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妍妍網 > 歷史

華東野戰軍成立,粟裕任副司令眾人不服,陳毅:不要給粟裕擺資歷

2024-08-23歷史

1946年9月,陳毅因受到敵戰區剿總司令薛嶽的迷惑,不顧蘇中軍區的求援,緊急調遣陶勇和王必成中將南下策應安徽蚌埠,又將主力軍東近馳援兩淮,卻犯了兩個重大錯誤。

將主力軍北移,沒有先打強敵,在猛攻泗縣時,被敵軍師長張靈甫適時捕捉戰機,親率一個整編師迅速推進,兵分兩路,直撲泗陽,後攻淮陰,陳毅戰場先機已失,雖緊急抽調一個縱隊和一個旅的兵力回援泗陽,但血戰兩天兩夜,全軍付出慘重的傷亡代價,也沒能夠取得有效的戰果。

陳毅

其次,陳毅在明知淮陰有淪陷的危險時,沒有做到堅守死戰,導致我軍江蘇和安徽根據地失去了首府,作為全軍統帥他有不可推卸的責任,而粟裕大將卻在江蘇中部七戰七捷,戰果對比鮮明。

所以戰後陳毅針砭時弊,向延安急電一封請罪電文,堅稱此次戰鬥失利,並不是作戰計劃和軍隊的問題,他願意承擔戰爭失利的一切責任。

延安總部機關在認真聽取陳毅的檢討後,提出讓他讓出全軍總指揮的職務,讓山西統戰大局的徐向前東進,負責前線指揮,而陳毅則是率軍前往淮海打援的建議,卻遭到了主席的嚴詞拒絕,堅決不同意臨陣換帥。

但卻建議山東和華中聯合整編,裁撤山東和華中的軍區、野戰軍,兩軍擴編改組為華東軍區和華東野戰軍,軍區領導班子的構成以陳毅為司令,張雲逸大將出任副司令,饒漱石出任政委,陳士榘上將出任參謀長職務,而華東野戰軍的領導班子以陳毅為總司令兼政委,粟裕大將出任副司令,譚震林和陳士榘先後出任野戰副政委和參謀長職務。

總部對陳毅非常信任,繼續讓他擔任全軍第一領導人職務,但具體作戰指揮任務,全權交由粟裕大將,做到軍政分離,揚長避短,但又相輔相成。

粟裕

1947年第一季度,華東軍區和野戰軍相繼整編完成,陳粟大軍的兵力首次突破到了27.5萬余人,當時由於新軍初成,內部有很多老資格的驕兵悍將,如許世友、宋時輪、王建安、葉飛和譚震林等人,在紅軍時期已經坐到了軍長的位置上。

而粟裕僅僅只是一個軍團參謀長,不僅資歷較淺,還在譚家橋戰鬥中被敵戰區司令王耀武打得潰不成軍,所以這些人一開始對粟裕非常不待見,甚至說他只是一介文弱書生,根本不會打仗。

但陳毅是老革命,對總部的命令向來執行得不折不扣,所以在陳粟大軍成立的第一天,就在戰前動員大會上表示了對粟裕的全力支持:你們這些驕兵悍將,誰也不要在粟裕面前擺資歷,他的職務是總部和主席親自任命的,前線戰役一應指揮事宜全交由粟裕指揮,他說的每一句話都是軍令,戰場上軍令如山,必須執行,就連我這個總司令也沒有二話,如果誰膽敢陽奉陰違,那就休怪我不講情面。

粟裕

可能在軍事指揮上,陳毅比不上粟裕,但在資歷地位和威望上,粟裕就比不過陳毅了,所以有了陳毅在後方坐鎮,粟裕才能在華野接下來的一系列戰役指揮中如魚得水,而這也是後來,粟裕多次向延安鬥膽直陳華東不能缺少陳司令的主要原因。

也就是從這時起,我軍內部就留下了「陳不離粟,粟不離陳」的美談,而粟裕也沒有辜負陳毅和延安總部領導機關的期望,在接過野戰軍指揮大權後,先在宿遷戰役中拿下了敵高層的愛將戴之奇部,在萊蕪戰場和孟良崮戰場上,先後端掉了李仙洲部和張靈甫部。

尤其是1947年發起的孟良崮戰役,粟裕大將連攻帶阻,調集許世友的主力縱隊將貪功冒進,孤軍深入的敵軍王牌整編74師,全殲在山東的孟良崮山區,這一戰不僅開創了我軍殲滅整編師的戰場記錄,也徹底扭轉了山東地區對我軍不利的形勢,為日後解放山東省會濟南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陳毅與粟裕

後來在陳毅的鼎力支持下,粟裕又相繼打出了河南豫東、山東兗州、山東濟南、徐州淮海、渡江決戰和上海淞滬地區的解放大捷,為我民族自由和全國人民解放大業居功至偉,也讓粟裕在華東軍區和野戰軍中的威望和地位日益加深,最後哪怕陳毅調任其他工作,粟裕也能將百萬大軍指揮的如臂使指。

1984年,77歲的粟裕大將因病離世,國家在他葬禮上專門采用了一句訃告通知:生前尤擅指揮百萬大軍大規模作戰,這在1600多位開國將帥中,是絕無僅有的。

【免責聲明】: 轉載自其他平台或媒體的文章,本平台將註明來源及作者,但不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僅作參考。 本公眾號只用與學習、欣賞、不用於任何商業盈利、如有侵權,請聯系本平台並提供相關書頁證明,本平台將更正來源及作者或依據著作權人意見刪除該文,並不承擔其他任何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