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妍妍網 > 歷史

他是一位舉足輕重的人物,妻子、兒子、孫子官至副國級,古今罕見

2024-06-05歷史

孫先生逝世之後,國民黨陣營瞬間陷入一片混亂,各政治派系之間互相鬥爭、排擠,爭奪國民黨乃至國共聯合革命隊伍的最高領導權。彼時國民黨高層有三人最有可能成為孫先生的繼承人,其一便是孫先生的兒子孫科;其二便是汪精衛;最後是廖仲愷。

不過孫科能力稍弱,且在黨內缺乏支持,因此大機率無法無法當選國民黨領袖;汪精衛倒是很受孫先生的器重,他的能力也非常出眾,在黨內素有名望,很多青年革命者甚至視他為「偶像」,但汪精衛畢竟年輕,政治資歷不夠深厚,恐怕難以得到國民黨元老的承認和支持。唯獨廖仲愷能文能武、品行優良、資歷深厚,他最適合當孫先生的繼承人。

廖仲愷出身中產家庭,早年曾在美國生活過一段時間,19世紀末他跟隨母親返回中國定居,期間在香港某私立中學完成了基礎教育,1903年他趕赴日本求學,並在一次機緣巧合之下認識了孫先生,兩人一見如故,遂結為摯友,時常在一起探討革命形勢與民族命運。

1909年,廖仲愷回國,在東北清軍大營擔任轉譯,1911年,武昌起義爆發後,他立即喬裝打扮南下,加入革命陣營,高舉義旗反對清政府和封建帝制。北洋政府建立後,他在廣東軍政府擔任高級幕僚,主管財政、金融工作。1913年到1915年間,他多次聯合孫先生發動革命運動,想要推翻腐敗的北洋政府,建立真正屬於中國老百姓的民國,結果卻屢遭失敗。

一直到1921年,他和孫先生在廣東建立了穩固的革命根據地,為將來的大革命打下了堅實基礎。值得一提的是,廖仲愷在政治上十分開明,他對共產黨和社會主義很感興趣,甚至還公開發表過有關馬克思和列寧的文章。也正因為如此,在1922年他才極力撮合國民黨與共產黨聯合,雙方一起鬧革命,共同實作政治目標。

1924年,黃埔軍校建立,廖被任命為校黨代表,統管後勤、行政、供給等一系列雜務。廖性葛文和,和同學們很處得來,大家都對他十分愛戴、敬仰,外界甚至一度稱呼他為「黃埔慈母」。1925年初,孫先生病逝,國民黨內部瞬間暗流湧動,汪精衛等人蠢蠢欲動,四處拉幫結派,為自己積攢政治資本,想要取代孫先生,成為中國民主革命的「總指揮」。廖仲愷不慕名利,他根本不想當什麽領袖,只想好好從事革命工作,完成孫先生未竟之遺誌。

可眼下政局變幻莫測,他根本無法置身事外,只能被迫卷入到這場權力的鬥爭中。共產黨人對於廖仲愷很是支持,周總理、張太雷等人先後以中共代表的身份找廖談過話,希望他能站出來扛起革命的大旗,帶領同誌們繼續前進。但此舉卻招致孫科等國民黨右派的猜忌,他們擔心廖仲愷最終會走向「赤化」,損害己方的利益,於是便狠下心來,密謀刺殺廖,以絕後患。

廖仲愷的好友得知此事後,立即向廖發出預警,請他務必加倍小心,以防不測。可廖根本不相信國民黨右派會使出如此卑劣的手段,仍舊每天大搖大擺的出行、工作,結果在1925年8月下旬的某天清晨,他突然遭到兩名槍手伏擊,身中數彈當場死亡,時年四十八歲。一周之後,國民黨高層為廖仲愷舉行了盛大的葬禮,數十萬老百姓自發前來為他吊唁,送他走完人生的最後一程。

廖公遇刺對中國革命產生了極為深刻的影響,事後蔣介石以調查幕後真兇為由,利用強硬的政治手段一連扳倒了好幾位國民黨元老,他自己則順勢「上位」,一躍成為國民黨核心骨幹,1927年,蔣介石覺得自己已經攢夠了政治資本,於是悍然發動了一系列事變,驅逐共產黨的同時,也清除了剩余的政敵,由此成為國民政府的最高領導人,在中國近代史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廖公的妻子名叫何香凝,她也是一位傑出的革命者,建國後官至政協副主席,職級為副國;廖公的兒子名叫何承誌,他是中共黨員,曾參加過土地革命、抗戰,建國後他曾被增選為政治局委員,也是副國級高幹;廖公的孫子是一位高材生,曾在哈軍工就讀,後來短暫在部隊服役過幾年,1983年轉入行政部門任職,2003年出任政協副主席,2013年離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