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妍妍網 > 情感

低谷時,請相信【人間值得】

2024-01-31情感

作者 | 一顆花白

來源 | 帆書樊登講書(ID:readingclub_btfx)

張愛玲曾說:「悲觀者稱半杯水為半空,樂觀者稱半杯水為半滿,我享受現在半滿的生活。」


面臨人生的千種遺憾,萬般無奈,有人郁郁寡歡,愁苦度日,也有人挺膺擔當,笑看風雲,堅信人間值得。


95歲的心理醫生中村恒子,便是後者。


她身高僅有一米四八,體重僅僅40千克,卻以瘦小的身軀,做了七十多年的心理醫生,還養育了兩個孩子。


歷經戰爭、貧窮、失業、不靠譜的丈夫、艱辛的育兒……


她都以一種豁達樂觀的心態來面對。


不與人攀比高下,不強求名利富貴,懷著一顆簡單的心,認真經營人生。


【人間值得】 一書中,中村恒子分享了自己的人生感悟與經歷,以質樸平實的語言,揭示了一個真理:


即便無法改變世界,但我們可以改變自己看世界的眼光。


作家余世存曾說:

年輕人,你的職責是平整土地,而非焦慮時光。你做三四月的事,在八九月自有答案。

很多年輕人在事業發展不順利時,總是急於思考出解決辦法,快速改變命運。


結果不僅沒想出答案,反而深陷精神內耗,身心俱疲。


中村恒子認為,人生很長,慢慢思考,緩慢前進就好了。

十幾歲時,恒子當醫生的叔叔說,誰願意學醫,他可以資助學費。


恒子家經濟拮據,為了能繼續讀書,她便順其自然學了醫。


從醫學院畢業後,經一位賣冰淇淋的大叔介紹,她進入了一家診所幫忙,醫生的妻子讓她幫忙做家務、帶孩子,她也都欣然應允。


兩年後,她在街上遇到了一位學醫的朋友。


朋友告訴她奈良縣立醫大的精神科還有空缺,自此,她才成為了一名精神科醫生。


縱觀她的職業之路,並非源自理想主義的誌向、精心完美的規劃,僅僅是每一步都走得踏踏實實,在轉機出現時,自然迎上。


她說:

在人生中,工作會持續很長一段時間。如果期待過高或心思太重,就容易失望或者焦慮。


被權利、地位、名譽之類的束縛住,一味地在意別人的眼光,很快就會疲於應對。如此勉強度過幾十年,遲早會被工作壓垮。

自身能力不足的時候,尤其應該停止內耗,減少思慮,積蓄能量。


元朝末期,朱升以「高築墻、廣積糧、緩稱王」九字幫助朱元璋創基立國。


建立國家如此,經營人生也是同樣的道理。


在能力不足時,我們是沒有太多選擇的,想再多也是徒勞自苦。


更何況,未來的事情誰都說不準。不管是時代還是個體的命運,都無時無刻不在變化之中。


與其刻舟求劍,以今日有限的視角,揣測不可預知的未來,以不變的認知,去蔔算變化的世界。

不如節約心智資源,且把眼下的事顧好,「野蠻其體魄,文明起精神」,靜待轉機出現。


生活中,我們更容易看到別人光鮮亮麗的一面,忍不住拿來與自己做對比,然後黯然自卑。


實際上,他人光鮮背後的辛酸,我們無從知曉。


正如【殺死一只知更鳥】中說的:

你永遠也不可能真正了解一個人,除非你穿上他的鞋子,像他一樣走來走去。

恒子作為心理醫生,認識許多看上去很令人羨慕,背後卻有著不為人知的苦楚的患者。


比如一位公司老板,雖然公司一直盈利,可他身心俱疲。


除了要經營公司、養活家人,還要面對銷售額、人際關系的問題和無法言說的孤獨。


一位年輕漂亮的女子,丈夫優秀,孩子乖巧,卻受到好友的嫉妒,友誼崩塌,一度失眠。


還有嫁入豪門的女性,因婆媳問題,搞得焦頭爛額。


在與患者打交道的過程中,她深刻地理解到,那些表面看著風光無限的人,承擔的責任更大,面臨的人際關系更復雜,他們的壓力要遠超普通人。


人生的苦惱,並不會因為金錢地位的上升而消失。


因此,與其羨慕他人,在與他人的比較中自我懷疑,失落嫉妒,焦慮抑郁,不如接納自己的現狀,樂觀向前。

恒子自身也貫徹著「別人有別人的生活,自己有自己的軌跡」這一信念。


七十多年的工作中,她從不與他人比較,單位裏比她年輕的醫生獲得更高的職位,她完全不在意,別人待遇比她好,她也沒有絲毫不滿。


她認為,人生的滿足感並非由別人決定,也絕不該追求和別人同樣的人生。


只有這樣,才能活出自己。


在【被討厭的勇氣】一書中也提出了,健全的自卑感,並不來源與他人的比賽,而是與理想自我的比較:

無論是走在前面,還是走在後面,都沒有關系,我們都走在一個並不存在縱軸的水平面上,我們不斷向前邁進,並不是為了與誰競爭。

價值在於,不斷超越自我。

當一個人真正活出自己的價值時,哪怕只是發出螢火蟲一般的微光,哪怕僅僅能照亮方寸之地,他也不會再去懷疑自己,羨慕別人。


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


想要過得幸福,便要常思那幸福的一二,降低對於不如意事的期待。


27歲時,恒子經人介紹,認識了丈夫並很快結婚。


婚後她才知道,丈夫有酗酒的習慣。孩子出生之後,這一點也沒有改變。


丈夫的錢用於自己花銷,恒子獨立承擔起養家的重擔。


恒子所生活的時代,離婚是世所罕見的事,離異家庭的孩子也會遭人指點。


為了孩子的幸福,也為了自己的身心健康,恒子唯有調整心態。


她將夫妻關系的預期降低為「只要能在孩子的婚禮上,並肩而立致辭,就還是夫妻。」


確立了這樣的目標之後,恒子放過了自己。


她說:「人生常常需要忍受,明白了這個道理,就不要試圖不再忍受,而是去思考,同樣的耐心,如何才能輕松一點。」


二兒子五歲時,恒子回到醫院工作,將照顧孩子的任務交給父母。


父母掌握了家裏的實權之後,問題不斷。


孩子的教育方式,父母說了算,還讓恒子正在上大學的弟弟搬進家裏,導致丈夫與父母的關系劍拔弩張。


工作排山倒海而來,生活一地雞毛,此時如果苛待自己,任誰都會崩潰。


她只能降低期待,給自己制定了一條界限: 最糟糕的時候,只要避免不及格就可以。


不求孩子能養得完美,不求工作能做到盡善盡美,也不求父母丈夫的關系和諧,只要達到及格水平,就隨它去吧。


最終,這段艱難的時光順利熬了下來。


十年裏,恒子成為了一名專業上非常優秀的心理醫生,孩子也都順利長大。


後來,兒子們都成了家,有了自己的孩子,恒子的丈夫歲數大了,性格變溫和了,倒也有個好爺爺的樣子。


我們都期待夫妻和睦,家庭美滿,三餐四季,歲月靜好。


然而普通人的一生,往往是雞飛狗跳,手忙腳亂,慌慌張張,各自為營。


面對這樣的現實,我們無法與之對抗,只能順其自然,降低預期,隨性一點。


不為難自己,不勉強別人。


世間規律,是求上得中,求中得下,求下不得,不得便貪嗔癡都起來了。


不拿理想化的願景來為難自己,不沈淪幻想的人,才是有智慧的人。

越是普通的人生,越是考驗親歷者的心態與智慧。


可無論如何,上蒼只會給我們過得去的考驗。


無論是工作、家庭、自我成長上的困頓,都是暫時的。


這些困頓終將一個接一個地過去,正如西西弗斯一次一次地將巨石推向山頂。


而那些過程中的孤獨,那些從矛盾到自洽的心路,那些從無知到有知的求索,那些從絕望到希望的自救,都將成為我們活著的勛章。


聚散離合,皆是體驗,心有所感,思有所成,便是人間值得。


點個 「在看」 ,與朋友們共勉。

作者 | 一顆花白 來源 :帆書 樊登講書(ID:readingclub_btfx)

主播 | 佳音,十點讀書簽約主播。

圖片 | 視覺中國,網路(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點選下方卡片 發現更多美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