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妍妍網 > 情感

沒錢買房租房的英國年輕人,開始「分手不分房」

2024-03-03情感

*本文為「三聯生活周刊」原創內容



簡·奧斯丁時代,經濟上的不安全感是嫁個好郎君的驅動力。200多年過去,經濟上的不安全感卻成了獨善其身的理由。



文|李孟蘇

簡·奧斯丁式的以房產為基礎的婚戀觀

【傲慢與偏見】面世200多年來,推出了兩條舉世公認的真理。 「凡是有錢的單身漢,總想娶位太太」是其一,另一條是「簡·奧斯丁式的以房產為基礎的婚戀觀」。

【傲慢與偏見】一開篇,喜歡打聽傳播八卦的貝內特太太興沖沖地告訴丈夫,尼日斐莊園被一位賓利先生租了下來。賓利先生是有錢的單身漢,從父親那裏繼承了一筆10萬英鎊的遺產,每年的收入多達四五千英鎊。由不得貝內特太太「把他看作自己某一個女兒理所應得的一筆財產」,那不顧一切要把女兒嫁出去的姿態讓讀者看了都覺得尷尬。

【傲慢與偏見】劇照

貝內特太太是五個女兒的母親,在經濟上她有強烈的不安全感。那個年代,如果沒有財產就意味著要辛苦勞作一輩子,晚年被扔進濟貧院,眼睜睜看著自己身上的骨肉枯萎腐爛,淒慘地死去。而窮人中的大多數是女性,因為她們沒有遺產繼承權,只能依靠父親、兄弟、丈夫;只有三分之一的女人結過婚;性犯罪是禁忌,未婚先孕,私生子的父親會被投進監獄,直到他與孩子的母親強制性結婚;女人如果嫁給一個沒有仁慈之心的男人,會遭到家暴,生了兒女後對自己的孩子也沒有任何權利。如果為了避免婚姻帶來的噩運而保持單身,就必須掌握一項技能,做女帽匠、奶牛場女工、女裁縫,運氣好當女作家或家庭女教師,否則只有淪落到貧民區的命運。貝內特家沒有可以保護女兒們的男丁,母親的擔心總是對的。嘲笑她有失公平。

在喬治時代(1714~1830),奧斯丁把愛情婚姻中的情感價值置於財務現實之上,表現出了無畏的勇氣。 現代人也看到了浪漫背後隱藏的財務現實。賓利先生哪怕只是租了房,也立刻成為婚姻市場上的鉆石王老五,「大家都熱烈地希望去獲得賓利先生的那顆心」。他去拜訪貝內特先生,只在主人家的書房裏盤桓了10分鐘,他的真實目的是想借機見見貝內特家五個年輕貌美的小姐。是房子讓賓利先生能夠遊刃有余地挑選戀愛結婚的物件。

傲慢與偏見 】劇照

賓利的朋友達西先生剛露面五分鐘,大家一旦知道他年收入一萬英鎊,立刻覺得他比賓利漂亮得多,「人們差不多有半個晚上都帶著愛慕的目光看著他」。

所以,W.H.歐登在詩歌【致貝倫勛爵的信】中調侃奧斯丁,「一個英格蘭中產階級老姑娘」如此坦率如此清醒地揭示了「社會的經濟基礎」,讓他感到震驚。

快進到21世紀,英國年輕人發現,大家誤解了貝內特太太,理解了她的經濟焦慮,只不過經濟上的不安全感原本是尋找伴侶的驅動力,他們現在將其變成了獨善其身的最佳理由。

貝內特太太的「丈母娘剛需」——房子,給當今的英國年輕人制造了沈重的焦慮,壓迫得他們不願結婚,甚至不想談戀愛,懶得約會。

一對夫妻坐在家門口喝茶。房子給當今的英國年輕人制造了沈重的焦慮

住房危機時代,忘了戀愛和約會吧

英國的「50後」「60後」和「70後」,超過一半的人在30歲出頭的時候已經購置了房產。正處於30歲上下的千禧一代和Z世代就沒有這麽幸運了。今天英國的平均房價是1980年的10倍,因此英國皇家特許房屋經理學會(CIH)執行長莎拉·韋伯(Sarah Webb)說,自有住房的「黃金時代」即將結束。 年輕單身者擁有住房的可能性不到30年前的一半。這對許多人特別是年輕人來說,擁有個人住房是遙不可及的夢想。

據英國國家統計局今年1月17日釋出的數據,目前英國平均房價為28.5萬英鎊,是平均薪資的10倍,達到了150年來的最高點。而銀行只願借給你5倍於收入的貸款,如果你想買房,那得找個合夥人一起在房貸申請上簽名,這個合夥人要麽是結婚或同居物件,要麽是朋友或家人。英國最大的抵押貸款經紀公司Coreco的專業人士說,在英國買房的標準配置多年來一直是「兩人組」,單身人士買房的難度很大。

租房也不樂觀,英國的平均房租也達到歷史最高水平,據英國最大的合租房網站SpareRoom在2022年的一項調查可知:近1/4的受訪者會考慮盡量與物件同居,好節省開支;1/10的人因為負擔不起搬家的費用,分手了也不得不和前任繼續生活在一起,長達數年。

【after】劇照

住房危機嚴重影響了千禧一代和Z世代的人際關系,特別是戀愛、伴侶關系。買不起房也租不起房的年輕人,只能住在父母家中,甚至還要和兄弟姐妹合住一間臥室。這讓任何形式的戀愛關系都變得不可能,只能主動拒絕任何對自己表現出一點點興趣的人。

房地產市場支持伴侶二人組,政府也對夫妻有減稅和補貼的政策,有的人不想談戀愛,只想要第二間臥室,出於經濟原因也只有考慮找個同居或者結婚的夥伴。

也就是說,除非繼承一筆遺產,或者有很高的收入,否則你的戀愛關系就不可避免地和房子纏結在了一起。於是,愛情在第一個階段就面臨巨大的壓力——你得找到願意和你一同承擔房貸壓力的意中人。

婚姻治療師蘇珊娜·阿布斯(Susanna Abse)出過一本暢銷書【告訴我愛的真相】( Tell Me the Truth About Love )。她在書中說,如今買房的高昂成本讓買房成為「戀愛關系中重要的承諾,不亞於對婚姻的承諾」。 兩個人決定在一起生活意味著要共同努力去應對生活中的每一個問題,要不斷妥協,對於首先考慮自己的千禧一代和Z世代來說,需要勇氣,如果再疊加上買房的因素,更給兩人的關系增加了難以承受的壓力,進一步加劇相處的焦慮。

【正常人】劇照

不幸福的戀愛關系像變質的酒,讓人倒胃口,甚至傷害身體,很多人防患於未然,索性一開始就壓制住荷爾蒙的分泌,不讓自己的腦子裏產生愛情化學反應。一位網友說,她沒有積蓄,也沒有遺產可繼承,沒能力買房,這是一種恥辱。「如果我遇到喜歡的人,他有房子,我馬上就會想,嗯,他家裏好有錢,也許是在談戀愛(住的是女友的房)。」羞恥感阻礙她尋找愛情,「我現在甚至不想結婚或生孩子」。

一位化名山姆的28歲年輕人在買房論壇上說,買房的壓力導致了他上一段感情的破裂。他和女友相處了9年,兩人的年收入都在四五萬英鎊。倫敦的平均房價為50萬英鎊,他們想有自己的房子,就必須盡可能多存錢。「我們的關系是圍繞著未來的買房目標建立起來的,為此我們很少外出消費,也不再約會。如果我提議下館子,她會說我們得存錢。這讓我感覺自己被忽略了。」分手直接掏空了山姆的積蓄。他要搬出與前女友合租的房子,不得不花2000英鎊支付違約金,新租的房子又讓他破費了一筆押金和家具采購費。他發現自己被「兩人團隊」拋棄,一切都得靠自己,什麽都買不起。他搬到了合租公寓,他倒不那麽在意居住狀況的變化,但「生活品質倒退了10年」的感覺確實讓分手的悲傷雪上加霜。「我接受了心理治療,治療師不得不對我說了好幾次:‘你應該原諒自己的住房問題。這不是你能控制的。’」

山姆最不願意把房子的事摻和到愛情中。 「我不想和一個女孩一見鐘情之際,就跟她聊,‘你在存錢嗎?你想買房嗎?’我不想把愛情當作某種生活投資工具,但生活壓力就像雜草盤繞在腦海裏,我只能努力厘清雜念。」 雜念厘清後,他選擇暫時獨善其身。

遠距離愛情 】劇照

一間屬於自己的房

柏拉圖說,愛情是一種精神疾病。驅動愛情的荷爾蒙會消亡,一個有體面收入的伴侶,會讓愛情疾病好得快一點。如今有種占上風的價值觀:愛情關系對兩方來說都成了一種便利,如果妻子/丈夫沒有「錢」途,那麽她/他對未來的伴侶來說就沒有價值。

經濟學家、倫敦獨立智庫新政策研究所(New Policy Institute)聯合創始人彼得·肯維(Peter Kenway)認為,英國超過3/4的私人房產掌握在50歲以上的人手中,簡·奧斯丁式的伴侶模式,即沒有遺產可繼承的年輕人找繼承了房產的人,會成為千禧一代和Z世代愛情婚姻的普遍模式。

有女讀者給報紙問答專欄寫信說,她的中產階級父母在幾年前房價較低的時候給她買了一套公寓,然後租了出去,以租養貸。她的男朋友掙得比她多,但沒多到還得起房貸,而且沒有存款,所以他不可能自己買房。他們一起外出旅行都是男友負擔旅遊經費,也會借錢給她救急。他們現在各自和一個室友合租。 她寫道:「他是那種會立刻買單的人,善良大方,我們的感情很好——他愛我是因為我這個人。但我內心深處知道,他也愛我的公寓。」

【倫敦生活】劇照

這位讀者明白,男友並不贊同她對金錢「不以為然」的態度,也不滿意她選擇低收入的職業。「這套公寓成了一個諷刺,房子讓他認為我是一個安全的賭註,我不會成為他的累贅。」她還發現,男友以前住過的每一處房子都屬於他的歷任女朋友。

英國最熱門的母嬰網站mumsnet上有一個詞「cocklodger」(雞雞房客),指的就是這種買不起房也租不起房的男人。這個網站上有很多貼文,講述他們如何施展各種手腕,以富有的單身女性或單親媽媽為目標,確定關系後立刻搬進女友的住所,好安定下來。

健康良好的情感關系帶給人安全感和穩定感,現在房子危機讓一方的安全和穩定在很大程度上依賴於有房子的那個人,讓一段愛情的走向受到經濟現實的幹擾。因此,不結婚而同居是當下英國增長最快的家庭型別,在房價最高的倫敦,一人家庭的比例急劇下降。形成有趣對比的是,在歐洲大陸國家,單成員家庭的比例正在穩步上升,特別是奧地利、法國和荷蘭等租金保護力度較大的國家,單人家庭的比例很高。

另一方面,「分手不分房」的家庭型別數量也在增加。「分手不分房」指的是一些女性在伴侶關系破裂後因為缺乏住房選擇,再加上經濟狀況的壓力,只能被迫和前任住在同一屋檐下,繼續痛苦地生活在一起。「分手不分房」把生活變得支離破碎,人生被困住,無法給自己足夠的空間來思考、解決個人困境,造成人際關系上的幽閉恐懼癥。雖然目前對這種同居現象的研究還很少,但慈善機構「庇護所」(Shelter)在2009年的一項調查顯示,多達1/4的英國成年人(約1130萬人)有過這樣的經歷。

房子問題讓年輕人越來越難以在「以房產為基礎」的標準之外生活。根據女性預算組織(Women’s Budget Group)2019年的數據,英格蘭任何一個地區的中位數收入(全英國平均中位數年收入為3.1萬英鎊)女性都無法負擔自己的房租。如果貝內特太太聽說這事,她會說:「如果你能找個男朋友或者結婚,所有問題都解決了。」

【生活大霹靂】劇照

越來越多的年輕人認真思考貝內特太太的解決方案,並親身實踐「簡·奧斯丁式的以房產為基礎的婚戀觀」:愛情有相當一部份是基於物質為基礎的,情侶雙方不該回避這一層面的現實,因為所有不浪漫的現實,比如住房,構成了伴侶關系的關鍵——相互依賴。時鐘似乎往回倒撥了幾百圈,撥回到女人不能有個人銀行帳戶、有收入也不能申請房貸的時代。

或許在千禧一代和Z世代看來,浪漫已死。他們的愛情像各種統計數據、圖表和計算結果顯示的那樣,是低親密度的、自私的嗎?他們真的把伴侶首先看作是經濟資產嗎?他們在約會軟體上第一次聊天,會說:「你有存款嗎?」線下第一次約會,會問對方:「你計劃買房嗎?」肯定的一點是,第一次約會,發現對方很有錢,這個現實帶來的心理影響遠超你的想象。不管怎麽說,伊莉莎白第一次去達西的彭伯利莊園,喜出望外,她從未見過世上有如此天趣盎然的地方,覺得在彭伯利當個女主人沒準還挺是那麽回事兒,隨之達西的魅力也被放大,「一陣從來沒有過的感激之情油然而生」。 嫁給靈魂伴侶固然是幸福的,伴侶的財富和地位同時又帶來安全感,那就更錦上添花了。 我們和伊莉莎白一起,原諒了達西的傲慢與偏見。

(本文選自【三聯生活周刊】2024年第8期)

點贊 」「 在看 」,讓更多人看到

排版:樹樹 / 稽核:然寧

招聘|實習生、撰稿人

詳細崗位要求點選跳轉:

本文為原創內容,版權歸「三聯生活周刊」所有。 歡迎文末分享、點贊、在看三連! 未經授權,嚴禁復制、轉載、篡改或再釋出。

大家都在看


點贊 」「 在看 」,讓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