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深陷一段有毒的關系無法自拔,明明知道這個人不怎麽樣,也很清楚他壓根就不會跟你結婚,甚至哪怕是跟他結婚了,他也會把你折磨得死去活來,但你就是離不開,放不下,想要死死抓住這個人不放手。
那大機率不是因為你愛他,而是因為你們之間存在創傷性聯結 。什麽是創傷性聯結?它是指在一段有「虐待性質」的關系中,受害者與施害者之間建立的一種特殊依戀關系,通常是由於受害者遭受了長期的控制、剝削或操縱後,對施害者產生了情感上的依戀或忠誠感。
在這段關系中,受害者因為過度依賴施害者,所以在被傷害後,反而會對施害者死心塌地,甚至還會主動給自己洗腦,告訴自己「他對我很好」「我們是真愛」,然後反過來討好施害者。
那我們為什麽會產生這種創傷性聯結?對虐待自己的人反復上癮? 從心理學的角度來看,這跟一個孩子在童年時期和養育者之間的依戀模式有關,因為一個不曾走入健康親密關系的人,很可能會在未來的生活中,再次主動選擇一段不健康的關系。
就比如,當一個孩子年紀很小的時候,父母本應該要為他提供基本的歸屬感和愛的需要,而孩子也會從父母的這些行為中體驗「被愛的感覺」,學習「被愛的經驗」,但在絕大部份的東亞家庭中,父母在執行這些行為的時候,他們通常會給孩子負面的資訊。
比方說用責備、打壓等方式來表達關愛,那這個孩子就會感到非常矛盾和痛苦,一方面他自己的主體是被吞噬的,自我得不到良好的發展,另一方面,他又離不開,因為人作為小孩子的時候,是完全受制於父母的,於是在這種模式下,這個孩子就會開始自我欺騙,把這種「責備、打壓」當成是一種愛的體現,
就像斯德哥爾摩癥候群的常見現象一樣,有些被家暴的人最後會選擇認同施暴者,被打罵大的孩子最後也會相信打是親罵是愛。所以,一個習慣於被「操控情感」、「反復指責、貶低、打壓」的孩子長大後,也會傾向於從給自己造成恐懼、痛苦的人那裏尋求安全感和依戀,因為只有這種方式,才是他們所熟悉的,對愛的體驗。
再比如,一個孩子他的父母是自戀型人格,經常給予他不穩定的反饋,一會兒使勁貶損他,一會兒又贊揚他,也就是在鼓勵關懷和忽視打壓之間反復無常,那這個孩子同樣也會變得很糾結矛盾。
因為他無法理解父母的這種行為,可能一會兒因為父母的貶低責罵而感到痛苦焦慮,一會兒又會因為父母的贊揚而感到喜悅,那在這種間斷式的獎懲迴圈下,這個孩子的認知系統就會錯誤地把這種折磨人的橫跳狀態,以及這種強烈的糾結情緒理解成愛意。那他長大後很有可能還是會愛上一個自戀人格。
所以明白嗎? 如果你小時候經常在情感上受虐, 那你 就會主動創造一切機會來咀嚼這種疼痛。 人格完善的人你不 會 喜歡, 甚至可能 連靠近的欲望 你 都 沒 有 , 你會在眾多人群中去搜尋那個讓你痛苦的人, 因為只有 這樣 , 你 才 可以聞到熟悉的味道 ,也才能體驗到被愛的感覺。
這也是為什麽我們經常說棍棒底下出孝子,為什麽?原因就在於人是可以被馴化的,虐待可以造就忠誠,當你長期處於一種不健康的依戀模式中,你的思維方式就會在高壓下發生變化,心理也會變得扭曲,一方面你會習慣於這種虐待有毒關系,另一方面,你也出現認知失調,將虐待等同於愛。
所以如果你現在在一段關系裏,對方對你虐待成癮,而你卻始終離不開,甚至還付出成癮,並且你在關系中唯一感覺到被愛,或者自己有價值的方式就是照顧他、討好他,那大機率,你們這段關系存在創傷性聯結。
想要走出這種模式,那你就必須要學會打破它,否則即便你一個接一個的談,談的也全都不是什麽好人,要麽就是來吸你血的 npd ,要麽就是只想跟你玩玩的渣男或者渣女,明白嗎?因為你對痛苦上癮,你覺得只有這破玩意兒才是愛情,別的正經戀愛,你都嫌不過癮,那你是永遠也找不到一個正常人來跟你談戀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