在詢問要檢查的計畫。 我感覺到這是一個奇怪的通道,走過它,一群外鄉人可以被允許留在北京。

在媽媽之前,其實我就認識和接觸過很多保潔或者稱之為老年人的外來務工者。有每天為我們辦公室清掃衛生的阿姨。記得有一次,這個保潔阿姨哭喪著臉和我說,主管要扣她20塊錢,因為有一塊抹布丟在窗台上,忘記了。下班回家,有時候加班比較晚,也總會遇到一個阿姨,在小區撿紙殼。那次,家裏有一些紙盒,我就留給了她。後來她見到我,總是羞赧地一笑。她說自己不認識字,女兒在這邊工作,就和女兒一起了,在北京已經很多年了。她們不會上BOSS直聘之類去找工作,大都是透過口口相傳介紹來的,媽媽的第一份工作,其實也是這樣聊來的。

【喬家的兒女】劇照

在我的要求下,她說可以帶我去看看她吃飯和睡覺的地方。下班回去,媽媽在地鐵站等我,她穿著我在高中時留下的運動服,因為天氣熱了起來,她並沒有拉上拉鎖,我熟悉的玫紅色秋衣若隱若現。她身後是一個小推車,車上是兩箱她的雜物,要搬去單位宿舍。我和她一人一邊,拉住了這個車,和她一起往回走。

到了保潔公司分配給她的宿舍。地板光亮、燈光不錯,但是房頂上管道刺目,在提醒我,這是地下室。我眼睛遲遲離不開這些天花板上的裝飾,黝黑、被包裹著毛氈布。房間有6個上下鋪,上面是放置雜物的地方,下面是床鋪。當我和媽媽走進去時,看到這裏住的都是50、60多歲的阿姨。進門時,她們在一起泡腳,說笑著。她們用目光看著新來的人。每個床都掛著一個帷幔,透過沒有拉上的帷幔,床鋪收拾的都很整齊,有種跟這裏的環境有種毫不協調的矛盾感。水房裏掛著衣物,擺放著五顏六色的盆和桶,有種讓我回到了集體宿舍的感覺。集體生活、職業生活和老年生活交織在一起。我擔心,她能適應嗎?

【浪漫滿廚】劇照

過了幾天,我問她,你覺得保潔你做的好嗎?她篤定地說,作為一個家庭主婦,最基層的勞動者,做這些沒有問題。 我看著媽媽,覺得她是充實的。紅抹布、藍抹布,分別是做什麽的,保潔小推車的工具裏是什麽,各種消毒劑和清潔劑,要分清楚用的順序和次序,她很快掌握了。她說,在她負責的二層樓裏有一個孕婦,所以要格外註意。每次打掃完之後,都要擺上一個牌子,小心地滑。

累嗎?她說,早上五點多起床,要趕在別人來上班前把地拖好,要不然他們來之後就不好打掃了。你踩一腳我踩一腳,這樣地怎麽都拖不幹凈。她沖我笑,說實話,累是累的,不過沒關系,感覺還挺好的。

在整個過程中,我心裏仍有很多難以說服自己的坎兒。朋友勸我,「我爸爸媽媽退休後也工作,他們只要做和自己年齡相匹配的活,對他們身心是有益的。」媽媽說,「這活不累。我早去把活幹完,」我從來不知道我們之間還能開這樣玩笑的她,繼續說,「我上午還躲著玩了半小時手機。」她不會發嘿嘿、舉手的表情,要不然我猜她會用更多輕松的狀態來撫慰我,或者是逗我。她有時覺得自己論證的還不夠,又找來別人當佐證,「小石阿姨你知道吧?人家一天都能做好幾份的工作。」像是怕我沒聽懂她要表達的核心意思,她看著我又補充說服道,「如果累,就做不了這麽多,對不對,放心吧。」

【老閨蜜】劇照

我依舊不確定。在媽媽年老時,一個標準的孝順女兒應該養著她,不是嗎?我從小在一個不富裕的家庭長大。等我長大後,我才明白,我的原生家庭是標準的「月光」。但是在那樣的環境下,父母仍舊保證我衣食充足、健康快樂、無憂無慮,所以我並不十分體會到生活的不易和艱辛。

年輕的時候,媽媽周轉過好幾份工作,但是大都也都是和「五險一金」毫無關聯的臨時工。在家裏承包經營汽車時,媽媽做過售票員。後來在超市賣過洗漱用品、賣過鞋子,做著銷售員的工作。因為沒有固定的工作單位,記得上學時每次都無法準確填寫媽媽的工作單位,老師告訴我說,「母親職業這欄填寫‘在家務農’。」

【大好時光】劇照

可現在,她每天都有很多要和我分享,一次她半帶著成就感從口袋裏拿出9塊錢,如今很少見的現金,說這是我今天拉著板車去賣紙殼的錢。從她口中常常聽到,我的主管很好,很照顧我。經理很嚴格,說最近公司在招標,我更要註意維護好公司的形象。

在這樣的社交圈裏,她也漸漸地她也有了自己的朋友,在困難的時候可以幫一把手,在迷茫的時候有個人一起訴說。 小石阿姨是她的好朋友,是我們的老鄉。小石阿姨說,「我很早就出來打工了。我家裏有個三個孩子,最小的也和你一樣大了。」說這些話時,我坐在她的房間裏。這個房間狹小,一個月1000元,如果在公司當保潔就可以免費住。一個衣櫃、一個鞋櫃和一張床,床的一半堆積著疊成一堆一堆的衣服,另一半是卷著的被筒,我和媽媽坐在她的床邊,她講著自己的故事。

我猜測,在很多個晚上,小石阿姨會和媽媽在一起,交換彼此已經過完50、60年的前半生。她們聊著,不僅討論著下一份工作可以在哪裏做,現在工作中有哪些困難,還會講自己年輕時的故事,家裏的關系如何處理,就子女的煩心事一起出出主意。我很開心看到媽媽有這樣一個朋友。

【小敏家】劇照

看過很多故事來描寫勤勞的母親,不論是一直到歲數很大,仍做手工、串珠,掙錢養家,還是說自己的媽媽吃苦耐勞,能量超強,閑不下來。故事裏的媽媽和自己的類似,都是讓我又心疼又敬佩的媽媽。

我常常在下班後,可以看到很多阿姨坐在路邊,五顏六色的衣服,在一起談天說地。走近認出來了,是辦公樓裏下班的保潔阿姨們。有個阿姨我加過微信好友,我看到閑暇時她們常常一起去逛北京景點,拍自拍,發朋友圈。這時老年人的生活才有了, 一群同樣愛美的女人,開心地享受著屬於她們勞動之後的時光。

媽媽說,她們也是五點就下班,下班就是自己的時間了。沒有雙休,沒有遊輪,沒有海外風光,她們開心的時光,是下班後可以陪陪自己兒女、孫子,或是給遠在老家的兒女、年邁的父母匯筆款、買些東西。媽媽也很開心,「你看,在老家做保潔一個月最多1000塊,在這要多很多。來大城市打工可以攢些養老錢。」曾經的我對這些並沒有太多的概念,但是我現在卻隱約能理解這種感受了。「只要幹得動,我們就想你幫幫你,給你減輕減輕負擔。」

是的,人到老年,突發性疾病,各種器官的自然老化,如果要進醫院,是需要一大筆錢的。家裏同齡的親戚裏,糖尿病、三高,心臟問題,還有很多勞碌了一輩子留下的腰傷腿傷。各種老年病,讓我也開始不安起來。 我問自己,如果發生了,自己是否拿的出來?越發覺得媽媽的養老規劃必須被我計算在內了。

【八零九零】劇照

因為年齡問題,媽媽的第一份保潔工作在1個多月後結束了。她只是跟我說了半個小時的事情經過,閃現過不到一分鐘的愁容。第二天我就收到了她的資訊,「閨女,我還會在這的。我問了,可以等機會做小區的保潔工。你小石阿姨給咱操著心。缺人了咱就去。我給主管也說了,我在等著缺人了在她那裏幹活。機會就是給有準備的人。透過之前參加保潔幹活的親身體驗,我也學到了很多。幹任何事都得有機會,對吧,我們等著機會就行了。」

對於媽媽的工作能做多久,下一份在哪兒,最終能存多少錢,我沒有仔細算過。不過從小聽著她的生活哲學和暖心文學長大的我,這次也不由得又被寬慰了。 生活也許就是這樣,從一團毛線球裏抽出一根線,能不能解開並不清楚。但是,拉住這根線,心裏至少是有希望的。

點贊 」「 在看 」,讓更多人看到

排版:布雷克 / 稽核:楊逸


招聘|實習生、撰稿人


詳細崗位要求點選跳轉:

本文為原創內容,版權歸「三聯生活周刊」所有。 歡迎文末分享、點贊、在看三連! 未經授權,嚴禁復制、轉載、篡改或再釋出。

大家都在看





點贊 」「 在看 」,讓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