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選下方名片,關註我們↓↓↓
導 讀
2月25日,娃哈哈集團創始人、董事長宗慶後因病去世,享年79歲。
宗老去世後,曾多次面對面采訪宗老的潮新聞·錢江晚報記者陳婕懷著悲痛,寫下了下面這篇文章,回憶與宗老交流的過往,以紀念這位敦厚長者。
記者2021年采訪時拍攝的這張照片,宗老很滿意,近年來曾在多個場合使用。
出生於1945年10月的宗慶後,於1987年創立娃哈哈,任娃哈哈集團董事長,是中國著名的商業領袖,他還熱心公益,曾榮獲中華慈善獎、中國十大慈善人物等榮譽稱號。
宗慶後與錢江晚報的淵源很深,他在接受晚報記者采訪時曾多次提到, 娃哈哈和錢江晚報同齡,都是創辦於1987年,既是合作夥伴也是朋友。
在娃哈哈集團的檔案館裏,至今還收藏著1000多份錢江晚報關於娃哈哈或者宗慶後的報道。這些報紙,因為時間久遠有些已經泛黃,但幾乎完整地記錄下了37年來娃哈哈以及宗慶後本人的動態和成長發展軌跡。
透過後台搜尋,錢江晚報自創刊以來,關於宗慶後的報道一共有850篇,這是一個很高的數據。幾代的錢江晚報記者,持續而深入地關註著這位出自杭州的企業家、改革者、創業英雄。現在再來回看這些報道,記錄的既是宗慶後個人波瀾壯闊的傳奇後半生,也是一部微縮版的改革開放創業史。
以下為新聞·錢江晚報記者陳婕寫下的紀念文章。
娃哈哈的檔案室裏珍藏著1000多份錢江晚報,圖為2021年錢江晚報創刊35周年時,宗慶後向記者展示1989年5月30日的錢江晚報,上面刊登了曾引發全杭城轟動的剪報免費喝果奶的廣告。
記者陳婕在娃哈哈下沙基地采訪宗慶後。
前幾天,杭城的天空竟響起一聲悶雷,或許是在提前告別。繁花還未盛開,春天將到未到。
元宵剛過,本不該聽到如此不好的訊息。
我坐在辦公室的椅子上沈默許久,忽然就想起2016年那個午後,在清泰街旁那幢不起眼的白色老式小樓裏,第一次「親眼」見到宗老的樣子:跟電視裏一樣的中山裝,搭配黑色布鞋,親切的笑容,還有一雙溫暖厚實的大手。
作為一名主要對接娃哈哈的財經記者,與宗老面對面五六次,加上各種正式場合的見面,也有十余次之多。
這位浙商大佬,永遠是一副和藹長者的樣子,樂呵呵的。 每年年底他都會請員工吃團圓飯,堅持了30多年,這些年我幾乎年年都受邀采訪,順便蹭頓飯。吃著娃哈哈食堂大廚燒的菜,喝著娃哈哈各色飲料,場景溫馨得就像是一場家宴。
有一年我家娃沒人管,只好帶著一起去,沒想到老爺子看見了,還拉著孩子的手,和我們拍了一張合影。平易近人得讓人意外,但縱觀其一生為人,又在情理之中。
下面這張照片,一直存放在電腦裏,也算是一種最珍貴的記憶。
2020年1月,記者帶孩子去參加娃哈哈年夜飯,宗慶後看見了還專門過來拍了一張合影。
龍年的年夜飯,宗老沒有出席,可誰也沒有往壞處想。哪知道,會等到這樣的訊息,讓人無法接受。
也是在舊年前,原本還約了宗老給潮新聞和錢江晚報的讀者拍拜年視訊——只是臨了要拍,助理發來訊息說,老爺子嗓子有些啞要爽約——這是之前從未有過的。宗老一直念念不忘的,就是娃哈哈和錢江晚報同齡,同生共發展,既是合作夥伴,也是朋友。
既然是朋友,怎麽能說走就走了呢?
每次采訪宗老,都是在上面這座外表看似不起眼的小白樓裏。
杭州城站旁不起眼的小樓裏,辦公室放泡菜壇子的宗慶後
從人來人往的杭州城站火車站出發,走路不到5分鐘就能來到清泰街。立交橋下走動的人不多,街邊有一幢不起眼的白色老式小樓,一共6層,宗老就長期在這裏辦公。
小樓究竟有多老?年輕的娃哈哈工作人員誰也說不出準確的數位來。
外人很難將眼前這棟樓,跟娃哈哈總部聯系在一起。我有好幾次從報社打車到這裏,網約車司機走錯了路,他們覺得驚訝得很,就這裏,能是鼎鼎大名的娃哈哈總部?
過去這些年,我參加過很多次在酒店宴會廳裏舉辦的娃哈哈新品釋出會,也曾經很多次來到這幢小樓采訪,漸漸地習慣了,也更理解了這種反差。
作為國民品牌,娃哈哈需要展現實力,觸達更多人群,而回歸本人,宗慶後則毫不在意物質享受。除了布鞋、高鐵二等座、飛機經濟艙等等這些公開報道外,一位前輩記者曾經告訴我一個細節, 宗老的辦公室裏曾經放有一個泡菜壇,裏面是他的媽媽親手做的泡菜,他的工作餐就是食堂盒飯,外加這些泡菜。
我至今還記得第一次來到這裏時的震驚。
小樓前面有一個小院,小到只能並排停三五輛車。看到保安在忙前忙後指揮停車,我不理解,習慣性地往小樓後面走,試圖找到更多停車位。沒走幾步,一堵圍墻擋在眼前,碰壁了?!工作人員笑著解釋:「不好意思,我們只有這前面半個院子。」
電梯直上6樓,聽到我們進來的動靜,宗老笑盈盈地從辦公桌前站起身,走了過來。毫無億萬富豪的架子,樸實得就像家中長輩。
身材高大,笑容親切,主動伸出右手,我有些不好意思,一邊握手,一邊用余光往他的腳上偷偷瞄了瞄,沒錯,傳說中的布鞋,還有,這雙大手可真溫暖啊。
2023年1月,記者陳婕(左一)和魯佳(右一)采訪宗慶後,在其辦公室合影。
采訪中他突然問:「你的房子解決了嗎?」
宗老的辦公室在小樓的頂層,一張辦公桌,一面書櫃,幾張沙發,幾株綠植,大抵就是這些了。
他是公司第一號員工,也是最勤奮的員工。只要不出差,總是早早就到,而且是沒人比得上的那種早。辦公室還有個裏間,有兩次我們中午提前到了,他在裏面午休,有時加班晚了,他也睡在辦公室。
隔著辦公桌,我們面對面坐著,他沒有架子,跟我講過去的創業,講未來的發展,講國家政策,也講年輕人買不起房,不願生娃……他語速很快,而且對於問題來者不拒,坦率得有時讓邊上的工作人員都著急了,忍不住插上幾句替老爺子解釋一下。
甚至有一次,采訪尾聲,我忍不住好奇,問,辦公桌上的養生壺裏的深色茶水泡的是什麽?他也笑著告訴我,那裏面是黃精。
他時常跟我說起和錢江晚報最初的交往。 當年,他在錢江晚報上首創了「剪報角」廣告:憑一個剪報角,就能免費得到一瓶娃哈哈果奶 。第二天報紙登出去,瞬間轟動全城,那場面被宗慶後形容為「櫃台都要擠破了」,活動送出的果奶超過50萬瓶。這樣的成績,既是娃哈哈的行銷策略奏效,也有錢江晚報巨大影響力的加持。
說著說著,我們都不免有些感慨。
他還愛講自己的員工,說年輕人在外打拼不容易,如果房價過高,年輕人就不能安居樂業,企業就留不住人才,這也是為什麽娃哈哈要花大價錢給員工解決住房問題的原因。
「你們年輕記者是不是也一樣呀,房子解決了嗎?」突然關心起我來,讓人怪溫暖的。噢,難怪娃哈哈的員工都覺得他像大家長。
他也講宗馥莉。在我看來,宗慶後是一位典型的中國式父親,不把愛掛在嘴上,但孩子想做的事,他總是默默支持。
這對父女同時露面的場景不多,更是幾乎不公開談論彼此。最近的一次采訪中,仗著關系熟,我半開玩笑,讓他點評下女兒的工作表現。問題丟擲的那一瞬間,我都能感覺一旁的工作人員緊張了,空氣要凝結了一般。宗老倒是不假思索,給出了這番評價:「她的管理能力比較強,比我還厲害。」
2023年4月,娃哈哈釋出新品水系列產品,宗慶後讓記者拍了一張和吉祥物的合影。
錢江晚報一條時間軸,記錄了宗老的850個瞬間,也是他波瀾壯闊的後半生
拋開財經記者的專業身份,作為80後,我首先承認,對於娃哈哈我是有先天濾鏡的。80、90後們,誰的童年裏沒有一瓶AD鈣奶呢?
更何況,我所在的錢江晚報,跟娃哈哈更是有緣,大家是同齡人,都出生在1987年。
在錢江晚報後台搜尋,關於「宗慶後」一共跳出來850條記錄,也就是一共有850篇報道,這些報道還可以自動生成一條時間軸。順著這條時間脈絡,我們可以說,宗老創業後最重要的後半生,都在這一篇篇的報道裏了。
2017年,娃哈哈30周年慶典在浙大紫金港校區體育館舉行,錢江晚報新媒體全程直播;2019年,浙江日報慶祝70歲生日,宗慶後推掉了外訪任務,專程前來參加慶典;2022年,錢江晚報35周年,宗慶後給我們發來祝福。我還記得結尾他是這麽說的:「35歲,我們青春正當時,我們一起在路上,出發!」
出發!這些年,飲料行業風起雲湧,伴隨著競爭格局的變化,娃哈哈也在轉型。
除了當家食品飲料產品,娃哈哈在杭州喬司開設了一個大健康基地,娃哈哈研究院引進了一大批博士等高學歷人才,自研了不少大健康產品。宗慶後希望,這些產品能幫助年輕人吃得更好,睡得更香。
龍年春節前,宗馥莉接受潮新聞記者采訪,關於未來她談了很多。
跟年輕人走得更近,女兒宗馥莉無疑承擔了更多的使命,背後則是巨大的壓力,宗馥莉扛住了,也成長了。
去年年初的一次采訪,宗慶後指著窗外,告訴我,他很快要搬新辦公室了,就在江對面的娃哈哈大廈,那裏是娃哈哈的新總部。
2023年2月,潮新聞正式上線。2023年12月,娃哈哈新總部正式啟用。
龍年春節前,向來低調的宗馥莉,跟我們在新總部見了面,聊了聊她這些年的思考。
過於樸素的辦公室,對於主業的堅定,要讓員工感到幸福,社會責任,無論是環境還是語句,都那麽熟悉,當然還有那相似的長相、神態……有那麽一瞬間,我走神了。
「我不介意別人叫我為二代,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最重要的是把自己放小,把企業做好。」宗馥莉說。
這次采訪結束後,宗馥莉發來一段文字:2024年,新生代浙商將以堅毅的信心和無限的幹勁,在逐浪中奮鬥,在守正中創新,以拼搏之姿迎接更加美好的明天。
一代商業巨子宗慶後背影遠去,但我們有理由相信,娃哈哈的未來,中國民營經濟的未來,一定會更好。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潮新聞·錢江晚報
記者 陳婕 楊業
主編:劉娟
編輯:李磊
校對:李媛 毛潔
END
往期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