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妍妍網 > 歷史

犯了皇帝忌諱,必須物理消滅,哪怕你是大明王朝的救命稻草也不行

2024-05-18歷史

在明朝歷史上一共有三位軍事天才:早期的徐達,中期的戚繼光,晚期的袁崇煥。他們都能做到為官、為將、為帥的高修養、高境界,但是徐達和戚繼光都算是善終,而袁崇煥卻吞下惡果,崇禎帝以謀反大逆罪將袁崇煥淩遲處死。直至清修【明史】認定其死於皇太極所設的反間計,袁崇煥才重獲高度評價。

那處死袁崇煥的時候,整個大明朝廷都不知道袁崇煥是被陷害的嗎?

我想說的是,不管有沒有知道,當時的袁崇煥必須要被處死了。這個必死的原因不是外部條件導致的,而是內部原因,核心原因就是袁崇煥他犯了皇帝的大忌。

袁崇煥是不是大明末年的救命稻草?答案是肯定的。

公元1626年正月,努爾哈赤親率20萬大軍南下,袁崇煥以一己之力扼守孤城,在寧遠擊敗努爾哈赤。

據說努爾哈赤也在這場戰役裏面受傷,幾個月之後就死了,而當時的袁崇煥手裏雖有編制2萬的兵員,實際在崗的只有一萬人。在此之前呢,大明是連連戰敗呀,在1619年的薩爾滸之戰中,12萬明軍精銳被屠殺,在1621年的沈陽之戰呢,7萬明軍全軍覆沒,並且陸續損失了上百名將領。

在大明正在考慮是否完全放棄遼東地區的時候,袁崇煥的這個勝利來得太有意義了, 寧遠大捷使得明朝軍威大振,破除了後金軍不可戰勝的畏懼心理。蒙古的察哈爾部和喀爾喀部誤以為努爾哈赤全軍覆沒,更向明朝方面靠攏,接二連三地截殺後金使臣,與後金為敵。北韓國王在努爾哈赤寧遠失敗後,由表面上坐視兩端的態度,轉為公開支援明軍,接濟毛文龍軍餉。

可以說,袁崇煥是那個時候極少數能夠在軍事上戰勝後金的人,就是這樣的一個人,他卻犯下了一個致命的錯誤最終被淩遲處死。

古往今來,皇帝最怕的是什麽?就是大將擁兵自重,而袁崇煥恰恰就是犯了這個忌諱。當時袁崇煥被抓之後啊,在大牢裏關了快一年之後才被殺,這麽長的時間,就是皇帝在猶豫,在權衡,到底要不要殺死他。

這影響皇帝判斷以及袁崇煥最終命運的共有三件事,大家站在現在的立場上,也幫當時的崇禎皇帝想一下,到底要不要殺死袁崇煥。

第一個是擅殺皮島總兵毛文龍。

總兵,那可是朝廷一品大員,袁崇煥他其實沒有這樣的權利。有人可能會說,袁崇煥手裏有尚方寶劍,拜托啊,那玩意兒頂多就是個榮譽象征,表示皇帝的信任,不具備執法權。而袁崇煥殺死毛文龍的時候還假傳了聖旨,讓處死毛文龍的黑鍋被皇帝給背下來了。

袁崇煥心裏也清楚的很,所以事後他立刻上書請罪,但是卻要捏著鼻子表示,你做的很好,毛文龍專橫跋扈,目無軍法,幸好你及時處理。但崇禎皇帝當時的真實反應是驚慌不已。而毛文龍的死讓他原來手下的悍勇猛將們個個憤憤不平,最後基本都投靠了後金。

第二個事兒是皇太極率軍進攻北京城的京畿之戰(己巳之變)。

公元1629年,皇太極繞道蒙古打到北京城下,袁崇煥千裏勤王到了之後呢,不說先去擊退敵軍,反而對朝廷說,軍隊太疲憊了,要都先進城休整。這個事可能對於當時的戰爭是一個中肯的建議,但是他忘了自己是擁兵武將的身份了,還要求所有軍隊進城。

這次皇帝是一點兒都沒客氣,直接拒絕了。在我們看來,這個要求沒什麽問題,但皇帝會怎麽想?你袁崇煥去年剛到任,不請示不報告就殺了我朝廷大員,現在呢,敵人就在城外,你卻要求軍隊進城,你究竟是想幹嘛?到底是來勤王呢,還是來造反的呢?

在戰鬥結束之後,皇帝召見袁崇煥都沒讓他走城門,而是讓他坐在筐裏,用繩子直接拉上城墻的。可見皇帝對袁崇煥防範到了什麽程度。

第三件事兒也是最要命的,也是真正讓皇帝下決心殺了袁崇煥的一件事, 就是是袁崇煥被抓之後,手下大將祖大壽率軍出走, 這讓皇帝十分震驚,祖大壽帶走的可都是關寧軍精銳主力,皇帝就讓袁崇煥寫信招祖大壽回來,結果祖大壽看到手令哭的是一塌糊塗啊,拉著隊伍又回北京了。

大家說說這叫什麽事兒?皇帝想調動軍隊還得用大臣的手令,哪怕此人已經在監獄裏,也比聖旨管用。

袁崇煥對麾下部隊的影響力太大了,偏偏又是個膽大妄為的人,藐視皇權,還私下與後金議和,還敢不打招呼殺毛文龍,甚至想帶兵進北京城。

如果你是崇禎皇帝,你怎麽想呢?這個人要不要殺?

以上為正文,部份內容及圖片來源網路,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文中如涉及結論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更多精彩持續更新,感謝關註。

來都來了,點個 在看 再走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