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妍妍網 > 歷史

1979年,粟裕問葉劍英:是誰決定派出抗日先遣隊?戰略意圖是什麽

2024-12-15歷史

1934年7月,紅7軍團接到命令,立即從福建連城調回瑞金待命。部隊到瑞金後,黨中央和中央革命軍事委員會的幾位主要領導人接見了軍團領導人尋淮洲、樂少華、粟裕等人。當面宣布由紅7軍團組成紅軍北上抗日先遣隊,立即向福建、浙江、江西、安徽等地出動,宣傳抗日主張,最後到達皖南,支援皖南蘇區。限令紅7軍團進行三四天休整後,立即出動,一個半月內趕到皖南。中央在這方面做了不少準備工作,印刷了大量宣傳抗日救國的資料,總數達160萬份以上,這在當時條件下是很不容易的。


若幹年之後,粟裕看到當時中央下發的【作戰任務訓令】和【政治訓令】兩份絕密檔時,他才知道,當時中央派出這支部隊的更加直接的目的是企圖以這一行動,威脅國民黨統治的腹心地區,吸引和調動一部份「圍剿」中央蘇區的敵人,配合中央紅軍主力即將實行的戰略轉移。中央領導接見他們時,並沒有說明這個戰略意圖。所以,他們當時並不知曉。紅7軍團是中央蘇區紅軍主力中比較年輕的一個軍團,當接受抗日先遣隊任務時,全軍團約有4000人。為了執行新任務,突擊補充了2000多名新兵,合計6000多人。其中戰鬥人員4000多人,分編為3個師,非戰鬥人員約2000人,包括中央派出的一個隨軍工作團。抗日先遣隊仍保持軍團體制,尋淮洲為軍團長,樂少華為軍團政委,粟裕為軍團參謀長。1934年7月6日晚,抗日先遣隊從瑞金出發,在羅炳輝紅9軍團的掩護和配合下,很快渡過了閩江,完全進入了白區。按原定計劃,應該直接北上浙西,然後去皖南。但中革軍委忽然改變計劃,電令抗日先遣隊東進,奪取水口,威脅並相機襲取福州。於是,紅7軍團便轉兵向東。8月1日,兵分兩路占領水口和古田。抗日先遣隊突然出現在閩中地區,引起了國民黨反動派的震驚。匆忙將部署在閩東寧德、福安、霞浦和泉州等地的第87師集中到福州,並向閩江上遊堵截。同時,又急調在湖北整訓的第49師日夜兼程馳援福建。8月7日晚,抗日先遣隊到達福州西北近郊,立即發起進攻,敵人憑借工事扼守,並使用飛機對我陣地輪番轟炸掃射。強攻一晝夜,攻占了敵軍一些陣地和城北關的主要街道。但因不善於近迫作業,又缺乏攻城手段,軍團領導決定向閩東轉移。隨著敵軍源源不斷地增援,國民黨反動派出城追擊,抗日先遣隊受到不小損失,特別是傷亡了幾個師、團幹部。關鍵是暴露了抗日先遣隊的兵力,敵軍知道這只是一支不大的牽制力量,絕非紅軍大部隊。從此,敵人就一直瘋狂地追擊和堵截。經過連江附近的時候,和閩東遊擊區取得了聯系。閩東遊擊隊領導人是葉飛、阮英平、範式人等同誌。在他們的配合支援下,先遣隊采用突然襲擊的手段,一舉攻克了羅源縣城,全殲敵軍1000余人,由於這次與強攻福州不同,采用奇襲方法,傷亡代價很小,順利進入閩東。先遣隊將戰鬥中繳獲的幾百條槍交給了地方,留在當地的幾百名傷病員,後來大都成了閩東獨立師的骨幹。8月16日,先遣隊接到命令,離開閩東遊擊區,向閩北前進。在這過程中,先遣隊行動異常順利,不到半個月打了三個勝仗,聲威大振。先遣隊原本想利用閩北的有利條件作短暫休整,總結一下經驗教訓,以利再戰。但是,中革軍委隨即來電要求繼續向北,離開閩東、閩北。此時,從瑞金出發已經近兩個月,超過了中央規定到達皖南的限期,如果繼續進軍,本應向皖南急進。但中革軍委來電指示:一、對進攻我贛東北紅十軍的敵人後方進行徹底的破壞;二、在閩浙贛邊境廣泛開展遊擊戰,建立新蘇區。對原來去皖南的任務沒有作任何說明。正當先遣隊艱苦轉戰浙西的時候,中革軍委9月18日來電命令,應即向遂安前進,以襲擊方法占領該地,建立蘇區。中革軍委的一系列批評和指示,特別是要求以遂安為中心建立蘇區的指示,使先遣隊困惑不解。就在這時候,國民黨四十九師、浙江保安第一、第二縱隊以及新增調來的補充第一旅王耀武部,從幾個方向加緊對先遣隊的追擊和「圍剿」。為了避免全軍覆滅之禍,先遣隊只得不顧中革軍委的指示,轉向皖贛邊行動。9月30日,先遣隊到達皖贛邊區,這裏距原定最後目的地皖南已經不遠。這時先遣隊才知道,皖南幾個縣的暴動早已失敗。10月21日又接中革軍委電令,先遣隊去閩浙贛蘇區。先遣隊從瑞金出發,到抵達閩浙贛蘇區,歷時近四個月,行程1600多公裏。轉戰閩、浙、贛、皖 四省的幾十個縣鎮, 沿途陸續給各遊擊區留下了1000多名軍事骨幹力量,到達閩浙贛蘇區時還保持了約3000多人。閩浙贛蘇區是方誌敏同誌領導建立的著名的老蘇區,先遣隊到達蘇區時,方誌敏親自到駐地看望。粟裕回憶方誌敏:他是那樣的親切懇摯,平易近人,第一次會見,就給了我深刻的印象,用盡可能籌集到的物資慰勞我們。先遣隊與閩浙贛蘇區頗具淵源,當地群眾稱他們這支歷經風霜的子弟兵為「老10軍」。1933年1月,閩浙贛蘇區的紅10軍調到中央蘇區,成為紅7軍團的主要組成部份,而先遣隊又是紅7軍團改編而成。方誌敏又重新發展了新的紅10軍。根據中革軍委11月4日命令,先遣隊同紅10軍以及地方武裝合編,成立紅10軍團,劉疇西為軍團長,樂少華為政委,下轄3個師,先遣隊改編為第19師,紅10軍和地方武裝,分編為第20師和第21師。當時中央和中革軍委已率中央紅軍主力轉移,中央蘇區成立了以項英同誌為首的中央分局和中央軍區,所以軍委在電令中還指出,紅10軍團和閩浙贛軍區今後接受中央軍區的指揮。

方誌敏軍團整編以後接到的第一個任務是:第19師出動到浙皖贛邊,打擊「追剿」之敵,發展新蘇區;第20、21師仍留閩浙贛蘇區,保衛老蘇區。11月18日,19師在尋淮洲率領下,從懷玉山透過敵封鎖線,向浙皖贛邊進發。尋淮洲率領19師獨立行動,從當面實際情況出發,主動靈活地打擊敵人,取得了一系列的戰績。表現出了卓越的軍事指揮才能。就在這時,中央軍區指示:命令紅10軍團立即率20、21師轉到外線,同19師會合。以方誌敏、劉疇西、樂少華、聶洪鈞和劉英五人組成軍政委員會,以方誌敏為主席,隨紅10軍團行動,粟裕任軍團參謀長。在當時形勢下,把各部隊集中起來,進行大兵團活動,企圖打大仗,為後來紅10軍團的挫折和失敗埋下了禍根。12月10日,三個師在於黃山東南之湯口地區會合。此時,敵人調集重兵分成多路對紅10軍團實施圍追堵截,企圖圍殲。13日,紅10軍團經烏泥關進到黃山譚家橋地區。這時其他敵軍距離較遠,只有王耀武的補充第一旅已抵達湯口,顯得孤立突出。該敵是蔣介石的嫡系部隊,共三個團,裝備比較好。紅10軍團3個師,兵力和敵人差不多,裝備不如敵軍,但地形對我十分有利。軍團首長決心利用烏泥關至譚家橋段公路兩側有利地形,伏擊王耀武。三個師按順序沿公路兩側自南而北設伏,12月14日上午9點多鐘,王耀武部進入設伏地區。紅10軍團突然發起攻擊,敵軍頓時驚慌失措,陷入一片混亂。開始時,戰場形勢是很好的。敵人調整部署後,集中力量進攻戰鬥力較弱的20、21師,兩師陣地被敵人沖垮。接著,烏泥關制高點也被敵人奪去了。尋淮洲親內建隊奪取制高點。最終,制高點是奪回來了,可是,他卻身負重傷,搶救了下來,在轉移途中壯烈犧牲。此時,整個戰鬥敗局已定,紅10軍團不得不撤出戰鬥。在組織掩護的戰鬥中,劉英、樂少華先後負傷。譚家橋之戰是紅10軍團全部轉向外線作戰後的第一個戰鬥,初戰失利,陷入被動。敵人第49師、補充第一旅、第二十一旅及一些地方部隊,共約近20個團的兵力,蜂擁而來。為了擺脫敵人的圍追堵截,接下來的近2個月時間,紅10軍團在皖南和皖浙贛邊的十余縣地區往返轉移,進行了大小十余次戰鬥。軍團決定全軍團繼續南下,從化婺德蘇區返回閩浙贛大蘇區去。1935年1月12日晨,方誌敏和粟裕率領先頭部隊到達了化婺德蘇區。所謂先頭部隊主要是軍團機關人員、傷病員、後勤人員,以及缺乏彈藥的迫擊炮連和重機槍連等共800余人。三天後,主力部隊趕到。


方誌敏和粟裕商定,因敵情緊急,部隊立即行動,先頭部隊先走,同時通知劉疇西率領軍團主力迅速跟上,當夜全部進入閩浙贛蘇區。下午6點,先頭部隊準備出發。劉疇西派人通知方誌敏,部隊雖已到齊,但人員疲勞,當晚不能再走。粟裕建議:決不能遲延,必須立即透過敵人封鎖線。方誌敏完全同意粟裕的意見,他擔心劉疇西猶豫遲疑,便決定留下來同主力部隊一起行動,命令粟裕率領先頭部隊繼續前進。先頭部隊上半夜全部透過了敵人的封鎖線,安全到達閩浙贛蘇區的大小坪、黃石田地區。到達之後,粟裕一面同省委、軍區聯系,一面等待主力部隊。可是,等到下半夜沒有見大部隊到來,第二天也沒有來,第三天、第四天還沒有來。粟裕隨即派出大批幹部組織便衣隊前去聯絡和接應,均未能聯系上,心情十分焦急。開始隱隱聽到那邊有炮聲,以後就沈寂了。大約經過一個星期,閩浙贛省委告訴粟裕,從截獲敵人無線電通訊中得知,先是搜山的敵軍報告「清剿」已基本結束,要求撤出休整;以後蔣介石下令,方誌敏、劉疇西等仍在山上,在搜到以前,凡要求撤出休整的「殺勿赦」。不久,方誌敏、劉疇西等人被捕。在這期間,有少數同誌陸續從懷玉山突圍到了閩浙贛蘇區。在和他們的談話中,粟裕了解到我軍被合圍後堅持戰鬥和遭到失敗的一些情況。粟裕走後,主力部隊在透過封鎖線時,因為敵人阻擊,就折回去改換方向。這樣接連改換了幾次方向,延誤了幾天時間,追擊的敵軍越來越多,主力陷於重重包圍之中。紅10軍團經過長途行軍作戰,本已十分疲勞,陷入重圍之後,彈盡糧絕。又遇到天氣驟變,雨雪交加。以草根樹皮充饑。19、20師在懷玉山的山地,21師在王龍山北部,同敵軍反復血戰,敵軍向懷玉山圍攻時,紅10軍團占據山頂制高點,堅決抗擊敵人。在敵軍不停頓的進攻下,紅10軍團被分割,被沖散。但英勇的戰士們仍然堅持各自為戰,誓死與敵血戰到底。敵人極端野蠻殘忍,見人就殺,見房子就燒,把能搜出來的糧食全部燒掉。因為山高林密,敵人就放火燒山,很多走不動的傷病員被燒死。被圍的部隊只有少數跑回閩浙贛蘇區,另有一小部份向北突圍到皖南去了。軍團主要領導人劉疇西、方誌敏隱蔽在山裏,到1月29日,先後不幸被敵軍搜捕。此後,方誌敏等人在獄中堅貞不屈,同敵人作了堅決的鬥爭。1935年8月6日,方誌敏、劉疇西等被捕同誌在南昌英勇就義。1979年底,粟裕問葉劍英:抗日先遣隊是誰指導下派出的?葉劍英說:「第五次反‘圍剿’初期毛主席主張過把紅軍主力挺進到蘇浙皖贛地區,以打破蔣介石的‘圍剿’,但中央沒有采納。後來派出先遣隊,主力紅軍已經要作戰略轉移,那時毛主席處於無權地位。」那麽,當時的戰略意圖是什麽呢?1973年12月,朱德在回答軍事科學院的提問時,曾指出:「是準備退卻,派先遣隊去做個引子,不是要北上,而是要南下(作者註:指中央紅軍主力從中央蘇區西南部轉移,和先遣隊北上方向剛好相反)。」朱德、葉劍英在新中國成立後的講話,指明了北上抗日先遣隊派出的歷史背景和實際意圖。從全域的考慮,當時派出一支部隊到敵人深遠後方去活動,爭取在中央紅軍主力戰略轉移時對敵人起一定的牽制作用,這從戰略指導上說,是可以的。在蔣介石發動第五次「圍剿」的初期,毛澤東主張趁著福建事變的時機,將中央紅軍主力突進到蘇、浙、皖、贛國民黨統治的腹心地區去,中央沒有同意。新中國成立後,很多軍事專家認為,錯過了打破第五次反「圍剿」的有利時機,否則紅軍可以避免二萬五千裏長征。七個月以後,形勢已經大變,這時候派出這樣一支先遣部隊,不論從背景、從意圖、從規模上看,和毛澤東原先提出的向北突進的主張,顯然是根本不相同的。

【免責聲明】:轉載自其他平台或媒體的文章,本平台將註明來源及作者,但不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僅作參考。本公眾號只用與學習、欣賞、不用於任何商業盈利、如有侵權,請聯系本平台並提供相關書頁證明,本平台將更正來源及作者或依據著作權人意見刪除該文,並不承擔其他任何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