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選下方名片,關註我們↓↓↓
導 讀
3月7日,央廣傳媒集團召開「新平台 新生態——2024年雲聽創新發展研討會」,邀請來自主串流媒體、頭部互聯網平台、行業協會、研究機構、內容創作者等各方面專家為雲聽創新發展出謀劃策。
此次創新研討會,雲聽不僅曬出數據「家底」,還直面內容建設、平台生態、使用者營運、使用者增長等方面的難題。
歷經4年探索,邁入跨越式發展新階段,雲聽又將如何出招?未來又如何引領整個行業突圍?這次「創新會」或許是一個探尋答案的視窗。
謀策問計背後透露著開放、務實、進取的態度
近期,雲聽可謂動作頻頻。
2月27日,雲聽舉行2024年內容產品釋出會,上線了41部有聲精品。中央宣傳部副部長、中央廣播電視總台台長兼總編輯慎海雄出席釋出會。
據傳媒茶話會了解,此次釋出會不僅規格高、精品多,而且對雲聽的意義也不同尋常——這是雲聽上線以來的首次內容產品釋出會,也是總台確立「以雲聽為龍頭,統籌總台廣播融合傳播」工作思路以來的首次。
僅僅9天後,雲聽再次召開創新發展研討會,邀請專家為雲聽「把脈開方」,這背後有何深意?
4年前,帶著讓國家主流聲音挺進互聯網主陣地,探索廣播轉型之路、建設移動音訊新平台的使命,雲聽應運而生。
歷經4年發展,依托總台資源優勢, 雲聽全平台累計使用者數已達2.6億,已成為名副其實的移動音訊國家隊、有較強影響力的音訊新媒體平台。
如今,面臨人工智慧對內容生產與傳播的沖擊,使用者多元化、個人化視聽需求新常態,互聯網市場從增量擴張轉入存量競爭,雲聽也站在亟待突圍的十字路口。
如何更好地滿足使用者需求、如何打通商業模式、增長新動能從何而來等議題,於雲聽而言重要且急迫。這也是此次雲聽創新發展研討會召開的重要背景。
中國記協原黨組成員、書記處書記顧勇華評價,雲聽秉持守正創新發展理念,成績斐然。站在「新平台,新生態」這一發展新起點, 雲聽未雨綢繆直面未來,集思廣益謀對策,這種謙虛、務實、進取的態度值得點贊。
在顧勇華看來,此次研討會以及雲聽近期大動作不斷,透露出兩方面的訊號:
一是,正視問題,才能有效解決問題。 雲聽創新發展研討會,為下一步的改革指明了方向,也進一步凝聚了發展共識;
二是,從舉辦內容產品釋出會,到召開創新發展研討會,雲聽步履不停,展示出加快轉型、發展的主動作為, 這將為移動音訊行業發展增加多重可能、貢獻出積極變量。
踩著只爭朝夕促發展的鼓點訊號,此次研討會的召開也標誌著雲聽正式進入跨越式發展的關鍵新階段。探索戰略新打法、尋找發展新動能,成為雲聽迫在眉睫的使命。
雖是移動音訊行業後起之秀,但4年的實踐,在內容生產、營運,商業化發展等方面,雲聽已形成了較為系統的戰略打法,並不斷變換身姿適應新環境、新業務格局。
內容建設:打造以精品為導向的「內容生產網」
具體來看,雲聽在內容層面的戰略打法,主要體現三個特點:
一是擴容量,加大內容供給,不斷滿足使用者多元化、個人化需求。
在擴容量方面,雲聽根據使用者對資訊、音樂、有聲書、知識、健康、教育等內容的需求,搭建了「資訊+有聲書+文化經典+知識付費+健康服務+教育」等為主的內容架構,不斷提升內容容量和品類。
目前,雲聽的存量內容超過400萬小時,資訊的生產量每天超過1000條,庫存有聲書超過了3000部。
二是促精品,提升內容品質生態,用優質內容吸引、留住使用者,以文化人。
雲聽圍繞「經典、精品、經久」做文章,對傳統文化優秀作品、總台經典節目進行創新性轉化、音訊化演繹,並打造原創、優秀的文化IP。
傳媒茶話會了解到,雲聽原創IP「聽見經典」主打經典文學賞析,推出一年時間累計收聽量超7億。同時,重點打造「文脈千年」「雲聽少兒」等文化IP,已形成較強的品牌知名度和IP影響力。
三是平衡PGC、UGC、PUGC、AIGC多種內容供給端,提升內容方式的多樣化。
雲聽是主流的音訊媒體,需要以專業內容鞏固、提升影響力、公信力,傳播主流價值。這有賴於源源不斷的PGC。但雲聽也是移動音訊新媒體平台,需要海納百川、博采眾長。打造繁榮的平台生態,UGC、PUGC、AIGC不可或缺。
據傳媒茶話會了解,雲聽的資訊已經全面啟動AI生產。今年,雲聽計劃全面啟動PUGC的生態化營運,還將與中國之聲聯合,釋出中國的第一部AI多人有聲劇。
蘭州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副院長、中國新聞史學會公共關系專業委員會理事長劉曉程認為,雲聽應該發揮平台媒體優勢,整合各種資源,善於「織網」,尤其要以「PGC+PUGC+AIGC」的疊加轉型為依托,努力整合各類音訊內容生產資源,打造「內容生產網」。
商業化:多元融合,拓展新賽道
打造新媒體平台,需要大量的投入,前期需要母體輸血、賦能,但最終需要自我造血,才能實作永續發展。如今,如何變現也擺在雲聽的面前,成為亟需攻克的難關。
如何實作商業變現,於雲聽而言,至少有兩個層面的意義。
一是維系生存與發展必須。雲聽需源源不斷擴大內容生產、提升營運能力、品牌傳播力,增強雲聽市場競爭力。
二是自身賺到錢才能扶植更多的創作者,啟用內容生態。
在研討會上,某文化博主坦言,做自媒體是要「恰飯」的,賺到錢是持續產出優秀作品的動力。這種聲音代表了自媒體創作者對雲聽的期待。
但從當下的網路音訊競爭格局來看,市場已被一些頭部商業音訊平台占據,現有的一些商業模式對媒體內容與平台內容兼具的雲聽而言,也缺乏適應力。因此,作為非資本催化的音訊新媒體平台, 雲聽結合自身定位、優勢,找到了變現新賽道、新場景,以及更垂直的變現領域,從而實作對內容建設的反哺。
新賽道方面,雲聽瞄準了車聯網。
打好車聯網這一仗,雲聽采取了三招,且招招打在要害上:率先打造車機端套用,搶占第三屏;拿到總台電台頻率及其音訊節目經營權,鞏固內容護城河;加強與汽車產業上下遊的合作,形成車聯網產業完整生態。
數據顯示,目前,雲聽車載端使用者數超過8200萬,成為車載音訊媒體第一平台,並構建全業態融合的套用新場景,建設智慧網聯汽車的新生態,展現出商業化的光明前景。
新場景方面,除了傳統的收音機、手機、車載終端外, 雲聽還加快多元場景布局,向智慧家電、可穿戴裝置、快套用等智慧終端疊加轉型 ,增強聲音在智慧時代的傳播力,以及在多元場景的耦合性。
在垂直領域,雲聽針對「一老一小」,開發出面向老齡的簡潔版以及安全綠色的少兒版,獨家策劃活動,打造有影響力的IP,並和眾多品牌聯動,探索商業可行性。
雲聽兒童頻道
廣告行銷專家也表達出對雲聽未來營收的信心—— 雲聽在音訊賽道的增長率表現亮眼,其新銳的成長性,未來會吸引更多品牌合作。
技術賦能:讓價值導向、內容品質和使用者喜好高度耦合
對媒體平台而言,內容是基礎、平台是支撐、營運是抓手。優質的內容需要依靠營運去實作對使用者的精準觸達,良性、互動的平台生態更需要營運去啟用、維系。
雲聽正在發力使用者營運、產品營運,以使用者營運促精準傳播、以產品營運涵養互動生態,實作使用者的拉新、留存、轉化。
4年的探索、實踐,雲聽打破了傳統廣播千人一面的內容分發模式,初步實作了一人一屏、千人千面,建立了基於大數據演算法的精準化、個人化、智慧化的內容推播模式,滿足使用者的個人化需求。
去年10月,雲聽在部份頻道推出智慧推薦資訊流,將價值導向、內容品質和使用者的喜好融入了演算法模型,加強了使用者與內容的連結,顯著提升了使用者的內容瀏覽時長和內容消費的轉化。
今年,雲聽將以使用者為中心,以大數據推薦演算法為手段,持續最佳化客戶端、智慧終端產品的使用者體驗,改進內容的呈現方式,提升跨屏、跨終端場景的內容分發能力和內容營運能力,提升內容消費的流暢度。
「雲聽要善於‘造流’,以內容為依托,建立平台與使用者、平台與內容提供者等主體之間的互動關系。」劉曉程認為,雲聽的內容不僅要讓使用者看到,還要被點贊、轉發,形成圈層傳播,讓使用者在雲聽平台找到情感依托,形成與其他使用者及平台本身的情感對話和價值認同。
最近,新質生產力成為熱詞。套用這個詞,如今的雲聽也已進入新質發展階段。接連召開的精品釋出會、創新研討會,對外界而言是觀察、了解雲聽的視窗,但或許這也是眺望網路視聽新業態、移動音訊新生態的視窗。在新的起跳點上,雲聽會創造什麽樣的下一個四年,值得期待。
主編:劉娟
撰稿:李磊
校對:李媛 毛潔
END
往期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