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妍妍網 > 歷史

林覺民的遺書路上被搶,強盜看完後跪地痛哭,一路護送對方逃亡

2024-04-21歷史

提起林徽因想必大家都不陌生,她是民國第一文藝女青年,身上有著一股特別的書香與傲骨,而她這份傲骨來自家族的氣韻。而她的家族則是大有來頭,黃花崗七十二烈士有三位都出自林徽因家族,其中她的叔叔林覺民,也就是高中語文課本裏的【與妻書】作者,那更是一名碧血丹心的赤子。據說也就是這篇文章,曾經讓一行強盜都為之痛哭流涕,不僅沒有搶奪財物,還一路護送這封訣別信到達目的地。

林覺民今天就讓我們走進文中,來深入了解一下【與妻書】作者林覺民的故事。
1887年,林覺民出生在福建福州,因為他的叔父林孝穎沒有孩子,他的爸爸林孝覬就將林覺民過繼給了他。幸運的是林孝穎是當地的有名之士,才華橫溢,飽讀詩書,他不僅在日常生活裏非常疼愛林覺民,對他的教育也是非常用心,平日裏只要一有空就親自教導林覺民讀書習字。林孝穎的妻子是一個性情溫厚的女人,她不僅把林覺民視如己出,無微不至地照顧著他的生活起居。還經常告訴他一些人生道理,教導他做一個善良的人。

在良好的家庭氛圍熏陶之下,林覺民也沒有讓林孝穎失望,幼時就表現出了不符合他這個年齡段的聰慧,按旁人的話來說,那就是神童。但是他並沒有因為這個稱呼而沾沾自喜,相反他非常的刻苦認真。在那樣一個封建時代,科舉考試對很多人來說是唯一的出路,所以林孝穎在林覺民幼年時期就給他灌輸科舉考試的重要性。於是在林孝穎的期待下,13歲的林覺民被迫參加科舉童生考試,因為林覺民誌不在此,於是在試卷上瀟灑寫下了"少年不望萬戶侯",接著就交了白卷離開了。

知道林覺民的所作所為後,林孝穎並沒有如林覺民想象中那樣大發雷霆,反而表現得異常平靜,他也覺得自己的兒子非常有想法,於是尊重了林覺民的意思,將他轉到了新式學堂求學。在新式學堂裏,林覺民像一只自由的小鳥,他沈浸於自由平等的美好願望裏,沈浸在老師口中的新中國裏。在這裏他瘋狂地汲取知識,建立起了自己的知識儲備。林覺民也憑借著自己的能力被大家推選為領袖,舉辦遊行活動,傳播西方文化。還登上來演講台,呼籲廣大青年奮發自強,尋找我們國家的生存之道。這段自由自在,努力掙脫封建束縛的日子,大概就是支撐林覺民英勇就義的動力。
隨著林覺民年紀增長,父親林孝穎私自為他定下了一門親事,得知此事的林覺民非常不理解,他崇尚的是自由戀愛,對包辦婚姻是異常排斥的。

於是在1905年的某一天,林覺民為了擺脫封建束縛,逃婚來到了廈門街頭。到達廈門後,林覺民並沒有因為成功逃離了家而感到喜悅,反而擔心起了脾氣急躁的父親,害怕他氣急攻心傷了身體。於是在得知父親一直在廈門挨個旅館尋找他的訊息後,他心軟了,接著就跟隨著父親踏上了歸途,與素未謀面的妻子完婚。這時候的林覺民並不知道他會和這位什麽都沒見過的妻子擦出怎樣的火花,更不會知道,多年後他給自己的妻子寫下了被譽為中國最美情書的【與妻書】。

陳意映出生於一個歷史悠久的大家族,父親是清朝末年的舉人,她從小就受到良好的教育,琴棋書畫,樣樣精通,是個名副其實的大家閨秀。林覺民雖然對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所訂的婚姻並不滿意,但是卻與妻子陳意映一見傾心,陳意映的氣質、性格、學識,對林覺民產生了很大的吸重力 。林覺民的相貌和談吐也給陳意映帶來了不錯的印象,一段轟轟烈烈的戀愛傳奇在此開始上演了。婚後林覺民和陳意映居住在雙棲樓,他們冬天一起賞雪,春天一起賞花,經常一起牽手散步在不同的公園,十分恩愛,見過的人也無不感嘆他們的感情十分可貴。

誰也沒想到,他們這種包辦式婚姻,夫妻感情竟也非常融洽,夫唱婦隨始終琴瑟和鳴。在空閑之余,林覺民在家中創辦了女子學堂,由他來擔任老師給姑娘們上課,一開始的學生只有他的妻子陳意映和家中的姐妹。在陳意映的支持和號召下,她的閨中姐妹也都紛紛趕過來上課,慢慢的名聲越來越大,很多外地的姑娘也都慕名而來。在課上,林覺民開拓了這些姑娘的視野,抨擊了封建禮教,告訴她們男女是平等的,裹腳是一種封建惡俗,是對女性的傷害。

在他的教導下,姑娘們紛紛回家說服父母不再裹腳,並認真學習文化知識,考入了福州女子師範大學。
1907年,林覺民決定自費去日本慶應大學留學,主要攻讀哲學,同時兼修英語和德語。林覺民剛開始提出這個想法的時候,他的親屬都不同意。他們覺得林覺民目前婚姻美滿,孩子也要出生了,為什麽要跑到那麽遠的地方去。在所有人的反對聲中,唯有陳意映支持他去追求自己的理想,而那個時候的陳意映已經懷胎數月。她明白自己的丈夫不同於等閑之輩,他有自己的理想和抱負。她不願意用兒女情長牽絆丈夫的心,思慮再三,她決定支持丈夫。

在妻子的不舍與支持下,林覺民坐上了飛往日本的飛機。剛到日本不久,他就認識了很多愛國誌士,在大家的影響下,林覺民義無反顧地踏上了革命之路,並加入了同盟會。也就是在日本留學的過程中,讓他對中國的現狀有了更深一步的認識。為了改變中國現狀,宣傳革命思想,喚醒國人的革命精神,他還多次發表文章。金子在哪裏都能發光,沒過多久,林覺民就成了同盟會的骨幹人員。1911年,林覺民謊稱學校櫻花節放假回國,其實是回家和親人告別。因為他準備去參加廣州起義,此去不知是生是死,他想好好地陪伴家人幾天。

雖然丈夫回國,陳意映心中十分喜悅,但是她冥冥之中感覺事情沒有那麽簡單,丈夫回家的這幾日,經常早出晚歸,和一些神秘的人會面。但是盡管她一直追問,林覺民始終不透露半個字,陳意映也只好作罷。4月17日,林覺民和一群愛國誌士奔赴廣州,住在濱江樓上。晚上林覺民輾轉反側,怎麽也睡不著,在大家都睡後,他起身點燈,抱著犧牲的決心,提筆寫下了這封【與妻書】。這封訣別信中有著對妻子非常細膩的留戀和不舍,字裏行間充斥著對妻子的愛。但這些並沒有讓他回心轉意,他還是決定拋棄父母妻子和孩子去赴死,因為他知道自己的死會有不同的意義。

天亮後,林覺民將書信交給沈仲英,告知:如果他死後,這訣別信就由他來轉達。三日後,林覺民不幸被俘,在面對酷刑逼供的時候,林覺民並沒有妥協,他勇敢的譴責腐敗的清政府,「大清要我的命,我誅大清的心。」還用中文和執法官交流。執法的官員被林覺民的才華所震撼,他希望能留下林覺民的性命,為清政府所用,但是林覺民堅決不屈從。他們覺得林覺民這樣的人才如果不能為清政府效力,那麽去哪裏都是一個威脅,於是林覺民被判處死刑。一個有為青年,大可以有為於天下,但為了理想,最終只留下來一場革命和一紙與妻書。

1911年4月,辛亥革命爆發多日後,一個革命誌士受到沈仲英的托付將這些信件交給一個叫陳意映的女士。收到信件的那一刻,陳意映就有了一種不祥的預感,她懷著忐忑不安的心情開啟信件後,發現了兩封信,一封是【與父書】,一封是【與妻書】,那熟悉的字跡正是她日思夜想的丈夫林覺民的。她將【與父書】交給公公後,便急切地開啟了丈夫寫在手帕上的【與妻書】。他怕妻子想不開自殺,於是特意強調他們的兩個孩子需要人來照顧,要告訴孩子們以他為驕傲,日後可以為她分擔解憂。

陳意映無論如何也沒想到開啟信件以後竟然是丈夫的遺書,她接受不了這種沈重的打擊,瞬間眼前一黑暈了過去。在床上接連臥病多日,不能下床。甚至還有了自殺的想法,想要追隨林覺民而去,但是又想到肚子裏未出生的孩子和尚且年幼的大兒子無人照顧。此後,陳意映患上了嚴重的抑郁癥,整日以淚洗面,在生下第二個孩子後,憂思成疾郁郁而終。去世的時候年僅23歲,正值青春年華。他們的第一個兒子也在八歲的時候不幸夭折。

於是他的遺書也轉由父親林孝穎、二兒子林仲新保存下來。對於林仲新來說,父親的遺書對他來說是一種安慰,就像父母一直沒有離開,陪伴在他身邊一樣。後來抗日戰爭爆發,國民政府決定西遷,林仲新擔心在路途中為將遺書遺失,就千叮嚀萬囑咐自己的堂弟林性奎將遺書帶回福州保存起來。林性奎在趕往目的地的半途中,一直小心翼翼護著這封遺書,然而在快到目的地的時候,被一行強盜攔住了去路。他們非常粗魯的翻箱倒櫃,企圖找出所有的財物,林性奎見情況非常不好擔心遺書被摧毀,情急之下大聲說道:「各位壯士手下留情,這可是林覺民的遺書啊!」

強盜一聽竟然是林覺民,紛紛震驚。因為林覺民的事跡早已經遍布全國,大家都對這個愛國烈士十分佩服尊重,連強盜也不例外。強盜首領開啟遺書一看,果然是林覺民的親筆,讀完不禁痛哭流涕。他們不僅將所有的東西悉數歸還給林性奎,還承諾要一路護送他到達目的地。連強盜這樣的人,都能深刻理解林覺民這些愛國誌士的偉大。就算他已知以寡敵眾萬難成功,但為了信守諾言以及喚醒同胞,依然堅持起義。林覺民烈士字字泣血的名篇【與妻書】,不僅表達了自己對妻子的深情還表達了對處於水深火熱中的祖國深沈的愛。

其實林覺民也只是文弱書生,俗話說:百無一用是書生。可是每次民族的覺醒,都是一個個有骨氣的文弱書生帶頭的。他們可能不強壯,但他們慎思明辨,他們有信仰,有堅持。他們不是因為看見民革成功的希望,所以堅持,相反,他們是知道自己會犧牲,但他們仍然堅持命革。沒有他們的犧牲與堅持,後來的人就很難看見勝利的希望。動蕩的年代,正在覺醒的民族,那時的愛情是奢侈的。林覺民與陳意映的愛情也逃不脫這個定論,國家與愛情難以兩全。他自己也深刻地認識到世間難得的兩全法。"汝幸而偶我,又何不幸而生今日中國!吾幸而得汝,又何不幸而生今日之中國!"

國家與愛情,他決絕地選擇了國家,不僅是因為從小紮根於心底的抱負,更是因為他深愛著陳意映。所謂國破家亡,他不畏懼死亡,但是他怕國家走向滅亡,人民流離失所,更怕陳意映過著顛沛流離的生活。美好純粹的愛情,不僅推動著他想要為國盡自己的一份心,也激發了他需要保護家人和孩子之情。也正是這些愛國誌士,前赴後繼地為國拋頭顱灑熱血,才能有今日之中國。才能讓我們不禁感慨何其幸而生於今日之中國。如此優秀的人犧牲了,可想而知,那是怎樣一種昏暗的時代,又是怎樣一番事業,讓他甘願赴死。當我們每一次的痛心和思考,都是這種意義的昇華。【免責聲明】:轉載自其他平台或媒體的文章,本平台將註明來源及作者,但不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僅作參考。本公眾號只用與學習、欣賞、不用於任何商業盈利、如有侵權,請聯系本平台並提供相關書頁證明,本平台將更正來源及作者或依據著作權人意見刪除該文,並不承擔其他任何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