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沒有發現,除了睡覺,你好像已經很久沒有一個人完全安靜的待會兒了。
走路時要帶耳機聽音樂或者聽書,吃飯時要放個視訊來下飯,周末在家要放點背景音,睡不著的時候還要聽音樂來助眠。
無論是放松、娛樂,還是為了提高時間的利用率,我們將生活裏塞滿了各種各樣的聲音,刻意不讓自己安靜下來。
然而有許多研究發現, 將自己無時無刻地暴露在各種各樣的聲音中,可能已經極大地影響到了我們的大腦功能和心理狀態。
沒事兒一個人靜靜,才是最有利於當代人身心健康的治愈配方。
圖片來源:【去有風的地方】影視劇
安靜能讓大腦得到真正的休息
我們都知道,長期受到噪音(汽車鳴笛聲、飛機起飛聲等等)的幹擾,會影響人們的休息,產生許多危害。
但可能你不知道的是,那些分貝不高的環境聲,甚至是你喜歡的音樂,也可能影響你的精神狀態,讓你難以真正平靜下來。
最常見的就是,辦公室裏敲鍵盤的聲音、印表機的嗡嗡聲,人們四處走動、交談工作的聲音等等。 這些背景音雖然非常微弱,但它們會不斷爭奪你大腦的註意力,讓你感覺到煩躁、疲憊,工作效率也隨之會降低。
圖片來源網路
那聽音樂也不行嗎?雖然很多研究都支撐了"音樂有利於放松"這樣的觀點,但它的放松效果卻是不如安靜的。
研究者們本來設計了一項實驗,想看看6種音樂哪個的放松效果最好,結果卻意外地發現, 在放音樂中的短暫間隙,那2分鐘的絕對安靜,竟然取得了比「放松音樂」更佳的放松效果。
這可能是因為,對於大腦的運轉模式而言, 無論是音樂還是令人不快的環境聲,本質上都會占用我們的註意力寬頻,讓我們處於一種新陳代謝被啟用、停不下來的狀態。
比如聽到喜歡的歌,你會忍不住抖腿;聽到不喜歡的歌,你會煩躁、想換掉;甚至我身邊還有朋友聽歌必須是符合當下心境的,不知不覺中我們的情緒、身體能量會被一點點消耗。
絕對安靜不僅可以讓人們獲得更有效的休息,還更有利於大腦功能的發展。
杜克大學的生物學家Imke Kirste在研究了聲音的刺激對人類神經系統的非特異性反應,比對了由絕對安靜帶來的效應和莫札特的音樂在人腦中產生的效應,結果發現, 「絕對安靜」比音樂更能夠促進腦細胞的發育。
圖片來源網路
在安靜的環境中,
不管你做什麽效果都更好
曾經有一項對老鼠的研究中發現,比起讓老鼠聽音樂、聽小鼠的叫聲或聽白噪音,每天讓它絕對安靜兩個小時, 就能大大促進它大腦中的海馬體區域的發展——那是情緒的中心、記憶形成的區域,也是與學習能力密切相關的區域。
這對人類來說也同理。
清華大學有一個房間叫做零分貝實驗室,在那裏曾經開展過一個叫作「安靜一日」的實驗。研究者讓不同的誌願者在裏面工作、休息、午睡。
圖片來源網路
結果顯示,在絕對安靜的環境下:
那些被分配去工作的被試者專註力顯著提升,幾乎沒有人意識到時間的飛速流逝;
被分配去休息的被試雖然只是坐著什麽都不幹,卻在幾個小時後表現出聽力的顯著提升,心理壓力水平降低;
而進行2小時午睡的人,深度睡眠時間顯著加長,睡眠品質立刻大幅上升。
為什麽安靜的作用如此神奇?
事實上,當你處於完全安靜的狀態時,你的大腦內部有豐富的事情在發生。研究者們將處於安靜狀態的大腦稱為處於「預設模式」,腦部掃描結果顯示, 此時你的想象力會提升,收集和分析資訊的速度也會大大提高。
安靜還具有一些治愈力
我們常常會在難過、悲傷的時候,說「自己想要靜靜」。回過頭來看,這不是隨口說說的,而是我們的身體知道此時的我們需要什麽。
在美國明尼蘇達州有一家實驗室Orfield Laboratories,那裏有一間被稱為「 地球上最安靜的空間」的房間。在這個房間中超過99.9%的聲音都被吸收掉了。
到過房間裏的人說, 在那樣一個安靜的環境裏,人的感覺會忽然發生極大的變化,就連自己心臟跳動的聲音,胃部翻滾的聲音都會變得巨大、清晰。
任何的思緒、想法,都有了足夠的空間去整理和消化。我們還可以發出任何聲音、做出任何表情,不用擔心被他人看見或聽見而遭到評價,也沒有任何的聲音分散我們的註意力。
我們可以全身心地關註自己的感受:現在的自己到底是焦慮了還是委屈了?身體上有哪裏不舒服?
作為自己的第一照顧者,安靜給予了我們回歸自己的機會。
圖片來源網路
同時,安靜狀態下, 我們還能夠進行更好的自我反思(self-reflection):2013年的一項實驗證明,安靜的大腦會處於更自覺、更有意識的狀態裏,有助於對你的自我概念及自我評價進行客觀和深入的思考。
那如何獲得絕對的安靜呢?
除了需要一個安靜的環境之外,我們還需要從心理上去排除外界的幹擾。
對於現代人來說,最容易造成幹擾的就是手機。
佛羅裏達州立大學的一項研究發現,那些期待著手機響起的學生在完成任務時,比起手機完全靜音的人犯了更多的錯誤。
也就是說, 不用拿起手機,當你的大腦意識到「手機可能在響」、「有人會在找我」,起到的效果和實際聽到手機響起的聲音差不多——足以使你的工作效率大大降低。
所以,當你想要安靜的時候,可能不僅要將手機調至靜音,甚至要把手機放到另一個屋子裏,至少是在你的視線之外,並且告訴自己,"這段時間誰都不會找我,即便找了我也可以晚點回復"。只有這樣你才可能在這段時間裏真的排除手機帶來的幹擾。
圖片來源網路
此外, 你還要排除那些熟悉的聲音的幹擾,因為你的大腦也是有記憶的。 當它受到似曾相識的東西刺激時,會需要一段適應期才能真正地休息下來。
神經科學家們發現, 如果你聽的是自己曾經聽過、比較熟悉的音樂,當你關掉音樂一段時間後,你的大腦皮層還會保持一段時間的活躍,就好像還在接受音樂的播放一樣。
「你在‘聽’的並不是來自外界的聲音,而是在檢索一段記憶。」實驗的研究者、達特茅斯學院的David Kraemer說。
所以,在你準備給自己安排一段絕對安靜的時間之前,最好別聽音樂或是看視訊,不然你的大腦很有可能會被一兩段魔性的音樂占據,難以安靜下來。
圖片來源:【四月的長久夢】影視劇
想必嘗試追求過安靜的朋友會知道,這事兒聽起來非常簡單,但做起來卻是很難的。
不僅僅是安靜、不被打擾的環境非常難得,而且當身邊的一切都安靜下來後,你可能會感覺到不適應,甚至還可能會覺得恐慌。
事實上,一直以來你都透過各種各樣的聲音持續地轉移著註意力,它們幫助你的思維和感受不斷地從你不願意面對的事情上逃離,工作、回憶、情緒,等等。 而在絕對的安靜中,你卻不得不與最真實的那些東西共處——這可能是為什麽安靜如此困難的原因之一。
這個世界太吵了,人們在眾多與自己無關的聲音中奔波,變得越來越淺薄。我們其實比過往任何時候都需要安靜,它幫助我們直面內在的真實,也讓我們能在只與自己有關的小天地裏小憩片刻,獲得喘息。
圖片來源:【將來的事】電影
不妨趁著周末嘗試一個人安靜會兒吧,哪怕只有短暫的10分鐘也好,你就能從中收獲前所未有的平靜。
如果你試過覺得有效,也歡迎大家把這個好用的治愈配方 轉發 給身邊的人。希望我們都能透過靜靜,回歸自我,擁有更良好的身心狀態。
今日互動
你會給自己安排一個人靜靜的時間嗎?
有過哪些特別的感受?
來評論區分享吧。
References:
Stothart, C., Mitchum, A., & Yehnert, C. (2015). The attentional cost of receiving a cell phone notification.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psychology: human perception and performance, 41(4), 893.
Kirste, I., Nicola, Z., Kronenberg, G., Walker, T. L., Liu, R. C., & Kempermann, G. (2013). Is silence golden? Effects of auditory stimuli and their absence on adult hippocampal neurogenesis.Brain Structure and Function, 220(2), 1221-1228.
圖片源自網路,侵權請聯系
搜尋文章丨心理測試丨招聘丨轉載丨合作 請戳選單欄
點點 在看 ,享受安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