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妍妍網 > 遊戲

某一瞬間,突然就讀懂了課文

2024-06-09遊戲

點選下方名片,關註我們↓↓↓


導讀


談戀愛時才懂【氓】、談婚論嫁時才懂【孔雀東南飛】、為生計奔波時才理解【駱駝祥子】……年少不知文中意,再讀已是文中人。

藏在「語文課本裏的情懷」,給予我們被理解、被共情的溫暖。每一次想起,都重新擁有繼續前行的勇氣。

不禁感慨,是課文,也全是人生吶!

01

年少時讀【端午的鴨蛋】,

被油潤潤、紅彤彤的高郵鹹鴨蛋饞得垂涎三尺。

長大後重讀才發現,

汪老懷念的何嘗只是鴨蛋的美味,

更是那闊別已久、倍感思念的故鄉。


【端午的鴨蛋】

汪曾祺

平常食用,一般都是敲破「空頭」用筷子挖著吃。筷子頭一紮下去,吱——紅油就冒出來了。高郵鹹蛋的黃是通紅的。蘇北有一道名菜,叫做「朱砂豆腐」,就是用高郵鴨蛋黃炒的豆腐。

02

年少時讀【遊褒禪山記】:

當成一篇山水遊玩之作。

長大後覺得那句

「盡吾誌也而不能至者,可以無悔矣。」

寫的哪裏是景,分明是人生的態度。


【遊褒禪山記】

王安石

力足以至焉,於人為可譏,而在己為有悔; 盡吾誌也而不能至者,可以無悔矣,其孰能譏之乎?此余之所得也。

03

年少時,以為難得的是良辰美景,

後來才發現是友如「張懷民」:

你在看到美好時就想去分享的人,

你可以隨時隨地去打擾的人,

接得住你興之所至的人。

年紀越大,越需要一個「張懷民」。


【記承天寺夜遊】

蘇軾

念無與為樂者,遂至承天寺,尋張懷民。

懷民亦未寢,相與步於中庭。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

04

年少時把【匆匆】

當一篇文字優美的散文背誦。

長大後重讀才感受到那種

時間面前人的渺小與無奈。

——「又偷偷溜走了一日。」

——「日子為什麽一去不復返?」

——「一年的光陰過去了一半……」


【匆匆】

朱自清

早上我起來的時候,小屋裏射進兩三方斜斜的太陽。太陽他有腳啊,輕輕悄悄地挪移了;我也茫茫然跟著旋轉。於是——洗手的時候,日子從水盆裏過去;吃飯的時候,日子從飯碗裏過去;默默時,便從凝然的雙眼前過去。

你聰明的,告訴我,我們的日子為什麽一去不復返呢?

05

年少時以為長大會化解很多事,

包括童年裏的遺憾與痛。

後來才懂得:

親人的離去,其實是一生的潮濕,

想起來,就會下一場只有你自己看得見的雨。

長大,其實就下一場雨的事。


【爸爸的花兒落了】

林海音

我把小學畢業文憑,放到書桌的抽屜裏,再出來,老高已經替我雇好了到醫院的車子。走過院子,看那垂落的夾竹桃。我默念著:

爸爸的花兒落了,

我也不再是小孩子。

06

年少時苦於背誦【送東陽馬生序】,

長大後,才發現這篇文章「後勁好大」。

主人公出身寒門,卻不卑不亢,

專註於讀書之道,內心因而富足,

向陽而生,擺脫冷氣,於是明白了:

精神力量強大的人,可抵一切「窮冬烈風」。


【送東陽馬生序】

宋濂

余則缊袍敝衣處其間,略無慕艷意。

以中有足樂者,不知口體之奉不若人也。

07

年少時以為快樂觸手可及,

長大後才理解,有些美好

只能定格在童年的回憶,

越是簡單的幸福,

越不容易被輕易復制。


【桂花雨】

琦君

我回家時,總要撿一大袋桂花給母親。可是母親說:「這裏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鄉院子裏的桂花。」於是,我又想起了在故鄉童年時代的「搖花樂」,還有那搖落的陣陣桂花雨。

08

年少時,以為自己沒有選擇的

或許是更好的。

長大後,經歷了一些事情,慢慢明白:

要尊重自己的決定和選擇,

每一條路上,都會有屬於它的經驗和收獲。

人生還長著,就算走錯又怎樣?

如果不是這樣選,你也就不是你了。


【未選擇的路】

弗羅斯特

也許多少年後在某個地方,

我將輕聲嘆息將往事回顧:

一片樹林裏分出兩條路——

而我選擇了人跡更少的一條,

從此決定了我一生的道路。

09

年少時,讀到先烈的事跡,

只把他們當不同常人的英雄來看。

後來自己有了牽掛,有了羈絆,

再來看這段文字,終於體會到:

他們和我們一樣是血肉之軀,

也曾鮮活好看也曾心有所愛所念。

幸福被他們割舍了,苦被他們吃盡了,

才輪到了我們甜,

終有了告慰一句:幸而生在今日之中國!


【與妻書】

林覺民

吾至愛汝,即此愛汝一念,使吾勇於就死也。吾自遇汝以來,常願天下有情人終成眷屬。

吾充吾愛汝之心,助天下人愛其所愛,所以敢先汝而死,不顧汝也。 汝體吾此心,於啼泣之余,亦以天下人為念,當亦樂犧牲吾身與汝身之福利,為天下人謀永福也。 汝其勿悲!

汝幸而偶我,又何不幸而生今日之中國!吾幸而得汝,又何不幸而生今日之中國!

課文的魅力,

不僅在於初讀時懵懂的驚艷,

更在於長久滋養以後人生的無數個瞬間。

留言分享你印象最深的課文吧。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央視新聞」

主編:劉娟

編輯:陳瑩

校對:李媛 毛潔

END

往期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