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妍妍網 > 養生

「小暑」後進入「苦夏」季,全身臟腑哪個最受「苦」呢?!

2024-07-06養生

今天是小暑,小暑之後,馬上就要入伏了!三伏天又熱又濕,正 所謂「上蒸下煮」, 難熬的「苦夏」又要開始了。

這裏可能有人會問,什麽是苦夏?苦夏時,身體又有哪些影響?

苦夏是中醫的病證名, 也叫「疰夏」, 指因夏天因為暑濕之氣外侵,困阻脾胃,或者暑熱耗傷正氣,脾失健運,由此引起倦怠嗜臥、納差低熱等不適;

夏天容易 「苦夏」的人,也更容易中暑,因為這種人多是 脾氣虛、心氣虛 。也就是說,三伏天中,脾和心這兩個臟腑最為辛苦。

長夏養生要點一

護脾

中醫的脾主運化,這個運化包括 食物的消化 水液代謝 。小暑之後,空氣濕度增加,為了應對外濕,脾要重點轉移,這樣一來,留給食物消化的脾氣就容易不足,食欲不振甚至惡心、 嘔吐等內濕表現,就會在「小暑」之後 出現或是加重。

就是因為這個原因,中醫將入伏之後到立秋這段時間特意劃分出來,稱之為 「長夏」, 由五臟之一的脾所主,目的是提醒大家 在這段時間要著力健脾,非此無法應對外濕、內濕的夾擊。

中醫裏有健脾之效的藥物, 黃芪 位列前茅,也更適合在夏天用。因為,它不僅能 改善脾胃功能, 保障夏天能有個好胃口,還能 提升脾運化水濕的能力, 利水消腫排出體內多余廢水。

張仲景有個著名消腫方「防己黃芪湯」, 用到了黃芪、防己、白朮、甘草。其中,黃芪的用量最多,用以 治療「身重微腫」 ,這個「重」和「腫」就是 水濕內停 的結果,與很多人的「濕胖」其實是同一個發病機理。

長夏養生要點二

養心

「小暑」之後,和脾一樣辛苦的就是心了。高溫時,血壓會下降,為了維穩血壓,心率就要提升,心肌收縮要加勁,加上夏天夜晚短,心臟透過睡眠來修復的時間也變短,這樣多管齊下,心臟在夏天是最累的器官。

在中醫理論中裏, 與夏天相對應的臟腑是心,養生重點也在護心上。 基於這個原理,中醫還有「夏吃參」的理論,就是強調 夏天要借助人參護心。

護心就是「春夏養陽」的具體體現,心臟功能屬於中醫的心陽, 而心陽是陽氣的絕對構成。

過去中醫救治各種原因導致的心臟急癥,比如心力衰竭,心臟驟停,就靠「獨參湯」,把一根人參急煎後喝下,以此回陽救逆,起死回生。因為, 人參是所有中藥裏,唯一一個入心經補心氣, 能直接給心臟這個「發動機」賦能。

黃芪、西洋參

一個健脾,一個護心

既然脾和心是入伏後最為辛苦的臟腑,這時候的養護重點也要圍繞它倆,具體來說, 一要健脾二要護心,這就要用到黃芪和人參 ,這兩者配合,尤其是黃芪和西洋參合用,效果一定是 1+1 大於 2

之所以有如此效果,因為 西洋參是人參裏唯一一個既補心氣又不上火的參。 補心氣是其入心經,不上火是其性質偏涼。不過,這個涼性對於有些脾胃虛寒者不友好,吃完後會出現胃不舒服的情況。

黃芪是入脾、肺經,性質偏溫,雖然不能補心氣,但與西洋參配伍,肺脾心氣三氣同補, 一來加持了補氣的力量,二來對沖了西洋參的涼性,更能改善脾胃虛寒夏天時內裏的虛空,而西洋參的涼性,也中和了單獨服用黃芪可能導致的上火問題。

END

||策劃編輯:十五子

||圖片來自網路,屬相關權利人所有,因客觀原因部份作品若存在不當使用的情況,請相關權利人隨時與我們聯系,以協商授權事宜

|| 如有疑問,可點選 向我咨詢

||音訊電台等服務,請移步 微信公眾號選單欄

有用請給我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