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妍妍網 > 情感

「老好人」為什麽不受歡迎?

2024-03-02情感

在我們周圍,很多人把別人的需求放在第一,不願添麻煩,也害怕別人不滿意。因為在意他人的評價,他們往往會違心地「迎合」別人,比如說:

總是為難自己,硬著頭皮答應別人的請求

明明不同意某件事,卻很少提出反對,自動地接受別人的意見

對某件事感到不舒服時,很難表達自己的不滿

因為害怕被拋棄或被排斥而無法說「不」

中文裏還比較客氣,會把這種人稱為「老好人」,或者「濫好人」,總歸還是個「好人」。但在英文裏,描述這種人的詞匯相當直白:「Doormat」,本意「門墊」。

這個詞就像當頭棒喝,告訴你:這種人可不是什麽「好人」,只是不斷被他人踐踏尊嚴,不斷被使用的門墊而已。

你可能會感到疑惑,與人為善、熱心助人、好脾氣、好說話,這些良好的品格怎麽就被說成是「門墊」了呢?

關鍵在於人際界線:並不是善良不好,而是缺乏界線不好。

「測一測你的心理邊界」

👆點選或掃碼立即領取測評

01

人際界限是什麽?

我們在時間精力、情緒想法、財產物品等事務上屬於自己的規則,這些規則構成了我們的界線。

人際界線清晰的人,在他人打破了自己的規則時,敢於說「不」。而人際界線模糊的人不清楚自己的規則,在他人越界,讓自己感到不舒服時,很難表達堅定的拒絕。

後者很容易成為活得別扭的「老好人」,被別人一個接一個的要求推著往前走,感到倦怠、壓抑,總是有這些委屈:

「做得多錯得多,就是些表面的感謝,吃力不討好,不招待見 ,記住這教訓,只顧自己事情就好!」

但這種想法其實是走向了另一個極端。絕大多數情況下,「老好人」們要改變的不是和氣友善的性格,而是要學會建立自己的界線。

圖片來源: 【凪的新生活】

02

課題分離:重建邊界的第一步

建立界線的第一步,是分清自己和他人的事情。這在阿德勒心理學中,是被稱為「課題分離」的重要事項。

區分課題的原則是:「行為的後果由誰承擔,就是誰的課題」。

我們做自己盡力而為的事情即可,別人負責的事情,那是別人需要盡力而為的事情,比如說:

每個人有屬於他們的職責與工作,屬於別人的工作沒做完,即使對方要加班也不應當你來做。

類似的,在家庭和親密關系中,也要有合理的界線:

「學習好壞」是子女的課題,所以父母只要為孩子創造一個適宜學習的環境即可

「愛」是兩個人共同承擔的課題,所以你要做的僅僅是愛對方,讓自己變得值得愛,而不是讓對方愛你,或是覺得對方應該如何做來符合你的期待;

圖片來源: 【凪的新生活】

做好自己要做的事情,不要試圖去掌控並幹預別人的課題,是心理發展成熟的標誌。

我們不能替別人感覺、思考、表現,換句話說,我們不能替別人成長;反之亦然,別人無法替我們成長。

所以,我們要先滿足自己的需求,實作自我成長後,才能更好地關懷其他人。

在飛機失事的時候,不先給自己戴好面罩而去幫別人戴,只會很快暈過去。

在人際關系中,不先滿足自己的需求而去幫助別人,也只會很快地讓自己耗竭。

那些界線最為成熟的人, 其實是世上最能關懷別人的人。

03

界線重建的其他要素

做好課題分離後,我們還需要做到:

如果不高興,就大聲說出來

尊重自己的欲望、願望、感受和目標

不要因為想要獲得他人認可而隨波逐流

說起來容易,做起來其實是很難的,重建界線時,對他人評價的恐懼以及對界線傷害到別人的恐懼會阻礙我們去做出改變。

這種時候,我們需要一些技巧來幫助我們克服恐懼,比如:

列出界線清單:我的底線在哪裏

VAR 技巧(證實 - 堅持 - 強化):提升有效堅定感

還需要從根本上探究,自己邊界模糊的原因,為何在想要改變的時候遭遇了那麽多阻力

簡單心理參考拒絕敏感性、社會依賴、邊界保護等心理學概念,開發了「人際邊界測試」。

從"不會拒絕"、"評價敏感"、"缺乏保護" 三個維度,深度剖析了邊界缺失的癥狀與原因,澄清了對界線的迷思與誤解。

結合參考表達性書寫,系統脫敏法,課題分離等技巧和概念,我們還在結果頁給出了 3000+ 字的界線構築建議,科學專業,可操作性強。

「測一測你的心理邊界」

👆點選或掃碼立即領取測評

這個測評適合:

很難拒絕別人請求的人

對他人評價過於敏感的人

人際關系中缺乏自我保護的人

希望建立自己人際界線的人

責編:Lor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