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妍妍網 > 情感

中年以後:把事看淡,把人看輕,把心放寬

2024-02-17情感

主播 | 簡寧 文字 |六月安夏

【傳習錄】中有一句話說:「萬事萬物之理,不外於吾心。」
心是世間一切的根源。心若狹隘,遍地泥沼;心若寬廣,海闊天空。
人到中年,生活難免一地雞毛。無力改變事態,就得改變心態:
把事看淡,把人看輕,把心放寬。
如此,才能在苦樂交織的人生中,活出一番自在。

把事看淡

聽過一句話:「幸福永遠不取決於你擁有了多少,而是取決於你看淡多少。」
求而不得,是人生的常態。與其執著得失,終日自苦。不如試著看淡,不再掛懷。
孫叔敖是春秋名相,他的智慧連孔子也曾嘆服。
在他輔佐下,楚國日漸繁榮,楚莊王也成功躋身「春秋五霸」之一。
然而,身居高位的他,也並非一帆風順。即便位至令尹,仍然三落三起。
周圍人免不了對他的遭遇嘆息。可孫叔敖自己,卻總是一副雲淡風輕的樣子。
一位叫肩吾的隱士上門求教:「你三次擔任令尹,也沒有感到榮耀。
三次離開位置,也沒有露出憂色。心裏到底是怎麽想的呢?」
孫叔敖聽罷,微微一笑:「官職爵祿的得失,都不取決於我自己。
如果落在別人身上,就與我無關;落在我身上,就與別人無關。
我只需要順其自然,其他的一切,有什麽好強求的呢?」
肩吾聽完,欽佩無比。
佛家有言:「心無增減,得失隨緣。」
人生自有起起落落,沒有誰的日子,會一直順風順水。
留不住的,隨緣隨喜。得不到的,一笑而過。
保持內心的淡然,不僅是一種難得的清醒,更是對自己最好的成全。

把人看輕

老話說:「人情世態,倏忽萬端,不宜認得太真。」
人心從來瞬息萬變,將別人看得太重,最終受傷的,只會是自己。
管好自己,少管別人,才能拋開無謂的負累,讓生活輕盈痛快。
明朝年間,有個叫鄭大均的人,靠著勤學苦讀,成功入仕做官。
眼看他前途無量,周圍人紛紛前來巴結。甚至回鄉探親時,人們都自發出城幾十裏,過來迎接。
可不想,由於得罪了人,鄭大均一朝被貶,只得回老家務農。
眾人的態度也隨即逆轉,不僅議論他的落魄,還刻意躲避,生怕沾染晦氣。
家人對此無比憤慨。鄭大均卻深知人情反復,於是一笑置之,專心種地。
沒多久,朝廷的文書傳來:原來,鄭大均是被小人陷害,現在真相大白,自然重獲重用。
訊息散開,鄉鄰們又愧又悔,與其相遇時,都紛紛背過身去。
鄭大均則不念舊惡,不僅主動問候,還在臨行之前,將一些無法帶走的生活用品,贈送給了大家。
【菜根譚】中,有這樣一段經典論述:
「我貴而人奉之,奉此峨冠大帶也;我賤而人悔之,侮此布衣草履也。
然則原非奉我,我胡為喜?原非侮我,我胡為怒?」

大意是說:
當我富貴時,人們奉承的,其實是我的官帽綬帶;當我貧賤時,人們輕蔑的,也是我的布衣草鞋。
既然他原本奉承和輕蔑的,並非我本人,那我為什麽要因此歡喜或憤怒?
人這一輩子,終究要為自己而活。
世態的冷暖,不必放在心上;別人的好惡,無需太過在意。
緣來情至就珍惜,緣去情散就釋懷。少些計較,多些泰然,日子才能過得舒坦。

把心放寬

聽過這樣一則寓言:
有人問農夫:「種麥子了嗎?」
農夫說:「沒,我擔心天不下雨。」
那人又問:「那你種棉花沒?」
農夫繼續回答:「沒,我擔心蟲子吃了棉花。」
這人急了:「那你到底種了什麽?」
農夫目光空洞,滿臉哀怨:「什麽也沒種,因為,我實在是太害怕了。」
滿心焦慮的農夫,事事謹小慎微,最終荒廢了時光,一無所獲。
然而,不光是農夫,這般遺憾,你我也曾有過:
事情還沒做,心態就已崩了盤。結局還沒定,自己就已敗了陣。
周國平曾說:「享受人生而不沈湎,看透人生而不消極。」
人生固然荊棘叢生,但只要把心放寬,自能在命運的夾縫中,掘出通往希望的路。
國學大師季羨林,一生諸多坎坷。雖然曾經風光,可命運的重拳,也數度將他錘落。
北大執教期間,季羨林先生曾被安排去守門樓,接聽電話。
面對這種落魄,他卻並未計較,而是默默轉譯【羅摩衍那】,樂得自在。
最艱難的時候,季羨林還被發配到郊野,在冬日裏挖土挑糞。
但即便困於逆境,他的內心,卻馳騁於無垠之境。
甚至每日獨自吟誦:既然冬天到了,春天還會遠嗎?
靠著這份豁達,季羨林硬是挺過了那段難熬的歲月,最終撥雲見日,迎來了人生的曙光。
人生苦短,把心放寬。
記住該記住的,忘記該忘記的,改變能改變的,接受不能改變的。
正如【封神演義】中書:「心似白雲常自在,意如流水任東西。」
當我們的內心無拘無束,便能超脫人世變遷、名利紛爭,活出自己的風景。

【言行錄】中說:「心靜則見理明,必有過人之見。」
人只有心事輕了,心境穩了,才能窺見人生的真諦。
看淡周遭事,看輕身邊人,放寬一顆心。
人生就是一面鏡子:內心春意盎然,生活便風和麗日。

作者:六月安夏 來源:國學生活(ID:gxsh789)

- E N D -

長按辨識二維碼 關註夜聽

收聽更多往期節目

3400萬人關註了夜聽

你若喜歡,請給夜聽點個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