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
「忙養而不閑養」的長壽哲學
已過完八十大壽,但劉玉蘭的腳步依然輕快,嗓門洪亮。劉阿姨畢業於哈工大,在中建一局搞了一輩子建築。她是典型的東北「社牛」,一路走南闖北,國外也走了三十多個國家,現學了英語三百句,就能蹦著單詞和老外聊得熱火朝天。
很多老人「退休」後,整天「休」息,反而「退」化——窩在沙發裏看電視看手機,身體機能反而更快衰退。劉阿姨現在每天都很忙碌,她每周要做三次八段錦、三次經絡操、打三次門球。她不僅擔任「五月花」門球隊的隊長,教新手、帶隊員,還擔任著燕園的居民代表,為養老社群的最佳化出謀劃策。
當時73歲的劉玉蘭赴北極圈旅遊、探險
劉玉蘭的老伴兒是她的大學同學,十年前去世了,之後她一直自己生活。兩個兒子想讓媽媽跟自己住,但劉阿姨自在慣了,也不認同「養兒是為了防老」的想法。後來兒子的朋友推薦了泰康之家·燕園,劉阿姨實地探訪後,發現燕園的居民素質很高,「可以說‘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立即開開心心地住了進去。
泰康之家·燕園是泰康保險集團在全國投入營運的第一個醫養結合的養老機構,於2015年開業。而早在2007年,泰康保險集團創始人、董事長兼執行長陳東升就開始了探索養老之道。只因他在自己母親身上看到了中國老人身上「難以克服」的節儉和傳統——盡管家裏條件已經相當不錯,但從匱乏時代一路過來的老人,保留著很多頑固的習慣:家裏看過的報紙、喝過的可樂瓶,都收起來賣廢品;好吃的要留給孫子,對自己一省再省。他認為,中國老年人的生活方式和對生命的態度急需一場「養老革命」來改變。經過十多年的用心經營,他當年頭腦中的藍圖正在變成現實。
泰康之家·燕園
泰康之家·燕園的常見場景與大眾對傳統養老機構的刻板印象頗為不同:下午三點鐘,燕園活力中心的跑步機都被占滿了,滿頭華發的阿姨們正在跑步機上快步走,身姿挺拔,步履輕健;橢圓機則被四位爺爺占據,雙腿用力地蹬踏著。即便坐著輪椅的老人,也會在運動健康指導師的陪伴下,做著運動,整體呈現一種蓬勃的活力。
在泰康之家的養老社群,有專人定時做保潔;有優秀廚師和營養師聯手打造美味餐食;有一群「專職兒女」服務日常生活。這讓劉玉蘭有時間做更多自己喜歡的事。而她最喜歡的一點是:自由。「想幹嘛就幹嘛,想睡個懶覺,睡到幾點都沒人管你。」
泰康之家主張的養老哲學是:「養老要忙養,而不能閑養」。活動部會設計很多精彩活動,它是燕園的核心部門之一,員工學歷較高,很多是養老服務科班出身,擅長設計適合老年人的各種文化活動。但這裏更多的課程和俱樂部都是居民自己自發組織的,老人們在這裏發揮余熱,進行著「銀發價值再創造」。
在燕園的樂泰學院,現在有40多門課程、近40個俱樂部,包括民歌合唱隊、歌劇小組、腰鼓隊、京劇組、配音秀、電吹管小組……甚至還開設過冷門的世界語課。出於預防艾爾茨海默病的目的,數獨、橋牌、圍棋、摜蛋等益智遊戲,在這裏很受歡迎。
老人們會非週期性開展各類文娛活動
著名導演鄭洞天也是泰康之家·燕園的居民,他長期在燕園主持電影沙龍,居民們會一起參與關於電影的討論,影評水準很高,比如諾蘭神作【歐本海默】放映後,在場討論的燕園居民中就有五位物理學家,不僅評論劇情,還涉及到學界泰鬥的雅聞軼事以及高深的前沿理論。
更有「重頭戲」燕園科技講堂,不僅有在燕園生活的院士、教授經常做科普;還會邀請社會上的知名專家學者做講座;也有老人退休後,開辟出研究新賽道,為大家做分享。長輩們相互連結、相互引領,激發了內在活力。
宋建雲是燕園科技講堂的服務組成員,為很多講座出謀劃策。此外,作為一位「雜家」,他也曾透過一些課程和講座,與鄰居交流,包括數獨講解、「回望宋朝」講座以及讀書分享等等。他還基於自己的理財實踐經驗,給燕園的居民講過「理財系列課」。說起理財,他拿選擇養老機構的決策過程舉例:在入住燕園之前,他考察過很多養老機構,但原則上是更多地去看保險公司的養老社群,看房地產商興辦的養老社群則比較少。
宋建雲在分享自己的讀書心得
宋建雲的邏輯是,養老社群是重資產,前期投入很大,一般要八到十年才可能盈利,一般房地產商的「負債期限和成本」決定了他們總有一種「賣房」沖動,讓人擔心買斷長期居住權之後,後期服務是否能依然保持期初的水準。而保險公司的保險負債期限長,和養老社群的資產能更匹配,按月收費模式也讓長期服務品質更有保證。「再一個,保險公司有銀保監會監管,不能輕易倒閉,所以安全性會更好一些。」宋建雲說道。
當前國內保險公司的養老社群大多也是輕重商業模式並舉,宋建雲判斷道:「泰康選擇了重資產模式,當然會更堅持長期主義。」
醫養結合為幸福晚年托底
很多長輩剛入住到燕園時,是坐著輪椅來的,比如鄭洞天導演。他曾談到:「我是被輪椅推進來(燕園)的。當時我有很嚴重的心臟病,但在燕園居住兩年後,我的生活竟然可以完全自理了。下樓就能看病、隨時有醫生可找,是最重要的一點。醫養結合也是泰康之家最顯著的特點。」燕園居民們之所以能暢享「理想八旬」的生活,是有泰康的醫養體系在托底。
每一位入住燕園的老人,都會經歷專業評估、確定照護等級及入住業態、設定照護目標、制定照護方案等標準流程。身體、精神狀態較好,生活能夠完全自理的長輩會入住到「活力區」,也就是獨立生活區;如果是失能、部份失能以及失智長者,則會入住「護理公寓」,專業護理團隊依據泰康國際標準長期照護體系(TK-LTC)提供兼顧生活照料及醫療護理的照護服務。
滑動檢視更多
泰康之家·燕園的環境與設施
在泰康之家,「1+N」多學科團隊即時線上,不僅有管家、社工和個案管理師作為「專職兒女」貼心照顧,還有醫生、護士、康復、護理、藥師、文娛、餐飲、運動、運保等多學科團隊的專業人員配合支持,從換燈泡到教老人用智慧型手機,從陪長輩聊天到為長輩領藥、送醫,從文娛活動到運動康復,長輩的需求都能得到及時響應,並提供不同專業角度的高品質服務。
工程隊檢查、維修社群裝置
表演藝術家於洋與妻子楊靜是電影圈著名的恩愛伉儷,2018年10月,將近90歲高齡的夫婦倆選擇來燕園安享晚年。
在燕園護理公寓,於老夫婦每天的生活有專業有素的護理師幫助打理:護士早晚監測血壓、血糖;不舒服了,在房間裏一拉繩就可以呼叫醫生;餐飲服務團隊制作科學營養的餐品,每餐送到餐桌;每天的康復治療課可以延緩功能退化;文娛活動讓兩位老人開心快樂……
於洋與妻子楊靜已相伴70余載,始終情深意篤
燕園的專業服務給於老的女兒於靜江帶來了諸多驚喜,「有時候我們越是對自己最近的親人越沒有耐心,但是在燕園,護理團隊做到了有耐心、有愛心、有責任心,這種‘三心’服務是我們子女有時候也無法完全做到的。」
八九十歲老人的子女往往年紀也很大,他們帶父母看病,排隊、拿藥、檢查、繳費、住院,每個步驟都是過關,於靜江就心有余悸地說:每次帶父母去醫院看病都得掉一層皮。
而燕園社群有自己的二級康復醫院——泰康燕園康復醫院,樓上樓下走幾步就到了,拿藥看病都很方便,「這不是一般的養老機構能做到的,我感覺甚至比一些‘高幹病房’還要好。」於靜江說道。醫養模式是泰康之家的獨特優勢,透過「一個社群、一家醫院」的創新醫養融合模式,為居民打造「家門口的醫院」,無論是突發急救,還是日常的健康管理,都有專業的醫護團隊即時線上。
老人在康復師的指導下進行鍛煉,醫養融合模式讓老人們的健康更有保障
泰康之家的醫療體系堅持防大於治。劉玉蘭對燕園的「慢病管理」非常推崇,家庭醫生會根據老人的身體狀況,提供健康建議、進行慢病管理。泰康之家透過各種精準化管理提高老人生活品質,截至目前,在泰康之家內分泌醫學首席專家、亞洲糖尿病學會副主席楊文英教授的帶領下,燕園康復醫院糖尿病管理中心已幫助600多位長輩平穩控制血糖,隨訪1年後空腹血糖達標率80%以上,糖化血紅蛋白達標率大於70%。
除了慢病管理,燕園的急救體系也非常強大。泰康之家老年醫學及急診醫學首席專家、中國老年醫學學會高血壓分會委員付研,原是北京同仁醫院急診科主任,她最擅長的就是老年急診急救。
泰康之家的急救系統突出的就是:「快」。每個房間都配備拉繩警報裝置,當老人身體不舒服,或者社群的工作人員發現老人身體出了問題,就能立刻拉響警報。收到報警後,醫生和護士會抓起急救箱奔向現場,救命的裝備早已分門別類地放好;到現場後進行搶救操作;管家作為老人的「專職兒女」,也會第一時間出現;同時保安也會到場,助力維持秩序、擡擔架、推車等事宜。這個四合一團隊守護老人健康,為搶救生命而爭分奪秒。
中風、窒息、嚴重心律不整、急性器官衰竭都可能在短時間內威脅老人生命安全,搶救越及時效果越好,醫療花費也越少。
付研最近搶救的是一位89歲的老奶奶。這位長輩平時身體很好,前幾天突然間覺得不舒服,立即拉繩。老人被送到燕園康復醫院的搶救室,檢查發現是急性下壁心肌梗死。當即緊急啟動北大國際醫院急診科的「綠色通道」,「上了手術台後,室顫了6次,冠脈被堵得死死的,幸因搶救及時,長輩現已康復。」
付研(左一)團隊的醫療急救,為老人們的健康增添了重要保障
85歲的老爺子郭瑩曾在2020年7月和9月做了腸癌和腸梗阻兩個大手術並且禁食禁水50天後,體重比手術之前減少了整整36斤……身體弱到走路都走不動了。經過了燕園醫生、廚師、營養師的合力護航,「今天的我紅光滿面,底氣十足,所以我特別要感謝燕園,對我有再造之恩。」說到此處85歲的郭老爺子聲音哽咽,眼角泛起淚花。
康復後的郭瑩老人在表達心聲
經過管家、護理師、營養師等「專職兒女」們專業系統的照護,有的老人由醫院的常客變為稀客;有的老人體重由出院時的80斤,增重20多斤。
「1+N」多學科團隊中的重要一環是 護理師,他們會協助照護區的老人起床穿衣、如廁洗澡、打餐送餐、就醫康復、恢復性鍛煉……長時間的朝夕相處,彼此的感情很深。
資深護理師董明明說道:「很多護理師覺得‘這個工作平凡而偉大’。」他們透過自身的專業性和情感付出,為老人們的幸福晚年持續護航。於老的女兒於靜江將這一切看在眼裏,也誠懇地稱贊:「泰康之家的護理服務在國內來講是可以拔頭籌的。」
養老社群正在批次化復制
泰康之家的養老社群在設計建造之初就采用了「適老化」思維,走在園內,隨處可以看到適老化的細節:每個房間的鞋凳、馬桶、浴室都是適老化客製的;茶幾邊緣呈弧形上翹,避免藥片滾落到地上,老人去撿時發生危險;電梯內有扶手且開關比較慢;風雨連廊在天氣不好時也能方便老人出行,避免滑倒骨折。
泰康之家在細節中處處體現了對老人的用心和照護
裝置和硬體上的用心,同樣體現在「軟性」的服務上。陳東升反復強調:服務品質是泰康之家未來保持長期穩定核心競爭力、打造養老品牌最核心的一點。」從2023年開始,泰康之家的服務再次升級,進入2.0時代。
高品質服務的核心是人。泰康之家和多所高校聯合培養,在高校設立「泰康班",以此解決高水平護理的「人才荒」。經過專業培養,這些新一代護理師具備成熟的職業素養、價值觀,同時也有一顆照護長輩的心。
泰康之家還構建了多種渠道並列的意見反饋系統,劉玉蘭和宋建雲都表示:「我們提意見很多,是社群的‘意見’大王,也常常有鄰居要求我們代表他們反映意見與建議。」每個泰康之家居民的房間內,有一部大字版的電話,一鍵就能投訴,而且是直接投訴到泰康保險集團的95522客服團隊,反饋更加快捷。在反饋系統的千錘百煉之下,適老化和各項服務持續精進。
泰康之家總部專門成立了「服務與品質綜合評定」檢查組,共有幾百條檢查標準,以此考核一線的社群管理團隊,保證了服務品質的標準化和品質穩定,從頂層設計上把控服務品質。
一線服務人員會及時為老人們答疑解惑、提供幫助
營運九年來的成功經驗,也被梳理組譯為一本輕量級的服務標準手冊,新入職的服務一線員工,可以拿著標準手冊按圖索驥自學,快速拉齊泰康的服務標準。
這一套服務提升的組合拳,很快見到成效。據泰康之家助理總裁兼營運長張惠豐介紹:「2023年,我們的客戶服務滿意度創了歷史新高。」
【經濟學人】2023年曾刊發封面文章【活到120歲已經成為一個可以想象的前景】,介紹當代科技對壽命的種種加持。而有了醫藥科技、人工智慧和高水平養老服務做依托,在醫養體系的全程護航下,健康且高品質的長壽變得更常見。
目前泰康之家的入住居民中,不少人是共和國建設者,不乏院士、大學校長、知名專家、藝術家、大企業高管等,具有一定社會影響力的居民超1100 人,其中活力居民平均年齡是82.3歲;護理區的居民平均年齡是85歲,遠超中國人均預期壽命。
與此同時,泰康之家這種養老社群,正在批次化復制。包括已經開業的20家在內,泰康在全國布局了35城40個計畫,目前已經入住了超12000名居民,全部建成後將可容納8.5萬名老人。
老人們在泰康之家養老社群自在地安享晚年
老人在養老社群享受晚年的同時,也在進行著「銀發經濟再創造」:錢理群教授是燕園的第一批居民,76歲後出版了14本書,再次掀起創作高潮;建築大師梁思成的弟子鈕薇娜,用「建築工程進度表」的方式解讀宋詞,95歲的年齡開始直播,成為網紅奶奶……
劉玉蘭現在每天除了玩,就是健身、聽講座、讀書、寫詩、醞釀寫回憶錄。她在燕園結交了幾個新閨蜜,大家教育程度、經歷背景相似,很有共同語言。泰康之家在全國是連鎖營運模式,老人們未來準備開啟旅居式養老:「陽春三月到蘇杭體會‘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的意境;冬天去大理感受‘洱海月映蒼山雪,下關風吹上關花’之美;雨季時去重慶玩味‘君問歸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漲秋池’的詩意……」劉阿姨描繪著自己的構想,趁著現在身體較好,準備立即行動起來。
劉玉蘭和好友們一起參加活動
作家渡邊淳一曾談到:人生最後二十年的活法,是決定一個人這輩子是否活得精彩的關鍵所在。劉玉蘭深表認同,她補充道:「人生的智慧之火不能熄。對老年人來說, 到 泰康之家, 是另一個春天的開始。」
老人們的人生後程,不再是常見的「攢瓶子、帶孫子」,而是自由、輕松、美好,為人生書寫出一個漂亮的結尾。
策劃丨
三聯.CREATIVE
微信編輯丨 路瑞海
作者丨 方禾
設計排版丨 Cc
圖片來源丨 泰康之家
*文章版權歸【三聯生活周刊】所有
歡迎轉發到朋友圈,轉載請聯系後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