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妍妍網 > 情感

我發現厲害的人,都很會用這一種思維!(特別好上手)

2024-01-27情感

策劃、撰文 / Alysha

編輯 / KY主創們

作為一個很愛拖延的P人,我發現自己最常有的思維誤區是: 因為覺得和想要的生活之間有巨大的鴻溝,所以幹脆癱著啥也不幹 (不會只有小編一個人這樣吧...)

但最近我發現, 厲害的人都有一個共性:管他理想生活能不能順利實作,反正我先動起來再說。這份沖勁狠狠「沖」到了我。

第一個給我這種震撼的其實是我大學室友,明明曾經都一樣沒有計劃、散漫,短短一年時間裏,她折騰著做了個帳號,並且用帳號賺到了10萬 (吃檸檬🍋了)

於是我特意去采訪了一下她,到底怎麽 做出賺錢帳號 離理想生活近了一大步的:

「最開始想法是,不能老拖,先幹起來再說。當然具體的方法論,我就不分享了,上網搜搜大差不差。

對我幫助最大的,其實是一種統計學的思維模式,叫作 貝葉斯模型。

啥?統計學概念文科生真是聽不了一點兒。但了解之後,我發現好像......還真的有點用!

圖片來源:【重新開機人生】

一種全新的看待

人生的視角:貝葉斯思維

作為統計學的一個理論模型,貝葉斯由數學家Thomas Bayes提出。大多數情況下,用於醫生疾病診斷、金融投資決策、人工智慧語言處理,以及預測交通的人/車流量等。

什麽是貝葉斯模型

定義: 將先驗資訊與新觀測到的數據相結合,更新我們對事件或參數的機率分布。

以思維方式來理解: 在已有的先驗資訊基礎上,攝入新的資訊,根據總的資訊,調整自己的行動,以接近期待的人生或達成某些具體的目標。

這樣一看,妥妥一個數學模型。但其實,用它來指導日常生活的行動,幫助做影響人生的關鍵決策,同樣也很有用。

首先,如果你還沒有想到該怎麽達成某個目標,或者到底想過什麽樣的生活,你可以:

想成為什麽樣的人/過什麽樣

的生活,就去模仿 ta

很多時候,人們既擔心模仿被當成學人精,又因為找不到目標而無所事事,幹耗著想:「等我找到目標了,我一定會動起來的。」結果一拖再拖,就是動不起來。

此時,如果是一個具備貝葉斯思維的人,不會一直冥思苦想地等待目標的憑空降臨,而是主動出擊,主打一個 先找個參照點:我想成為的人,或者我想過的生活。

這一點在演藝行業裏就體現得淋漓盡致,不管是開年火爆職場電影【年會不能停】的主演大鵬,還是影帝黃渤,二人在從業早期,一個模範國外的屌絲女士,一個模仿周星馳的喜劇表演風格,最後都在此基礎上發展出了自己獨一套的風格。

圖片來源:【年會不能停】

當然,我有個朋友小A也是這麽幹的,體制內打工十年後,身心俱疲的 ta 決意換種適合自己的生活,於是一通職業咨詢後 (現在上網搜集各行業資訊就行) ,準備幹心理咨詢師。

但因非專業出身,ta 完全摸不著頭腦該從何學起。然後,ta 幹脆上專業平台,看人家履歷構成,以此為目標開始行動。現在 ta 也獨立執業2年多了,屬於對人生曲線來了個大整改。

找到了參照點之後,也不能少了關註最新的變化,尤其是各類行業資訊。那麽第二步就是:

別被過往的經驗框住,

多看看視野之外的資訊

這話說著簡單,但大多數人在做事兒的時候,往往做不到這一點。

典型的例子就是高考報專業,父母按照過往人生經驗提出當老師好,有穩定的飯碗。孩子信了,結果現在老師要的人少了,教學工作也得靠卷來保住一席之位。

而一個具備貝葉斯思維的人,在面臨類似的決策前,往往不會過於信賴自己已有的經驗,而是搜集各類資訊,比如就業人數、年均薪酬、行業訪談,然後再依據客觀資訊做出決定。

這點也是對第一條最必要的補充,畢竟我們參考的人生曲線屬於過去,而我們要過的生活在未來,這依賴於「新」的時代資訊。

主打一個: 用貝葉斯思維成功幫自己在人生的關鍵路口,選對想走的路。

另外,很必要的一點是,由於貝葉斯思維很依賴於所獲取的「新資訊」去指導我們該如何行動,所以我們可以在日常生活裏,更加有意識地攝入「新資訊」。

有些朋友可能會問,我每天刷手機看各類資訊,這可以了嗎?

可以,但要小心你攝入的都是重復的資訊。 按消息理論冗余理論的觀點, 重復的資訊無法增加資訊量。

意思是如果我們信源是某些網路平台,而平台為了抓住我們的註意力,投餵的資訊要不就是完全合胃口但無資訊量,要不就是獵奇好玩的奶頭樂資訊,也沒有資訊量。

這等於說,你就算刷了一天,資訊增量毫無變化。

不如打破平台塑造的資訊繭房 ,主動訂閱那些新的、不同領域的帳號或者博主,當然也可以選擇讀一本其他領域的書。

下一次,同樣的一條政策新聞,我們就有機會從不同的角度理解,並利用它來改變我們的人生曲線。比如,不考老師編也不進房地產,一心投身電腦 (開個玩笑)

我們也不僅僅需要攝入資訊,對資訊溯源,看看靠不靠譜同樣很重要,所以:

獲取了資訊後,

記得檢驗它們可不可靠

很多人其實基本能做到上述幾點,但就是老卡在這一步上,沒校準好資訊可靠度,反而把自己給坑慘了,來看一個例子:

我爸刷到了一條推播,標題是:專家說,冬天多笑就能避免季節性抑郁 (誤把相關關系當成了因果關系) 。點進去一看,說得條條有理,還挺說服人,我爸信了,並且告訴我媽只要多笑,冬天就不會抑郁了 (錯把「已知解釋」當作「唯一解釋)

我媽雖然沒看這條推播,但因為信賴我爸,就把這觀點分享給了其他父母 (因人納言謬誤,即:對一個人或某個組織的積極評價直接轉移到對 Ta 觀點和論證的評價上)

父母們一傳十,十傳百,好多人都信了,理由是因為大家都認為這說的對 (訴諸公眾謬誤) 。此時,訊息傳到了我這裏,得知源頭是我爸,而從經驗出發,我爸向來不靠譜,於是我根本沒信。

看起來我避開了錯誤資訊,但其實我也犯了 人身攻擊謬誤 ,即因為一個人的過往經歷、個人品質或者興趣愛好而攻擊 Ta 的觀點。

例子舉的比較誇張,但 在日常生活裏,大多數人最容易出錯的,就是中了這些邏輯錯誤的套,沒有仔細檢驗:我所擁有的資訊,其來源到底靠不靠譜。

貝葉斯思維正在於提醒我們,別忘了給資訊溯源 ,畢竟信了錯誤資訊後,輕度的可能是距離實作人生目標稍遠了一點,嚴重的就是,信股市馬上回漲入了股,結果大賠特賠。

要想讓資訊為自己所用,

還得更了解自己一點 (從裏到外)

最後一步, 貝葉斯思維強調看到個體的獨特性。

這意味著, 我們還得客製化使用這些資訊,也就是和我們自己的個性特征相結合。 如果你還不夠了解自己,那麽是時候問問自己,我和我自己夠熟了嗎?

我們為大家準備了一份 探索自我 的工具推薦:

探索自我工具

量表名稱

內在人格

大五人格測試、卡特爾16型人格測試

適合的職業型別

霍蘭德SDS職業興趣測試、MBTI職業性格測試

戀愛風格

依戀型別測試

*上述內在特征相對穩定,但也會隨著時間和經歷的事情發生一定改變,可以視情況再多測測噢~

後台關註KY公眾號後回復 人格 ,免費做大五人格測試,其他的可以去 月食 找找看噢~

(限免時間: 2024.01.27-2024.02.03

量表工具適用於探索我們的內在; 外在層面,即我們的身體內容,則需要我們依賴體檢報告和日常感受來得出 ,比如有些人天生更愛過敏、易疲倦,有些人精力無限,超級抗造。

這些探索都非常必要,它將決定哪些生活方式是真正適合我們的,畢竟有些想要的生活,最後可能發現,我們的身體並不耐受。 比如怕冷的人為了不社交去冰島,最後才發現身體根本撐不住。

所以, 利用資訊來做出人生關鍵選擇,又或是規劃方向的時候,千萬不能漏了考慮我們自己是否適配「想要的生活」

人的出身雖然無法被改變,但看待事物的方法卻可以透過訓練後天習得,改變這層濾鏡。 今天起,就利用貝葉斯思維,來重新靠近你想要的人生曲線吧~

如果你認為這份 貝葉斯思維方式 對你很有啟發和幫助,也請 轉發 到朋友圈,讓更多人參考新的人生視角,找到屬於 ta 的人生曲線吧~

今日互動

你以前有用過「貝葉斯思維」嗎?

你理想的人生長什麽樣?

來評論區一起聊聊吧~

References:

Browne, M. N., & Keeley, S. M. (2007). Asking the right questions: A guide to critical thinking. Pearson Education, Inc.

Moore, B. N., Parker, R., & Rosenstand, N. (2011). Critical thinking. McGraw-Hill Education.

Titelbaum, M. G. (2024). How to think like a Bayesian. PSYCHE.

Titelbaum, M. G. (2022). Fundamentals of Bayesian epistemology 1: Introducing credences.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Titelbaum, M. G. (2022). Fundamentals of Bayesian Epistemology 2: Arguments, Challenges, Alternatives.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本文關鍵詞:思維方式

歡迎大家在 KY 帳號內搜尋你需要的科普,如果沒提到,也可以在文章下留言~

圖片源自網路,侵權請聯系

搜尋文章丨心理測試丨招聘丨轉載丨合作 請戳選單欄

點點 在看 ,換種新的思維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