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妍妍網 > 情感

賈西亞·馬奎斯遺作,獻給命運,獻給欲望

2024-03-17情感

是遺作

更是彌補遺憾之作

不可避免,傳奇落幕的故事總讓人感嘆命運的變幻無常。

2014年4月17日,諾貝爾文學獎得主,那個寫出了傳世名作【百年孤寂】與【愛在瘟疫蔓延時】的賈西亞·馬奎斯離開了人世。

或許你清晰地了解,是他的魔幻現實主義深刻影響了中國當代文壇;

或許你一鼓作氣讀完了他的代表作品,對他只有相見恨晚;

或許你早已購入【百年孤寂】,但面對繁多重復的人名望而卻步;

賈西亞·馬奎斯與【百年孤寂】

當殘酷的告別時刻在最平常不過的一天到來,一切突然只剩遺憾。時任哥倫比亞總統曼紐爾·桑托斯發表電視講話說:「賈西亞·馬奎斯的去世,給哥倫比亞留下了一千年的孤獨和悲傷。」

而命運自有其安排,遺憾或失落的記憶,偶爾也有機會被續寫——2023年,賈西亞·馬奎斯的版權方卡門集團與蘭登書屋在法蘭克福書展上宣布,作家尚有一部遺作小說待發表,名為【我們八月見】。作品將以多語種全球同步的形式,於2024年3月與讀者見面。

訊息一出,立刻引發了全世界「愛馬士」的積極討論。不少讀者表示,想不到自己還能有機會與馬奎斯「再續前緣」,甚至有資深讀者懷著和四十年前一樣的心情,等待這位偉大作家即將問世的新作:

我已經有四十年沒有為一本書感到焦慮與渴求了:1985年,我花了幾個月的時間等待【愛在瘟疫蔓延時】上市,然後用了三天的時間讀完了這本書。

現在,我恨不得坐在門口,等待2024年3月終於讀到【我們八月見】。

經過譯者和編輯團隊的不懈努力, 【我們八月見】中文版的正式上市日期最終也做到了與西班牙語版先發日保持一致,成為全球首批發行的版本之一 。2024年3月6日,賈西亞·馬奎斯97歲生日當天,【我們八月見】正式上市,為中文讀者帶來致敬文學大師、彌補曾經的遺憾的機會。 這一次,生日壽星老馬留給世界讀者最後一份禮物。

點選圖片,一鍵下單


赴一場邀約

踏上屬於八月的宿命之旅

【我們八月見】有一個邀約般的名字,而這本書帶來的第一份驚喜,是賈西亞·馬奎斯首次將女性設定為了長篇小說的主人公。全書基調充滿女性視角獨有的細膩優雅,一股柔且韌的力量貫穿其中。

小說開篇,我們熟悉的老馬以充滿暗示性的筆調,勾勒出一幅極具張力和想象空間的畫面,也奠定了小說懸念的基本走向:

每年八月,女主人公都會乘渡輪來到這座島上,為母親的墳前擺上一束鮮花。她將此行視作一種儀式,無論如何都要完成,且只能獨自完成,年年如是。

她會遇見什麽樣的人?每年的旅程會有何不同?主人公母親的故事有什麽玄機?這個每年重復的儀式,究竟包含了多少生活的可能性?命運又為她準備了怎樣的安排? 所有的答案,都藏在這本增刪十余年才完成的書中。

當然,還有一個最重要的問題:這場邀約,為什麽一定是在八月?

八月,八月。這是賈西亞·馬奎斯筆下最具代表性的月份——

觀雨獨白的伊莎貝爾總會想起炎熱的月份,想起八月裏那些使人昏昏沈沈的漫長的午睡分時,人們被沈重的時間折磨得半死不活;

弗洛倫蒂諾·阿裏薩在八月的某天因忘情的演奏被投進監獄,宣稱自己「不過是個可憐的戀人」;


上校在八月退伍的日子登記寫下「本人有權」幾個字,數十年來卻再也沒能等到那封裝著退休金的來信;


八月是權力之日的淒涼朝霞,執政百年的族長承受著最原始的不安和返祖式的恐懼,懼怕一個新的黑暗世紀未經允許便在世界上聳立起來;


八月是個「惡時辰」,要有三天天昏地暗,日月無光。馬孔多總是在下雨,而「八月下雨很正常」
……

時常有人說,賈西亞·馬奎斯的小說充滿「宿命感」,結局早在開端之日就已經註定,你我在命運的安排之下逃無可逃。【我們八月見】則為這種宿命感又增添了一抹余韻:在每一部作品的八月裏,我們終將與賈西亞·馬奎斯再相見。


愛情

和其他可贊頌之物

賈西亞·馬奎斯早已說過,他所有的作品都是在寫愛情 ,【我們八月見】自然不會例外,其創作靈感與契機甚至早在寫作【愛在瘟疫蔓延時】時就已經現出雛形。作家本人曾說:「創作【愛在瘟疫蔓延時】時,我有了一個想法:愛情是否會隨著歲月流逝、年齡增長而改變?我開始創作一系列新故事,不斷改進。」


從【愛在瘟疫蔓延時】一路寫到【我們八月見】,新增了二十年人生閱歷的賈西亞·馬奎斯更加熟諳人心。更令人驚訝的是,他似乎了然女性心思,總能用最敏銳的句子捕捉到每一絲幽微的心緒:

他著力刻畫女性在婚姻與家庭生活中的處境,在不易察覺之處提出疑問與思考;

他用細致筆墨描寫每套衣服、每件首飾、每本書、每支樂曲,賦予它們獨特微妙的含義;

他太熟悉感情中的拉扯與交鋒,一兩句對話就寫盡一個故事;

他更知道愛情代表著最誠實的欲望,正如餓的時候才吃飯,愛的時候不必撒謊。

熟悉賈西亞·馬奎斯的讀者,能在書中讀到與許多其他作品的互文,在某一行、某一段背後窺見老馬狡黠的笑容,而初次接觸賈西亞·馬奎斯的讀者,同樣能在細節上感受大師筆力,為高頻次出現的巧思和金句擊節贊嘆。

裝幀設計上,中文版【我們八月見】同樣多有巧思,努力保留下原版的全部驚喜,並添加了更多細節:

外封與西班牙語首版一致,選用西班牙插畫師繪制的油畫風格場景展開圖,將小說核心場景最直觀地呈現在讀者眼前;

內封選用綠色為底色承襲外封的大色塊,並增加了一束手繪的劍蘭,對應書中的核心意象;

精美彩色環襯將護封上的天空圖景進一步放大,營造出更為夢幻的視覺效果。

藍鷺紛飛,劍蘭盛放,每個八月都充滿生活與愛情的無限可能。翻開這部邀約之作,便能真的進入夢境般的海島世界。


「那是屬於凡人的笑容。」

【我們八月見】的發行時間,距離1999年賈西亞·馬奎斯在馬德裏美洲之家的文學論壇上第一次公開朗讀作品選篇已經過去了四分之一個世紀。再次回顧困難重重的成書歷程,有無數故事打動人心:

隨著歲月流逝,賈西亞·馬奎斯逐漸意識到,時間已經不在自己這一邊了。衰老、疾病、甚至死亡若隱若現的陰影,都讓他的創作之路越來越艱辛。1997年接受記者采訪時,他不無感慨地坦白了內心的焦躁:

我顯然比從前著急多了,從前我總是說「接下來的二三十年可以完成」,但現在我知道自己或許沒有下一個二三十年了。我努力克服這份急躁,因為倉促而成的作品一眼就會被識穿。對死亡的恐懼支撐我一直不停地創作,沒有什麽能阻止我繼續寫下去,如果我就此停筆,那我可能很快就會死去。

憑借頑強的意誌,作家十年內將稿件增刪五版,每一頁稿紙上,都留有他親筆批註的符號。這位完美主義者打趣地宣布:「我一旦給作品畫上句號,就不會再回頭檢查了。」 而他也的確為這部最終之作畫上了句號——完整的、定稿版本的【我們八月見】扉頁上寫著老馬的親筆批註:最終版棒極了。

「Gran ok final」

在人生最後的日子裏,艾爾茨海默病嚴重拖慢了他的腳步,也不止一次地讓這位曾經無所不能的偉大作家感受到絕望與挫敗。他的兩個兒子回憶,在【我們八月見】的創作過程中,父親是在和記憶的衰退賽跑。

西班牙語原版編輯在疫情時期居家整理核對作家的多版手稿和筆記註釋,終於打磨成最終版本。在編輯的回憶中,作家是如此親切和藹:「每一次閱讀稿件,我都感覺加博正站在我身邊,把手搭在我的肩膀上。最深沈的謝意獻給他,每當有人帶著敬神般的心態來到他身邊時,他都會報以微笑,那是屬於凡人的笑容。」

中文版譯者,西安外國語大學副教授侯健同樣向賈西亞·馬奎斯表達了敬意與緬懷,他說:「轉譯完這本書的最後一個字時,有種想哭的感覺,因為自己仿佛看到馬奎斯放下筆,松弛下來的樣子,我知道他再也不會寫作了。但還好那一部部作品還在,我們可以與大師年年月月相見。」

自得其樂地待在書房裏,執筆寫下一行又一行,一段又一段,這就是作家留給我們的最後印象。他努力遠離衰老與病痛的紛擾,將自己對愛情的領悟與洞察化作充溢著海風氣息的如歌篇章。


在收藏有作家大量檔案檔的德克薩斯大學奧斯丁分校哈裏-蘭瑟姆中心,數百張小說原稿無言地等待著命運的裁決。而命運總算慷慨了一次:塵封的稿紙被重新尋回,宿命的羊皮卷也寫下了新的結尾。十年後的春日,賈西亞·馬奎斯遺作小說【我們八月見】正式出版,遲來的邀約終於成真——

賈西亞·馬奎斯逝世十周年

遺作小說 三月全球同步先發

餓的時候才吃飯,愛的時候不必撒謊

獻給命運,獻給欲望

獻給未被歲月摧磨的歡愉

點選圖片,一鍵下單

團購價:29.2元 (原價:39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