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妍妍網 > 情感

諷刺整個內娛的喜劇電影,劉德華也救不了?

2024-02-16情感

*本文為「三聯生活周刊」原創內容

文|魏僑

以下內容涉及劇透,請謹慎閱讀

春節假期接近尾聲,如火如荼的春節檔票房已經突破70億,觀影人數突破1億,票房格局已定。一向被稱為「春節檔票房守門員」的【熊出沒】今年排到了總票房第三的位置,今年春節檔的馬太效應愈發明顯,電影如果無法在一開始躋身第一梯隊,那麽很難再在這個熱鬧的大檔期中分到一杯羹,熱度靠後的電影想要在這個檔期找到正常時間的排片都是一件非常艱難的任務。

2月14日,已經上映了五天,收獲了9000萬票房的【我們一起搖太陽】宣布改檔至3月30日,主動結束了春節檔的爭奪。而還在艱難堅持的【紅毯先生】票房甚至還未能超過8000萬,豆瓣評分6.8分,是春節檔評分最低的作品。這無論是對於主演劉德華還是導演寧浩來說,似乎都是一次生涯的滑鐵盧。

【紅毯先生】劇照

【紅毯先生】原定於2023年11月17日上映,但在上映前一周,片方突然宣布改檔至2024年大年初一。而如今這部電影稍顯慘淡的成績,被許多人歸因為「選錯了檔 期」。寧浩克制的黑色幽默固然並不適合春節檔熱鬧喧騰的氛圍,但電影本身與觀眾之間的隔閡,卻並不僅僅在於檔期的差異。

從創作水平來看, 這部電影仍然保持了寧浩應有的水準,但這部講述「電影的誕生「的電影如今所處的尷尬境遇,卻像一面鏡子呈現出當下電影市場的現狀,也是對於電影行業的叩問。

不合時宜

【紅毯先生】的不合時宜,不僅僅是與春節檔的,甚至可以說無論放在哪個檔期,這部電影與觀眾之間的隔閡都是難以跨越的。

電影講述的故事說起來並不復雜,備受贊譽的電影明星劉偉馳(劉德華飾,名字取自劉德華+梁朝偉+周星馳)錯失影帝之後接演了一部農村題材的電影,試圖沖擊國際電影節的獎項,過程中發生了一系列讓人啼笑皆非的狀況和意外,最終劉偉馳遭遇網暴,電影告吹,獎項也泡湯。

【紅毯先生】劇照

這是一部講述「如何拍電影」的電影,故事裏對於娛樂明星、影視行業、資本與獎項等等方面無差別的揭露與諷刺是電影中最吸引人的部份,也是最能與大眾共情的橋段。 比如劉偉馳在頒獎典禮後台將自己的海報移到C位,導演林浩(寧浩飾)說國際電影節愛看中國的「大棉襖」等等。這些有著尖銳諷刺意味的情節在電影中被拍得平靜克制,可以看出導演並不寄望於透過這些諷刺情節來挑動情緒,發泄不滿。這是【紅毯先生】沒有成為失控鬧劇的保證,但同時諷刺的力度也降低了,更像是一種無傷大雅的「自黑」。

【紅毯先生】劇照

劉偉馳並不是一個表面上不可一世實則內在空空的「明星」形象,相反他對於表演是十分認真的,他會努力記住每一個台詞和動作,會為了演戲去農村體驗生活,會親自上場拍危險的摔馬戲……但這份顯得有些笨拙的認真,似乎已經跟不上這個迅猛發展的時代。他拍短視訊學著說「老鐵」和「666」,說成了「liaoliaoliao」之後他想要重來一遍,卻被告知不標準的口音才是有趣的。劉偉馳不能理解,電影最後他仍然堅持著字正腔圓地說「666」。

【紅毯先生】劇照

娛樂圈的浮華與秘辛是表層的故事,【紅毯先生】的主題落點在這個資訊繁雜、快節奏的社會裏,人與人之間的溝通的異常艱難。 電影裏劉偉馳對於社會環境的困惑,也是寧浩導演透過這部電影想要表達的困惑。

但問題在於,電影很難在兩個小時之內,讓觀眾去共情一個前呼後擁、收入不菲、生活優渥的明星,更罔論去體會他的痛苦。一個把住三星級賓館當做體驗底層生活,帶著自己的高壓氧倉入住的大明星,在周圍的工作人員都焦頭爛額想盡辦法處理他的輿情危機時,他卻突然暴怒,說自己不被理解,觀眾只會共情無辜被罵還要繼續解決問題的打工人。就像那只被豢養的豬沖進辦公室時,我的第一反應是擔心桌子上的電腦。

【紅毯先生】劇照

擰巴與困惑

【紅毯先生】的第一幕,工作人員鋪好的紅毯,被卷入鏟車輪胎之下,緩慢而平靜地扭曲、折疊,這一幕仿佛是導演內心的具象,這種擰巴感也貫穿了整部電影。

更加熟悉電影的觀眾會發現,【紅毯先生】在表達方式、影片風格以及思想內核上都與2017年斬獲金棕櫚大獎的【方形】非常相似。尤其是電影後期一頭豬在人聲鼎沸的辦公室裏橫沖直撞的鏡頭,與【方形】中一位行為藝術家扮成猴子,肆意破壞上流社會的宴會如出一轍。

【方形】劇照

同樣都是對於社會文化弊病的揭露與叩問,【方形】不僅以辛辣荒誕的筆觸全方位勾勒出中產階級的偽善,並著力於探究社會現狀背後的原因。藝術、文化和輿論等等背後湧動的資本暗流若隱若現,描畫出當代社會執行的基本規則 。但在【紅毯先生】中,對「資本」的呈現只是淺嘗輒止,基本是以一種醜角的形象出現的。

電影中最華彩的段落無疑是工作人員們在片場「暴打資方」,導演、演員、劇組的工作人員們作為更弱勢的一方反抗手握強大資源的贊助商,仿佛為「苦甲方已久」的大眾出了一口氣。 但就像那些散落在電影中各個角落,或是揭露行業潛規則、或是諷刺明星與資本的橋段一樣,它們足夠尖銳、真實,卻似乎總是遊離在故事主題之外,從觀感上來看,是割裂的。

【紅毯先生】劇照

寧浩曾在【十三邀】的采訪中言及自己身處在當下這個時代裏對自我的找尋,他否認自己是在「對抗」,轉而「懷疑」來表達自己。就如同【紅毯先生】一樣,他運用嫻熟的技巧盡可能地去呈現一種藝術真實,深入時代的縫隙去指出問題,提出他的困惑,但並不提供結果或者解決方案。

或者說,主創本身也並沒有一個明確的立場,就像電影中劉偉馳的形象,他有自我的、虛偽的、傲慢的一面,但當他面對無處不在的監視,當他想要發聲卻無門的時候,又顯得非常可憐。這樣立體的、真實的,諷刺與同情兼具的人物塑造, 來自於主創對於娛樂圈和電影行業的深刻洞悉,一定程度上區別於過去電影中對於「娛樂明星」和「行業弊病」偏激、情緒化表達, 但在電影缺少強有力的情節推進的情況下,就顯得糾結、反復、模糊不定。

【十三邀】劇照

無論是短視訊時代的「梗文化」,還是還是動輒得咎的輿情,這些話題都不算新鮮,甚至有些過時。電影中有無數精彩的隱喻與視覺沖擊強烈的畫面去呈現對於這些問題的思考,但最終僅僅停留在現象的呈現,沒有再進一步的挖掘和探討。或許電影人、影迷們可以共情,但很難觸達更廣泛的大眾。

大多數觀眾已經習慣了當下的環境,更何況說到底電影或者短視訊都只是可有可無的娛樂,它們不像【漫長的季節】中遠去的火車和雕敝的工廠,那是生計,是活下去的機會,是每個人都能感同身受的時代浪潮。 而無論過去還是如今,觀眾依然會走進電影院,區別只不過銀幕前的人和故事已經完全不同了。

這是電影人的困惑,卻不是電影觀眾的困惑。

【紅毯先生】劇照

「電影故事就是Nothing」

【紅毯先生】對於寧浩來說是回歸一種極簡的創作方式,不再像「瘋狂」時期那樣用密集鏡頭和喜劇橋段去完成一個復雜的故事。簡單的故事和大量的長鏡頭和空鏡,電影的節奏始終是緩慢、平胡、克制的。

電影在宣傳中稱之為「優雅喜劇」,宣傳語是「不是八卦片、不玩爆笑梗、不走合家歡。」但在實際的觀影過程中,撐起喜劇部份的仍然是前半段對於娛樂圈問題的揭露和諷刺,到了後半段,緩慢推進的故事和大量的隱喻鏡頭很難抓住觀眾的註意力,甚至讓人昏昏欲睡。

【紅毯先生】劇照

【紅毯先生】似乎處於一個尷尬的境地,從電影本身的角度來看,它的完成度不低,但總讓觀眾覺得差了一口氣。作為講述娛樂圈潛規則的故事,它不夠辛辣和抓人,作為一出荒誕的黑色喜劇,它所揭露的社會問題又不夠深刻和普世,而電影中隱喻的笑點,也因為影視行業與觀眾之間的距離而消解了大半。

電影中所講究的「有尺度的距離、有尺度的笑話、有尺度的內容探討「,或許已經不適合當下的電影市場。

從過去一年收獲高票房的電影來看,當下吸引觀眾走進電影院的是傳播度廣泛的梗、與現實話題的強關聯、強烈的情緒喚起、離場後豐沛的討論空間……電影不僅要帶給觀眾視聽享受與思想價值,更重要的是提供觀眾自我表達的舞台。 就像影片最後所說的,每個人都只是想要表達自己的觀點,並不在乎真相,放在電影市場中,每個人都希望透過電影來寄托自己的情感,或許並不在乎電影本身。

【紅毯先生】裏的林浩導演仍然試圖努力證明電影本身的價值,寧浩也執著地想要去找尋電影和喜劇的本質和意義,但電影中借資方之口說出的「電影故事就是Nothing」,似乎成為了這部電影自身的箴言。

【紅毯先生】劇照

「人與人之間,原本就是難溝通的,唯一的方法,就是放棄溝通。」 這台詞幾乎貫穿了整部電影,電影最終劉偉馳對著沒有感情的機器人無能狂暴的鏡頭,十分讓人唏噓,因為我們發現這種雞同鴨講其實每時每刻也在人與人之間發生。

事實上,無法溝通的並不只是電影中的人,也是【紅毯先生】與當下的觀眾。

點贊 」「 在看 」,讓更多人看到

排版:樹樹 / 稽核:然寧

招聘|實習生、撰稿人

詳細崗位要求點選跳轉:

本文為原創內容,版權歸「三聯生活周刊」所有。 歡迎文末分享、點贊、在看三連! 轉載請聯系後台。

大家都在看


點贊 」「 在看 」,讓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