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妍妍網 > 歷史

成吉思汗十大制勝秘訣

2024-04-23歷史

防失聯,敬請關註備用號:

談及蒙古騎兵,當敘其卓越的締造者成吉思汗鐵木真。探討鐵木真和他的蒙古騎兵制勝秘訣,對當代戰略戰術,仍有其深遠的借鑒意義。成吉思汗,單論其軍事能力,已讓人嘆為觀止。一九九五年十二月三十一日成吉思汗被美國【華盛頓郵報】評選為「千年風雲第一人」。這個結論是依據「人類文明史上第二個1000年(1000~1999年)中,何人縮小了地球、拉近了世界」的標準而產生的。成吉思汗及其子孫們在40多年時間裏連續發動一系列西征戰爭,建立起龐大的蒙古帝國,將東方和西方連為一體。「千年第一人」當之無愧。整個13世紀,成吉思汗率蒙古鐵騎如風卷殘雲一般橫掃歐亞大陸,展開了一個又一個勝利的進攻戰役。這裏,筆者只介紹吉思汗用兵制勝的一些軍事秘訣。

秘訣一:作戰時,紀律異常嚴明,軍人真正以尚武赴死為榮

首先,無可否認蒙古騎兵確實有過人之處,下幾段多有論述,但我固執地認為,蒙古軍與他們東方的對手,在使用的武器上如果不是基本相同的,那也應該是沒什麽本質區別的東西。

在讀到的相關的專著、論文中,對於蒙古軍隊的成功的原因歸納,大體是相同的。 無非是上述總結中,再加上鐵木真本人的軍事天才而已。 而對於古代軍隊,成功的關鍵有時候真的很簡單——就在於嚴酷的紀律和軍人尚武!

每次讀到關於蒙軍軍法紀律方面的描敘,會發現它與中國漢武帝中期的作戰部隊十分相似。 舉例來說,「成吉思汗時期,指揮官在戰場上有效的協調大兵團運動的能力是蒙古軍事機器的另一個明顯證明。 如果一支軍隊沒有能夠在指定的時間和正確的位置出現,它的指揮官就會立刻被處罰,不管提供什麽樣的借口也無濟於事。 」據了解,在秦皇、漢武之後,除了蒙古軍隊,似乎就沒有一個任何朝代能真正做到。 強秦盛漢在軍事上之所以成功,任何人只要讀一讀居延漢簡的記錄,就會知道他們不成功是沒有天理的。 以上面這一條來說,最有名的例子就是李廣。 李廣的個人悲劇,直接原因就是他「沒有能夠在指定的時間和正確的位置出現」,所以他就一定要受到嚴厲的處罰。 任何客觀原因都不能成為借口。 盡管有些歷史學者對漢朝頗有批評,比如認為衛青、霍去病非名將之材,但不管事實如何,其實漢軍的成功名將、天才固然重要,但紀律嚴明那是鐵定的。

而看似簡單的事情,也往往是最難做到的。 比如說如果宋軍能擁有這樣的紀律和文官不愛錢、武官不畏死,無論是北宋和南宋,都不會滅亡。 如果乃蠻人、克烈人擁有這樣的紀律,草原的主人也根本不可能輪到蒙古人。

秘訣二:「壯士如虹氣千丈」——蒙古軍的先勝之因

這方面最典型的,就是對付在中亞地區稱王稱霸的是一個叫「花剌子模」的伊斯蘭國家時的表現。

1217年,蒙古汗國的180多位後妃、諸王、勛貴、千戶長各派兩三名手下的伊斯蘭教徒組成商隊出使花剌子模。這支450人的商隊到達花剌子模邊境城市訛達剌時,守將海爾汗心存私欲,誣稱蒙古商隊是間諜,騙取了昏庸傲慢的花剌子模國王的輕信,殺人劫財。成吉思汗聞訊大怒,遣使責問,要求國王交出海爾汗接受懲罰。花剌子模國王拒絕了成吉思汗的要求,竟下令殺死使臣。蒙古人無法忍受如此狂妄的挑釁。成吉思汗決定大舉西征復仇,向花剌子模發出了戰爭詔書。

1219年6月,成吉思汗帶輔臣耶律楚材進至今新疆阿勒泰地區額爾齊斯河上遊。西征軍在此舉行了盛大的出征誓師儀式。「車帳如雲,將士如雨,牛馬被野,兵甲輝天,遠望煙火,連營萬裏。」這就是耶律楚材筆下當時在額爾齊斯河畔目睹西征大軍威武壯觀的寫照。氣勢如此,花剌子模焉能不敗?

秘訣三:圍三闕一動中殲,靈活伺機作戰這是成吉思汗的蒙古軍常勝法寶

成吉思汗圍攻不花剌時,采取了先緊後松、圍三闕一、運動殲敵的戰術:先以精銳的先鋒軍在不花剌的12座城門下屯營,後續部隊隨即包圍外城四周,驅使以戰俘為主組成的「哈沙爾」軍擺開強盛的攻勢,然後故意示弱於某處,網開一面放出守軍,隨後在蒙古軍擅長的運動戰和野戰中殲滅之,以減輕攻堅戰的消耗和損失。

成吉思汗將西征主力軍的首攻目標定為不花剌極具戰略眼光。得此城既可切斷東西兩部的交通和援兵,又能扼控撒麻耳幹與河中地區的咽喉,並可斷絕錫爾河被圍各城之援,恰似狼咬羊脖。僅此一招,花剌子模國的滅亡便成定數。

秘訣四: 堅韌耐勞賴輕騎的 軍人擁有東西方農耕居民所缺乏的連續作戰意誌

如果以歐洲騎士的標準來看,蒙古騎兵充其量算是一種輕騎兵。因為蒙古騎兵的裝甲多為皮革制成,輕便堅韌,雖然其防護性不及歐洲重裝甲騎兵身上的鎖子甲,但負擔輕,容易保持長時間的戰鬥力,此外穿著它不會像穿鐵制鎧甲那樣在嚴寒酷暑時節成為難以忍受的酷刑。

成吉思汗從未像西方軍的首領一樣對兵種的武器進行嚴格的分工,加之不像歐洲和中亞軍隊使用的武器那樣笨重,所以蒙古騎兵隨身攜帶各種武器,可以完成不同的任務。

蒙古騎兵隨身攜帶的武器通常有弓箭、馬刀、長矛、狼牙棒。值得一提的是蒙古人的弓箭。這在正規的西方軍隊看來是匪夷所思的,也是防不勝防的。這種從艱苦環境和遊牧制度中磨煉出來的精神上的素質優勢就是蒙古軍在天才統帥成吉思汗指揮下能夠橫掃中亞和歐洲的最主要的奧秘所在。

秘訣五:東歐缺少兵力面對如此無敵的「安息人射箭法」

波蘭人僅依靠重型騎兵,而且也沒有足夠的徒步弓箭手抵禦蒙古人的輕型騎兵。 1238年,蒙古軍隊淪陷俄羅斯時,燒掉他們木制城墻圍擋的城市和城堡之後,蒙古人置位於森林和沼澤之間的城市諾夫哥羅德於不顧,掉頭開走了。 如同安息人一樣,蒙古人在茂密的森林中難以施展。

擊敗波蘭人之後,蒙古人集中兵力對付匈牙利。 匈牙利人有偉大的統帥,並有許多騎兵弓箭手。 蒙古人還是擊敗了匈牙利人,因為他們的將領出色,並且擁有協同密切、經驗豐富的正規軍隊。 接著,蒙古人分兵向南、向西突進,直至到達亞得裏亞海。 是什麽原因造成鐵木真戰果如此輝煌? 是什麽? 是他們的「安息人射箭法」! 戰爭實踐證明,這的確是一支令人生畏的所向無敵的旋風部隊。 他們當時可以說相當於現代的裝甲部隊,一晝夜可以機動100公裏,集火力機動性與一體: 蒙古人擁有當時射程最遠,殺傷力最大的組合式弓,這種武器通常由後背上的一條動物筋,弓肚上的一層角質物和中間的一個木架組成。 這種弓的拉力在50公斤和75公斤之間,而很短小便於騎兵運用自如。 這種弓射出的箭殺傷範圍可達300公尺,如果在箭上裝備上鋒利的金屬箭頭,便能穿透最厚的盔甲!

蒙古人極其擅長被羅馬人稱為「安息人射箭法」的戰法,即騎射者一邊逃走,一邊向後方的敵人射箭。

秘訣六:軍事準備充分,且武器高端無比

在面對堅固的城墻時,蒙古人還有一種攻城利器,那就是從西域「進口」的回回巨炮,在這種超大型投石機投出的巨型彈丸面前,再堅固的城墻也和紙糊的沒什麽兩樣。史書記載,這種巨炮「機發,聲震天地,所擊無不摧陷,入地七尺。蒙古人就是靠它,在公元1273年攻下強攻數年而不克的襄陽城!

再看蒙古騎兵的甲胄。其制法極為精巧,就拿柳葉甲為例,他們先制成寬一指長一掌的若幹鐵片,在每一個鐵片上鉆8個小洞。他們放置3根堅固而狹窄的皮帶作為基礎,然後把這些鐵片一一放在另一塊鐵片上面,因此這些鐵片就重疊起來,他們用細皮線穿過上述小洞,把這些鐵片捆在3根皮帶上。在上端他們再系上一根皮線,因此這些鐵片就很牢固地連線在一起。就這樣,他們用這些鐵片制成一根鐵片帶,然後把這些鐵片帶連線在一起,制成鐵甲的各個部份。他們把這些部份連線起來,制成保護士卒和戰馬。

秘訣七:遊牧軍隊都是天生機動靈活我們看蒙古騎兵的精銳部隊

其部隊由3個縱隊組成。每個縱隊有10000騎兵,大體相當於一個現代騎兵師,每個騎兵縱隊包括10個騎兵連,每連100人;每個騎兵連包括10個班,每班10人。

所有騎兵一般都是騎馬作戰,一旦馬匹垮掉,一部份士兵就只好在騎兵部隊的掩護下立於馬後射箭。作為一支軍事力量,蒙古軍隊的成功依賴於它的機動靈活和聽從調遣。所有的遊牧軍隊都是天生機動靈活。

秘訣八:攻城戰術毫不手軟,拒絕給對方喘息機會

1、派出輕騎兵騷擾城市周邊的村莊,燒毀村莊和農田(但是不會殺死村民)。此時無家可歸的村民會湧向離他們最近的城市。造成的後果:難民湧入城市,加劇城內居民的恐慌氣氛,加快城市內食物和水的消耗,並告訴城內居民:我們來了!

2、大軍圍城,但不會進攻,同時切斷城內的食物及水的補給線;

3、派人與城內長官談判,命令他們投降。如果城池投降,蒙古人將會進入城市掠奪,但是不會大開殺戒;如果不投降,蒙古人則開始準備屠城!

4、用其他民族的人沖前方,蒙古人壓陣,攻城武器火力全開;

5、某些時候蒙古人會表現出難得的寬容,一般這種情況下只會殺城市的最高指揮官,然後其他的人則不會有什麽事,他們只需要交出城市的財富和一些物質方面的東西,就可以獲得平安。

姑且不論正義非正義,只說戰術,厲害!

秘訣九:蒙古人改進的東方戰法,西方各國軍隊不適應

按說,以中國和阿拉伯文化為代表的戰爭史,從來沒有出現過西方那種隊形極其嚴密、排成密集方陣,步、騎、弓箭、投槍諸兵種密切協同的軍隊。 這是西方人思維嚴謹、講究科學分工、善於組織大的系統工程的表現。

而中國戰國時代的車陣、明朝戚繼光組織對付倭寇的鴛鴦陣和對付韃靼的車、騎協同戰陣是遠不能與之相比的。 但成吉思汗的騎兵主要目的是為了軍隊的機動能力和正面的沖擊力,可以在很大範圍內作戰。 以中國為中心的東方軍隊從未與萬裏之外的西方軍隊打過照面。 唯一可能的機會,在亞歷山大攻克印度準備東進時,因病逝而告終。

而蒙古人在成吉思汗統一各部落後,野戰中所向無敵,且學會了運用漢族新的發明的火藥和拋石武器。 加之,蒙古人大量地編入漢族和其他北方少數民族,使用從漢族人那裏引進的攻堅器材擔任攻城的任務,使他們在東方摧城拔寨,幾乎所向必克。

此外,蒙古騎兵也會迅速排成戰術隊伍發起正面的攻擊。 其戰術隊形通常是排成五個左右的橫隊,每個橫隊均為單列。 各橫隊相距很寬的距離。 而這種反復的攻擊蒙古兵可以不論白天黑夜地進行,因為隊伍相距較遠且不需要太嚴整,蒙古兵的隊形很容易在遠離敵軍後重新排列整齊。 一旦敵軍隊形混亂軍心動搖開始後撤,則寬大的蒙古騎兵隊形就會迅速變成包抄隊形,對敵軍進行近距離的砍殺。 西方顯然不適應這種戰法。

秘訣十:成吉思汗時期的蒙古,是全民皆兵的軍事化特殊社會組織

當時的蒙古人和中國北方的遊牧民族一樣從小就是戰士。在馬背上長大,從小的玩具就是弓箭,成年時候即可成為職業軍人了。和所有的敵人相比,蒙古人在文化和物質上處於落後地位,大規模地攻占掠奪始終是激勵其保持旺盛戰鬥力的原因和動力。對財富的渴望、對殺人帶來的刺激,使得蒙古人幾乎沒有停止過對外發動戰爭時候。當然,肆意的掠奪則部份解決了蒙古軍隊後勤供應問題。

但屠城毀田是為王者的下作,為世人所不齒。當年,成吉思汗為了使統一後的蒙古走向了完全的軍事化道路,為了訓練出最好的軍隊,三四歲的孩子就被投入專門的軍事訓練部門進行軍事學習。

換言之,所有的普通士兵都是李廣那樣的神射手。這一點,他們幾乎所有的異族敵人都無法做到。這也是歐洲軍隊在沒有給予蒙古騎兵殺傷的時候自己就遭到重大傷亡的原因。

最難能可貴的是:蒙古人建立了與戰爭相適應的社會組織。蒙古各部落的首領既是生活生產的管理組織者,又是軍事行動的指揮者。

如今在熱兵器時代,蒙古國兵力十分弱小,大概只有數萬人。因為外蒙古在蘇聯解體前其國防一直是由蘇聯負責的,所以蒙古國的軍事潛力在蘇聯解體前幾乎處於空白狀態……

唉!成吉思汗和他的軍隊,曾縱橫馳騁亞歐大陸而氣吞萬裏如虎,但畢竟這些已經成為遙遠的絕響。

往期精彩:

更多資訊,關註本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