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妍妍網 > 歷史

為何說如果沒有楊增新力排眾議,新疆阿勒泰早已歸外蒙古?

2024-04-21歷史

—— 以下內容為廣告 ——

關註微信公眾號「水煮商城」查詢訂單、物流

提起徐樹錚估計很多人都不會陌生,在一戰結束之初,趁外蒙古失去俄國強援,他在1919年10月率軍進軍外蒙古,迫使外蒙古統治階層同意放棄所謂的「自治」,時隔七年之後外蒙古重回中國版圖。

這樣的壯舉在海內外引起極大反響。孫中山對此大加贊揚,將他與漢代名將陳湯、班超、傅介子相提並論。

事後看來,中國北洋政府對外蒙古的控制是相對弱的,待到蘇俄政權穩固之後,外蒙古最終被其控制,從此徹底從中國版圖中脫離出去。

鮮為人知的是,今天位於新疆最北部的阿勒泰地區曾長期是外蒙古的一部份,在民國初年,在西北邊陲,有一位有識之士,看到地理位置重要的阿勒泰地區有被外蒙古裹挾分裂出去的風險,毅然克服種種困難派兵收復阿勒泰,並在征得北洋政府同意後將阿勒泰劃入新疆,徹底斷絕了這塊面積相當於江蘇大小的土地分裂出去的可能性,可謂是功不可沒。

與徐樹錚收復外蒙古先收復後遺失相比,其對國家主權的貢獻甚至還高於徐樹錚,他就是前新疆都督楊增新。

01

阿勒泰與外蒙古的歷史淵源

阿勒泰,又稱艾爾泰,面積約11萬平方公裏,相當於一個江蘇省那麽大,位於新疆自治區的最北部,和外蒙古、哈薩克、俄羅斯三國接壤,這裏地勢相對較高,河流眾多,堪稱新疆的「水塔」。

從歷史淵源來看,阿勒泰跟新疆關系並不緊密,不屬於古代所說的西域地理範圍,更多地屬於遊牧民族活動範圍。

漢朝時期,這裏屬於匈奴的「右地」,東漢時期是北匈奴強部呼衍王的封地。

匈奴衰落後,先後隸屬於鮮卑、柔然、突厥、鐵勒、葛邏祿、黠嘎斯、契丹等民族管轄。宋朝時期,這裏主要被乃蠻族等部族所控制,元朝時期處於蒙古人的控制範圍。

明朝時期,屬於漠西蒙古。

清朝時期,外蒙地區分別由庫倫辦事大臣、定邊左副將軍、科布多參贊大臣管理,相當於外蒙地區有三個行政單位。

1761年,清政府設定科布多參贊大臣,科布多參贊大臣負責管轄科布多和阿勒泰,受烏裏雅蘇台將軍(清代外蒙古地區最高軍政長官)節制。

隨著清朝後期的日益衰落,擴張成性的沙俄帝國盯住了清朝西北邊疆的大片土地,並開始利用各種機會逼迫清朝政府割讓土地。

1864年,俄國逼迫清朝簽訂了【勘分西北陸界約記】,劃走了西北邊疆44萬平方公裏的土地,其中大概有三分之一的土地屬於烏裏雅蘇台將軍轄地,其中就包括廣義上的阿勒泰地區一部份。俄羅斯後來在此設定了艾爾泰邊疆區以及艾爾泰共和國等地。

1907年,清政府決定將科布多與阿勒泰分治(即原科布多分為科布多和阿勒泰兩個部份),其中阿勒泰設定「艾爾泰特別區域」,首府為承化寺,直屬中央政府。

02

外蒙古獨立,試圖將科布多和阿勒泰一並納入版圖

1911年10月,辛亥革命爆發,清朝覆滅民國建立,趁此江山鼎故之際,1911年底,外蒙古活佛哲布尊丹巴在沙俄帝國的慫恿下,於庫倫稱帝,宣布脫離中國獨立。

末代烏裏雅蘇台將軍奎芳被驅逐出境,整個外蒙古形勢急劇惡化。按照沙俄帝國為「蒙古國」勾畫的疆域,當然要以喀爾喀蒙古四盟為主,如果條件允許的話,也要將處於外蒙古西部的科布多和艾爾泰地區納入其中。

為了達到這一目標,外蒙古當局多次派遣使者到科布多和艾爾泰地區遊說當地的蒙古族王公,試圖勸說他們脫離中國。

但是,當地的土爾扈特部蒙古族人拒絕這一「提議」,仍然願意留在中國版圖內。

1912年5月,為了達到控制科布多和艾爾泰的目的,在沙俄的教唆下,外蒙古當局糾集了4000多兵馬,在黑喇嘛丹畢堅贊、馬克思爾紮布的帶領下進軍科布多,科布多參贊大臣溥鐧率數百官兵堅守城池,並派遣信使向新疆都督楊增新求救。

此時北洋政府能指望的就只有楊增新了,此時掌握阿勒泰地區未來前途命運的是楊增新,可謂是中華之幸事。

楊增新

楊增新是一位能員,斯文赫定對其作出這樣的評價:「楊增新學問淵博,眼光遠大,心胸恢宏,手腕靈活,他如果生長在歐洲的社會,必是一個偉大人物。」

他是一個代表中國舊社會、舊文化、舊道德、舊傳統的最後一個典型人物,他對國家疆土有一種天然的責任感和使命感,也深刻地認識到守住科布多和阿勒泰對穩固新疆的極端重要性。

楊增新決定出兵科布多,馳援科布多,但卻遭到幕府人士的激烈反對。幕僚認為,此時出兵科布多,徒勞無功,勞民傷財,不僅無法改變科布多的命運,而且還會引禍新疆。

被後世稱為「左宗棠第二」,進士出身的傳統士大夫新任新疆都督楊增新認為,阿勒泰存則新疆可保,阿勒泰亡則新疆難以獨存。

於是,楊增新力排眾議,決定出兵援助科布多。但是,當時新疆民力匱乏,財力不足,所需經費大多需要各個省份「協餉」才能應付。出兵科布多需要經費,而民國建立之後,各省份陷入混亂,依靠外省財政支援難以為繼,新疆政府財政困難,出兵面臨難題。

此時,好在湖南督軍譚延闿送來的五萬兩湘平銀,楊增新拿出一半,用作馳援科布多的軍費。楊增新選擇了蒙古親王帕勒塔,擔任馳援科布多的總指揮,率領4000余人進兵科布多。

在進軍過程中,新疆援軍遭遇種種困難,前任都督袁大化部下王佩蘭不配合,伊犁革命黨援軍因糧餉問題而嘩變。在楊增新以「戮力抗擊蒙匪,以國家民族大義為重」的勸慰下,最終都化解了。

但是,由於路途遙遠,當援軍靠近科布多時,得知8月20日科布多城已經被外蒙古軍隊攻占,溥鐧在沙俄的威逼下「承認科布多屬於外蒙古領土」並被遣返回內地。楊增新致電中央,準備揮師收復科布多城,但是由於沙俄幹涉和中國自身實力有限未能實作。

外蒙古軍隊攻占科布多之後,繼續向西準備攻占阿勒泰,中央政府電令新疆援軍轉而援助阿勒泰。

1912年10月,楊增新派出的援軍抵達察汗通古,察罕通古位於艾爾泰山南麓山口,戰略位置很重要,是外蒙古奪取阿勒泰的重要通道。

圍繞這一地區,1913年6月,雙方軍隊爆發戰事,新疆援軍取得了兩次勝利,但是由於擔心沙俄介入事端,因為沙俄早在1913年3月底就發出外交照會:「中國軍隊萬不可逾越艾爾泰山之北」,北洋政府下令新疆軍隊不得趁勝追擊。

由於此時歐洲大戰一觸即發,沙俄不願意在亞洲地區開辟戰場,再加上小弟外蒙古軍隊十分不爭氣,1913年11月5日,中俄雙方在北京簽署【中俄聲明檔】,沙俄承認艾爾泰地區不屬於外蒙古管轄,這就從法律層面保障了即使是日後外蒙古再次從中國獨立出去,阿勒泰地區也會留在中國版圖內。

03

改隸新疆,阿勒泰永遠留在中國版圖

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後,沙俄無暇顧及亞洲地區,沙俄軍隊撤離了外蒙古,「十月革命」的爆發更是使得俄國對外蒙古的控制力下降。外蒙古雖然一度宣布獨立,但由於內部矛盾很快就取消了獨立,改為「自治」,此時的中國中央政府只享有「宗主國」身份,對外蒙古鞭長莫及。

1918年8月和1919年1月,庫倫都護使(駐外蒙古最高軍政長官)陳毅兩次上書北洋政府,從經濟、軍事、資源、位置及社會發展等角度闡述了艾爾泰劃歸新疆的必要性,詳細論證將艾爾泰改隸新疆的「十利」,以及艾爾泰面臨的內釁外患「二危」。

在新疆方面,1918年,在蒙古族帕勒塔親王等人的策動下,阿勒泰所屬蒙古三部,由王公貝勒聯名呈文新疆,並專呈中華民國政府,請求把阿勒泰改隸新疆,改為新疆阿山道。楊增新在收到當地蒙古部落願意歸附的意見後,也上書北洋政府表達艾爾泰劃入新疆的想法,但此時北洋政府忙於內部派系鬥爭,依然不置可否。

然而,一場兵變加速了阿勒泰改隸的行程。

1919年,由於軍餉不足,艾爾泰駐軍發生嘩變,占領位於承化寺的艾爾泰辦事長官公署,通電全國宣布「獨立」。

訊息傳來,舉國震驚,楊增新命令後補道尹周務學領兵迅速前往艾爾泰安撫叛軍,以外出議事為名將其首腦誘捕並就地槍決,平定了艾爾泰兵變。這一兵變使得北洋政府開始重視阿勒泰的地位問題。

1919年6月1日,北洋政府正式宣布撤銷艾爾泰辦事長官公署,在阿勒泰地區設定阿山道並歸入新疆管轄,駐承化寺(今新疆維吾爾自治區艾爾泰市艾爾泰鎮),轄2設治局,並兼轄1盟,3部,10旗。1924年計轄4縣,1設治局,兼管1盟,3部,10旗。

1924年6月改設阿山區。阿勒泰從此留在了中國版圖內至今。

晚清時期,由於國力衰弱,清政府已經無力顧及邊疆地區。辛亥革命爆發前後,外蒙古上層人物在沙俄的教唆下,宣布獨立,並試圖將科布多和阿勒泰一並納入控制範圍。

時任新疆都督的楊增新,從大局出發,力排眾議,派兵援助科布多和阿勒泰,在受到沙俄和北洋政府的幹擾掣肘之下,雖然沒有收復被外蒙古當局占領的科布多,但是擊敗了試圖進軍阿勒泰的外蒙古軍隊,守住了阿勒泰地區,並迫使沙俄承認阿勒泰不屬於外蒙古管轄。

為了將阿勒泰徹底留在中華版圖,楊增新與其他愛國人士一道,多次呼籲將阿勒泰改隸新疆,形成既成的管轄事實,徹底斷絕外蒙古對阿勒泰的非分之想。最終,北洋政府同意將阿勒泰地區並入新疆至今。

作為執政新疆17年的軍閥人物,雖然楊增新也曾有過殺戮革命黨人的舉動,但是瑕不掩瑜,深受傳統文化影響、士大夫出身的楊增新,繼承左宗棠的遺誌,成功地為中國保住了艾爾泰這塊戰略地位重要的邊疆土地,也間接保住了新疆,功勞可謂大矣。

遺憾的是,楊增新並沒有得到善終。

1928年7月,當國民政府已經基本上統一全國之際,楊增新正打算通電全國承認南京政府時,1928年7月7日,時任新疆軍務廳長兼迪化道尹的樊耀南在新疆俄文法政學校第一期畢業典禮上,對毫無防範的楊增新痛下殺手,亂槍將楊打死,楊增新時年66歲。

楊增新去世後,由於戰亂不休,遺體轉經蘇聯西伯利亞返回內地,安葬於北京北郊昌平區沙河鎮的南沙河北側。

—— 以下內容為廣告 ——

關註微信公眾號「水煮商城」查詢訂單、物流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