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妍妍網 > 歷史

果然是「崖山之後無華夏,明亡之後無中國」?

2024-04-20歷史

防失聯,敬請關註備用號:

觀點

首先表達我的觀點,筆者不認同「崖山之後無華夏,明亡之後無中國」這種說法,但這種說法有很大的欺騙性,所以讓很多不明白文化特性的朋友對這種謬論產生了認同感。

出處

「崖山之後無華夏,明亡之後無中國」這句話的詳細出處已沒有明確記載,流傳較廣的有兩種說法:一是來源於元朝時期的北韓人,另一是抗日時期的日本人。

中華民族五千年的璀璨歷史不僅讓中國人自豪,也得到了全世界的認可,尤其是周邊的北韓和日本,他們都對華夏文化非常認可,特別是對漢唐文化推崇備至,並且把漢文化當成了自己的文化進行學習和繼承,我們可以說日本和北韓文化都是漢文化的一個分支。

崖山海戰後,南宋徹底滅亡,蒙元實作了大一統。但相比較漢民族,蒙元只是一個遊牧民族,傳承的是部落文化,與中華傳統文化的差距非常大。

一直把中國作為宗主國的北韓非常鄙視蒙元文化,拒絕再把蒙元統治下的中國當作宗主國,所以才有了「崖山之後無華夏」的說法,從這點也說明了武力是無法征服文化的。

滿清是另一支少數民族統一中國的朝代,相比蒙元而言,滿清對漢文化進行了更大的破壞,最明顯的是服飾和發型,而且晚清政府的腐朽,更是使得中國成為了人人可欺的落後國家的代表。

而日本在明治維新後發展壯大,逐漸有了稱霸世界的野心,在侵略中國時提出了「明亡之後無中國」的觀點,作為入侵中國的借口,意思是華夏文化在中國已經湮滅,日本占領中國就是為了幫助中國人民恢復華夏文化。當然這是侵略者蠱惑人心的借口,我們千萬不要被迷惑。

蒙元時期華夏文化的狀況

從南宋滅亡到蒙元覆滅總共只有90年的歷史,這在整個中國古代的歷史中都是屬於短命王朝。

在這短短90年的歷史中,蒙元對漢文化采取的基本上是聽之任之的管理方式,因為大多數的蒙元統治階層缺乏文化教育,他們大多連漢字都不認識,也聽不懂漢語,因而孔武有力的蒙古人並沒有能力去消滅和改變漢文化。

相反,個別有文化的蒙古人對漢文化是抱著學習的態度,甚至還表現出了相當的造詣。比如蒙古著名書法家康裏巎巎就對行草書法有很高的造詣,下圖就是康裏巎[náo]巎的草書作品【唐人六絕句】。

還有著名的詩人畫家薩都剌也創作出了大量的詩畫作品,下圖是薩都剌的畫作【嚴陵釣台圖軸】。

元曲是在蒙元時期發展出來的與唐詩宋詞齊名的文學形式,誕生了「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這樣的流傳至今的名作。

在蒙元時期,戲曲也得到了長足的發展,誕生了【西廂記】、【竇娥冤】等著名的作品。

當然,對於蒙元統治者來說,他們並不是願意接納漢文化,他們對漢人采取的是歧視和奴役的統治方式,他們把漢人作為最下等人來進行剝削和管理,而且還排斥漢人在重要崗位上入職為官,也正是在這種統治方式下,蒙元時期的老百姓民怨四起、民不聊生,各種民間反抗此起彼伏,因而以武力強大而聞名的元朝僅僅90年就走向了滅亡。

滿清時期華夏文化的狀況

文化對統治的影響是巨大的,對這一點,滿清應該比蒙元理解的更加深刻,他們對待漢文化的態度也是在不斷的調整,也正因如此才使得滿清政權得以持續300年。

清軍入關取得政權時,多爾袞就立刻頒布了「剃發易服」的政策,可以說這時的滿清是希望滿族文化全面取代漢文化的,他們采取的是「留發不留頭」的高壓政策,從結果上看是成功的,但激起了民眾強烈的對抗,如果一直持續這種高壓,相信滿清的覆滅也是很快就會到來。

順治執政時,也提出了廢棄漢語而全民使用滿語的想法,但實際上是不可能成功的,畢竟全國有著8000萬的漢人,而滿族人僅僅30萬,讓8000萬漢人去學習一種新的語言是不可能做到的。滿語不僅未能取代漢語,反而逐漸的被弱化,僅僅成為了官方史書記錄的書面文字,漢語則成為了清朝的官方語言。應該說這個時期滿清對漢文化的態度是在滿漢交鋒中失敗轉而被動接受的態度。

到了之後的康雍乾時期,滿清對漢文化已經是主動接納的態度了,不僅自己主動學習漢文化,還要求皇子皇孫們拜漢朝名士為老師來學習漢文化,所以漢文化也成為了宮廷內的主流文化。

應該說從這個時期起漢文化就已基本替代了滿清文化,成為了清朝的主流文化。因而,漢文化也得到了飛速的發展。

中國的國粹京劇就是在這個時期誕生的,【康熙字典】也是在個時期編制的,還有很多著名的文學作品比如【紅樓夢】、【聊齋誌異】、【儒林外史】都是在清朝成書的,還有我們小時候聽的評書【說嶽全傳】、【隋唐演義】也是在清朝編寫的。

另外,清朝還誕生了很多著名的詩詞書畫家,其中最有名的當屬鄭板橋了。

另外清朝編纂的【四庫全書】,是中國古代最大的一部文獻巨著,當然在編纂中毀掉了部份對滿清不利的歷史古籍,這是對歷史文化的一種淪陷,因此後世對【四庫全書】的評價也是正反兩個方面的。

當然,在滿清的統治下,對漢文化也存在著一些負面影響,最主要的就是奴性文化,所以在清政府統治下鮮有敢於直諫的言官,這和唐宋時期開明的政治風氣形成了鮮明的對比,我們也只能在電視劇裏去看看劉羅鍋、紀曉嵐來自娛自樂一下。

而到了晚清時期,已不再是滿清文化與漢文化的交鋒了,而是西方文化的入侵,西方先進的政治宗教科技都給滿清政權帶來了極大的沖擊,他們對這種沖擊感到恐懼,並且錯誤的采取了閉關鎖國的國策,從而讓中國屈辱的近代史拉開了帷幕。

總結

應該說,蒙滿在對中國的統治過程中還是對漢文化為主體的華夏文化產生了一些影響,這些影響既有正面的,也有負面的,這在文化開發中也是不可避免的。

總體而言,在蒙滿統治時期以漢文化為主的華夏文化依然是主流文化,即便是在「剃發易服」的清朝也是如此,華夏文化並沒有因為少數民族的統治而失去傳承。

但為什麽還是有一部份朋友會認可「崖山之後無華夏,明亡之後無中國」的說法呢?我認為主要還是他們不了解優秀文化的特質,所以才會有這樣錯誤的認識。

優秀文化的特質

中華五千年的璀璨文化無疑是非常優秀的文化,不僅華夏民族為之自豪,甚至世界各國都贊嘆不已。那麽優秀的民族文化有什麽特質呢?

1.傳承性。 這一點好理解,優秀的文化都是能被後世所傳承的,但有人卻不知道傳承性是不以人的意誌為轉移的,人為的力量是難以去幹預的,也正因如此,五千年的華夏文化才能夠傳承至今,而那些缺乏傳承性的文化並不是優質的文化,早已經被淘汰在了歷史的長河中。

2.開放性。 好的文化都是開放的文化,是博采眾長的文化,可能這一點是抱有不同觀點的朋友所不理解的,他們認為文化應該排他,應該封閉,否則,紮著個小辮子怎麽還能說漢文化是主流文化呢?其實在中華民族的發展史上有很多都是吸納了異族文化才得以發展的,比如「胡服騎射」就是最典型的例子,現在男人剃須留短發也並沒有遺失我們本質的文化,而缺乏開放性的文化只會被時代所拋棄。

3.自我前進演化性。 優秀的文化在傳承和吸納他人優點的過程中是具備自我前進演化的能力的,吸收和保留優質文化的同時摒棄和免疫糟粕文化,這才是優秀文化得以發展的動力。我們有些朋友也是看不到這一點才把文化的前進演化看成是文化的入侵,因而得出了錯誤的觀點。

4.廣泛傳播性。 優秀的文化不僅在本群體內部傳播,還能對外部群體產生廣泛的影響,日本、北韓乃至東南亞很多國家都有很深刻的漢文化的銘印。在蒙滿時期,也是漢文化與蒙滿文化的交鋒,蒙滿在軍事上獲得了勝利,但在文化上是完敗,畢竟蒙滿文化只能算是部落文化,是沒有能力與漢文化相提並論的。

元清的貢獻

元清合起來統治了近400年的歷史,最大的貢獻就是疆域的貢獻。元清兩代的疆域面積是歷代最大的,中國現在的領土也是在清朝的基礎上繼承的,其中台灣就是康熙時期收復的,所以現在台灣還有個綜藝節目叫「康熙來了」。

對現代文化的啟示

新中國後中國文化發展走過一段彎路,這也是在建國初期復雜的內外部環境所造成的,但優秀的文化有強大的自我前進演化性,我們及時找到了改革開放的正確的政治文化方向,我們在正確的道路上得以飛速的發展。

但中國目前所面臨的內外部環境仍然復雜,在這樣一個全面開放的時代,外部的政治文化無時無刻的不在試圖對我們發起攻擊,不僅是軍事上的威懾,更是試圖文化上的侵蝕,比如無底線的「全民娛樂風」,還有男子塗脂抹粉的「偽娘風」,還有過分崇尚西方的「崇洋媚外風」,這些都是外來糟粕文化對華夏文化的入侵,而且迷惑性、隱蔽性和腐蝕性都極強,我們要在堅持全面開放的同時,保持對自我的文化自信,還要有明辨是非的能力,主動抗拒糟粕文化的入侵,做華夏優秀文化的傳承者!

往期精彩:

更多資訊,關註本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