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一個孩子在他的成長過程裏,是經常感受不到父愛的,與父親的關系也不好,那他會很容易變得自卑、害怕與人競爭、也沒有動力做事;處理不好人際關系,也很難擁有好的親密關系。
因為 心理學認為,母親給予孩子安全感,而父親,提供的則是力量感。 那缺乏力量感,最直接的表現就是缺乏自信。尤其對於相對來說更敏感膽小的女孩兒,這個不自信會伴隨她很久,甚至影響她的婚戀選擇。
就比如我們看,為什麽很多父愛缺失的女生她更容易戀愛腦?因為從小對父愛的渴望,她會很輕易地就被那些,能給她類似於「溫暖父愛」的人吸引。只要對方稍微對她好一點,她就會把對方當做是來拯救她的人。哪怕這個人後來對她不好了,還欺騙了她。但只要對方哄一哄,她立刻就心軟了,還自己騙自己:「他還是愛我的,就再原諒他一次吧。」
本質上是因為父愛的缺失,導致她的自我價值感也是缺失的,她從一開始就不會把自己與對方放在一個平等的位置上。感情出問題,她總覺得是因為自己不夠好;又或者覺得,離開了對方,就再也找不到第二個對她這麽好的了。所以她沒有力量去改變這段關系,更沒有力量去結束這段關系。她只能更加壓抑自己去苦苦維系這段糟糕的感情。
那對於男孩兒呢?處於俄狄浦斯期的小男孩兒會天生與父親來爭奪母親。但如果父親總是缺位,那他就不用去和父親去競爭了。這會讓他從小就喪失競爭的動力,長大後也會缺乏競爭精神。遇到困難,要麽往後躲;要麽就是抗挫折能力極差,一點失敗都無法接受。
並且父愛的缺失,還會給男孩兒帶來一個最典型的特征就是男性力量不足。因為他對自己的父親是不接納的,也不願意去看向父親,所以他就無法透過父親去學習一個穩定的男性力量。他要麽會成為一個特別依賴母親力量的媽寶;要麽就是他無法駕馭自己力量,變成一個特別暴躁、強勢,又或者是不懂得如何尊重、理解女性的人。
另一方面,一個不合格父親,大機率也是一個不合格的丈夫。 母親很有可能在這個家庭裏既要當媽又要當爸。那她在這種雙重的壓力下,就很容易變得極度焦慮,開始過度幹涉孩子。並且,她還會把對丈夫的全部情感都轉移到孩子身上,為孩子傾註一切:「媽媽為了你什麽都可以做;你那個倒黴爹什麽都不管,你就不能體諒下媽媽嗎 ... 」
這會讓孩子一邊想要逃離母親這種濃厚又窒息的愛,一邊又會對母親心生愧疚。他會因為不想看到母親太辛苦,而變得越來越懂事,越來越乖巧。可「乖」就意味著,他內心裏的很多需求都是被壓抑的。那小時候習慣性壓抑自我討好母親,長大後就會逐漸演變成,討好身邊的所有人。
比如說會過分重視別人的對自己的看法,別人一句稍微冷淡的話,都會讓他感到恐懼和焦慮。在感情中,也是習慣性地壓抑自己真實的感受,因為她身上的無力感太強了,她不知道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麽,所以從來不敢主動地去表達,也不敢主動去索取,她不敢做真實的自己,自然也很難與對方建立一個更為深刻的連結。
所以明白了嗎,為什麽很多人總覺得自己內在缺乏力量,沒有動力去搞事業、搞愛情,很大一個原因,就是因為在幼年時期沒有得到足夠的父愛造成的。
但我講這些,並不是說,如果你缺少了父愛,就註定過不好這一生,更不是說,讓你把它當成你徹底擺爛的理由。 要知道,父親是力量的來源,但並不是力量的本身 。父格這個東西,如果我們的父親沒有給到我們,但我們可以從很多地方找到一個「代償」。就比如有些人可能一出生就沒有見過自己的父親,但他可以從外公、舅舅、老師、以及今後一段好的親密關系中去汲取力量。
但作為成年人,我們更應學會的是自己給自己力量。父親的缺失,已經為我們留下陰影,那我們要做的是如何去淡化陰影,而不是繼續活在陰影下。你只有敢於打破舊有的模式,才能讓自己真正的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