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作霖能從一個貧家孩子成長為「東北王」,其實是要感謝馮德麟的。馮德麟既是張作霖的入道引路人,又是張作霖的拜把子弟兄。而且,馮德麟的實力還在張作霖之上。可是為何,最終卻是張作霖統攬東北軍政大權,成為東北土皇帝了呢?
(張作霖舊照)
一、張、馮二人相識於大車店。
張作霖早年曾隨父學習獸醫,特別擅長醫治馬病。後來迫於生計,在一個大車店當雜役,一來二去,認識了當時被遼西老百姓稱為「團總」的綠林頭子馮德麟。
馮德麟比張作霖大9歲,見這個小雜役為人勤快,手腳麻利,還算機靈,就經常給他講一些綠林道上的逸聞趣事,吹噓土匪生活是如何的風流快活,如何的大碗喝酒、大塊吃肉,惹得張作霖嘖嘖稱嘆,無限向往。
就這樣,馮德麟在張作霖心中,種下了綠林好漢的種子。後來張作霖投身清軍失敗後,懷著對馮德麟的崇拜,投奔了馮德麟,被馮德麟安排在了董大虎的手下效命。
至此,張作霖和馮德麟的交往正式開始。
(馮德麟劇照)
二、從大叔變成大哥,張作霖和馮德麟齊頭並進。
在甲午戰爭後,沙俄和日本圍繞中國東北這塊肥沃的黑土地,不斷地進行著賽局,受苦受難的自然是東北的老百姓。張馮二人也都借機壯大著各自的實力。
1900年,馮德麟在遼陽成立了「大團」,手底下的人數有數百之眾。為了抵抗沙俄的入侵,馮德麟率領「大團」保境安民,和沙俄屢次發生沖突,甚至被沙俄活捉,準備將他流放到庫頁島。後得人幫助,馮德麟才偷跑回來,重新召集隊伍,繼續抗擊沙俄。
張作霖也沒有閑著,他在新民一帶打著馮德麟的名號,成立了一個「鄉團」。馮德麟聽說後,很是生氣,親自跑倒張作霖處,質問他為何「扯虎皮做大旗」。張作霖自知理虧,立即單腳下跪,稱呼馮德麟為「大叔」,賠了很多小心和不是,馮德麟也就坡下驢地收編了張作霖的隊伍。
就這樣,兩人相安無事地各自蟄伏了幾年。在1907年,張、馮和另外6人結拜為弟兄,張作霖也就順理成章地改口稱呼馮德麟為大哥。
辛亥革命後,袁世凱就任總統,成立陸軍,將奉天的各路部隊改編成了兩個師,張作霖任27師師長,馮德麟任28師師長,同領中將軍銜。
至此,張、馮兩人勢均力敵,馮德麟因樹大根深,甚至還稍占上風。
(袁世凱劇照)
三、張作霖一箭雙雕,趕走段芝貴。
1916年,袁世凱被迫取消帝制,奉天督軍段芝貴自然就成了人們口誅筆伐的物件。張、馮二人眼看機不可失,打著「奉人治奉」的旗號,密謀趕走段芝貴,分享東北軍政大權。
「驅段」的主意是馮德麟提出來的,和張作霖一合計,兩人不謀而合。於是,張作霖提出了一條堪稱天衣無縫的妙計。
由馮德麟出面扮「黑臉」,用武力脅迫段芝貴離開;而張作霖則扮「紅臉」,為段芝貴「出謀劃策」。
一天夜裏,督軍府外槍聲咋起,本已成驚弓之鳥的段芝貴急忙詢問是何突發情況。張作霖「及時」地跑來向他報告,說28軍意圖懲辦「帝制擁護者」,正在趕往督軍府,準備逮捕督軍。但被他派出的部隊擋住了,督軍不必驚慌。
段芝貴坐臥不安地過了幾天,張作霖又行色匆匆地再次來報,他已經擋不住28軍了,他們正在向督軍府開拔。段芝貴詢問張作霖可有良策,張作霖感嘆一聲:「為今之計,唯有36計,走為上。」並「奉上」 200萬大洋,作為路上的開銷。
段芝貴收拾了金銀細軟,驚慌失措地踏上了開往北京的火車。張作霖轉過頭來,就將段芝貴的行蹤告訴了馮德麟,馮命令手下在火車中途靠站時洗劫了段芝貴,取回了張作霖的200萬大洋。
段芝貴孤身一人灰頭土臉地逃回了北京,但張作霖的這個「紅臉」可在段芝貴的心目中留下了相當不錯的印象。
(段芝貴舊照)
四、段芝貴「投桃報李」,助張作霖成為督軍。
段芝貴跑了,奉天的督軍沒了,擺在袁世凱面前的棘手問題是任命誰為督軍呢?不可能從外面空降,因為張、馮二人早已擺明了態度 「奉人治奉」。那就只能從張、馮中選擇一人了。張作霖素有謀略,但馮德麟根基深厚,袁世凱左右為難,只好征求剛從奉天逃回的段芝貴的意見。這時,張作霖當初的計謀就起了關鍵的作用,段芝貴當然偏袒張作霖了。
於是,張作霖成為了奉天的督軍,馮德麟只撈了個軍務幫辦的職務。
五、馮德麟站錯隊伍,徹底敗北。
1917年,張勛密謀復辟,事前致電張、馮二人,希望得到鼎力幫助。這對於處於低谷中的馮德麟來說,無疑是一根救命稻草,他願意賭上一把。而精明的張作霖則敏銳的洞察到,張勛復辟註定失敗。於是他將計就計,推舉馮德麟為東北全權代表,赴京支持張勛。
正如張作霖所料,張勛復辟就是一場鬧劇。隨著復辟的失敗,馮德麟被段祺瑞抓了起來,經張作霖多方斡旋,才被放出來。馮德麟後來返回奉天,做了一個「三陵督統」,也就是皇家陵寢的守墓人。
至此,馮德麟完敗於張作霖,徹底下野。
1926年8月11日,馮德麟病死於北鎮,終年59歲。
(參考資料:【亂世梟雄張作霖】)
【免責聲明】: 轉載自其他平台或媒體的文章,本平台將註明來源及作者,但不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僅作參考。 本公眾號只用與學習、欣賞、不用於任何商業盈利、如有侵權,請聯系本平台並提供相關書頁證明,本平台將更正來源及作者或依據著作權人意見刪除該文,並不承擔其他任何責任。