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妍妍網 > 歷史

班超口中西域最關鍵一環,曾經聞名天下的古城龜茲去哪了?

2024-05-17歷史

本 文 約 6200 字

閱 讀 需 要 16 分 鐘

庫車擁有「露天博物館」之稱,是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延續時間最長、歷史文化遺產型別最豐富的歷史文化名城之一。庫車古稱「龜茲」,是中國唐代的安西都護府所在地,也是古絲綢之路上重要的交通樞紐。那麽在它身上究竟發生過什麽神奇的故事,使得它成為天下聞名的西域古城呢?

西域之首,稱霸一方

在雄奇壯美的天山南疆,瓜果香甜的伊犁以南,坐落著一座特殊的文明古城。經過新石器文化遺址的考古發掘,發現早在四千年甚至一萬兩千年以前,今庫車境內已有遠古人類的活動。當時的天山南北還是水草豐茂之處,能夠承載不少人口,因此一些部落和小國得以建立和壯大。但西域真正成為一塊戰略要地,還是要等到東西方交流逐漸頻繁之後。

史載,亞歷山大東征,將一批古希臘人和塞種人 (雅利安人) 帶到中亞,開始和西域產生聯系。先秦時期的華夏先民,透過河西走廊斷斷續續同西域來往。東西方的雙向奔赴盤活了當地經濟民生,再加上當地居民多年的經營,到了西漢初年,逐漸形成了一個「城郭諸國」的大國——龜茲,治所在延城 (今庫車皮浪古城)

季羨林先生曾說過:「龜茲是古印度、希臘-羅馬、波斯、漢唐文明在世界上唯一的交匯地方。」之所以這麽說,就是因為龜茲所在之處是東西方來往的商隊和使節交匯的節點,從長安到龜茲與從拜占庭到龜茲的距離基本相同。

受限於人口和地理環境,當時的龜茲再怎麽強大,也不能和周圍的大國相比。匈奴的冒頓單於雄踞漠北,鯨吞西域,將原本盤踞在河西走廊的大月氏人趕到了費爾幹納盆地,龜茲等西域三十六國被迫臣屬匈奴,受匈奴右賢王在西域所置僮仆都尉的管束。

漢武帝時期,漢使張騫出使西域歸來,將龜茲等西域國家的情況報告給漢武帝。隨後漢朝發動河西之戰,霍去病打通河西走廊,使得漢朝與西域的連線暢通,龜茲等國同漢朝的往來逐漸密切。【漢書·西域傳】記載:

自玉門、陽關出西域有兩道。從鄯善傍南山北,波河西行至莎車,為南道,南道西逾蔥嶺則出大月氏、安息。自車師前王庭隨北山,波河西行至疏勒,為北道,北道西逾蔥嶺則出大宛、康居、奄蔡焉。」

這就是漢晉時期的北道,即出玉門關,沿天山南路西行,經過車師前國、尉犁、焉耆、輪台、龜茲、姑墨、疏勒,逾蔥嶺到達大宛、康居等地。

相傳元封二年 (前109) ,龜茲向漢武帝敬獻了一口銘刻有「元封二年龜茲國獻」字樣的澡罐。敬獻澡罐是龜茲佛國的最高禮節。

昭帝時,曾經在漢朝當質子的扜彌國太子賴丹在輪台屯田 ,引發龜茲貴族姑翼等人的戒備之心,害怕漢朝吞並自己,於是慫恿扜彌王殺掉賴丹,龜茲和漢朝的關系頓時受損。本始三年 (前71) ,漢朝出動五路大軍討伐匈奴,其中長羅侯常惠組織西域各國軍馬攻打投靠匈奴的龜茲,並派人指責龜茲指使殺害賴丹的行為。龜茲王無法抵抗,只好將姑翼送到常惠的駐所殺掉。

神爵二年 (前60) ,漢朝在西域設定都護府,治所設在烏壘城 (今輪台縣策達雅) ,龜茲王及下屬官員皆佩戴漢朝印綬,龜茲國的部份官職也由漢朝廷安排,從此龜茲相當於漢朝的一個郡了。【漢書·西域傳】記載:

「龜茲國,王治延城……大都尉丞、輔國侯、安國侯、擊胡侯、卻胡都尉、擊車師都尉、左右將、左右都尉、左右騎君、左右力輔君各一人,東西南北部千長各二人,卻胡君三人,譯長四人。」

也就是說,大都尉丞輔助龜茲王處理軍國大事,類似於「三公」裏的丞相 (大司徒) 。輔國侯負責經濟工作,掌管和監督農牧業與手工業生產,類似於大司農。擊胡侯掌管軍事,負責對付外敵入侵,相當於三公裏的太尉 (大司馬) ,安國侯負責民政和司法,類似司寇。其他的諸侯和官員各司其職。還有記載龜茲有一位叫劉平國的左將軍,也是漢廷的將軍,就是一個在龜茲任職的漢朝將軍。

龜茲當地的農作物種類豐富。據考古資料顯示,西域都護府為灌溉農田,在烏壘城大修水利和渠道。黃文弼在【塔裏木盆地考古記】記載:

「( 沙雅縣 )長達二百華裏之古渠……渠旁及遺址中,曾覓出漢代五銖錢及陶片。」

「渠為紅土所築,寬約六米,至於什格提東面,分為三渠至草湖。」

以上記載便是漢代屯田修築的水利工程設施。

王莽篡位後,對於邊疆事務的經營十分糟糕,使得周邊各國和新朝翻臉對抗。隨後國內起義蜂湧,王莽自顧不暇,對西域無力管控,匈奴人趁機重新控制西域,另立親匈的龜茲王。龜茲在匈奴人的月台下成為西域一大強國,以及同漢朝對抗的最堅固堡壘。

漢明帝時期,東漢國力逐漸上升,漢朝重新將手伸向西域。班超投筆從戎,帶著三十六勇士初戰告捷,收復鄯善、於闐、疏勒三國。在同北匈奴及其西域屬國的鬥爭中,班超在給朝廷的上書中提到,搞定西域最關鍵的一環在於收拾龜茲和焉耆二國。在接下來的數年中,班超在西域縱橫捭闔,用「以夷制夷」的戰略,一方面在政治上打擊龜茲及其盟友的軍隊,削弱其實力;另一方面在外交上統戰其他西域國家,孤立龜茲,最終對龜茲形成合圍之勢。

永元三年 (91) ,北匈奴被竇憲在金微山擊潰。趁此大好時機,班超率領諸國聯軍兵臨龜茲城下,龜茲當場投降。班超將侍子白霸扶持為龜茲國王,並重建西域都護府,治所設在它乾城 (今新和大尤都斯) ,龜茲王歸其節制。在攻破焉耆後,班超以「定遠侯」的身份正式收復西域。

然而在班超病逝幾年後,東漢因受困羌亂和治理不善等因素,使得西域各國再次反叛,西域都護府被迫取消。在經歷了激烈的朝堂爭論後,延光二年 (123) ,班超之子班勇受命出兵西域。與班超時期不同,這次班勇只透過恩德和信義進行開導,龜茲王白英就帶領姑墨、溫宿兩國歸降漢廷了。隨後班勇效仿其父,組織西域聯軍和朝廷援軍收復西域各國,並擊敗北匈奴呼衍王,設定西域長史府。可惜這次班勇並沒有像父親那樣的好運氣,因為攻打焉耆遲到而被召回洛陽,下獄免官。

東漢末年,天下群雄並起,但是對於西域的控制力並未喪失。曹魏黃初三年 (222) ,曹丕在西域置戊己校尉,將西域長史府治所遷到樓蘭受其節制。西晉末年,北方少數民族紛紛入主中原,晉朝衣冠南渡,對西域的掌控徹底喪失。五胡十六國時期,龜茲先後受前涼和後涼統治,後涼君主呂光以其子為西域大都護,管理龜茲等西域諸國。

後涼滅亡後,北涼主沮渠蒙遜滅西涼,包括龜茲在內的西域各國臣服於它。北魏太武帝拓跋燾攻滅北涼後,揮師西進被柔然控制的西域。太平真君十年 (449) ,拓跋燾大舉討伐柔然,派將領萬度歸討龜茲,龜茲等天山南路諸國臣服北魏。皇興四年 (470) ,柔然再次征服龜茲,隨後又被高車政權奪取,從此龜茲結束了其「西域一霸」的地位。

從「西域大國」到行政地方、黃金樞紐

在從前,龜茲還有獨立國家的地位。但是從南北朝開始,龜茲在被各大勢力反復爭奪的過程當中,逐漸從「西域大國」變成了大國治下的西域行政地方。

太和二十一年 (497) ,崛起的嚈 (yàn) 噠汗國擊敗高車,征服了龜茲等國。嚈噠雄霸中亞,成為波斯人和新興的突厥人的對頭,於是在北周天和二年 (567) ,突厥與波斯聯合進軍,攻滅嚈噠,突厥占領了龜茲等國。隋朝建立後,突厥汗國同隋朝爆發戰爭,隋朝采用軍事和外交手段,使得突厥分裂為東西兩個汗國,龜茲受西突厥統治。西突厥一度將汗庭建在龜茲北部,史載處羅可汗時期「復立二小可汗,分統所部,一在石國北,以制諸胡國,一居龜茲北,其地名應娑」。射匱可汗時期「始開土宇,東至金山,西至海,自玉門以西諸國皆役屬之。遂與北突厥為敵,乃建庭於龜茲北三彌山」。

唐朝建立後,唐太宗李世民攻滅東突厥和吐谷渾,開始向西域進軍。貞觀十四年 (640) ,唐軍攻滅臣服西突厥的高昌,在交河城 (今吐魯番市雅爾鄉將格勒買斯村) 設定安西都護府。隨後唐軍繼續西進,在龜茲設定龜茲都督府。

與此同時,唐朝高僧玄奘西行天竺歸來,在【大唐西域記】中記載了自己經過龜茲的所見所聞。除了政治和官制外,龜茲在統治思想和宗教方面也學習中原。除了原已流行的祆教、摩尼教外,龜茲統治者極力推行佛教,花大價錢修繕佛寺,供養僧侶,佛教高僧也有參政議政的權力。史載「常以月十五日、晦日,國王、大臣謀議國事,訪及高僧,然後宣布」。原來自佛教東漸之後,塔裏木盆地南北兩緣分別以於闐、龜茲為中心形成大、小乘佛教文化圈,大量的西域僧人進入中原漢地傳播佛法。中國古代四大佛經轉譯家之一的鳩摩羅什,就是龜茲王室出身的。

為了突出王權,龜茲人對國王的服飾、儀仗有完善且嚴格的規定,如「耕田畜牧為業,男女皆剪發,垂與項齊,唯王不剪發」「其王以錦蒙項,著錦袍金寶帶,坐金獅子床」。國王上身著翻領對襟長袍,外套半臂錦衣,中束腰帶,下身著長褲。王後上身著條紋窄袖衫,外套半臂雙翻領錦衣,下身著曳地無褶裙。頭戴珠帽,手持瓔珞。貴族服飾則有所區別:上著單翻領連環束腰長袍,下穿緊口長褲,腳踩長靴,腰間掛有寶劍。總體來看,龜茲地區服飾樣式以袍服為主,雙領對襟、中束腰帶,下踩高筒靴。袍服多為長袍且袖口較為窄小,這是為了便於日常進行射獵活動以及抵擋風沙與寒冷。

顯慶二年 (657) ,唐軍攻滅西突厥,將安息都護府治所移至龜茲,龜茲保持了其西域政治、經濟、文化中心的地位。為保障駐軍的後勤供給,降低轉運成本,唐朝大力開展屯田。

「歲調山東丁男為戍卒,繒帛為軍資,有屯田以資糗糧,牧使以娩羊馬,大軍萬人,小軍千人,烽戍邏卒,萬裏相繼,以卻於強敵。」

「凡軍、州邊防鎮守轉運不給,則設屯田以益軍儲。其水陸腴瘠,播植地宜,功庸煩省,收率等級,鹹取決焉。諸屯分田役力,各有程數。」

當時,唐朝安西四鎮共有屯田三十四屯,而龜茲屯田就多達二十屯,占四鎮屯田的一半還要多,相當於十萬余畝。根據【新唐書】記載,張孝嵩在安西副都護任上時「勸田訓士,府庫盈饒」。玄宗時期在龜茲還設有專管營田的營田使一職,名將封常清就曾兼任過安西四鎮營田副大使一職。

在交通方面,以龜茲和西州 (今吐魯番) 為核心的交通網相較前代更加發達,銀山道、焉耆至龜茲段成為龜茲與西州之間的主要商路。【西州圖經】記載,西州通往周邊地區有十一處道路,其中銀山道就是【新唐書】中所載龜茲通往焉耆,繼而通往撥換城、撥達嶺、據史德城、於闐等地的主要道路。安西府 (龜茲) 「東至焉耆鎮守八百裏,去交河郡 (西州) 七百裏」,成為扼守絲綢之路要道、連線四方的交通樞紐,以此南可抵達於闐、北可挾持突厥、東可連線焉耆、西可疏通至疏勒,四通八達的交通網路放射線整個西域。

除此之外,連線西州與龜茲的不僅有絲綢之路中道主幹線,還有許多支道,將兩地道路聯系起來。西州和龜茲間也可透過絲綢之路北道連線起來。【元和郡縣圖誌】記載西州北可抵達北庭都護府、金婆嶺,北庭都護府又是戍衛絲綢之路北道的重鎮,其向西可至弓月城、碎葉等地。

總而言之,以龜茲為中心形成了東、西、西南、南、北五個方位的商道:向東經焉耆、西州到達中原;向西經姑墨州至溫宿可通碎葉;向西南經姑墨、尉頭可達疏勒,過蔥嶺到達中亞;向南突破了地理條件的制約因素,穿過荒蕪淒涼的大漠到達於闐與絲綢之路南道匯合;向北跨越巍峨險峻的天山,到達弓月城。

這樣的交通條件,使得龜茲成為一個多民族的地區,漢人、粟特人、突厥人、吐蕃人等部眾都匯集於此,操著龜茲語、漢語、突厥語、吐蕃語經商貿易、交流通使。在文化上,龜茲樂舞「管弦伎樂,特善諸國」。關於龜茲音樂,【隋書·音樂誌】載道:

「其歌曲有善善摩尼,解曲有婆伽兒,舞曲有小天,又有疎勒鹽。其樂器有豎箜篌、琵琶、五弦、笙、笛、簫、篳篥、毛員鼓、都曇鼓、答臘鼓、腰鼓、羯鼓、雞婁鼓、銅拔、貝等,十五種為一部,工二十人。」

龜茲地區還流行一種名叫「蘇幕遮」 (或「蘇莫遮」) 的歌舞,又稱「潑寒胡戲」,因其「以泥水沾灑行人」而得名。此節日於每年七月初舉行,人們皆戴種種面具,是為祈福避災之故。除此之外,其他的如拓枝舞、飄帶舞、胡旋舞等舞種也比較流行,反映了不同民族文化在龜茲地區交匯融合的多元化景象。

吐蕃強大後,同唐朝反復爭奪安西四鎮,一度逼迫唐朝將安西都護治所遷離龜茲。玄宗時期,唐朝再次派遣重兵鎮守四鎮,【舊唐書】記載,安西都護府「撫寧西域,統龜茲、焉耆、於闐、疏勒四國……安西都護府治所,在龜茲國城內,管戍兵二萬四千人,馬二千七百匹,衣賜六十二萬匹段」,其中龜茲駐軍幾乎占據當時唐朝西域戍兵人數的一半。

漁陽鼙鼓動地來,驚破霓裳羽衣曲。安史之亂的爆發使得唐朝逐漸喪失對西域的掌控,吐蕃趁機攻打安西都護府,奪占安西四鎮。唐朝聯合漠北的回鶻人對抗吐蕃人,龜茲逐漸被回鶻人所占據。唐開成五年 (840) ,回鶻人為黠戛斯人擊敗,首領龐特勤率部遷至安西 (今庫車縣) 稱可汗,成為第一任龜茲回鶻可汗。會昌二年 (842) ,黠戛斯與唐軍一同攻滅回鶻,黠戛斯人占領安西,境內回鶻部眾東移與龐特勤部匯合。不過黠戛斯人並未有效控制這裏,龜茲旋即被安西回鶻所占據。

宋朝時,龜茲被高昌回鶻占領,但依舊維持原有的王權體制,並多次向北宋朝貢。金國崛起並攻滅遼國後,契丹貴族耶律大石西征西域,建立西遼國,統治包括龜茲在內的西域各國。也是在此時期,西域受喀喇汗王朝的影響,全面伊斯蘭化。原本以佛教為立國之本的龜茲受此沖擊,再加上西域自然條件的惡化,國勢日衰,逐漸喪失了作為國家政權和西域中心的地位,成為周邊國家的行政地域和交通樞紐之一。

從「龜茲」到「庫車」

西域的佛教被吞滅後,龜茲在名義上就消失了。成吉思汗攻滅西遼和花剌子模後,龜茲先後成為窩闊台汗國和察合台汗國的領土。到了明朝嘉靖十二年 (1533) ,西域的葉爾羌汗國脫離東察合台汗國而獨立,龜茲成為葉爾羌汗國的一部份,史料也開始稱其為「庫車」。根據維吾爾人的制度,庫車也實行「伯克」制度,以世襲官員管理地方。

清朝建立後,於乾隆二十三年 (1759) ,徹底消滅準噶爾汗國,在庫車設定辦事大臣統管地方軍政,繼續以伯克制管理回部事務。光緒十年 (1884) ,清廷收復被阿古柏占領的新疆後,建立新疆行省,在庫車設定直隸廳。光緒二十八年 (1902) ,建立沙雅縣。民國時期,庫車正式建縣,隸屬新疆省第四行政區,隨後又析出十二莊,建立托克蘇縣。

新中國成立後,庫車縣隸屬於阿克蘇專員公署。2019年12月,經國務院批準,同意撤銷庫車縣,設立縣級庫車市,以原庫車縣的行政區域為庫車市的行政區域。

龜茲作為傳統的西域古國,其國家變遷是古西域盛衰興亡的一個縮影。以宋代為分界線,之前的龜茲 (漢唐時期) 作為獨立的佛教國家,在西域民族交流和融合方面起到了巨大的作用,留下了許多文化瑰寶。龜茲的興盛也是古代陸上絲綢之路興盛的體現。在宋代以後,龜茲受戰亂、自然環境變化和宗教的影響,加上海上絲綢之路的地位不斷增強,龜茲的地位不復以往,此後也完成了從「龜茲」到「庫車」的轉變。

參考文獻:

曾問吾.中國經營西域史[M].新疆地方誌總編室,1986

王炳華.絲綢之路考古研究[C].新疆人民出版社,1993.

新疆龜茲學會.龜茲學研究五[C].新疆大學出版社,2012.

張國領、裴孝曾.龜茲文化研究[M].新疆人民出版社,2008.

蘇北海.絲綢之路——龜茲研究[M].烏魯木齊:新疆人民出版社,2010

王夢.六至八世紀龜茲地區民族關系問題研究[D].西北大學,2018.

*本文系「國家人文歷史」獨家稿件,歡迎讀者轉發朋友圈。

END

作者 | 鐵騎如風

編輯 | 胡心雅

排版 編輯 | 韓其娟(實習)

校對 | 火炬 李棟 張斌 古月

國歷好物

足不出戶暢讀

【國家人文歷史】雜誌

點選下方圖片或

長按下方圖片辨識二維碼

把歷史私教裝進口袋裏

在看 」的永遠18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