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某網紅主播在直播帶貨時,有網友評論說:
「79元一支的眉筆很貴。」
他看到後立刻回復:
「找找自己的原因好吧?這麽多年薪資漲沒漲?有沒有認真工作?」
可能他覺得,這只是一句玩笑話。
沒想到,粉絲很反感他的說法,也惹怒了其他網友。
一時間,「李xx飄了」「哪李貴了」等話題,不停沖上熱搜。
該主播一夜掉粉幾百萬,含淚道歉也拉不回來。
為什麽他自以為幽默的玩笑話,卻讓很多人感到「極不舒服」「被冒犯」「自我懷疑」?
不知道你有沒有發現,日常生活中,總有人借著開玩笑的方式來調侃、諷刺別人。
你懷孕了嗎?肚子大了這麽多。
你的聲音聽起來好搞笑,像鴨公嗓。
這麽多年沒見,你的品味還是那麽土。
如果你回應:「別再說了」「我不開心了」。
對方還會倒打一耙:「不就開個玩笑嘛,那麽小氣幹嘛?」
你竟一時無法反駁,不知道該怎麽辦。
說吧,會變成是自己「開不起玩笑」;
不說吧,心裏堵得慌。
其實,如果你感到不舒服,對方依舊對你開玩笑,這就不是「玩笑」,而是一種 「心理霸淩」。
它讓被開玩笑的人,陷入自我否定和懷疑,甚至形成一種「慢性心理創傷(CPTSD)」。
為什麽總有人喜歡開這種「心理霸淩式」玩笑?
被人惡意「開玩笑」時,又該如何正確反擊?
今天,想跟你聊聊: 「心理霸淩式玩笑」。
為什麽我們聽某主播說「薪資漲沒漲,有沒有認真工作」時,會覺得心裏不舒服?
因為這句話裏藏著一個流氓邏輯:
你買不起它,不是因為它貴,而是你自己有問題。
我們討厭別人開的一些「心理霸淩式」玩笑,也是因為TA們有這種邏輯:
不是我要笑你,都是你自己太胖/太窮/太蠢……
這其實是在進行 「愧疚誘導」 :
透過讓別人反思自己的問題,來達到自己的控制目的。
我讀小學時,班上有一個女同學,特別喜歡「陰陽怪氣」我。
只要她想吸引別人註意,就會讓所有人來看我的劉海:
「劉海只有幾根毛,以後叫你三毛好了。」
我特別煩她「三毛三毛」地叫我,可沒有勇氣表達反感。
因為我那時覺得:她會笑話我,主要還是因為我頭發太少。
現在回想起來,她的行為根本是一種「軟欺淩」:
用取外號、陰陽怪氣、開玩笑等方式,來揭開別人的自卑之處。
可那時我根本沒意識到自己被欺負了,只責怪自己太醜了,覺得很難過。
除了「軟欺淩」,「愧疚誘導」還會藏在段子裏。
不知道大家是否接觸過,這種充滿攻擊性的「幽默」:
你身材太好了,不看臉簡直分不出男女。
小東西還挺兇,奶瓶給你打掉。
怎麽不回訊息,旁邊女生壓你手了?
乍聽,像是熟人之間的打趣;
細品,卻藏著人身攻擊和心理霸淩。
你一時反應不過來,或者不知道怎麽回嘴才合適,只能用「呵呵」來搪塞。
夜深人靜再想起這事,心裏一陣陣難過。
還有一種「越界」行為,也暗藏著「愧疚誘導」。
旁人試圖用自己的想法幹涉你的決定,使你不好意思拒絕TA的要求。
比如,你買了車,同事打趣你家裏有礦,故意開你玩笑來套近乎,想以後蹭你的車回家。
如果你反應冷淡或拒絕,對方會說:「切,有車了不起啊?」
言下之意是:坐一下都不行,真擺譜。
明明是自己越界,卻擺出一副自尊心被你傷害的樣子。
軟欺淩、攻擊性幽默、越界,看起來是「愧疚誘導」的三種表現。
其實都屬於同一種關系: 控制與被控制。
我有個朋友提離職,領導得知她最近談了戀愛,吃散夥飯時說:
「多陪陪男朋友,也挺好的」「沒想到你眼光這麽高,也被人拿下了」......
同事紛紛起哄要喝喜酒,可她心裏很不舒服,想解釋卻不知道該說什麽。
第二天同事告訴她:領導當晚就在群裏讓大家分清楚工作和私生活。
她才意識到,領導開她玩笑是「殺雞儆猴」。
用揭露她私密的方式,來提醒其他同事不要因為談戀愛耽誤工作。
講到這裏,你可能已經發現了:
所有暗藏愧疚誘導的「心理霸淩式」玩笑,本質上都是一種控制。
對控制欲強的人來說,只有控制住別人,才能獲取存在感和優越感。
但對我們來說,這卻是一種壓力、傷害和剝削。
道理都懂,可面對別人不懷好意的玩笑話,為什麽我們還是不敢反擊?
很重要的原因是,我們害怕成為別人口中那個「開不起玩笑的人」。
特別是在公眾場合,也不想因為自己破壞了氣氛和表面上和諧的關系。
我們會因為擔心「自己不完美」「這樣做有錯」,而感到「自責」。
於是,我們選擇了用另一種方式來自我防禦: 回避。
當人們遭遇棘手的人和事,會下意識選擇「回避型應對」。
這可以回避某個話題帶來的屈辱感,緩解尷尬;
可以避免激發沖突導致矛盾升級,成為眾矢之的;
也可以回避內耗不安、情緒透支。
心理學家Mark Dombeck等人認為: 回避,是基於內心對潛在危險的恐懼。
就像熱播劇【異人之下】中,主角張楚嵐手上有根橡皮筋,想發火就彈一下自己,以此來控制自己的脾氣。
每一次被人開很惡劣、很屈辱的玩笑時,他就彈手上的橡皮筋,以此來壓抑自己,回避沖突。
因為張楚嵐年幼時,爺爺常常告訴他:
「你必須忍耐,一旦你不忍,暴露自己的力量,就會招來危險。」
「忍」,就成了張楚嵐回避一切危險的方式。
然而,越是回避危險,危險越是不請自來。
就像我們害怕一旦拒絕被開玩笑,就會引發人際沖突、遭到指責,於是總是忍耐和回避。
然而,這並不會讓對方適可而止,反而會讓TA們變本加厲。
而被開玩笑的我們甚至會因為難以招架這種恐懼,演變成慢性心理創傷(CPTSD):
對於被開玩笑的場景,陷入「反芻思維」,吃不好睡不好,精神壓力很大,卻不知自己到底出了什麽問題。
慢性心理創傷這種復雜的創傷反應,通常發生於長期的情感疏忽,或遭遇心理欺淩的情境中。
回避,確實能避免一些問題,但如果不正確面對和解決,會造成更嚴重的後果。
因為別人惡意為之的一句玩笑話,陷入壓抑、痛苦,自信崩塌,實在是得不償失。
既然,回避玩笑是不健康的、無效的。
我們還能用什麽方式,來正確反擊呢?
今天想和大家分享3個應對技巧,希望能幫你找回自己,也讓別人更懂得尊重你。
一、讓內心感受回歸真實
心理學教授Alex.M.Wood等人總結了「真實」的3個構成元素:
1、弱自我疏離感,能比較清晰地了解自己的所思所感;
2、態度表裏如一,行為能比較準確地反應內心情感;
3、不容易被影響,比較少改變自己的行為以迎合他人。
結合具體情況,我們可以這樣來理解:
當一個人開玩笑冒犯了你,你可以分3步表達真實的自己。
1、如果你感受到自己被冒犯了,無論別人有心還是無意,你要清晰地意識到這一點;
2、明確告訴對方,不是自己開不起玩笑,而是真的難過,並嚴肅地讓對方下次不要再講,你的表達要和你的內心感受一致;
3、無論別人怎麽評價你,你只是說出了心裏話,感到被冒犯,就是被冒犯,不用為了迎合他人的評價委屈自己。
若你的表態真實有力,這份冒犯就不會對你造成更深的傷害。
二、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
註意,這不是讓我們用暴力的方式去報復。
這個方法分為兩個維度:
1、故意縮小矛盾,讓對方自討沒趣
比如,有人開你身材的玩笑,說你胖。
你可以按照縮小矛盾的方式回答:
「我胖不是一天兩天了,你今天才看見?」
「胖瘦都是人,這有啥好開玩笑的?」
「好尬,一點都不好笑。」
2、故意誇大矛盾,讓對方知難而退
「既然你這麽說,那我們勢必要打上一架了,看看我的身材有沒有優勢。」
「你今天就是要故意找茬是吧?」
「你這話說的,看我不爽很久啦?」
敢於反擊,你會發現不僅能保護自己,也是戰勝惡意、給他人以正義榜樣的力量。
三、建立健康的個人邊界
個人邊界能保護我們,將自己的需要和感受看得比別人重要。
它讓我們拒絕別人時,不會感到愧疚;被人冷嘲熱諷時,也不會出於討好而忍氣吞聲。
而健康的個人邊界,建立在這4個元素的基礎上:
1、清晰具體
比如,「胖」是你的底線,任何帶「胖」的評價,都是在越界。
2、保護作用
將保護自己的身心利益放在第一位,沒有人可以比自己更重要。
3、靈活處理
態度需要堅決,但說辭可以靈活,比如上面說的,看具體情況選擇縮小矛盾或放大矛盾。
4、主動建立
所有的邊界規則都是你自己探索出來的,而不是別人強加給你的。
總之,我們要敢於消除惡意,你的善良必須帶點鋒芒。
這世上有一種「公平世界謬誤」:
認為世界是公平的,當某人被針對,一定是因為TA本身有錯,災難從不會無緣無故降臨。
這種想法,會讓冒犯你的人心安理得地撇清責任。
然而,這其實是一種「偽真理」:
無緣無故的敵意和冒犯,隨時都可能發生。
讓對方意識到自己正在對你做不公平的事,才是真正的公平。
冒犯者需要為自己的行為買單,被冒犯者也需要迅速正確地保護自己。
人與人之間的平等,需要以此為前提。
所以,別害怕,別猶豫。
當心理霸淩發生,你唯一該做的就是打破它。
十點讀書開視訊號啦!
金牌主播夏萌出鏡,帶你重讀經典
從唐詩宋詞到中外名著,短視訊裏學知識
歡迎 點贊關註
本期解讀: 李清照 【聲聲慢】
作者 | 芒來小姐 ,來源:壹心理(ID:yixinligongkaike)
主播 | 紫陌,微信公眾號:紫陌講故事。
圖片 | 視覺中國,網路(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點選下方卡片 發現更多美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