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妍妍網 > 遊戲

新聞系開始教AI了

2024-04-10遊戲

點選下方名片,關註我們↓↓↓

導 讀

FLOWER CLUSTERS

飽受爭議的高校新聞專業,如今可能迎來了「人工智慧新聞」的新時代。

3月26日, 浙江傳媒學院 在公眾號上釋出訊息稱, 將面向全校開設「人工 智慧新聞」微專業。

A I+ 聞教育 此舉是否可行?又會為新聞專業帶來哪些可能性?


人工智慧+新聞

浙江傳媒學院3月26日在公眾號上釋出訊息稱,將面向全校開設「人工智慧新聞」微專業。

編者按中提到,「這是一條由人工智慧寫作的新聞報道,並經過人工稽核,確保資訊無誤後,與你見面。」

在這條「AI新聞」中,新京報傳媒研究了解到,「人工智慧新聞」微專業將於2024年至2025年第一學期面向浙傳全校開放,招生物件主要是本科三、四年級學生及在讀研究生,不限制專業,但要求申請者具備新聞選題策劃、新聞采訪與寫作、新媒體內容策劃與營運等專業技能。

在課程設定上,將涵蓋人工智慧新聞寫作、人工智慧短視訊與直播、人工智慧影像生成技術等5門主幹課程。

其中,「智慧媒體人機協同綜合實訓」課程備受關註。

該課程旨在透過師生與人工智慧的協同作業,實作輕量化的人的智力參與、以人工智慧為主的內容創作模式。數位新聞系主任焦俊波老師表示:「透過實訓,學生將深入了解人工智慧在新聞生產中的套用, 提升人機協作能力,為未來的新聞工作做好充分準備。」

從0起步

開設「微專業」在高校的課程設定中並非獨創。

很多高校為了讓學有余力的同學有機會系統、靈活地參加跨學科學習,開拓視野、培養跨學科思維,為提升社會競爭力提供支撐,會專門設立一組聚焦於某一特定專業方向或領域的課程。

一般來講,主修專業在讀期間,如果修完微專業培養方案內課程,且成績全部合格,即可獲得由微專業開設學院頒發的微專業合格證書。

微專業合格證書是額外學習經歷的一種證明,但並非學位證書。

而作為「人工智慧新聞」這一微專業,浙江傳媒學院人工智慧新聞微專業負責人、副教授王翎子表示, 這一微專業目前是全國第一個AI+新聞教育的專業,「沒有其他院校的模式可以參考,等於從0起步,摸著石頭過河。」

新聞擁抱技術

新聞界和人工智慧的最早合作始於2014年,彼時,美聯社利用人工智慧開始處理數以千計的企業財報。從數據處理到最終產出可供釋出的新聞報道,其制作周期可用「秒」計。

對於這一類有固定操作模式且以數據分析為主要內容的新聞稿件,人工智慧大大提升了工作效率,對傳統媒體來講,具有顛覆性的意義。

除此以外,體育報道也是較早進入人工智慧視野的新聞類別。

人工智慧的套用,讓體育記者可以減少對比賽結果的報道,轉而發現更多更深度和獨家的報道視角,一定程度上解放了記者的生產力。

而近幾年,國內媒體在融媒改革中,也不斷對AI技術伸出橄欖枝。

越來越多的媒體人有了自己的數位同事,這些數位記者不僅能語音播報,還可以根據內容匹配動作、表情,甚至還可以手語播報,今年兩會呈集中爆發狀的數位記者,僅從「擁有率」上看已經成為媒體標配。

AI是助力還是拆台

技術加持下,新聞人的路會不會越走越窄?AI是助力還是拆台?

2023年以來,越發日常化的ChatGPT和Sora的使用,開始讓AI成為了「人均技能」。

而因放話「報新聞專業就‘打暈’」而上熱搜的張雪峰也曾直言,在新媒體時代,傳統新聞業正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

他給出的理由是報紙雜誌紛紛停刊,電視台收視率下滑,很多新聞從業者面臨失業風險。而新興的自媒體行業,看似機會眾多,實際門檻很低,競爭異常激烈,能夠成功的畢業生少之又少。

新媒體時代,人工智慧重構了新聞生產流程,也在重塑記者的角色和職責。但不能忽略的是,新聞業本質上仍然是一種依賴人類直覺、調查挖掘能力和判斷力的職業。

在已有的合作經驗中,人工智慧為提高新聞行業的生產效率帶來了更多可能,但挑戰自然並存。如何更好地使用人工智慧服務新聞生產,在此時成為一門專業也就擁有了更多的合理性。

因此,王翎子稱,學院希望學生能夠參與到AI生產新聞的流程當中, 讓學生找到最高效的工作方式,同時結合專業能力辨析新聞真偽。

文章經授權轉載自「新京報傳媒研究」微信公眾號

主編:劉娟

編輯:蔣婷婷

校對:李媛 毛潔

END

往期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